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没芯片用了!”
余承东一句话,瞬间引爆上周末的热搜。8月7日,余承东在公开场合承认,华为手机麒麟芯片自9月15日之后不能再继续生产。
虽然业内人士早有准备,但这是华为官方第一次发声确认,又在国内激起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
如此诛“芯”并非特朗普整出新的幺蛾子,而是今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的禁令。
相比外界的担忧,华为内部反而没什么波澜,他们早已习惯。
但一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彼时美国刚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公司内外群情激愤。有华为员工在知乎上留言“身边的女同事在办公室里扛不住压力,号啕大哭,大骂美国人太欺负人!”
今年二季度华为刚刚超越三星,问鼎全球出货量第一手机品牌。被热捧的P系列、Mate系列说不能用就不能用了,大家还是有很多疑问,比如:
麒麟芯片不是华为自己的吗?
芯片代工不是有中芯国际吗?
台积电断供能不能找三星呢?
高端手机业务受阻会重创华为吗?
这些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隐忧。
问题一:华为海思不就是做芯片的吗?
麒麟芯片,一个很华为、也很中国的名字。
华为高端机的麒麟芯片其实坚持了10多年才初见光明。
第一代K3V1芯片性能太差,华为自己都不想用,只能卖给当时山寨遍地的华强北。
后来余承东力排众议,坚持在高端机上采用自研的K3V2,这是倒逼麒麟崛起的关键因素。
如今余承东亲自宣布这个“亲儿子”的死期,内心一定百感交集。
麒麟只是华为芯片全景的一角,主要用于手机业务,所以与大众关联性也最强。
华为海思负责自研芯片,但海思只是一家设计公司。
想把芯片造出来且发挥出最佳性能,依然得靠代工厂。当台积电扛不住美国压力,无奈断供,海思就沦为图纸公司。
下图清晰展示了海思未覆盖芯片全产业链。
图片来源:创业邦
问题二:芯片代工不是还有中芯国际吗?
很多人误以为,哪怕台积电慑于特朗普的淫威,但大陆最大芯片制造商、刚获国家二期大基金注资的的中芯国际,可以作为完美备胎。
粗略计算,全球12英寸芯片制造厂有120个、8英寸厂200个。但麻烦是任何一条芯片生产线,美国半导体设备最少占比都高达48%。
跟行业龙头台积电5nm、7nm的产品相比,中芯国际在工艺上至少落后两代,目前刚达到14nm的出货阶段。
有内部人士呼吁:敏感关头,别让中芯国际违反美国禁令给华为供货,而要保护好这家企业,后续才能拉动上游设备厂商的进步。
图片来源:远川研究所
其实,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中国芯片代工制造,已经面临事实上的被制裁状态。
由于得不到EUV光刻机,中芯国际的技术上限已经被美国锁死,现有的光刻机预计2-3年后就会触到技术天花板。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半导体装备无法国产化,国产芯片的故事将到此结束。
对一般行业而言,设备就是工具,交钱拿货就万事大吉了。但半导体设备,也就是EUV光刻机很特殊,不仅是卖工具,还要全程卖“大脑”、卖服务。
EUV光刻机堪称半导体皇冠上的明珠,它包含了数学、光学、流体力学、机械、精密仪器、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自动化、图像识别等众多学科精华,背后是美国顶级工程技术、材料科学、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与牢牢把持。
正因如此,美国为保持半导体行业的绝对霸权,在过去六十年的时间里,不择手段以保证自己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主导地位。
图片来源:远川研究所
打一个生动的比方,刚刚说的7nm精度相当于两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齐头并进,一架飞机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飞机的米粒上刻字,还要书写工整。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国产光刻机目前的90nm级,与美国垄断的EUV光刻机至少有15年的差距。
15年后,黄花菜都凉了。
问题三:三星、高通能当备胎吗?
6月上旬,一则华为与三星正在谈判的消息让很多人看到希望。
但这里再重复一下:任何一条芯片生产线,美国半导体设备最少占比都高达48%。
大家再想想美国此番的决心,买卖不做了,就是一个目的——把你搞死。
台积电不是没有为华为这个大客户向美国争取过,结果没下文了。连中芯国际都委婉表示可能不能为“某些客户”代工。三星可能为华为硬怼美国?
7月29日,全球最大移动芯片提供商高通宣布,已与华为解决了旷日持久的专利许可纠纷。与此同时,华为还与高通达成了一项多年的专利授权协议。
和解的意义更多在5G通信领域,而不是广大消费者使用的手机领域。对华为而言,短期内可能很难把高通作为芯片供应商。
三条路都走不通,华为何去何从?
美国禁令一出,华为人的心声社区就在微信上发了这张图:
图片来源:心声社区
这张伤痕累累的伊尔2战斗机的照片,经常被华为官方用来隐喻自身处境。而华为中国官微回应只有一句话: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尽管手机对吃瓜群众来说更重要,或者说更眼前。而且手机板块在最近几年也确实是华为的现金奶牛。
但来钱最多不代表战略意义最大。运营商通信设备+企业IT设备才是华为的战略核心。美国根本不关心华为手机超过三星成为世界第一。华为在5G方面技术优势,是美国打击华为的真正原因。
大家发现没发现为什么这几年移动支付、直播短视频如火如荼,丰富了百姓生活的同时,也造富了无数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从业者?背后的逻辑正是以4G为支撑的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
通信基础设施不仅是华为的战略核心,也能极大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块显然是华为当下会重点保住的。
图片来源:创业邦
宁南山指出,华为存在大量不为公众熟知的百亿规模的“隐蔽战线”,好在这些产品并不依赖于美国技术。
比如光伏逆变器,华为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2%。比如安防产品,华为现在已经成了海康威视,大华等国内友商的最大竞争对手。华为实际上还是零部件供应商以及软件服务提供商。另外,专利授权也是华为的重要收入来源。
华为目前有4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消费者、运营商、企业业务、云服务&人工智能。第1个板块受冲击最大,后3个板块属于有损失但不致命。
在一些业务上,华为会回归一个系统集成商。比如华为在加强终端品类,以及启动了“南泥湾”项目。
任正非的忧患意识,深深影响着他的企业。在所剩无几的窗口期内,华为肯定会疯狂备货。至于库存到底可以续命多久,属于战略机密。
日经透露:
也有内部人士分析,以任正非的谨慎,备货撑3年也有可能。但芯片技术的国内外差距有10-15年,哪怕以举国家意志快马加鞭赶3年,也还要7年。
一旦库存弹尽粮绝。大家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愿意去用当年P6速度的手机?
我们要以市场化的角度理解科技进步。芯片升级对华为、对中国都是进步,但只要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就没有足够竞争力在市场上存活,也不算真正的市场化产品。
中国和华为并非没有解决问题:芯片设计被卡脖,才有了华为海思,但随后发现代工领域有待突破。当中芯国际在代工制造上补课时,又发现设备环节没有突破。当中微、北方华创在设备研发刚有收获时,设备核心零部件还是有问题。想零部件有所进展,最后发现是材料问题……
一步一步向前深挖原因的最后,中国芯片面临的终极拷问与中国其他科技领域并无不同:基础科学。
不是工程师的问题,而是科学家的问题。
任正非已经找到原因。7月29-31日,今年少有露面的他罕见出行,密集访问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陪同的还有两位高管,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和2012实验室总裁何庭波。
毫无疑问,这4所名校是信息科技的领军者,但复旦、南大与华为气场明显不搭,不过复旦、南大的王牌学科,却覆盖了所有基础科学门类。
新出台的半导体财税新政,图源:信达证券
可惜资本市场远没有华为这般冷静。6月以来,获批和申请上市的“中国芯”公司,几乎保持着每周两个的速度。
在一级市场,私募哄抢项目,在二级市场,芯片项目挤爆IPO,股票市盈率暴涨。股民和资本的热情都在涌入本应静下心来搞研究的芯片领域。
只是……历史早已一次次证明过,中国科技从不怕封锁,最怕一时脑热的实用主义。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