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中美贸易战下周或再燃战火 绝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贸易战会卷土重来吗?我当时的回答是,现在重点为科技战,贸易冲突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大家一定要警惕,在疫情趋缓或者是11月大选特朗普(若)连任之后,美帝仍有可能会再次发动新的“攻势”。

千万不要以为,最近媒体上很少提贸易冲突,贸易战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大错特错!它就像海面下潜行的鱼雷一样,随时会BOOM。

因为1月份签订的协议只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谈判还未开始呢。

上周末,双方原本要举行电话会议,对第一阶段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当天取消了会议,留给世界无数个问号。

熟料,今天《华尔街日报》发布题为《美中经贸对话延后但未脱轨》的报道称,美中经贸磋商牵头人将在“未来几天”举行视频会议,讨论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情况。特朗普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表示“不想与中国谈判”后,白宫官员向媒体澄清,该表态是一种“泛指”,并非专门针对经贸协议。

不排除在不远的未来,双方可能将围绕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补贴问题,再次展开你来我往的斡旋和大博弈。

双方对这个议题的分歧很大,到时候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谁也不知道。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过去,中国创造了连续几十年的高增长奇迹。尽管现在已经换挡进入了中低速轨道,但6%的增速,发达经济体仍然难以望其项背。

中国式奇迹建立在这样几个支柱:九亿劳动力市场当中,个人权益和福利受到限制,组织性特别强;有高达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生产单一产品也能有利可图,促进专业化分工;低标准的环保要求,企业可以把生产的负面性推给社会,减少生产成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结构;通过补贴手段发展特定的产业政策等等。

其中,老美有一点特别不满,就是中国的产业政策和补贴手段。这是双方争议性特别大的一个领域。

15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全球各地的联系比较少,想要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崩溃,基本只有一种手段,那就是发动战争。这是一种极为张扬的方式,一旦动用举世皆知。

但是当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地球村,进出口贸易非常频繁之后,大家突然发现,有一种静悄悄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占领”的效果。

那就是倾销!一个国家通过政府干预来扭曲市场价格,取得出口竞争力,从而击垮对方的民族产业。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一吨钢铁需要卖5000元,才能覆盖掉生产成本。而隔壁的先进国家,生产效率高,只要4500元/吨。

按道理,你的钢铁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这时候,如果政府给钢铁公司说,我每吨给你1000元,你们4000元向外卖。公司一定会欣然接受,因为这样它就能吃下隔壁的全部市场了。

于是,无数廉价钢铁疯狂涌入隔壁国家,导致一大波同行破产。等到市场被完全垄断,先进国就成了粘板上的鱼,任人宰割。对方把价格从4000一下子提到6000元,也只能打掉牙往里吞。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落后国不用费心去提升自己的生产水平,就能够打败竞争对手。这种强占模式其实压制了竞争,损害了全人类的利益。

所以,WTO严禁政府用现金、免费土地等赠与给公司。除非你这家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在本国内部消耗,那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随便你折腾。但绝对不能出口,跑到外边祸害别人。

当然了,这只是个例子。现实中的补贴往往不会这么赤裸裸,而且,WTO也允许特定的补贴存在。

中国的补贴,有很多是通过国有银行发放的低息贷款,或者是低于市场价的土地供应,来扶持特定的产业发展。

这些是要偿还的,不是免费赠予。所以世贸组织对此也规定得较为宽松。中国对于企业的“援助”,并不直接违反WTO规则。

与此同时,拿到低息贷款的企业,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那些背后有政府信用兜底的国企。毕竟,国企至今仍然贡献着中国四分之一的GDP,在国家的经济当中承担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么多年来中国实行国退民进,无数国有企业退出了充分竞争性领域,剩下的多是高精尖或者是关系国民命脉的垄断性行业。理论上也更容易拿到政府性补贴。

下游民营企业购买了上游国企的低成本中间品,比如说钢铁、铝、电力等,也算间接享受到了补贴优惠,取得了非常有利的竞争优势。

在老美看来,中国制造在海外攻城略地,背后有国家意志在发挥着作用。美帝对此相当不乐意。特朗普政府认为,政府补贴国企是扭曲国际公平竞争,会把美国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对美国企业不公平。其实老美也有补贴政策。

具体我就不展开了。美国进出口银行(EXIM)董事长Fred Hochberg曾告诉路透社,中国在2015年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融资规模是美国的10倍。从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只是大家可以记住一个结论:美国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其补贴程度要小很多,也更加聪明。所以吵架的时候,老美显得腰板更直。

产业补贴政策,是双方巨大的分歧所在。

今年1月,中美签订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人说,这更像是一个休战协议,而不是和平协议。因为它并没有涉及到产业政策、国企补贴这类“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而后者,才是最最难啃的硬骨头。这是美国坚决想要收获的东西,不会轻易退让。它将会是第二阶段的谈判重点。

为此,之前签订协议时,美国只是取消了原计划要加征的165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将12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新征关税降低一半至7.5%,而较早前对2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的25%关税则维持不变。

我们仍然有很多出口商在承担着高昂的关税,不得不忍痛降低出口价,如履薄冰。

留下的这一个尾巴,就是美国用来在第二阶段谈判中“挥舞的大棒”。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最近媒体上很少提贸易冲突,贸易战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大错特错!它就像海面下潜行的鱼雷一样,随时会炸开。

前阵子美国被疫情搞得心慌意乱,相比跟中国“吵架”,恢复内部经济正常运行更为重要和紧迫,美国才没有启动第二阶段的谈判。就像不久前,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所说:我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脑子里有很多其他的想法。等到疫情趋缓美国回到正轨,或者说11月大选特朗普成功连任的话,那么美国就会有精力继续来纠结了。

到时候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谁也不知道。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坦率的说,后发国家的赶超之路往往都需要非常手段。

当年日本的通产省也热衷于制定产业政策,设定关税壁垒,以此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扶持本土产业的崛起。

韩国政府则认为本土市场太过狭小,内部竞争激烈会导致无效内耗,于是便通过扶持少量财阀,压制内部竞争,并鼓励出海竞争,夺取海外市场。

东亚模式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双看得见的大手。

等到日韩成功上位之后,时代的潮流已经来到了“零补贴,零关税,零壁垒”,要求极高的自由市场,不允许政府干预。

这个时候的日韩,早已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抢占了制造业的前沿阵地,有了非常强的全球竞争力,自然也乐意接受“国企中立”,并希望其他国家也遵守自由市场原则。

而后发国家,如果不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保护、扶持本土产业,可能会被永远锁定在低端产业当中。

这种发达国家与后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就有一点像控制温室效应的议题。

发达国家认为,当下的全球变温正在危及人类生命,所有国家都有责任承担,要一碗水端平。但是后发国家如果承担同等水平的人均CO2 排放水平,减少工业生产,大概率会抑制经济发展,永远落后于别人。

所以,后发国家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全球这么热,都要怪你们发达国家过去两百年的无节制排放。我现在才刚刚起步发展,至少要等到我排放的总量跟你们差不多了。再谈人均才算是公平。换句话说,公平要放在历史的长度当中去考虑和平衡。

发达国家则是用当下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全球都这个鸟样了,搞不好明天北极就融化了,你跟我谈这个,还能不能再自私一点?

贸易冲突也是差不多的道理。从不同的历史观出发,中美持有不同的价值观。美国认为出口补贴是旧时代的过时的东西,中国认为这是后发国家的必经之路。大家都用过,凭什么我不能用?WTO都没有说我错,凭什么你就站出来嚷嚷?

两者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1月份签订的经贸协议,在2月15日生效。双方约定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

这份协议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的事情: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其中有一点是,中国以2017年为基数,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包括54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780亿美元的制造产品、320亿美元的农产品和380亿美元的服务。

为了落实这份协议,中国展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在疫情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下,仍然加大了对美采购。

就像我上篇文章《这个时候高层提粮食安全大有深意》(点击可直达文章)说的,中国为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设定了严格的进口关税配额:每年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小麦964万吨、稻米532万吨。加起来为2215万吨,占中国粮食总量比重不足5%。

在配额之内,国内进口商只需要缴纳最低1%的税率。超过的份额,则实行非常高的关税:最惠国65%,普通国家180%。

自2001年至今,这个进口关税配额数量一直没有变过。而且实际执行中,中国每年分配下来的配额通常只有规定的一半,没有完全用完,以此保护本土农民的利益。

不过,今年的进口关税配额制出现了破天荒的记录。

今年1-5月中国已发放逾600万吨低关税玉米进口配额。一位知悉政府计划的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今年中国可能共计发放720万吨玉米配额。这将是中国首次全面分配其玉米配额。

今年1-6月,小麦进口量为335万吨,同比暴涨90%。有分析师称,2020年上半年中国谷物进口步伐加快,可能有史以来会首次用光小麦进口配额。

今年1-6月,中国从美国进口了923万吨大豆,同比去年增长了58%。

今年1-5月中国从美国进口了4595万桶原油,同比去年涨了115%。

第一阶段的成果来之不易,双方都有维护它的理由。

路透社就说,在现在两国糟糕的关系中,这份贸易协议反而成为连接中美的最强纽带。

不过,在未来的第二阶段谈判,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

如果谈不下去美方会不会撕毁第一份协议?中美能否重回斗而不破的局面?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尽管现在的舆论热点转移到了金融战、科技战,贸易战不再处于风头。但它绝不是低层次的问题,而是底层性的基础问题。

它的走向,更关系到每一位普通人的日常。

祝福中国。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状况,中国都有极大的战略回旋空间、14亿人的内需市场作为后盾。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大国和平崛起的道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