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中国培养的人才在海外,但这不是他们的问题!
公司营收近千亿,有的岗位工资十几二十万,却遭遇“用工荒”,这是为何?
2020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993.42亿元,同比增长31.29%;净利润154.31亿元,同比增长36.25%。
成绩斐然,总裁向文波却忧心“招工难”的问题。向文波坦承:“我们这个传统产业招人还有些困难,待遇也非常高,十几二十万招不到人。”
你可能会疑惑,这样的待遇,还愁没人干?确实,工程机械人才长期紧缺。
从人才源头看,机械等工科专业早已开启“劝退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直接劝退,造成人才流失。
机械专业有一套复杂的课程,要啃无数课本,做大量实践,是比学医还难的“地狱模式”。
被课程和实践虐完后,进入工程机械行业,也没有一个美好未来等着你。起薪低,薪资增长缓慢,也不会像金融、医疗行业,越老越吃香。
能进三一重工等巨头,你或许能拿到向文波所说的高年薪,但月薪不过万才是常态。走了趟“炼狱”,待遇不如普通白领,和互联网、金融比更是云泥之别,寒窗苦读图个啥?!
明明中国工程机械巨头业务强势、横扫全球,为何不增加薪资,吸引更多人才?
人才问题,也是产业问题。
十年前,中企以低价为卖点逆袭国内市场,把日韩美等外资企业份额打到只剩三成。然而,中外在高端与中低端的“鸿沟”仍在,待遇低、人才少的“死循环”也就无法根除了。
要打破这一困境,靠技术创新,归根到底,还是得依靠人才。
这样的“遭遇”,和被卡脖子的芯片行业类似。中国能生产中低端芯片,2020年,芯片产业销售额增长17.8%,达到8911亿元人民币,但包括用在智能手机上的5nm高端芯片,却没有设备和技术生产。
不过,困境并非无解。
近日,做客《杨澜访谈录》时,半导体行业大佬尹志尧表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虽然至少是三代的技术,但这样的劣势只需要花5至10年的时间来挽回。”
之所以自信,是因为尹志尧非常推崇中国人的智慧。他直言:“中国人足够优秀,肯定能应付这一切!”
“支撑”尹志尧的一项数据是,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科学家,前六名都是华人,大部分出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在美国,他们获得了非比寻常的待遇和技术研发支持。
世界十大芯片公司,9个由中国人/华人执掌:
第一名 博通 总部新加坡 陈福阳 马来华人
第二名 高通 总部美硅谷 莫伦科夫 美国白人
第三名 英伟达 总部美硅谷 黄仁勋 美国华人
第四名 联发科 总部台新竹 蔡明介 中国台湾
第五名 海思 总部深圳 何庭波(女)中国广东
第六名 超微 总部美硅谷 苏姿丰(女)美国华人
第七名 迈威 总部美硅谷 戴伟丽(女)印尼华侨
第八名 赛灵思 总部美硅谷 彭胜利 美国华人
第九名 联咏 总部台新竹 何泰舜 中国台湾
第十名 瑞昱 总部台新竹 叶佳纹 中国台湾
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当下,或许,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产业人才的问题了。
如何培养人才,如何留住人才,让他们在工程机械、半导体等诸多事关国家发展、国运博弈的行业中,发挥才能,扎稳生根,将是长期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