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关于成都的喜讯跟大家分享!
今日北京时间凌晨2点,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18》正式出炉。
我们先复习一下之前成都的成绩
2016年名册里,成都的级别连续上升,跨越4级至Beta-。在中国城市中,它仅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台北、广州、深圳,但就上升速度而言,成都在全球居首。
今年呢
北京时间11月14日凌晨2点,《世界城市名册2018》发布,成都排名继续上升至71位,连跨两级升至Beta+。
图据视觉中国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之一,GaWC自2000年起不定期发布《世界城市名册》,通过检验城市间金融、专业、创新知识流情况,确定一座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位置。
这份榜单则被认为是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GaWC以其独特视角对城市进行Alpha,Beta,Gamma,Sufficiency(+/-)划分(即:全球一二三四线),以表明城市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位置及融入度。
01
来看看今年的排名情况,首先是Alpha级别。
Alpha++:伦敦、纽约
Alpha+:香港、北京、新加坡、上海、悉尼、巴黎、迪拜、东京
Alpha:米兰、芝加哥、莫斯科、多伦多、圣保罗、法兰克福、洛杉矶、马德里、墨西哥城、吉隆坡、首尔、雅加达、孟买、迈阿密、布鲁塞尔、台北、广州、布宜诺斯艾利斯、苏黎世、华沙、伊斯坦布尔、曼谷、墨尔本
Alpha-: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旧金山、新德里、圣地亚哥、约翰内斯堡、都柏林、维也纳、蒙特利尔、里斯本、巴塞罗那、卢森堡市、圣菲波哥大、马尼拉、华盛顿、布拉格、慕尼黑、罗马、利雅得、布达佩斯、休斯顿、深圳
伦敦和纽约的地位,不可撼动。今年全球一线城市的变化在于,香港前进一名入围前三,北京首次进入“四强”,而广泛性全球化代表城市新加坡,则从第3下滑至第5。此外,深圳从Beta升至Alpha-,首次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在Beta级别,中国有13座城市上榜:
Beta+:成都、杭州
Beta:天津、南京、武汉
Beta-:重庆、苏州、大连、厦门、长沙、沈阳、青岛、济南
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成都的上升速度继续“开挂”。
在上一次排名中,成都的表现被称作“暴力拉升”,因其连升4级至Beta-,成为所有城市中上升最快的城市。如今,成都排名上升至71,再度跃升2级,至Beta+,保持在新一线城市中的领先地位。
成都的雄心不容小觑:已经确定了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到本世界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02
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更能直观感受到“中国城市连通世界的能力正不断上升。”
以下划重点↓↓↓
2000年,进入GaWC榜单前100名的中国城市只有5个,分别为: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和广州;
到2013年,这一局面并未改变,即使是深圳这样的全国一线城市,也仍在百名开外;
在上一期排名中(2016年),深圳、成都排名大幅提升,百强中的中国城市增至7座;
今年,这一数字扩大至11个,新晋者为杭州、天津、南京和武汉。
按照报告主要编写者、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与凯瑟·佩恩的说法,世界城市布局已向亚太地区倾斜,同时,随着更多中国城市加入其中,世界城市或将迈入“中国世纪”。
“成都的变化太快了。”时隔5年再次站在成都科创型企业聚集地——成都软件园,凯瑟·佩恩已难以辨认。她感受到这座城市迅速成长,以及在国际化过程中所显示出的能量。
3个月前,她与同事本·德拉德一起到访成都。他们的身份同为世界城市权威评级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副主任。二人此行目的,是探寻成都在世界城市网络中快速融入的原因。
在学术领域,GaWC的研究以聚焦世界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而独树一帜。他们发现,成都的互联互通性正不断提升,那些在全球范围内活跃的跨国服务公司已悉数在成都布局。它们相互吸引,在成都形成了佩恩所说的“聚集区”,推动知识经济在成都与其他城市间流动。
我们已把成都看作全球功能性特大城市区域不断壮大的样本。德拉德说,还要把它纳入到一个更广的视角当中,运用更多要素推动它的发展。
而作为世界城市的增长性力量,成都向佩恩证明了一种全新的国际化路径:由城市规划到产业规划,以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吸引专业化的服务企业。通过已建立起的服务业全球网络,这些经验正在向更多城市输出。
排名上升最快的城市
摄影张建
作为在新一轮开放下加速发展的城市,成都的样本价值正不断显现。在广州的学术会上,德拉德特别提到成都,因其全球网络连接性上升最快。
像成都这样,全球连接性上升极其迅速的城市,经济和全球化水平越来越高。德拉德说,这些城市中的后起之秀,发展态势非常迅猛。
互联互通提升,一方面源自成都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和基础设施提升。比如,34个国际友好城市、109条国际(地区)航线、17个国家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以及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成都向西开放的门户枢纽功能愈加显现。
德拉德对2020年即将投入使用的天府国际机场关注有加。“近年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确实让中国城市在全球连通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有了一市两场,成都交通方面的能力必定会大大增强。”他说。
天府国际机场效果图
但在另一方面,佩恩则关注城市对外的“软联系”。
“在科学城落户的企业中,资金来源有多少来自国外?”“新建的西部博览城是否与周围形成了有效的产业配套?”她非常关心这些问题。在她看来,要衡量成都的国际化,还要看这些设施能否为城市带来更多“附加值”,这将真正决定城市对外连接的水平。
另一种评价体系
摄影张建
根据GaWC的研究,城市中存在一张动态的“网”。编织起这张网的“节点”,正是网点遍布世界各地的先进服务业企业,如银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和房地产顾问公司。与观察城市GDP、连通性等硬性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不同,GaWC利用这些企业的相关来往指标为城市打分,最终得到“世界城市名册”。
佩恩在调研中也感受到,在成都,正是这张网与本地的交通、供应链等看得见的网相互交织,在资金、人才的配置上起了关键性作用,并推动了城市深层次的国际化进程。
更普遍的模式是,企业通过遍布全球的多个网点合作,共同寻求问题解决之道。这不仅能够促进高端资源流动与汇聚,城市也能在此过程中,被有效纳入全球产业体系分工中。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董事容亚当向佩恩举了一个例子,当遇到企业有出海需求时,他们首先整合企业所在地、出海目的地和总公司三地资源,组建“工作小组”。然后研究各地案例,寻求最佳方案,最后找来法律、会计等领域的公司,解决细节问题。在此过程中,信息得以不断汇总,这种信息流动带动了更多资本和商业的流动。
让佩恩感到惊喜的是,成都对国际先进服务企业的吸引力正在迅速扩大。以普华永道成都办事处为例:从4人扩大到超过80个员工,他们用了不到3年时间。
戴德梁行高级董事、华西区总经理张裕鹏则从另一个角度指出,这些企业开始倾向于在成都设立更大的公司。“2012年德勤入驻成都时,寻求的办公面积大约是2000-3000平方米;而最近新落户的一家咨询公司,在成都的首个办公区域已经达到40000平方米。这是一种趋势。”他说。
从输入走向输出
摄影张建
张裕鹏在分析成都城市组织方式时指出,
过去,成都是以圈层结构进行城市发展,但这种组织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成都希望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因地制宜地寻找特定产业、推动其专业化发展。
“中国太大了,各地都有自己的发展策略。政府通常会确定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并有的放矢地制定投资政策,吸引特定的产业公司。以此为基础,在相应领域有所长的银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就会跟进,这样,整个生态系统就会进来。”渣打银行华西区总经理兼成都分行行长邱国光说。
他说,渣打银行在纽约时报广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在成都,位于春熙路商圈的IFS则是必选项。这些地标不仅为渣打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流量,更提供了完整的商业生态圈。一个例子是,在落户4年时间内,不断有世界500强企业“再定位”至IFS,花旗银行、澳新银行、麦肯锡、毕马威……它们互相推动,造就了成都又一个商业中心。
“世界城市是集中性的。”佩恩指出。随着全球80%以上的GDP向城市聚拢,城市的发展愈加依赖规模效应,而世界城市正是要素聚集的产物。显然,在打造集中性上,“成都们”探索出了与传统的世界城市不同的发展路径。
图据视觉中国
对于正在动态变化中的世界城市格局,成都经验还有更大能量。“像成都这样以主动的方式引进服务业公司。”佩恩解释到,“这对大量类似城市,提供了一条可遵循的经验。”
世界城市的下一步
摄影张建
2011年,佩恩就曾到访成都调研企业,那时,“更多是科技类公司”。6年后,再度光顾科技企业的聚居地——成都软件园,她需要旁人指点才能依稀辨认。“成都变化太快了。”她不由说到。
佩恩向观众展示了一组数据。在分析纽约、伦敦、香港等世界城市时,绿色、旅游等因素也被纳入评价体系当中,以此寻求各个城市国际化的比较优势。佩恩分享到,“从几年前我们就注意到中国对公园城市的强调,成都在绿色环境的打造上做的很好,这是中国许多城市应该努力的方向。”
本报资料图
她也注意到,成都在人才吸引方面有了更多的着力点。“我们与在成都营商的企业家对话时发现,他们不仅看到了这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打动他们的还有这里不断发展的可能性。”
图据视觉中国
而对于已实现“暴力拉升”的成都,
更多人希望了解,
其迈进国际城市更高层级的可能性何在?
佩恩回忆起霍尔多年前在中国时的见闻。当时,霍尔给出的结论是,上海、广州两座城市的国际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密切相关。“我们研究城市集群,要看集群是否能够真正为其中的城市带来实际增长。几十年后,我们研究认为,在中国,达成有效合作的城市群仍然有且仅有这两个地区。”她说。
他们的观点也引起现场嘉宾的关注:正在建设中的成渝城市群能否推动成都国际化的进一步升级?在佩恩看来,最重要的是继续推进合作。“各个城市之间通过互动,建立相互合作的机制并形成合力,能够推动这些城市融入全球的互联互通的网络中。”她说,“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成都可以探索出自己的发展路径——成长为以智慧产业为主的功能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