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万亿!谁是下个万亿GDP城市?国内这7城有戏

中国内地共有17个万亿GDP城市。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天津、南京、宁波、无锡、青岛、长沙、郑州、佛山。






从上海2006年首破万亿,到2011年深圳、天津、重庆、苏州同时破万亿,再到2019年佛山破万亿,万亿GDP俱乐部不断扩容,成为中国内地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2020年,哪些城市会跻身万亿GDP俱乐部?


01

7城竞夺,谁最有优势?

谁是万亿GDP城市后备军?

根据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2020年万亿GDP俱乐部的后备军共有7个:泉州、南通、济南、合肥、西安、东莞、福州。

今年前三季度,7城的GDP分别如下:

泉州7472.25亿(1.5%),南通7284.5亿(3.4%),济南7248.4亿(3.1%),合肥7182.25亿(2.7%),西安7075.31亿(4.5%),东莞6892.52亿(0.2%),福州6759.34亿(3.1%)。



2019年,这7大城市GDP均已突破9000亿,与紧随其后的烟台、常州、大连、沈阳等拉开明显差距。只要不出现意外,这7个城市可能携手齐进万亿GDP阵营。

然而,2020年出现了意外,新冠疫情这只超级“黑天鹅”的出现,加上全球大流行的持续肆虐,以及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连带外贸、内需甚至制造业都深受影响,所有城市都难置身事外。

可以说,凡是外贸依存度过高、外来人口占比过高的城市,GDP所受到的影响更大。

东莞、泉州都是如此,这两城的GDP增速相对较低,东莞仅增0.2%,泉州只有1.5%。

相比而言,深居内陆、外来人口占比不高、外贸依存度相对较低的西安,前三季度GDP增速高达4.5%,在主要城市里位居第一。

同时,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持续推进,省会城市的优势越发突出。济南、合肥、西安的发展优势日益凸显,

不过,随着国内经济逐渐恢复常态,加上疫情大流行国际对中国制造产业链的依赖,外贸城市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反弹,内陆城市在“双循环”时代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大,这些城市均不乏破万亿的可能性。


02

泉州、福州、厦门,谁是福建第一城?



福建有两个万亿后备军:泉州、福州。

作为东部主要省份之一,福建区域经济相当独特。省会不是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也不是知名度最高的城市;而行政级别最高的城市,经济体量却仅仅位居第三;至于GDP最高的城市,却一直缺乏曝光度。

泉州是福建GDP第一城,经济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省首位。福州是福建省会,但GDP却一直受到泉州的压制。厦门虽然经济总量不高,但却坐拥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的双重身份,级别最高。

2019年,泉州GDP9946.6亿,福州9392.3亿,厦门5995亿。







泉州离万亿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今年能保持正增长,破万亿就毫无悬念。泉州或许声名不显,但安特、特步等国民品牌均出自于此,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坐拥100多家上市公司,民营经济实力在地级市中位居前列。

不过,泉州也存在明显短板。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机械装备是泉州的主要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全球化时代均不乏竞争力,但随着经济产业向科技创新转移,传统产业竞争力不足的优势就相当明显。

数据显示,2019年泉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8家,而同期东莞接近6000家,佛山接近4000家,南通也有1300多家。

另一方面,泉州经济体量虽然不弱,但主要产业分散在各县区,反而中心城区人口集聚量、资金集聚量均不足,加上来自福州、厦门的竞争,泉州的城市能级很难得到迅速提升。

福州2020年前三季度GDP尚未破7000亿,离万亿门槛尚有距离。福州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虽有省会之名,但很难像中西部省份聚全省资源于一身,迅速做大“强省会”。

事实上,厦门由于城市面积小、常住人口总量不大,GDP总量不及福州泉州两市。

但论城市地位、论城市能级、论国际知名度、论高新产业实力,在福建省均首屈一指。

一旦厦门经济总量坐大,整个福建乃至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位就能稳拿手中。所以,整个福建城市格局,面临的变数要超过一般省份。



03

济南、合肥、西安:强省会的优势

济南、合肥、西安,都是强省会的代表。

在主要省份中,成都、杭州、南京、武汉、长沙、郑州早已跻身万亿俱乐部。虽然东北、西北、西南多地省会离万亿门槛相距甚远,但济南、合肥、西安、福州等强二线城市仍未破万亿,不能说不令人意外。

近年来,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推进,这些城市的发展可谓如虎添翼,破万亿基本没有悬念。

有意思的是,这三地都经历过城市扩容。合肥三分巢湖,济南合并莱芜,西安代管西咸新区,通过合并,三地不仅城市面积得以大幅扩容,经济体量也得到明显提升,拉近了与万亿之间的距离。






同时,这三地都得到国家战略的加持。

西安GDP虽然尚未破万亿,但早已是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求是》杂志重磅文章,点名西安为区域增长极,与北上广深、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等相提并论,足见对西安的重视。

合肥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去年底安徽全员加入长三角,加上高铁“米字型”枢纽的成形,让合肥一改区位尴尬的劣势。同时,合肥又有“中国最敢赌的风投城市”之称,先后将显示面板、芯片、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纳入旗下,城市产业升级之路愈发顺畅。

济南是山东省会,但长期以来处于青岛之下,坊间有“山东济南,中国青岛”之调侃。但自从“强省会”战略推出以来,做大济南就成为山东的明牌,济南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这背后最大的战略支撑,当属黄河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七大重要战略之一,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具有同等重要性,而济南正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或将担起带动山东再崛起的重任。

可以说,西安、合肥、济南GDP破万亿,基本没有悬念。



04

东莞、南通:近水楼台先得月

东莞、南通,则是大城市群中的佼佼者。

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从属于深圳大都市圈,高新产业聚集,外来人口众多;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与上海只有一江之隔,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成员之一。

这两地均不乏区位优势,也不乏制造产业,还是大城市群、大都市圈模式的最大受益者。

东莞自不用说。前两年,华为终端总部从深圳迁往东莞松山湖,就曾引发热议。这几年,深圳众多高新企业受制于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不断向东莞迁移,东莞顺势成为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东莞之所以能承载深圳的高新产业,在于其本身就是首屈一指的“世界工厂”。早年间,东莞的电子、玩具、家具、纺织服装等产业一度横扫国际市场,甚至获得了“东莞堵车,全球缺货”的美誉。

近年来,东莞产业向高新产业跃进,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成了新的支柱产业。2019年,东莞拥有5798家高新企业,位居地级市前列,超过众多省会城市。







虽然作为外贸重镇,东莞面临相当大的冲击。但随着国际贸易关系缓和、中国制造产业链的优势在全球得到重估,东莞经济增速还会迅速反弹。

南通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代表。

前不久,最新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知道,江苏GDP最高的城市苏州,欲求机场而不得。而南通却能借助靠近上海的地利之便,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的新势力,这是近水楼台的优势。






同时,今年7月,连通上海与南通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自此南通正式融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作为上海“北大门”的地位日益巩固。

不过,南通存在人口流出、老龄化率全国最高、出生率在长三角垫底等问题,如果不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长期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05

下一个万亿之城?



可以说,这7个城市在未来1-2年内,全员都有望晋级万亿GDP城市。

随着这一轮万亿俱乐部大扩容,中国城市经济矩阵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断层,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不断被拉大,不同层次的城市将会相聚越来越远。

根据2019年GDP数据,泉州、南通、济南、合肥、西安、东莞、福州均处于9000亿量级,城市之间差距并不明显。

但这7个城市之后,烟台、徐州、常州、大连均在7000亿量级,唐山、温州、沈阳、昆明还在6000亿量级,厦门、长春、石家庄均未突破6000亿。




面对经济形势的空前不确定性,这些城市离万亿GDP门槛还要相当长的时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