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从来没有神,只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做了不平凡的选择。
2019年12月31日,当大家沉浸在跨年的喜悦中时,跟武汉有关的一条“不明原因肺炎”的新闻弹窗惊醒了一众人。之后不到1小时,一条辟谣的弹窗,让人们将心放下。
随后人民日报的一条微博:“#武汉不明肺炎# #专家组已达武汉#”又把大众的心提了起来。
不过这一切在大多数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件却在2020年的开端以各种姿态出场,并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
“新型冠状病毒”霸占了2020的热搜榜,也困住了每一个中国人。
这段时间,有一部3年前的国产剧《急诊科医生》,一夜之间被捧为神剧,只因为剧里“成功预言”了“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在26集出场。
繁忙的医院大厅,两位拖着行李箱的中年男子来到分诊台。
“胸痛,痛了两个多小时”,其中一位表明来意。
期间他伴随明显的干咳,医生问他“咳嗽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却回答“我没咳嗽呀”。
这时另一位与该患者同行的男子也咳嗽起来,这一切在医生看来还算正常。
直到医生得知两位患者来自非洲乌干达,马上警觉起来,询问两位患者在乌干达待的时间、他们是否接触过患病的人。
听到护士汇报第一位患者的体温是38.3℃,医生当机立断不让患者离开诊室,并且告知任何人不能接触这两位病人。
接下来就是初步判断结果——新型冠状病毒。
但这只是医生的判断,并没有定论。面对可能的“乌龙”,两位医生开始了紧张的讨论。
“世卫组织已经通报过这种病毒,这两个人都是去过非洲的石油工程师,咳嗽、发热、呼吸困难,高度怀疑标准已经够了。这种病毒跟SARS非常相似,发病的症状也会相似,推测死亡率也会一样。但是目前传播途径还不确定。这种情况只能当甲型烈性传染病去处理了,马上隔离、马上上报、标本马上送检。可能还不够……关闭急诊室!停止一切人员流动,除非救命的情况。”
“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这么大动干戈,好吗?”
“就是因为还没有确定,宁可把这个事情想得严重一点。如果人传人,从时间上来算,已经发生了。”
“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就不怕劳民伤财了。”
“你就不认为,我们是在负该负的责任吗?这个病要是从我们医院传出去,谁负责任都晚了……这跟上次完全不一样,这有可能是整个医院,甚至整个城市的事。”
最后两人决定上报院领导。
这边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气氛紧张;
那边排队等候看病的人,丝毫不知。
“由于发生紧急情况,我们暂时关闭急诊科通道,暂停所有人员出入”,突如其来的广播打破了这道界限。
不知发生什么事情的病人开始焦虑,奔向医院门口,此刻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就是逃离。
前来的安保部门奔跑着维持秩序,警察封锁通道,医护人员安抚医院病人情绪。
着急赶来的检疫人员,带着设备很快在医院安置好了检测装置。
急诊室被很快隔离,只留下四名医护人员,其中还有一名临产的孕妇。
最后经过鉴定,病毒是冠状病毒,但所幸毒性比较小。
一切转危为安!
剧里的幸运在现实中并没有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已经导致4万余人确诊、909例死亡。
这部剧却因此火了。
有网友夸赞编剧的见识,居然能预见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和它带来的后果。
其实简单了解一下冠状病毒的家族史,就会发现这部剧的出现合情合理。
2002—2003年的SARS,就属于冠状病毒,肆虐亚洲,截至2003年8月7日,导致全球29个国家8422病例,919人死亡,死亡率高达11%。
2012—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也属于冠状病毒,截至2019年7月31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确诊2458例,848例死亡,死亡率34%。
▲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MERS reported to WHO (2012–2018)
无论是SARS还是中东呼吸综合征,目前均无救治特效药。SARS冠状病毒疫苗在2004年才成功提取研发,中东呼吸综合征至今都未研制出疫苗。
因此医学界只要听到冠状病毒,都会一激灵。
关于冠状病毒是否会再一次袭击人类,答案不是“可能”、“应该”,而是百分百的肯定。
冠状病毒是人畜共患病毒的一大类,能够感染包含人、猪、猫、鼠、犬、蝙蝠以及禽类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动物。
在这样的环境下,《急诊科医生》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毫不意外。
但是《急诊科医生》呈现出了事态的紧急,却暴露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病毒轻视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短短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从发现病毒到隔离,最后安全防治,可能吗?
2019新型冠状病毒,从报道中的第一例至今已有2个多月,无特效药、无疫苗,传播方式、传播来源都不清晰。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是怎么进行抢救的?
2020年1月22日,美国Netflix出品的一部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在第一集的第一章用了2分钟再现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
美国纽约州的一家医院,金斯县医院突然爆发了一场流感疫情,全球还有8个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疫情。非官方的数据统计是220例确诊,8例死亡。
关于疫情,纽约州的这家医院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诊断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这次疫情的实验室分析结果。我们只知道面对的是新东西,但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医护人员就这样开始了未知的战斗。
他们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通过手势表明自己已经防护完毕,也为战友送去鼓励。
然而这一幕温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走进病房,气氛顿时紧张。
见过大风大浪的医生一个个失去了职业的冷静和理智,变成了只会靠本能救人的“医学白痴”。
病人呼吸困难,立马找插管设备;
需要手术,冰居然没了,找人取冰却无人应答;
紧急抢救的病人心率异常,除了屏住呼吸别无选择;
超负荷运转,医疗资源不足……
足以让这些医生们手忙脚乱,更别提对病情进行诊断。
而这一切的紧张还只是一次模拟训练。
演习结束,屏幕内外的人都长出一口气。
幸好,这不是真的。
面对2020年的这40天,我们也多希望这只是一次演习。
无论是《急诊科医生》,还是现实中,医生的逆行却是每分每秒都在进行。
《急诊科医生》中,对病毒高度警觉的江医生主动一个人担起隔离急诊室和救助感染病患的责任——这意味着她将在只有一张口罩的防护下与未知的病毒共处;
怀有双胞胎的护士,意识到自己此刻的重任时,没有哭泣和逃离,而是原地待命;
现实中,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始,就有无数的医护工作者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
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一边救助患者,一边分析趋势,一边精神抖擞地安抚每一个中国人,却唯独没有想过自己;
曾经带领团队实现“非典”零严重后遗症的李兰娟院士,70多岁却每天只睡3个小时,时刻都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案;
▲ 李兰娟盯紧细节,要求每天进行核酸检测,不仅检测血液,还要检测大便;17年前17年后,变了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初心
一位接一位的医护人员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申请前往一线的请战书;
▲一字一句,一人一名;有限的力量,无限的勇气
95后小护士内心害怕却依然坚守一线,并做出决定,“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
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
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四川派往武汉的医疗队出发,送别妻子的丈夫哽咽大喊“赵英明,平安回来,老子包一年的家务,听到没有!”
世界上从来没有神,只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做了不平凡的选择。
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姓名,不知道模样的医护人员在为我们战斗着。
基辛格曾经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感谢你们,守护了14亿中国人,一定要平安归来!
除了感恩,我们决不能忘却疫情给我们的“那巴掌”。
17年前“非典”的教训,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再“教”了我们一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此才对得起默默守护我们的那道防线,那一个个奋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