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风波下的质疑:台湾现在觉得大陆哪里很穷?

近日大陆演员郑爽的天价片酬、一天208万元人民币之新闻刷屏两岸媒体,让人回想到一则旧闻。2020年11月,大陆娱乐新闻出台了一篇“2020台湾演员收入排行榜”,其中在大陆活跃的台湾资深演员王耀庆,引起了台湾媒体的注意。

王耀庆,早早进军大陆演艺圈,多年来不温不火,在2020年大放异彩,又火回了台湾,“西进大陆爽赚!王耀庆一年赚一亿台币”成为台湾热门娱乐新闻。

然而在那时的大陆舆论场,一位大陆娱乐记者给出中肯评论,“台湾资深艺人还是挺划算的”。对比今日郑爽风波,不得不说,说得有理。

“大陆真的这么好赚吗”?

近年台湾舆论,不管是影视娱乐业、电子科技业、金融业,都在问这个问题,台湾商业类杂志也无数次做过类似选题。

也因此在论坛上,最近几年“去中国大陆工作,薪资没有想象的高”,这类提醒台湾年轻人的文章,渐渐多过“去大陆就高薪”。

但在大陆舆论场中,“台湾人都还以为大陆很穷”是一个长期刻板印象。

2008年后两岸交流打开大门,大批陆客及陆生赴台,从那一刻起在大陆论坛如豆瓣(及后来的知乎)上,“去了台湾,感觉基础建设不行,感觉很穷”是一类;“台湾人都还以为大陆很穷”是另一项。

大陆演员郑爽昔日因代孕风波被“封杀”,如今又爆出天价片酬争议。(视觉中国)

台湾青年,穷吗?

大陆社会对“台湾感觉很穷”的印象,一是对比出游的大陆人民之广大消费力,二是基础建设,三是太多台湾人因为“经济不佳”跑大陆工作。

讲起“台湾年轻人低薪”,大陆网上大约都知道“二十二K”(四千多至五千元人民币),但一般不太明白具体情况。毕竟这薪资在大陆一线城市,虽是低,但以大学毕业生来说并不过分。

台湾的青年低薪困境,根源不是“起薪”、更不会让你“吃不起饭”,而是上升空间、未来可发展性的问题。

根据台湾劳动部门统计,2020年大学毕业生起薪,平均为两万九台币,也就是六千元人民币左右。以台北来说,这在应届毕业生中数不高、也不算低的中间水平。

而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薪情平台”,三十至三十九岁的世代中,“中位数薪资”为四万四台币(约为九千七人民币)。

进一步分析行业类别,可以发现,金融保险业、医疗业、制造业及科技业等高于这薪资,但多数行业是低于这薪资的,也就是台湾常说的“台积电撑台湾”。特定行业在台湾才赚钱,其他专业发展相对停滞。

但金融、医疗、科技在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同样太赚钱,许多中阶主管的薪资也比台湾高出许多,所以就算是在台湾“偏高薪”,人才仍会流失。

而在台湾其他领域的年轻人(比如幼儿教育、传媒类、服务业),毕业时拿个三万台币,到了三十岁,八年过去,可能“提升”为三万五台币,涨幅微小。因此,选择去大陆城市更是常态。

“上升空间大”,在台湾,许多台资企业亦会用这个说法挖角台湾人外派大陆。

大陆九五后与台湾青年开始产生共鸣

两岸观察|台湾青年“愿意上战场”表象与现实

台湾青年看大陆,穷吗?

“为什么部分台湾人觉得大部分大陆地区都特别贫穷和落后”,这问题是知乎上万年不退的流行问题,就如同大陆媒体分析过数次“台湾真实的经济水平怎么样”。一直讨论,一直困惑。

在台湾的论坛中,过去一年与“中国大陆穷”有关的热门帖子中,非常少将“穷”与“整个国家”连在一起的表述。而是如“上海很多人仍很穷”,这样的表态多出现在讨论两岸薪资的情况。

讨论两岸薪资,比如“上海应届毕业生薪资”、“北京平均薪资”等在台湾网络上一直很热门。而在“很多大陆人收入很低”、“上海基层很穷”的相关论述中,大多是基于对讨论版上“大陆/上海薪资比台湾高”的反驳(比如“上海很多人收入高,但服务员薪资很低”)。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类两岸薪资对比中,“科技业”(面板、芯片)往往占到最多讨论。

其一是“台积电”一直是台湾新闻的热门词,科技业也是台湾民众骄傲的,这也是台湾人才外流的重灾区。且在薪资比较的讨论区中,以男性用户占多数。

其二是,台湾的强势产业到底有没有“输人”的情绪。这在台湾面对中国大陆时普遍会存在的。

直言之,台湾网络上对大陆一些不理性的认知,大多建立在政治对立(台海问题)的情绪中,比如日前网络上对大陆脱贫新闻的质疑。就事论事的不多,而会扯上香港、台湾的问题等。

“中国大陆穷”,一个简单的刻板印象下,其实更多的是时代变迁下,台湾青年面对大陆,在“明白经济现实”与“政治情绪中”的纠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