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洪灾双重夹击!陆媒:别慌,中国不缺粮!

近日,网络上一段短视频爆料称,黑龙江肇东市某粮库所储存玉米存在质量问题。7月12日,中储粮集团发布说明回应称,注意到相关视频,已于7月12日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

说明全文:

7月11日,我公司监测到一条短视频反映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肇东直属库租赁的收储库点——青冈荣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拍卖销售的一次性储备玉米存在质量问题。对视频中反映的问题,中储粮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迅速于7月12日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如问题属实,将依规依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同时,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监督。

中储粮集团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2020年7月12日



来源:@中储粮集团


疫情洪灾双重夹击!别慌,咱不缺粮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0年,是个多事之秋的年份。

猝不及防的疫情来袭并仍在全球蔓延,始料未及的南方多地严重洪涝灾害,来势汹涌的秋行军虫和蝗虫大军肆虐,加上多个国家出台了不同程度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今年中国的粮食安全不可低估。

有人问:今年中国会迎来缺粮的“灰犀牛”风险吗?最近,两位长期跟踪研究农业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后,给出的答案是:中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中国“饭碗”端得稳稳的,不会出现缺粮局面。

文 | 周子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时报”(ID: cetnews),原文首发于2020年7月10日,原标题为《焦点丨别慌!疫情洪灾双重夹击不会导致中国缺粮》,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中国供应无忧不会出现缺粮局面

“我国夏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供应无忧。”这是两位专家对记者透露的共同心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粮食供应比较充足,自给率处于安全区间。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4亿吨,这是连续5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在粮食总产量中,90%以上是谷物,而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占谷物的98%以上。尤其是作为口粮的小麦和稻谷,2019年总产量为28032万吨,总需求量(总产量+净进口量-年度库存变化量)为27080万吨,自给率高达103.5%,处于绝对安全的区间。此外,我国粮食储备十分充裕,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应急需要。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率已经超过80%,储存的稻谷和小麦超过2亿吨,能够满足1年以上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更重要的是,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夏粮产量有望继续增长。魏后凯说,疫情以来,国家采取多方面政策措施,使得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春耕春播春管进展顺利,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夏粮播种面积4亿亩,与常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但单产和品质有所提高,夏粮总产量继续增长基本无虞。

魏后凯指出,这次洪灾可能会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不会构成安全威胁。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在粮食总产量中,夏粮仅占21.3%,秋粮占74.7%,早稻占4.0%。所以,要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的增长,还要看秋粮。今年6月以来,长江流域和南方多省份遭遇洪灾,这将会对一季稻、早稻和旱地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洪灾仍未结束,要准确估计洪灾究竟会对粮食产量造成多大影响还为时过早。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粮食储备和供应充裕,即使因为洪灾造成粮食部分减产,也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形成缺粮的局面。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即便夏粮生产受到局部损害,也不影响全年的夏粮丰收情况。从结构来看,夏粮在全年的粮食构成中也不占主要位置。所以,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非常好。”

张红宇表示,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要因为局部地区的粮食受灾而引起恐慌,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很稳。尽管中国已成全球农产品进口大国,但是保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我国从来没有逾越过。我国不存在粮食供给缺口问题。

2保粮食安全,重点是保粮食总量和数量安全

张红宇对记者反复强调,保粮食安全,重点是保粮食总量安全、数量安全。

中央此前提出的“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战略,在疫情大考中更凸显其重要性。

“保粮食安全在‘六保’中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地位,必须加大力度予以全力保障。”魏后凯表示,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洪水泛滥的新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多方面措施,抓好粮食生产和稳定供应,稳面积、稳产量、保供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树立大粮食安全观,按照口粮安全、谷物安全、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不同层次,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把疫情防控常态化和非洲猪瘟防疫工作统筹起来考虑,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另一方面,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尽快恢复粮食生产,力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把洪灾对粮食和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张红宇认为,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绝对是多元化的,但路径是两条:一是粮食产业规模化,二是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乡村产业大发展。这就需要人力资本。所以,未来需要培养出一批真正有爱农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化农民,这样的劳动力不求数量,只求质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