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魏则西离世5年后 虚假医疗广告还在害人

2021年的3·15晚会刚刚结束,曝光了关于个人隐私、电子产品、食品安全、建筑安全与售后维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直击人脸识别,谁在“偷”我的脸?

求职者简历被售卖

手机清理软件将老人推向诈骗深渊

搜索之“病”

又见瘦肉精

追踪“瘦身”钢筋

名表维修猫腻多

锈迹斑斑的变速箱

保密协议岂能成为遮羞布

最让人痛心的是,屡禁不止的虚假医疗广告依然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网上医疗广告的乱象:

搜疾病或症状名字,出来微商的微信号,被推销无效“药物”;

无资质商家可以在网上发布医疗相关的虚假广告;

向用户主动推送有针对性的医疗广告;

搜索公立医院名称时会遭遇的种种陷阱;

医疗,和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网络,是这个时代最普遍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两者的结合,本该缔造出一个更全面更贴心的大众医疗信息系统。现实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

你很可能已经能对虚假医疗信息做到视若无睹。但不要忘了,还有许多对网络不熟悉的人可能掉入陷阱,付出金钱与健康的双重代价。

整治互联网虚假医疗信息是一个长期的、宏大的工作,很可能短期内真的无法完成。在等待网络清净之前,我们可以主动武装自己的甄别能力,在繁杂的互联网中寻找有用的、可靠的医疗信息。

医疗可靠信息的特征

医疗疑问通过与专业医生面对面交流来解决是最可靠的,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初步判断网络上的医疗信息是否可靠。

内容的信源是什么?如果一篇文章有明确的出处和作者,其中提到的观点和数字都注明了参考文献,那么它更有可能可信。如果信息是多次转载、出处不明的,就要格外警惕。

信息的发布时间是什么时候?医学是发展很快的学科,即使是专业文献,太过老旧的版本也会变得不再可靠。

它会为你提供看起来十分诱人的“治愈方法”吗?任何宣称能为疑难杂症提供“轻松治愈”方案的网站,宣称“攻克”了某某疾病的疗法,都要格外警惕,它们很有可能是骗局。

专业医生们认可吗?可以看看主流学术界对它的看法,也可以咨询一下你的医生。

搜索出现的信息,下方是否有“广告”二字?如果有的话,它一定不是你的最佳选择。



搜索页面的“广告”标志





上哪儿找靠谱的医疗信息?

首先必须再次强调,在网络上查询医学信息一定不能替代与医生面对面的交流,自己对着网上的文章给自己下处方更是要不得。

即使100%足够专业的医学信息,所叙述的往往也是疾病的一般规律,而疾病的表现有很多个体差异。要想判断如何诊断、如何治疗,还必须要加上医生的专业经验和辅助检查才行。而且,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对某些医学叙述也可能产生误解。

此处列出的推荐仅作为参考:



中文

可靠且易懂的中文健康信息相对不是很多。

书籍方面,《默克家庭医学手册》作为查询手册还比较靠谱,营养方面最权威的建议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些大医院会在网站上提供一些疾病的基本科普信息,例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也可作为参考。

食品安全方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的相关信息可供参考。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的中文版页面(https://who.int/zh/ )中也可以查询到不少医学信息。


英文



不少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都会提供面向大众的科普信息,例如: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网站(www.nhs.uk)提供了很多健康知识的基本介绍和专题文章。另外,他们的网站上有一个专门解析医学新闻报道的栏目“Behind the Headlines”同样值得一读。

MedlinePlus(www.nlm.nih.gov/medlineplus)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提供的大众医疗信息网站,可以查询不同疾病、药物以及膳食补充剂的基本介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fda.gov),梅奥诊所网站(www.mayoclinic.org),美国疾控中心(www.cdc.gov)等也可作为参考。


能力之外的理解与帮助

对于不熟悉网络的人来说,不管是藏在互联网里的医疗广告,还是小区楼下推销的保健品,都是更容易误判的陷阱。这样的人群中,大多数人的父母和长辈是代表。

除了帮助渐渐年迈的父母和长辈规避网上虚假信息,如何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技能。


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

他们为什么不能发现保健品骗局?营销套路太深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点不容忽略——我们思考方式有差异。

因为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宣传广告上天花乱坠的“术语”,在一些人看来是空洞、毫无逻辑的词汇,稍微多想就不攻自破;对另一些人来说,都是新概念,难以判断“靠谱”程度。



营造轻松氛围

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为后续沟通减少阻碍。

举例子来说。放假回家,和父母聊开心的事——升职加薪,吃嘛嘛香,猫又胖了……父母心情好,自然更愿意接受你的观点。这时,你可以简单提一提自己对虚假医疗信息的态度,稍微带带节奏。

如果话题转得不顺,也别太执着,可以等下次。


多利用权威信息

想让父母从理智上认可你的观点,拒绝夸大宣传的保健品,是有难度的,需要我们耐心劝说。

如果父母本身已经反对这些虚假广告,你可以试着让父母反驳虚假的医疗广告,找出其中的逻辑漏洞,从而引导他们反对所有类似的虚假广告。

如果父母的态度模棱两可,你可以借助主流媒体报道、相关国家机关对相关事件的处理情况。权威信息会帮助长辈们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如果父母坚决支持这些虚假医疗广告,你怎么办?

妥协附和是万万不行的。试试一句话带过相关事件的最终结果——既用权威的态度取代了自己的立场,避免了对长辈的直接挑战,他们也会缓和很多。



保持心情平和有耐心

避免产生直接的冲突是沟通的关键。只要父母没有明显抵触,你就有很多机会来劝说他们。

一次不成,再来一次。其实,重复地回顾同样的信息,能够增加人对信息的思考。见识多了,讨论多了,这些不靠谱的广告很快会被识破的。

虚假医疗广告,关系的是每个人的生命。靠自己的力量去筛选正面医疗信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希望虚假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终为普通人留下一片清净之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