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安家》里的房似锦糟糕的家庭背景,激起了观众不断同情和攻击剧中房似锦妈妈的热情。再加上剧情中房似锦她妈不断上演撒泼无赖,甚至联合房似锦的死对头来一起整她,这些话题也是不断冲上了热搜榜。
关于剧中的一个重要冲突,那就是房似锦的“原生家庭”。
《欢乐颂》中令人窒息的樊胜美妈妈
这个词不新鲜,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几部热播剧对之的普及,从《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到《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再到如今的房似锦,他们都是家中数个孩子之一,同时也不受待见的那个。但她们又都通过自己的顽强努力和求生欲,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此时,这个充满所谓原生家庭原罪的主人公,就要再来遭受一轮新的压榨。几乎都跟她们家中的其他同辈男性成员有关,通常是帮助她们那些不争气的兄弟还贷款,或者不断地贴补家中的生活。在那些令人不安的父母眼里,不,是在那些唯戏剧冲突狗血剧情是从的编剧眼中,重男轻女是一定的,女孩养大了就是赔钱货,如今她们翅膀硬了,自然能压榨点就压榨点,这种传统腐朽但却总能一招致命的套路不停地上演。
《安家》房似锦妈妈希望女儿帮还房贷
《安家》里的房似锦,不管是没道义抢了同事的单,还是在其他场合表现出咄咄逼人唯利是图,背后的原因在剧中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她的原生家庭充满了让人颤抖的元素。作为家中第四个孩子,除了母亲当年差点把他扔进井里淹死掉,如今她还要承担着被母亲“追债”的窘境。其实所谓债,只是她妈想要一百万让她帮弟弟把房贷还了。
原生家庭在社会学中,不是个新晋词汇,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贬义词,它只是用来概括个人出身背景的一个框架。但在我们电视剧的讨论中,原生家庭简直变成了一个充满罪恶的设定,这里一定有被欺压得喘不上来气的女性,也大概率会有一个没用的兄弟在啃老,她们常年默默付出和被压榨,正是这里的原生家庭也让她们养成了被动去接受的惯性。
倒不是说影视剧中的针对这个原生家庭的设定,是一个多么错误的事情,而是大家都一窝蜂地来挤压这个无辜的概念,不是编剧们在偷懒,就是我们的眼界实在是太狭窄了。人性的复杂全然不用去涉及,反而用这样一个背景就可以完全解释清楚,而且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方式设定在她童年的生活中,这又是埋伏了一个重要线索,从电视剧容量来说,这又可以反复掺水好几集出来。与其说我们的编剧们擅长用这种被证实过有效的梗,来充当自己的叙事推动力,不如说是他们在针对大众喜好这件事上彻底投降放弃了。
《安家》房似锦妈妈
奇葩而扭曲的父母,在现实中本来就不是常见的,但在剧中他们越是奇葩得可恨、扭曲得变态,就是越是能激起观众的痛觉反应,进而变成讨论话题,就可以带动着电视剧一起再上一拨热搜。这当然又是片方、编剧、平台喜闻乐见的一幕了。至于这样的剧情有没有回味儿,是否原创富有新意,对于剧创作来说在未来有没有影响力,则都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了。
一个人长成什么样有诸多因素,有先天的,有后天,有家庭的,也有机缘巧合的,还有往后学校社会赋予他的,原生家庭只能是重要背景之一,不可能是全部。也不是苦出身都有一个“被人嫌弃”的原生家庭,且还要为他带来如今的各种命运,成为无数事端的终极原因。我们习惯跟风地对“原生家庭”几个字发出苦大仇深的怒吼,一把辛酸泪一样把自己的情绪交给电视剧中这种粗糙的归纳总结。很多人往上追溯都是农村人,但这也不影响他们如今被换作Jackson、Mary,很多富有成就的科学家、卓越的医生,也跟他们的出身没半点关系,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力也不能无限地去夸大。
“来自原生家庭的悲哀”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痛到骨头里的情绪,在某段时间特别容易传递,指责永远比含情脉脉更火爆和容易得到共鸣。这并非我们的世界真的多么悲哀,至少关于家庭中的酸甜苦辣并非剧情中那么极端激烈,而是我们的编剧面对单薄苦哈哈的观众,投其所好地抄近路并不惜把可能性的一种炒成烂大街的固定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