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驱逐”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后,华尔街又要踢走一家中国大公司。
纽约证券交易所日前宣布,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将退市,从3月9日起停止股票交易。
美国媒体称,中海油成为中美紧张关系的最新“受害者”,拜登政府在科技和贸易问题上不会减轻对中国的施压。
再次出手
纽交所上周五宣布,正式启动中海油的摘牌程序。该公司股票将从3月9日起停止交易。但纽交所未公布计划何时完成摘牌程序。
纽交所称,这一决定是根据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去年11月签署的一项行政命令作出的。
这项行政令规定,禁止美国投资者向一些被美方认定是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的企业进行投资。该行政令也适用于禁止上述中国企业的证券进行交易。纽交所认为,依据这项行政令,中海油的股票不再适合上市。
在特朗普卸任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海油、中芯国际、海康威视等数十家中国企业被列入投资禁令“黑名单”。
此前,纽交所也号称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这项行政令将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赶出华尔街。
1月11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纽交所正式停止交易,并完成摘牌程序。三家企业成为特朗普去年11月行政令瞄准的首批目标。
纽交所表示,中海油有权对摘牌决定提出申诉,交易所将会把收到的任何申诉,加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的申请报告中,交易所将在所有摘牌程序完成后提交申请报告。
招谁惹谁
对于纽交所的摘牌决定,中海油表示感到遗憾,并称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一直依法合规运行。公司正评估相关影响,也将密切关注跟踪相关情况。
中海油是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企业。
自2001年起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后,中海油迄今已在华尔街进行了20年的股票交易。
《南华早报》称,在美上市时,中海油一举融资154亿美元,融资规模在当时全球石油行业企业中位列第三。那次上市恰好紧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被誉为中国致力于资本改革的象征,成为引领数十家中国国有企业(从银行到电信)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先行者。纽交所勒令中海油退市实际是抹去了中国在全球最大资本市场“拥抱”全球资本主义的最显著标志之一。
自去年底以来,中海油已多次被美国政府盯上。
去年12月,美国国防部将中海油等中企增列至所谓“军工企业”黑名单。
今年1月,在特朗普卸任前几天,美国商务部又将中海油列入所谓“实体清单”,切断美国向其供应产品和技术。
同月,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将中海油列入涉嫌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中国公司名单。
据美国财政部1月27日发布的指导意见,在中海油被列入投资黑名单60天之后,针对该公司的投资禁令将于3月9日生效。
中海油怎么就招惹美国了?这不仅与黑名单有关,还跟美国一心想要插手的南海扯上关系。美方无端指责中海油在具有领土主权争议的南海采取胁迫行动。前商务部长罗斯声称中海油骚扰其他国家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探和开采活动。
此前,针对美方将中海油等一系列中企列入所谓“军工企业”黑名单,中国外交部回应道,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无端打压中国企业,美方应该停止滥用国家力量、泛化国家安全的概念来打压外国企业的错误做法。
继续施压
今年1月,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曾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复杂的审查”。当时,拜登政府也将特朗普去年11月签署的针对所谓中国军有或军控企业的投资禁令的行政令生效日期推迟到5月27日。上述举动一度强化外界的预期,认为拜登政府在与北京打交道时更具可预测性。
然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道,摘牌中海油的决定表明,随着拜登开启总统任期,华盛顿仍愿意在某些领域向北京施压。“虽然拜登被认为比特朗普更可预测、更重视外交,但分析人士指出,在科技和贸易问题上,他不太可能会放松与中国的对抗。”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纽交所此番出手,正值拜登政府评估特朗普在任期最后一年采取的对华强硬政策之际。尽管尚未明确表态是否打算保留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但到目前为止,这位新总统及其政府官员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立场,从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到对涉港、涉疆问题表达关切。
虽然仍在评估前任的对华政策,但拜登自就任至今,并未减轻对中国的施压。
贸易领域,维持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但表示会在彻底审查后评估下一步行动。
技术领域,动作尤其多。上周四,拜登签署一项行政令,要求对包括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电池、稀土和药物四种关键产品进行供应链审查,旨在减少美国供应链对别国的依赖。外界认为此举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味。
另据彭博社报道,拜登政府表示,计划在本月执行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份提出的一项保护信息技术供应链安全的规定。这项规定旨在防止外国对手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供应链的漏洞,对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和破坏。商务部将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可监督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与技术相关的交易,以确保美国供应链安全。
“拜登把技术(芯片、人工智能、5G网络)而非军队,置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位置。”彭博社称。
不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拜登政府拟允许特朗普政府这项应对中国技术威胁的规定在3月生效,也是迫于共和党议员的压力。一些共和党人质疑拜登政府会否坚决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和挑战。拜登提名的商务部长人选雷蒙多因为拒绝承诺将华为保留在限制进出口的实体清单上,其提名确认程序被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搁置。消息人士说,拜登政府担心阻止或是淡化这项规定,可能引发新政府对华政策软化的批评。
推荐阅读:
先抓了再说!美国真要把华人科学家“团灭”?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过去的一年,是美国“神话”破灭的元年。新冠疫情,让美国“制度优势”的神话破灭了;特朗普账号被封,让“言论自由”的神话破灭了;华尔街大战散户,让“自由市场”的神话破灭了。那么,还有什么“神话”会走向破灭呢?
年初,美国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儿,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MIT的华裔教授陈刚被捕了。
美国司法部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一大堆所谓的“证据”,其中一大“证据”就是:陈刚在2013年后,接受了约2900万美金的外国资金,包括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1900万美金。此外,FBI还翻遍了陈刚的所有邮件,发现他虽然加入了美国籍,但是“人在心不在”,因为陈刚在邮件中表达了“要促进与中国的合作,建议中国把创新科学作为关键和核心”等等内容。
MIT校长很快出面澄清事实,他表示与南方科技大学的合作不是陈刚的个人行为,而是学校间的合作,1900万美元也不是给陈刚个人的,而是用于合作研究和教学活动的。
170名MIT的教职工随后联合写信支持陈刚,他们表示陈刚做的事,都是正常的学术和研究活动,而美国司法部的诋毁让人不安。MIT的同事们还在信中声援说:“我们都是陈刚”。
美国司法部用了一大堆站不住脚的“证据”逮捕陈刚,说到底就一个原因:美国不信任和中国有关联的科研人员。
除了MIT之外,2月8号,斯坦福大学也就陈刚被捕一事发表声明,认为学者不应该因为正常的学术交流受到惩罚,并且表示校方坚定地支持中国同事和华裔同事,支持他们在斯坦福学习和工作。
然而,话音刚落,斯坦福也遇到麻烦了,学校的研究员宋琛(音),被指控签证欺诈、阻挠司法、虚假陈述等等问题。
其实,针对中国学者和华裔学者的“迫害”,近年来在美国变得有些“司空见惯”了。前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教授郗小星,前美国国家气象局专家陈霞芬、前美国埃默里大学终身教授李晓江等等,都被怀疑与中国有联系,然后遭到审查、逮捕,被迫失去工作。虽然他们最后被证明是清白的,但伤害已经造成,这些科学家们被“社会性死亡”,其职业生涯和个人声誉遭受了无可挽回的重创。
那美国政府为什么看不得科学家们与中国有交流呢?
我觉得这直接说明了美国的挫败和衰落。美国目前的科技实力依然比中国强,但是美国对于中美学术交流,变得异常敏感,草木皆兵,他们惧怕别人的发展,用尽“不入流”的手段百般打压。
而这种“不入流”的反应和手段,其实阻碍了美国自身以及全世界的科技发展。
我们常说“科学无国界”,各国人才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之所以能成为科技强国,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海纳百川”,能吸引到各国优秀人才的加入嘛。比如说,二战前后,有大量的犹太科学家离开欧洲,去了美国,一举帮助美国的科技实力从二流跃升到一流。他们当中,出生于德国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而如今,曾受益于“科学无国界”的美国,却反过来歧视、迫害中国学者和华裔学者。
彭博社在一篇名为《愚蠢的行径:将科学定为犯罪》的文章中写道:“美国现在传递的信息就是,中国出生的科学家不应该留在美国,或者说一开始就不该来。而以史为鉴,排外绝对不是一种制胜策略。”
美国政界的种种举动当然让人愤慨,不过好在美国学术界、科学界依然存在着客观、理性声音。
这一连串的新闻事件,让我想起我和我的老同学的一段对话。
我的这位老同学,是个超级学霸,就是他考第一,还要甩第二名很远的那种学霸,他北大毕业之后,去了美国名校读博士,做博士后,搞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
若干年前,有一次聊天的时候,我问他说,你打算一直在美国吗?会不会入籍呢?我的老同学非常坚定地和我说:不会!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我又问他,那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美国同事对你怎么样?他和我说,我的同事们很具有积极竞争的精神,当他们知道,你是用第二语言在和他们竞争,并表现得足够优秀时,他们会给你相应的尊重。
老同学的这一回答,可能比较符合不少人记忆中的美国的样子,相比于现在来说,那个时候的美国至少是维持了表面上的“体面”, 似乎更加尊重公平竞争。
而且大学校园、研究机构本身就是一片纯净之地,是理想主义的大本营。如果“公平竞争”,“人人平等”这样的理念在大学校园里都无迹可寻了,那就真到了所谓的“美国神话”全面崩盘的时候。所幸,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学校的反应,让我们看到美国社会中,尚存一丝正能量。
但问题是,今日之美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保留着理想主义的精神?能否对于上届政府的做法“拨乱反正”?在开放和孤立之间,它钟摆又会偏向于哪一边?
很多问题,就摆在拜登政府的面前。在科技领域,美国会积极促进全球合作吗?还是狭隘地搞“美国优先”?美国会与中国保持学术交流吗?还是和中国“脱钩”,甚至搞科技“冷战”呢?
在19日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拜登呼吁盟友做好“与中国长期战略竞争”的准备。他说:“与中国的竞争将会很激烈。这是我所预见的,我欢迎这样的竞争,因为我相信(目前的)全球体系。”
我想说,如果美国积极与中国交流合作,我们当然欢迎,甚至理性公平的竞争,我们也并不惧怕,怕就怕不讲规则,不讲道理,不讲武德的打压,抹黑和攻击。
根据《纽约时报》的说法,陈刚教授在被捕10多天之后,被保释了。陈教授被捕是在1月14日,是特朗普执政期间,被保释是在1月27日,也就是拜登上台之后,但保释归保释,案件如何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