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4岁拿下首版洛丽塔女主,却让她恨了一生(组图)

1962年版电影《洛丽塔》(Lolita)的女主角、演员苏·莱恩(Sue Lyon),确认12月26日在洛杉矶逝世,享年73岁。她的一生,与一部由禁书改编的电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这句话,是所有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开场白之一。

它就来自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1955年创作的小说《洛丽塔》,这是史上流传最广,也最饱受争议的小说之一,一度是禁书。

纳博科夫在书中描写了一位成年男子对一个12岁未成年少女近乎病态的迷恋,

这部书稿一开始曾被无数美国的出版社退稿,就连签好了首发协议的《纽约客》杂志也拒绝刊登。

(下图为1962年《洛丽塔》剧照)

几番周折,《洛丽塔》最终被一家巴黎出版社看中出版,但先后在英国、阿根廷等国家列为禁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曾经只能在巴黎的小书摊上找到的小说,却因为优美笔触和伤感、特殊的题材,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了无数文学爱好者的共鸣,最后一度成为包括法国、美国在内好几个国家的畅销书……

当时的美国《名利场》杂志是这么评价它的:本世纪唯一的爱情故事。

1962年,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他也是《发条橙》和《2001:太空漫游》的导演)决定改编这部争议极大的小说,把它搬上大银幕。

挑选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至关重要。

她必须年轻,也必须复杂,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野玫瑰,天真、稚嫩又充满诱惑,才能让男主角哪怕违背了道德,也万死不辞。

(下图为1962年《洛丽塔》剧照)

为了找到心目中那个完美的“洛丽塔”,库布里克前后面试了800多名女演员,

最后,14岁的苏·莱恩脱颖而出,成为电影《洛丽塔》的女主角。

(下图左是库布里克,右是苏·莱恩)

当时的苏·莱恩来自美国社会底层,她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是医院的护工,用微薄工资拉扯大了包括苏·莱恩在内的五个孩子。

因为家里经济拮据,苏·莱恩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当模特,为母亲分担压力。也就是这时候,她碰到了《洛丽塔》。

那时的苏·莱恩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少女,颜值逆天。

一双唇带着倔强,眼神又纯又欲:

完全符合纳博科夫在《洛丽塔》里写的,

“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为了符合电影上映的需求,库布里克还根据当时的《海斯法典》(一套美国电影的道德价值观审查法规),

把电影里洛丽塔的年龄从小说里的12岁硬改成了15岁。

(这是当时的《洛丽塔》拍摄片场)

最后,这部电影的版权由米高梅买下,1962年6月13日在美国上映,

原本片方预估票房收入约为200万美元,结果在观众中引起了轰动,票房火爆,很快就飙到了900万美元。

电影的编剧、原作者纳博科夫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苏·莱恩也凭借饰演纯洁中夹杂挑逗,肤浅中带着天真的“洛丽塔”,荣获了好莱坞外国电影记者协会的最有前途女新人奖,以及年金球奖最佳新人奖。

苏·莱恩一炮而红。

从默默无闻的少女,成了被无数粉丝追捧的偶像明星。

她在电影海报上戴着红色太阳镜、舔着棒棒糖的样子,成为她的银幕经典形象。

当时的媒体杂志都抢着采访她,请她摆出同样的pose:

后来,《洛丽塔》也被翻拍过其它版本,

1997年的版本尤其出名。↓

但有不少观众觉得,1997版洛丽塔的扮演者多米尼克·斯万,虽然同样“颜值逆天纯欲相间”,但却没了1962年苏·莱恩版洛丽塔的少女清纯。

(下面左是1962首版,右是1997版)

都说“成名要趁早”,只可惜,后来的苏·莱恩并不这么想。

《洛丽塔》票房成功卖座的同时,电影中的“恋童癖”嫌疑也饱受评论质疑。

以“洛丽塔”一举成名的她,“花瓶”形象深入人心,很少有导演找她出演挑战演技的角色。

后来,尽管她相继出演了《巫山风雨夜》《七女人》《托尼罗姆》等影片,但都远远不如《洛丽塔》出名。

(下图《托尼罗姆》剧照)

1980年,心灰意冷的苏·莱恩宣布终结演艺生涯,彻底退出了演艺圈。

作为曾经万人瞩目的一代女神,

演艺事业草草收场已经让人感到遗憾,而她的情感生活也极不顺利。

苏·莱恩结了五次婚,首任丈夫汉普顿·范彻是美国演员和制作人,因为性格不合离婚了:

最不可思议的一段婚姻,要属第三任丈夫科顿·亚当森。

他俩恋爱期间,科顿因为被指控谋杀罪被送进了科罗拉多州监狱服刑。

当时亲友都警告苏·莱恩,跟这个男人在一起是件非常冒险的事,但苏·莱恩还是不顾一切反对声嫁给了科顿,在监狱里举行了婚礼…

当时震惊了媒体。

这段一意孤行的婚姻只维持了一年。科顿出狱后,并没有改过自新,很快就又犯下了抢劫罪…

后来,苏·莱恩把自己情感生活的失败,都归咎于自己14岁时击败800名女演员拿下的《洛丽塔》。

她说:“我个人的毁灭可以追溯到洛丽塔,扮演一个成年男子的恋童癖幻想中的女学生,毁掉了我的生活。

我14岁演了洛丽塔,15岁就成了一种性符号,往后要想试图过上正常的感情生活,就很难了…”

苏·莱恩的这一番话,在#MeToo运动还没有盛行的1990年代,就获得了一大批电影业内人士的支持。

他们认为,好莱坞电影应该促进正确的家庭恋爱价值观,而不是探索恋童癖和暴力,

因此《洛丽塔》虽然有艺术价值,但在思想形态上却饱受诟病,从而也影响了苏·莱恩的个人生活。

以今天的好莱坞氛围,生怕惹事的导演们恐怕是不可能再翻拍这部电影了。

1962年首版《洛丽塔》的地位,无可取代。

尽管苏·莱恩或许不愿承认,作为首版《洛丽塔》女主角,她青春年少时最美的样子,正是因为这部她所痛恨的电影而永载史册。

现在,她终于可以跟怨恨挥手作别了。

一代女神,一路走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