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奖金持续上涨 “诺贝尔”投资媲美巴菲特?

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命名的诺贝尔奖堪称全球科学界的最高奖项。为兑现诺贝尔本人的意愿——诺奖奖金达到大学教授20年的工资收入,历年诺奖金额整体维持上涨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设立奖项时,拿出的遗产总额仅为3100万瑞典克朗,而从首次颁发至今的120年里,诺奖总资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超过了43亿瑞典克朗,增长140倍。

这堪称理财奇迹的操作,是怎样做到的?跟着诺贝尔基金会投资是个好主意吗?



晚一年拿奖,奖金购买力可能缩水一半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聊聊奖金的问题。如上文所说,诺奖奖金账面金额从最初的15万瑞典克朗,上涨到今年的1000万,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但扣除物价因素,则大相径庭。




如上图所示,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扣除物价因素后,诺奖奖金的“含金量”遭遇了大幅回撤,仅为奖项设立时的28%,晚一年拿奖,购买力可能缩水一半。而2001年达到最初的141%。


诺奖奖金“追不上”北京房价



诺奖奖金也是在年年增长,但却被北京房价跑赢。

以两位中国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和屠呦呦来相比,由于前几年诺奖未上调奖金额度,莫言与屠呦呦该科目的奖金都为800万克朗,区别是莫言,一个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屠呦呦是连同,同项目组织内的另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奖。

折合人民币的话,莫言的文学奖大概是700余万,而屠呦呦的诺奖最后是300多万。

而2012年到2015年正是房价飞速上涨时期,特别是北京,再加上各个地段及学区房的法力加持,就出现了当时莫言在获奖之后感叹终于可以在北京买房了,而屠呦呦获奖之后却玩笑只能在北京买个客厅的有趣场景。


“不差钱”的诺奖基金资产也曾巨额缩水

一开始,基金完全依照诺贝尔“不动本金”的遗嘱进行安全投资,例如:放银行定存,不能买股票等,但随着投资不佳,且每年要颁发的金额颇多,到了1953年诺奖基金的总资产流失超2/3。

幸运的是,诺贝尔基金会在1946年获得了瑞典政府授予的免税资格。眼看着资产消耗殆尽,基金会理事会也于1953年调整了投资策略,将原先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的基金转向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根据其2019年的财报显示,奖池实际金额达到设立之初的242%。





将钱投入股市,资产随股票指数数十倍上涨

这一套力挽狂澜的操作背后,是诺贝尔基金会延续着严格的投资原则。

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目标,是在风险足够分散的基础上实现至少3.5%的年均实际回报率,并基于逐渐磨合出一个投资组合:55%的股票+10%的固定收益资产+10%的房地产+25%的另类资产。





如下图所示,这个分布每年在一定范围内动态调整。以2019年为例,投资组合的47%为股票基金和股指期权、9%为房地产基金、13%为固定收益资产、31%为另类资产,另外还有0.1%的应计货币对冲损失。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基金会2019年报)

从贡献来看,投资比例过半的股票发挥巨大的作用。以稳健市场美国为例,如道琼斯指数下的主力股票,1953年诺贝尔基金正式投资股市时,道琼斯指数仅为292点,现已达27000点,暴涨95倍。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基金会2019年报)




投资收益能媲美“股神”巴菲特吗?



那么,跟大部分基金相比,诺贝尔基金的收益率处于怎样的水平?更进一步,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效果能媲美股神巴菲特吗?

1957年至2018年到62年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19.91%。这62年间,只有2001年和2008年出现过亏损,其余年份均盈利。

而1975年之前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状况是空白,为了直观对比,下图列示2010年以来诺贝尔基金、伯克希尔哈撒韦、标普500指数收益率情况,可以看出除了个别年以外,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收益率都在诺奖之上,但诺贝尔奖基金的收益波动更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