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啦!这个春节不容易,订好的旅行退了,安排好的聚餐取消了,贺岁档也撤档了,反正我在家蹲端正了。
当然年夜饭还是得好好吃的,只是大家今年的饭桌上,应该看不见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了吧?
毕竟证据确凿,新冠肺炎病毒就是来自野味的。
野味肺炎
按疫情源头,也就是华南海鲜(野味)批发市场里摊主的说法,过去每到春节,正是野味热销的时候。
光是一家“大众畜牧野味”,售卖的野味种类多达42种。孔雀、大雁、狐狸、果子狸、竹鼠…… 一个野味档出售的物种,都快赶上动物园了。
各种动物还被明码标价,写上“均可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
疫情爆发后,国家卫健委专家高福确认,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体内看到了,那些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也分离到了病毒。
可即使这样证据确凿,仍有一些“野味馆”在悄悄散货,暗暗邀请顾客正月后再来,或是转场某宝接单。
现在已经下架了
不止是武汉,全国各地都有这样隐藏的“野味街”。
就连17年前因为果子狸闹出非典的广东佛山也不例外,隐藏的“野味街”提供订货、宰杀、加工一条龙服务,果子狸依然很抢手。
老板说因为过年和“武汉那事”,还比平时贵了40块
按学者最新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直接来源可能是蛇。
就像央视新闻的点评,疫情发展到现在,让人无比痛心。如此大的代价,正是某些人对野味痴迷和贪婪酿下的恶果。
用“野味病毒肺炎”的名字对抗可耻的健忘也不为过。
为什么非得吃野味?
广东人常说“秋冬起,三蛇肥”,吃蛇一直是广东和香港地区的最爱。美食家蔡澜甚至将蛇列为香港文化之一。
人工养殖的蛇还是有合法合理成份的,但偏偏有些人硬是要找“野生蛇肉”,认为这样才够味够补。
某地方美食节目,甚至可以称为《舌尖的味道》蛇虫鼠蚁版。
不仅手把手教你如何抓田鼠。
还有各种烹调虫子的方法——椒盐或者刺身。
最后还要用“舌尖体”感慨一句:“这,也许正是他们敢吃天下鲜的写照”。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野味?鸡牛羊海鲜它不好吃吗?
有一些是因为所谓的传统,过去食物来源不稳定,遇到灾荒就需要打猎补充。
像上面活捉田鼠兄弟就说老家这个历史有五六十年了,最初是因为庶鼠祸害农田。
可是现代社会丰衣足食,根本不需要通过打野裹腹,即使田鼠祸害农田,也不能靠吃光来消灭啊!
如果说乡间吃野味是陋习,那专门到郊野餐馆,重金求野味的富人更多是猎奇和炫耀的心态。
“吃到一般人吃不到的食物”和“敢吃别人不敢吃的食物”,莫名奇妙成了炫耀的资本。
不只华人爱追逐黑暗料理。为了满足食客们的新奇体验,一些海外的餐馆也流行起了野猪肉、麋鹿肉、骆驼肉。
也许跟“食疗养生”的理论有关,民间对野味总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觉得越野越有营养,越珍奇越滋补。
之前有一档旅游节目的主持人,就在帕劳一边喝蝙蝠汤,一边介绍这款汤含有多少丰富的胶原蛋白。
说是养殖的果蝠
还有许多人相信熊掌可以健脾益气, 穿山甲可以活血下奶……
一道含有穿山甲的“下奶方”和“壮阳方”,几乎让穿山甲遭遇灭顶之灾。
在过去21年间,中国穿山甲数量减少了90%, 不是炖汤了就是下酒了,面临“商业性灭绝”。
还有一些更匪夷所思的“食疗偏方”,比如给小孩喂三月份的活蝌蚪说是强身?完全没有考虑寄生虫的存在啊!
事实上,野生动物的药用价值根本没有科学根据。周杰伦的公益广告也说了,用穿山甲的鳞片当药吃,效果也就跟你啃自己指甲差不多。
还活活增加了感染危险病菌和寄生虫的机会。
因为野生动物在野外是有交流的,会互相感染,所以携带的病菌数量巨大。这些病菌对动物没有影响,一旦传染给人就会有危险。
而人类盲目地食用野味,无异于打破了界限,把本不属于我们的病毒引入到我们的身体。
当然,这样的道理,17年前SARS期间,无数专家已经说过一遍了。
可总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只要一家乡村野味馆打出“壮阳”的噱头,一群油腻微软的中年男子就会自动组团打卡。
我建议以后多找几个土味健康号,专门写“震惊!吃穿山甲居然杀精““候鸟宴后,他下辈子有了难以启齿的痛”,天天跟小作文广告一样出现在网络世界的街头巷尾,或许风气会好很多。
网友制图
更难理解的是,有些真人秀节目竟然把让艺人吃野味当作噱头,用“吃的是心跳”来吸引观众关注。
叶璇就曾在节目上吃过蜥蜴头。
Mike隋则拿起烤蝙蝠撕开啃下去。
叶璇吃完便开始劝其他艺人“为了收视率吃吧”,薛佳凝迫于无奈,在镜头前咬了一口竹鼠尾巴。
然后承认自己“真的不勇敢”,解释说自己真的从来不吃非主流的肉的。
可是,用这样的环节来展示艺人勇气,有意思吗?
吃蝙蝠、吃豹猫、吃狗獾……平心而论,那些吃野味的人真的是为了争取自由,而不出于是虚荣和愚昧?我认为所有人心中都是有答案的,只是有人死不承认。
生存在食物链上游的人类,请尊重下游的一切生灵
显然,这不应该是人和动物正确的相处方式。有意无意中,我们也看过了很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这些不会说话的小家伙出现在人类身边,往往是拯救心灵和精神的小天使一样的存在。
《流浪猫鲍勃》完全掌握了愚蠢两脚兽的软肋,把深度中毒无法自拔的瘾君子从生死线上拉回来,改写了他的一生。
宠物对人类表露出善意的事情经历得多了,自诩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总有一种“所有动物都能被我驯服”的错觉。
07年法国有一部叫《狐狸与我》的电影,讲了一个小女孩与野生狐狸的故事。
最初在放学路上遇到这只狐狸,小女孩完全忘记了对野生动物的惧怕,只记着它漂亮的样子,一心想要驯服它。
她试探着一点一点亲近,和狐狸一起在丛林里冒险。
在这个过程中,女孩曾经不小心跌入洞穴,是狐狸守护了她一整夜;狐狸也曾遭到过凶猛的灰狼攻击,是女孩替它解围。
然而当他们真正互相接受了彼此,女孩带狐狸回家时,狐狸却开始极度不安,最终冲破了女孩家的玻璃窗,只为了逃回自然。
这一刻女孩也终于明白,不是所有动物都可以被驯养。
野生动物与人类最和谐的关系,是可以相互保护,但又要保持不互相打扰的距离。它们永远只属于自然,人类永远不能混淆爱与占有。
还记得那个“泰山女孩”蒂皮吗?
因为父母都是自由生态摄影师,蒂皮出生在非洲纳米比亚,从幼童的时候就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她从小与野生动物们一起长大,与野生动物之间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友谊。
即使蒂皮与野生动物能达到这么亲密的程度,也在她的书与纪录片中反复重申, 我们不要惧怕野生动物,但必须要保持警惕与敬畏。
野生动物相处与和人类相处一样,都有它们潜在的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与秩序。
生存在食物链上游的人类,必须尊重食物链下游的一切生灵。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态的平衡。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势必会导致新一轮物种的灭亡与更替。
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已经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早已有人开始有意识有组织地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保护自然生态事业。
综艺《小小的追球》里,黄子韬周冬雨等明星一起去北极,切身感受到冰川融化对动物们生存带来的严峻考验,亲眼看到了瘦骨嶙峋的北极熊。
期间遇到的一位老爷爷为了保护北极熊,已经在科考船上生活了37年
然而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对野生动物痛下杀手的恶人,也从来没有绝迹。
汹汹而来又悄悄离开的SARS和正在肆虐的野味肺炎,很可能就是动物给人类最终的警告。
E姐结语:
河森堡说,“智人这个物种不行,作死刻在基因里”。可正是因为数百万年前祖先的疯狂作死,并且用高速繁殖抵消了牺牲,才有如今人类的“常规食谱”。
在丰衣足食的生活里,继续挑战未知领域的高风险食物,这是什么精神?
当然是彻头彻尾的傻缺精神,埃博拉、马尔堡、亨德拉病毒、SARS……一次又一次的跨物种感染,人类到底还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让某些人停止自己疯狂作死的行为?
看到发热门诊的队列中那一张张绝望的脸了吗?看到原小汤山第一军医大团队的请战书了吗?看到上海义务工作者逆行的列车了吗?看到那些“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无惧无畏的战士了吗?
他们原本可以不出征,可以不用面对生死……踏上征程的背影催人泪下,却也那么可悲。
而他们战斗的对象,则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为了满足自己扭曲的欲望而带来的魔鬼。
为什么要这样呢?所谓“文明”的意思是,能够遵守秩序,能够考虑他人。
就为了那一点点可悲欲望,让84岁的钟南山先生再染征尘,让我们可敬可爱的军队被迫去战斗,去牺牲,于心何忍,于心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