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部长:不该孤立中国 民主不是贸易的唯一导向

在周六出版的《法兰克福汇报》中,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特迈尔表示,他依然相信“以贸易促转变”的对华政策,反对因为人权问题而制裁、孤立中国。他在专访中同时也指出,只有真正贯彻法治原则,中国经济才能取得长期成功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特迈尔说,"我不是世界的道德导师"



这篇长篇专访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围绕中国话题进行。《法兰克福汇报》以香港话题为引子,质问德国联邦政府为何在中国人权状况出现严重问题时依然不愿明确批评北京。阿特迈尔(Peter Altmaier)则辩驳说,联邦政府一直将捍卫人权视为第一要务,他本人在历次访问中国时也坚持和公民社会代表会面,并向北京当局强调良好经贸关系的基础就是法治与尊重人权。

《法兰克福汇报》记者则继续追问,阿特迈尔是否仍然在犹豫是否要明确批评中国,并提示"现在就是进行表态的机会"。阿特迈尔仍然予以拒绝,认为"不是什么话题都适合在公开访谈中说,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这位德国经济部长再强调他历来重视人权话题的同时,也表示他始终坚信"贸易能够促成一定程度的转变"。阿特迈尔以冷战时期为例,指出"要不是西欧当时扩大了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合作,冷战也许不会那么快结束。"他还以朝鲜为例,认为"专制政权即便被完全孤立也能活得很好,所以我们必须也要和棘手的伙伴打交道,即便在困难时期也要开展对话。"

最近几周,德国政府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被要求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尤其是围绕香港《国安法》出台,德国政府只做出了“担忧”的表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抨击。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DGAP)资深研究员狄雨霏(Didi Tatlow)就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近几个月来,香港人 “对德国的反应感到失望”。她说:“有人注意到,基本上德国在公开场合什么都不说,对来自中国的压力反应很薄弱。我觉得香港人很聪明,他们会把这个事情计算进去。他们会想:我到底该不该相信德国?”

在野的德国自民党主席林德内尔 (Christian Lindner)则告诉德国之声,在面对中国时,商业和民主 “不应该相互对立”,“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价值观被收买”。他说:“我认为我们不需要立即讨论是否需要制裁,但德国政府现在的任务是确定价值观的立场。”



"不是世界的道德导师"



在《法兰克福汇报》访谈中,面对"德国为何不考虑像当年对俄罗斯一样考虑对华制裁"之提问,阿特迈尔则认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是赤裸裸地违反国际法,而中国在香港问题上违背《中英联合声明》之承诺只是没有遵守一则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双边国际条约,而德国却不是该条约的缔约方。

阿特迈尔指出,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曾"只以对方国家是否民主作为唯一导向"。他表示,他"不是世界的道德导师",但是仍然相信只有当基本的法治原则得以贯彻时,中国经济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德国经济部长还说,尽管为人权事业发声非常重要,但是也必须要认识到,世界上很多人"并不总是和我们有着相同的观念",因此旨在促进稳定、减少冲突的国际合作与贸易就凸显重要性。



欧洲在5G领域要增强自主性

在访谈中,阿特迈尔还提到了华为问题。他表示,法国、英国也都没有彻底禁用华为,因此德国也不会在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将华为排除在5G建设之外。他同时也强调,欧洲需要在这个领域增强自主性,正在考虑打造一个5G产业共同体。

此外,阿特迈尔还透露,联邦经济部正在与驻香港的德资企业进行沟通,确保这些企业的员工不会(因为新法案)而陷入危险之中,"不管这些员工具有哪个国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