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25年协议背后,看上伊朗油田的欧盟和日本,如何被断了后路
近段时间,我们的“外交天团”忙得不可开交。先是在安克雷奇“怒怼”美国,回国之后接待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中东。
3月27日,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访问伊朗期间,与伊朗正式签署一项为期25年的长时间合作协议。
事实上,这份协议还在起草阶段,就已经引起了美国的关注。
去年7月,《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和伊朗起草了一份全面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根据草案内容,中国在未来25年将在伊朗数十个领域进行价值为4000亿美元投资,包括银行、电信、港口、铁路、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
协议草案还包括,中国在伊朗推进5G通讯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的提议,以及呼吁深化两国军事合作,以应对“恐怖主义、毒品、人口贩卖和跨境犯罪”地区等威胁。
而作为回报,中国将得到伊朗的战略全面支持和大量石油供应,这一方面解决了中国的石油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会推动中国与中东关系上一个新台阶,扩大中国在中东的“朋友圈”。
英国广播公司(BBC)则报道称,此次协议涉及的石油交易将绕开美元,通过人民币结算,“这将对美元的地位构成进一步挑战”。
对于伊朗来说,在美国多年的制裁下,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有了中国技术和资金的帮助,必将迎来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伊朗对双方达成的合作予以热情的赞扬,称之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合作,将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太长时间以来,我们(伊朗)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西方的篮子里,但都失败了。”伊朗商会成员、经济分析人士沙里亚蒂表示,现在伊朗开始改变政策,将目光投向东方,“情况就不会那么糟糕了”。
在美国长期对伊朗喊打喊杀的情况下,除了中国和俄罗斯,没有国家敢跟伊朗公开而深入地合作。
并不是不想合作。
2018年8月,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发起金融制裁后,欧盟便宣布向伊朗提供1800万欧元援助。随后蓬佩奥发声指责欧盟,欧盟便转变了口风,转而在叙利亚问题上指责伊朗。
2006年伊朗核危机爆发,美国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和外国投资伊朗油田。日本经历四年谈判,好不容易获得了伊朗阿扎德甘油田的投资权益,在美国制裁下,最终还是没有抗住压力,于2011年宣布放弃。
最后,还是中国从日本手上“接盘”了阿扎德甘油田的合同。
无论是欧盟还是日本,都对伊朗的石油有着十足的兴趣,但没有反抗美国的勇气。
俄罗斯虽然有“硬杠”美国的脾气,却缺少伊朗需要的经济支持,甚至,俄罗斯自己也是石油出口国,与伊朗还存在一定的竞争。
相比俄罗斯,中国与伊朗无疑更加互补;相比日本和欧盟,中国想和谁合作,也不需要看美国脸色行事。
中国根本不认可美国的单方面制裁,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在2020年10月18日就已经失效,中国外交部多次呼吁美国兑现承诺,解除对伊朗的单方面制裁,无条件回到《伊朗核协议》当中。
美国无视了中国的意见,中国只好直接采取行动。
因此,中国选择与伊朗合作,与其说是“对抗美国”,不如说是干脆“无视美国”。中国需要伊朗的石油,伊朗需要中国的基建、技术和资金,仅仅是双方的彼此需要和相互信任。
作为全球霸主,美国认为,自己的想法受到如此“轻慢”,是难以接受的。
实际上,从2月份以来,美国就一直在对伊朗展现高压态度。
2月26日,美国空军出动了大批的F-15E战斗攻击机,对伊朗支持的叙利亚民兵发起空袭,这是美国对于伊朗的一个警告。
而伊拉克美军基地遭受火箭弹袭击之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3月7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表示,美国将“保护自己的军队”,作为该民兵组织的主要支持者,伊朗“完全有能力评估美国空袭的意图”。
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原本也预定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中东地区,展开新的一轮威慑巡航行动。有意思的是,这艘航母如今却遇到了麻烦,因为苏伊士运河最近被刷屏的某艘油轮给堵了。总是以武力威慑别国,如今却被一艘“手无缚鸡之力”的油轮卡了脖子,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美国的确很强大,但伊朗不怕,俄罗斯不怕,中国更不怕。中伊战略合作,无疑将让伊朗挺直腰板与美国平等对话,中国表现出的决心和态度,更会为其他国家树立不屈服于美国霸权,平等合作的榜样!(黄举清)
延伸阅读
伊媒称中伊合作计划干货满满:人民币结算、北斗、5G
3月24日至3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访问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巴林、阿曼六个中东国家,这也是今年以来继走访非洲五国、东南亚四国之后,王毅对中东地区的一次集中访问。对于中东安全稳定,王毅提出了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五点倡议。
3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在德黑兰正式签署中伊全面合作计划,伊朗政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针对有不少外媒认为,该协议将大大挤压美国在中东的生存空间,伊朗也试图用该协议摆脱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王毅表示,伊核问题当前局面是美国单方面退群毁约造成的,美方应取消对伊朗的非法制裁,取消对第三方的长臂管辖,全面无条件恢复履行全面协议。
王毅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时表示,今年是两国建交50周年,双方签署的全面合作计划将为推进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整体规划,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将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中伊贡献。鲁哈尼表示,伊各界都视中国为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两国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将进一步明确伊中未来合作的路线图。他还强调将加快协议的落实。而伊朗外长扎里夫则将此协议称作“具有历史意义的25年战略路线图”。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从外交部公布的信息来看,中伊双方将重点在经济、人文等领域展开合作,持续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并不断开辟两国合作新领域。而根据伊朗方面媒体的报道,此次中伊25年战略协议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能源合作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三条,分别是:1、中国将增加对伊朗能源设施和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伊朗整体国力;2、中伊之间的石油结算和贸易往来将使用中国人民币和中国新推出的数字人民币结算,避开美元结算;3、伊朗的导弹(没有点明是普通导弹还是弹道导弹)的导引头,将使用中国的“北斗”全球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制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戎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伊双方签署的全面合作计划促进了中伊两个国家之间在经济、贸易、投资领域的全面合作,已经不只是两个国家25年的经济、贸易投资合作,还有能源合作,而实际上是对整个中东战略格局,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秩序有重大影响的举措。
但一些外媒却将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看作是伊朗突破美国制裁的努力。彭博社认为,中伊之间的友好关系,对美国拜登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美国智库世纪基金会研究员埃斯凡纳迪(Dina Esfandiary)向《华尔街日报》表示,协议的签署会让欧洲和美国更加紧张,因为看起来,伊朗可能有办法摆脱经济上的束缚。”
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措施。上周四,《金融时报》援引美国政府高官的话称,美方将继续对伊朗执行制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前表示,美国在德黑兰重新完全执行伊核协议前,不会取消对伊制裁措施。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上周日在电视讲话中表示,伊朗重新履行伊核协议的前提必须是美国先解除对伊制裁。哈梅内伊强调,美国对伊朗食品和医疗用品的进口实施制裁,导致每天都有数千人死亡,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对此,王毅在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时表示,美国前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开创了不遵守国际协议的恶劣先例,受到国际社会一致谴责。美方新政府应反思退出全面协议对地区和平和国际稳定造成的伤害,反思自己对相关国家造成的损失,尽快撤销对伊单边制裁,取消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长臂管辖措施。
对于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纽约时报》、彭博社和《金融时报》等外媒引述多名专家和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协议内容与去年披露的一份长达18页的协议草案内容相似。《纽约时报》去年7月报道,中国和伊朗起草了一份全面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根据草案内容,中国在未来25年将在伊朗数十个领域进行价值为4000亿美元投资,包括银行、电信、港口、铁路、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并将获得伊朗的常规石油供应。协议草案还包括,5G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等提议。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英国广播公司(BBC)去年援引消息报道称,该协议涉及的石油交易将绕开美元,通过人民币结算。对此,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周六也报道称,通过这一协议,中国将获得伊朗稳定的石油供应,并补充说,两国还同意建立一家“伊朗-中国银行”。此外,王毅在访问阿联酋和土耳其时,也强调要加强推进本币交换。在接受阿联酋通讯社书面采访时,王毅就表示,将促进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更多使用本币结算,携手共建中阿“一带一路”国际交易所。
周戎告诉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美国在制裁伊朗,伊朗现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在使用美元进行国家贸易,伊朗要想摆脱这种情况。而对中国来说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促进人民币与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还有土耳其和伊朗与人民币的本币交换。
王毅还在接受阿拉比亚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中方愿响应中东各国的愿望,在中东发挥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但是王毅也强调,中东是中东人的中东,中东由乱向治的根本出路,在于摆脱大国地缘争夺,以独立自主精神,探索具有中东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于排除外部施压干扰,以包容和解方式,构建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安全框架。要改变传统思维,不要一味从地缘竞争角度看中东,而是把中东国家视为合作伙伴、发展伙伴、和平伙伴。
延伸阅读
中伊签25年合作协议 伊官员:为新"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文/观察者网 齐倩】今年是中国和伊朗两国建交50周年。当地时间3月2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在德黑兰正式签署一项为期25年的协议,其中包括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
据《纽约时报》、彭博社等外媒当天报道,尽管协议的具体内容并未公布,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协议细节与去年披露的文件内容基本相似: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投资伊朗电信、基础设施等数十个领域,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作为交换,中国将获得伊朗的常规石油供应。
伊朗政府对此次签署的双边协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外长扎里夫将此协议称作“具有历史意义的25年战略路线图”,总统鲁哈尼强调要加快协议的落实。伊朗驻巴西大使表示,中伊25年协议有益于两国伙伴关系,也“将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双方签署协议,图自扎里夫推特
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明确两国合作的路线图
协议签署后,27日晚些时候,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德黑兰会见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
王毅称,今年是两国建交50周年,双方今天签署的全面合作计划将为推进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整体规划,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将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中伊贡献。鲁哈尼表示,两国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将进一步明确伊中未来合作的路线图。
两国并未进一步公布协议的具体内容,只说此次协议长期25年,其中包括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
但包括《纽约时报》、彭博社和《金融时报》在内的外媒称,多名专家和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协议内容与去年披露的一份长达18页的协议草案内容相似,“基本没有变化”。
据《纽约时报》去年7月报道,中国和伊朗起草了一份全面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根据草案内容,中国在未来25年将在伊朗数十个领域进行价值为4000亿美元投资,包括银行、电信、港口、铁路、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作为交换,中国将获得伊朗的常规石油供应。
协议草案还包括,中国在伊朗推进5G通讯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的提议,以及呼吁深化两国军事合作,以应对“恐怖主义、毒品、人口贩卖和跨境犯罪”地区等威胁。
此外,英国广播公司(BBC)去年援引消息报道称,此次协议涉及的石油交易将绕开美元,通过人民币结算,“这将对美元的地位构成进一步挑战”。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Tasnim news agency)27日也报道称,作为投资的回报,中国将获得伊朗稳定的石油供应,并补充说,两国还同意建立一家“伊朗——中国银行”。
此外,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称,中伊两国关系一直以来就十分密切,此次签署的双边协议讨论开始于2016年。该报道得到了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蒂布扎德(Said Khatibzadeh)的证实。
哈蒂布扎德在27日表示,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访问伊朗期间,双方同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了“运输、港口、能源、工业和服务领域的互相投资”建立路线图。
外媒关注协议签署:将会伊朗更加“不妥协”
中国各伊朗的关系一直以来就受到西方国家关注。此次协议一经签署,外媒便纷纷开始解读。
有不少外媒将此协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其中,路透社认为,中伊双边协议旨在“大幅扩大中国从东亚至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这也引起了美国的关注。
王毅和扎里夫交换文件,图自伊朗媒体
与此同时,一些媒体将此协议看作是伊朗突破美国制裁的努力。
《纽约时报》评价称,该协议可能会加深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削弱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彭博社也认为,中伊之间的友好关系,对美国拜登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美国智库世纪基金会研究员埃斯凡纳迪(Dina Esfandiary)向《华尔街日报》表示:“协议的签署,会让伊朗变得更加不妥协(intransigent),也会让欧洲和美国更加紧张。因为看起来,伊朗可能有办法摆脱经济上的束缚。”
《华尔街日报》、彭博社: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措施。今年3月18日,《金融时报》援引美国政府高官的话称,美方已经“告知中方”,美方将继续对伊朗执行制裁;若美伊重启多方核协议的谈判,期间可能会取消制裁。
但伊朗方面排除了进行此类会谈的可能性,并要求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此外,《以色列时报》27日也表示,包括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以色列官员也反对拜登政府重返伊核协议。这使得局面再次陷入僵局。
《以色列时报》报道截图
中伊伙伴关系“将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的签署,得到了伊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据伊朗通讯社(IRNA)27日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签署协议后表示,“中国是患难与共的朋友”,两国友谊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签署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关系”。
扎里夫当天在推特上发文称:“很高兴欢迎我的中国朋友王毅先生访问德黑兰。双方就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扩大全球、地区和双边合作进行了良好交流,最终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5年战略路线图。”
扎里夫推特截图
在协议签署后,当地时间27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德黑兰会见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谈到伊朗和中国建交50周年以及双边、地区和国际合作时,鲁哈尼强调,要加快落实有关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的协议,并呼吁扩大伊朗和中国私营企业间的合作。
鲁哈尼表示,伊朗将继续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伙伴,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共同投资和合作。伊朗愿意从中国购买更多新冠疫苗,与中国之间分享抗疫经验,特别是疫苗生产经验。
伊朗驻巴西大使加里巴(Hossein Gharibi)当天在推特表示,伊朗和中国的伙伴关系将在高度尊重东方价值观的情况下,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他写道:“今天在德黑兰,伊朗和中国敲定了他们的第一个25年战略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双方概述了各自的长期经济和其他利益……中伊伙伴关系将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高度尊重东方价值观,而不是基于当前失败的、日益激进的(西方)价值观。”
伊朗驻巴西大使加里巴:中伊关系奠定新“世界秩序”基础
“太长时间以来,我们(伊朗)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西方的篮子里,但都失败了。”
伊朗商会成员、经济分析人士沙里亚蒂(Ali Shariati)告诉《纽约时报》,现在伊朗开始改变政策,将目光投向东方,“情况就不会那么糟糕了”。
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无量化指标,“结伴不结盟”
3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伊朗期间,同伊朗外长扎里夫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全面合作计划》(以下简称“全面合作计划”)。这份计划从去年起就出现在外媒的报道中,如今正式签署,也引发国际舆论热议。
“早在2016年中国和伊朗就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过五年的发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伊双方认为有必要丰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从经济、政治和战略三个层面促进伙伴关系升级,客观上有助于国际秩序的稳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德刚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合作计划并非如一些媒体此前所称包含投资规模等细节的“合同”,而是一份为中伊未来合作提供框架的路线图。
不包括量化的具体合同或指标
此次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早已有迹可循。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期间,中伊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就曾指出,“考虑到双方积极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经济互补性以及双方在能源、基建、工业、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同意就达成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进行必要沟通和磋商。”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29日表示,2016年1月,中国和伊朗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达成一份全面合作计划,经过沟通商谈,不久前双方就全面合作计划内容达成一致。3月27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应邀对伊朗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同伊朗外长扎里夫共同签署了中伊全面合作计划。
早在去年6月,伊朗政府就宣布通过中伊全面合作计划草案。同年10月,伊朗外长扎里夫访问中国期间表示,与王毅“在推动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等议题上强化了共识”。外界也对此猜疑纷纷,一些西方媒体甚至披露了涉及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投资规模的所谓“合同”文本。
但截至目前,中国与伊朗双方均未发布有关全面合作计划的任何详细文本。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3月27日报道称,这份全面合作计划涉及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29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时强调,该计划重点是挖掘两国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规划长远合作前景和路径,不包括量化的具体合同或指标。
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迪卜扎德在3月27日中伊签署计划前表示,该文件是一份全面的路线图,经济方面为文件的“主轴”,其中包括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特别是伊朗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这也意味着,这份文件实际上描绘了中伊两国的合作蓝图,如赵立坚所说,“将为中伊未来合作提供宏观框架”。
“伊朗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实际是一份确保投资的长期路线图。”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祖努尔29日在接受伊朗迈赫尔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根据伊朗宪法,这份文件还须得到议会审议批准,届时议会国家与安全外交政策委员会将邀请外长扎里夫出席并作相关说明。
为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一事一经公布,立刻成为国际媒体的关注焦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关注,是因为发生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形势下。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安克雷奇举行。参加战略对话的王毅此后不久就启程访问中东,还特别与伊朗签订了全面合作计划。
“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后,一方面美伊都表示希望重启伊核协议,但事实上美伊关系目前这个矛盾的‘死扣’还没有松动的迹象。”刘中民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美国、伊朗三方的互动自然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少西方媒体将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认为是“中国不断扩大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举动。
“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是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本质上是为两国及两大文明的合作交流确立宏观框架,给它套上地缘政治的帽子、或进行过度的战略解读未免狭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姚锦祥对澎湃新闻表示。
赵立坚3月29日在记者会上强调,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同日,我国驻伊朗大使常华也在伊朗国家通讯社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伊两国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不搞‘零和博弈’,也不针对第三方。”
“中国的目标,一是支持中东国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打破‘越反越恐’和‘发展洼地’的怪圈;二是推动对话,逐步探讨构建地区信任机制和安全框架。”姚锦祥表示,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对挖掘两国经济合作潜力、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改善疫情和制裁双重压力下的伊朗民生现状都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中方同伊朗密切协作,推动伊核协议尽快重回正轨,维护地区稳定。
专家:不排除未来与中东其他国家签署类似文件
还须指出的是,王毅此行并非访问伊朗一国。在与伊朗签署全面合作计划之前,王毅已经结束了沙特与土耳其之行,离开伊朗后还计划访问阿联酋、巴林与阿曼。
“中国和伊朗全面合作计划是从全球的视角做出的战略抉择,尤其是针对美国和西方破坏国际秩序的现状而作出的反应。”孙德刚认为,“中伊全面合作计划丰富了中国在中东伙伴外交的内涵,同时并没有突破中国‘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原则。”
24日,王毅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接受采访时提出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一是倡导相互尊重;二是坚持公平正义;三是实现核不扩散;四是共建集体安全;五是加快发展合作。
“王毅外长的五点倡议,体现出中国重视同伊朗、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均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态度。”孙德刚表示,“未来根据需要,不排除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土耳其甚至以色列的伙伴关系也提质升级,也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
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值得注意的是,彼时正逢沙特与伊朗断交。也正是在那次访问期间,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了阐述中国中东立场的重要演讲,指出“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寻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刘中民指出,“我想王毅外长此次出访中东也会对沙特和土耳其等国做出说明,就是中国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寻找代理人。虽然与伊朗签署了全面合作计划,但是这些原则肯定还是要遵循的。”
“王毅外长在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中,强调应实现核不扩散、探讨(美伊)恢复伊核协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近来更是多次提及要搭建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以集体协商方式管控危机。”姚锦祥也认为,这再次表明了唯有对话才有出路,各方应努力探索实现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具体路径,而中国愿意从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