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州用棉花“威胁”中国 哭得最凶的却是印度?(组图)

又是印度。

10月6日,美、日、印、澳四国外交部负责人在日本东京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会谈。这是近两年第二次召开的“四方安全对话”。

当天,印度知名的财经媒体《印度商业线报》发布了一条让印度人振奋的消息:印度纺织业将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益。

印度的心事,美国或许早已猜到。

东京会谈席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当面将了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一军:

“印度人在北部边境看到了6万名中国士兵!”

尽管印度人自己并没有看到6万士兵,蓬佩奥的“新发现”却给了民粹高涨的印度媒体贡献了劲爆的头条标题。

印度最大的通讯社托拉斯,随即报道这条新闻。《印度斯坦时报》、《经济时报》等印媒紧随其后,纷纷转载。

对于长期摇摆于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寻求最大利益的印度,蓬佩奥的这一招,很具有美国特色:

原本军备只够打10天的印度,近期开始与美、俄、日、澳、英、法、新等七国签订更高规格的军事合作协议和天价订单。

这也是列强们对于“骑墙派”的一贯操作:各家都趁机抽点血。

美国等国不仅“帮助”印度加大军费开支,还进一步“帮助”印度减少了的国民收入和就业岗位。

尤其是印度人本以为会在贸易摩擦中受益的纺织业,受到重创。

10月17日,香港销量最高的英文报纸公布:“印度大批欧美纺织产品订单转移到中国”、“国内纺织企业订单排队到2021年5月”……

印度人的如意算盘,才打了10天,就被当面摔碎?

要知道,纺织服装业是印度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产业。并且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长期占到其总出口收入的约30%。

13亿人口的印度,纺织工人数量达到5000万人规模。换句话说,每26个印度人之中,就有1个是纺织工人。

纺织,是关乎印度国计民生的大事。

不过,由于“用棍打”这种特殊的防治手段,让印度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国家。

截止10月28日,印度累计确诊人数近800万,累计死亡人数超过12万。而根据美国流行病学教授预测,印度感染人数已经达到1亿。

目前,印度超1000万纺织岗位被取消,占到总纺织人口的1/5。

失业问题已经很严重,欧美订单又流失了……印度的纺织产业就此会被击垮吗?

这些流淌到中国的订单,在印度疫情结束后是否还会回流,如果回流具体会在什么时间?

近日,澳大利亚又向中国发出“威胁”:中国不要我们的棉花,我们就卖给印度。

澳大利亚又能否救得了印度纺织?中国纺织业胜算几何?

01

印度要发展纺织业的野心,不是一年两年了。

上一次,在十几年前,同样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印度就想趁机崛起。

故事导火索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美国下手的理由很简单,甚至一目了然,中国的纺织产品全面进入全球市场后,扩张速度太恐怖了。

2001年,中国纺织品在全球各国进口纺织品市场份额中只有约9%,到了2005年,份额就达到了72.3%。

同期,印度纺织品在全球进口纺织品市场份额从2.8%萎缩到1.6%。

印度纺织品在本国出口中的30%的贡献率,直线下跌。

中国,发展太快了。

美国,牙根咬碎了。

印度,怒火压不住了。

2003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就使出惯常手段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进行“反倾销”制裁。

到了2005年,趁着美国对中国的霸权制裁,印度政府对本国纺织业进行了创纪录的、高达2000亿卢比的“报复性”投资。

印度的计划分了两步:第一步是先用5年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份额中占到15%;第二步超过中国的市场份额,做到世界第一。

时任印度纺织品委员会主席拉姆·辛格称之为,“印度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与准备”。

产业比拼,原材料至关重要。纺织业中核心主导原料就是,棉花。这也是印度发展的重点。

政府拨款、给政策,就一个字:种。

2004/2005年度,印度棉花种植总面积是13380万亩,中国为8476万亩。印度是中国的1.6倍。

如今,印度的棉花种植规模,更是在全球遥遥领先。

2019/2020年度,印度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675万亩。同期,美国为8240万亩,中国只有5009万亩。印度是中国的3.73倍。

印度植棉一直在增加,中国一直在减少。印度赢了吗?

事实上,印度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在全球遥遥领先。

作为全球植棉历史最悠久的国家,5000年前,印度就以种植棉花和棉纺织物而闻名世界。

不过,到了1849年3月,随着英国征服了印度旁遮普,印度全部土地沦为英国殖民地。印度数千年辉煌的棉纺织历史,也就此结束了。

作为全球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从1785年就开始出现大型的纺织工厂。印度被殖民之后,标准化、规模化工业纺织产品,带来降维打击,导致印度本土的手工织品很快就被全面挤出市场。

印度棉纺织业从产品端,被打回种植端,开启了殖民特色的庄园式种植,并且面积越来越大。

在最近70年,除了1950年代二战之后人口恢复,印度重点改种粮食,棉花种植面积曾被美国短暂超越,其余年份,印度一直都是第一。

种植面积全球第一,甚至比第二第三的美国、中国加起来都大,十几年来,印度为什么还是疯狂扩产?

原因同样一目了然:印度棉花亩产量太低。

种植面积超中国一个量级,且中国一直在缩减,印度一直在扩增,一直到2019/2020年度,二者差距空前拉大到3.7倍,印度的棉花产量(去籽之后的皮棉)才十分难得地超过了中国。

这一年,印度棉花年产量640万吨,中国590万吨,美国只有500万吨。

印度比中国高了约8%,成为全球棉花产量第一大国。

印度为什么要靠种植面积超越中国,为什么不提高亩产量?

因为一提高产量,印度就会死掉很多棉农。

作为最古老的植棉国家,印度境内种植着140多种棉花,包括全球最古老的棉种。

这也就导致印度棉花亩产量长期逗留在20公斤/亩的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中国的差距更大。

为了提升亩产量,印度曾向美国密苏里州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引进转基因棉花。

转基因棉花虽然产量高、棉绒长,也防虫害、卖价也高,但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印度农田水利系统很差,65%的农田灌溉靠雨水。一旦缺水,产量不如原来品种,甚至会绝收。

而一亩地的棉花种子就需要35美元,对于印度棉农,这是一笔重大的负担。很大一部分棉农都需要银行贷款,贷款还不起就会去贷高利贷。

在印度政府“拿棍子”驱使棉农种植转基因棉花之时,破产后自杀的棉农呈指数级递增。

仅印度维达婆棉花种植区的棉农:

2001年,自杀52起;2002年,104起;2003年,148起;2004年,447起……

截止到2010年,10余年间,印度全境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自杀案例已经超过12.5万。

数以十万的棉农自杀,也的确让印度棉花亩产量提升起来了。

2019/2020年度,中国棉花亩产量约为117公斤/亩,印度的亩产量已经提升到空前的34公斤/亩。

如今,印度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2%,全国半数以上人口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为了进一步超越中国,发展纺织业,印度棉花的产量还能进一步提升。

12.5万棉农不够,就25万、50万、100万……

毕竟,“印度只有1亿人”,剩下的不能算作印度意义上的人。

以人命拼产量,并不算完,印度还在跟我们拼价格。

02

照理来说,与中国相比,印度的棉花本来是没有价格优势的。

首先,和中国相比,印度的棉花种植太分散了。

主要分布于旁遮普邦、安德拉邦、古吉拉特邦等9个省份。其中,古吉拉特邦种植面积最大,也只占到全印度约25%。

这些邦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棉花很难规模化种植。

因为种植散乱,棉花又是靠风和昆虫授粉,导致印度棉花品种一直很难统一,并且自主育种难度大,这也是印度棉花亩产量长期受限的主要原因。

中国植棉区相对集中,76%在新疆。并且,新疆棉花产量占到全国85%。新疆棉花,几乎可以代表中国棉花。新疆棉花亩产量比中国平均水平还高1.1倍,印度更是望尘莫及。

再者,印度棉花几乎全部靠人工采摘,新疆机收棉花水平已经提升到54%,并向全面机械化迈进。

因此,无论怎么算,难以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程度低、棉种参差不齐的印度,棉花种植成本投入都远远高于中国。

但印度,就是不缺人。印度可以将棉花种植的利润空间,压缩到棉农会自杀十几万、却不会大规模自杀的临界点。

体现在具体价格上,标准级皮棉,中国售价15000元/吨,印度不高于12000元/吨。价格比中国棉花低20%以上。

印度不仅在原料端和中国比拼,制造端拼得同样猛烈。

在全球十几个主要的纺织出口国家中,印度的纺织工人时薪长期排名倒数第二,仅略高于柬埔寨。

印度纺织工人的工资低,究其原因,离不开印度特色的民族主义。

历史追溯到1919年2月6日,这一天,英印立法会议通过了一条法案:警察可以任意逮捕任何印度人,并不经审理,长期关押。

随后,笼罩在“白色恐怖”下的印度人,开始进行反英游行。

阿姆利则惨案

4月13日,旁遮普省阿姆利则市2万多印度群众集会时,遭到英军屠杀,当场导致数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这一惨案,彻底激怒印度民众。印度的反抗,同样具有印度特色。

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圣雄”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拒绝英国的封官进爵;不进英国人办的学校;抵制英国商品……

总之,印度开启了“反工业化”之路。反映到纺织服装业,就是要用手摇纺织机取代动力纺织机。

关于甘地的一幅著名宣传照片就是,他在手摇纺织。

自此,曾经一度被工业机器击垮的印度手摇纺织,又获得新生。

就在印度试图利用中美贸易摩擦、提出“超越中国”目标的2005年,印度手摇纺织机在服装纺织产业贡献率仍高达16%。手摇纺织,直接加间接为印度提供近1000万个岗位。

因此,手摇纺织被列入到印度国家级战略规划。

2006年3月,印度国家手摇纺织机发展公司(NHDC)的官员表示,“印度手摇纺织机部门的制造商在今年的营业额增长10%。”

此后1年,印度关于手摇纺织的培训工程就提升了3倍,与之相对应的纱线仓库也增加了近3倍。

除了手摇,印度也对动力纺织机进行政策扶持。对于一穷二白的地区,还进行了“改革开放”,允许外资带着资本和设备进场。

手摇纺织之所以被印度保留、发扬,除了传承甘地精神,更重要的是成本优势。

近20年来,印度大多数纺织工人工资为7000卢比/月左右(700元/月),而手摇纺织工人多为更低种姓的贱民以及妇女,收入更低。

这些工人每天工作12—13个小时,只能获得48卢比的收入。甚至,工厂只管两顿饭。

印度的资本方,将加工成本,几乎压缩到零。即使如此,手工做出的纱丽、床单、毛巾,也仅仅与印度本土工业生产的布料成本持平。

由于利润太薄,甚至没有利润,手摇纺织从业者的设备、棉花等原材料,与棉农买棉种一样,同样需要贷款。

这种贷款,同样导致大量从业者游走于破产与自杀的边缘。

有了12.5万棉农自杀的先例,印度对手摇纺织产业的帮扶力度也加大了。

2011/2012年度,印度政府宣布,豁免了300亿卢比的贷款。

这一次豁免,让15000多个经济困难的手摇纺织工合作社、30多万手摇纺织工人,活了下来。避免了一场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自杀。

同年,印度纺织部和印度时尚设计委员会,给了印度手摇纺织业赋予一个更高端的新使命——时尚品牌路线。

这一招,很具备印度特色:跳过学走路阶段,直接学跑。

然而,印度的纺织工人底子实在太差。工资,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多年来,与纺织工人相关的最大新闻依旧是:罢工。

2010年,安得拉邦,古吉拉特邦等地区,5万名纺织工因棉纱涨价而罢工;

2011年7月,印度国家纺织公司(NTC)下属的五家纺织厂工人罢工;

同年12月,印度蒂鲁普针织集群,4500多个工厂,15万名纺织工人集体罢工……

即使2014年“印度邓公”莫迪上台之后,情况也并未好转,甚至有了恶化。

问题的根源还是印度特色的《劳资纠纷法》,这款法律规定,员工数量超过100人,企业裁员时,必须获得政府批准。而自从此法诞生以来,政府批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为了不违法,直到2010年,印度80%以上的制造企业雇佣人数少于50人。

劳动法不改变,印度的企业就无法真正实现规模化,就无法在全球竞争中具备优势。

莫迪上台后,本想大干一场,给劳动法松绑,让制造业扩大规模。并且,给庞大的低种姓“贱民”增加就业机会,释放全印度劳动力的产能。

但事与愿违,高种姓人既不愿意改变现状,更不愿意被低种姓“贱民”抢夺。

2015年,印度高种姓利益团体就组织发动了1.5亿人规模的全国性罢工。

莫迪的改革之梦,只得作罢。

印度又回到了低种姓低端手工、高种姓无法规模化生产的历史旧循环。

印度的棉花种植、纺织业,只是印度第一、第二产业的缩影,印度国家产业同样如此。

这样的国家体制之下,几乎无法在完善自身第一、第二产业之后,再发展第三产业。

就像从手工纺织到时尚,印度的产业是“跳跃式发展”。究其原因,中间过渡阶段——规模化生产,对印度来说,太难了。正是这个原因,印度制造业在全国GDP的占比,一直少到畸形。

这也就导致印度IT服务业全球领先,第三产业一度占到全印度GDP的65%。但印度的服务业所服务的并非本国制造业和农业,而是承接发达国家的外包服务——即所谓“世界办公室”。

因此,印度的核心产业,具有极强的对外依赖性。全球经济环境不好时,印度的状况就更恶劣。

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下滑4.4%,印度则下滑10.5%,成为全球下滑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在预测中,只有产业结构健康的中国“一枝独秀”地增长1.9%。

而当下环境中,印度却再次提出发展纺织业的宏大目标。并且,想趁机超过中国。

印度真的有希望吗?澳大利亚能帮得了印度的忙吗?

03

印度要赶超中国,并非完全的妄想。不过,印度纺织之梦能够实现,却要看中国能给出多大力度的支持。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唱衰纺织产业的论调就已经产生:“全球纺织业已经饱和。”

尤其是近10年,全球棉花产量的确再无明显增长。特别在2015/2016年份,甚至出现19%的暴跌。

也就是说,纺织业的增量战争已经结束,全球的纺织业已经进入到存量竞争阶段。

2005年之前,中国生产低质、低价的纺织企业占国内所有纺织企业的10%,中低端企业占比80%,高质量企业10%。整体而言,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下。

在这种结构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做到了全球最大,却和如今的印度一样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产业。当时,我们拼的是性价比,走的是小米路线,行业利润只有3%。

与印度压榨劳动成本不同的是,中国是向科技要效率,向高端要利润。

10年之后,截止到2016年,中国纺织产业生产环节信息化普及率就超过50%,1/3的纺织设备联网,实现物联网化。

中国拥有了从棉纱、织布、漂染、制衣全流程的、全球最大规模的、智能化制造产业链。

以纺纱来说,平均万锭用工,从2010年的80人下降到2015年的60人。而根据《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0年将下降到20人以内。

反映到利润层面,2006年之后的10年,我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10.67%,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15.15%。

换句话说,利润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中国纺织产品,开始走华为的高端路线了。

至于高端到什么程度,山东如意集团就是一个代表,“一匹布值一辆劳斯莱斯”。

在此不得不提,中国除了棉花纺织是世界第一,化纤纺织也占据全球70%份额。除此外,中国还是羊绒生产大国,全球75%的羊绒生产、70%的高端羊绒加工,都在中国。

“把1克羊毛拉到500米长,在世界独一份。”山东如意不仅羊毛纺线长度,远超国外,30多项专利还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尤其是小驼绒织成的布,每米售价6.8万元,一匹就能换一辆顶级豪车。

如今,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全球公认的四大时尚之都,超1/3的奢侈品牌,从中国采购高端布料。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然要淘汰落后的生产线。

这就是印度的机会。

为了追赶产量,印度“无节制”种植棉花。为了加工,印度手摇纺织、动力纺织、招商引资齐上阵。

而全球最大的纺织装备制造国,就是中国。而印度急缺纺织设备。

2005年,印度提出“超过中国”的目标,同年6月,印度至少80家纺织企业赴上海参加国际纺织机械展销会。

理由也很简单,“与欧洲同等质量的设备相比,中国纺织设备只有欧洲价格的1/3。”

印度企业之所以如此踊跃,还有另外一项原因,2007年政府对纺织产业的投资基金就到期了,而在此之前印度50%的纺织设备,还是1980年代的老古董。

印度的纺织业,要进入现代化。急需从中国进口纺织设备,当然,是中国纺织业升级之后本国企业不太需要的设备。

自此之后,中国一直是印度纺织设备最主要的进口国,占印度纺织设备进口总额的1/3。

尤其是从2008年之后,一直到今年,印度已经成为中国纺织设备出口额最大的国家。

有了设备之后,具备了规模化生产更高水平产品的能力,印度也加大了对中国的纺织原料的进口。

除了纺织设备,根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每年从中国进口价值4.6亿美元的合成纱线、价值3.6亿美元的合成面料,以及价值超过1.4亿美元的纽扣、拉链、衣架和针等配件。

可惜的是,由于印度特殊的国情,中国不断释放出去的低端纺织红利,即使中方有意主动帮助印度,印度也不能够完全接得住。

过去5年,由于和印度同水平的成本、劳动力,孟加拉国的服装出口额已经从260亿美元增加到超过330亿美元。

同期,印度的服装出口额,一直停滞在360亿美元。

根据Crisil Research数据研究,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印度的服装出口可能会因此减少30—35%。

于此同时,世界第三大服装生产国越南,被称为中美贸易、印度疫情中“最大受益者”。

2020年8月之后,大批欧盟资本和订单进入越南。

越南工商部表示,越南的纺织及成衣业在2025年前将增长67%。

之所以不选择印度,依旧是这个国家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在印度建新工厂极其耗时,获得全部批准需要很长的时间。”

再加上,印度说不得、碰不得的劳动法。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理论上说,印度会在这次摩擦中收益。然而,印度的实际情况却并不允许。

由于印度特殊国体的限制,导致印度纺织业,以及整个印度制造业一直裹脚前进。

2019年,莫迪还想扮演印度的“救世主”,想再度学习中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将国营单位私有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类似于中国的“混改”、私有制改革。

这一下,再次激怒了印度人。准确来说,还是印度高种姓阶层。在印度,国营单位的岗位,是可以继承的。一旦市场化,就失去了世代相传的“金饭碗”。

2019年1月,印度爆发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罢工。印度银行、保险、电信等各个部门工会,组织了2亿人起来反对新政。

莫迪的印度梦,再度作罢。

记得在新加坡经济缔造者李光耀去世前,曾有记者问他能否治理好印度,这位新加坡国父当面给出否定答案:“印度存在一定的无法解决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治理好印度。”

尾声

纺织业最核心的两步,就是种植和加工。这两步,印度都处于明显的落后阶段。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印度想“超越”中国,中国也正在把低端生产线释放出去,或主动或被动地帮印度发展,事实却是,印度就是发展不起来。

在全球纺织业中来看,印度处在更低端的地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大批欧美纺织产品订单转移到中国”具体到订单,多是毛巾、床单之类的低端纺织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商务部,冷静回应:只是正常市场行为。

客观来说,欧美纺织订单从印度流入中国,只是短期内做出的应急方案。低端纺织产品,对价格极其敏感,一旦印度疫情缓解,订单就会回流。

这个过程,两三年就会应验,或者更快。

我国之所以做出决定,限制澳大利亚棉花趁机进入中国市场。

除了澳、日、印、美的小动作,更重要的是,中国不需要为了来自印度的短期、低端订单,而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因此,不论出于短期还是长期战略考虑,都不能放任澳棉进入中国。

纺织业只是中国产业的缩影。伴随着中国制造升级,中国自身的节奏感越来越强。不论是印度、澳大利亚,还是美国,都很难再搅乱中国的步伐。不论对方是明枪,还是暗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