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浩被逼到发飙开炮:这会毁掉国内艺人的!(组图)

在这个娱乐至死,甚至“娱乐致死”的时代。

一个音乐人,想要做音乐到底有多难?

11月28日,李荣浩因为新歌发布一再受阻,公开在微博上质问音乐平台和他的经纪人:

这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像极了找公司报销费用,却被领导和财务推来挡去的社畜。

粉丝更是感到无比惊讶:

“连李荣浩都发不了新歌了?”

“我们不会真的得去电动车维修论坛听歌吧?”

- 网传李荣浩找到的“家电维修论坛”

无法做音乐的音乐人们

大器晚成的李荣浩,可以算是时下主流音乐圈里,最后的良心了。

那首火遍大街小巷的《年少有为》,他一个人包揽了作词、作曲、编曲、制作、伴奏、和声、录音等全部12项工作。

真可谓是“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网友们说他做音乐太抠门了,他自己也承认:“我的49首歌里,有42首确实只花了一些电费。”

按理说,业务能力如此之强大,又不缺流量、口碑和关注度,为什么已经“红出圈”了的主流歌手,想发首新歌也会这么艰难?

其实,李荣浩并不是第一个发歌受阻的热门歌手。

就在一周前,邓紫棋在微博和B站发布了新歌《句号》的MV,但这首歌的音源只有apple music才有,国内各大音乐平台app都无法收听和下载。

现在看来,恐怕是遇到了和李荣浩一样的阻拦。

这首《句号》,是邓紫棋与合作12年的前经纪公司蜂鸟音乐,在“翻脸”后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她更是直接在歌里diss前经纪人:

“你说我是个商品,没有你我就不可以,这些扭曲的真理,差点毁掉我的自信。”

“如今的我已觉醒,如今我不再哭泣,再不怕坚持自己,做你没做对的决定。”

艺人和经纪公司之间,向来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对于公司来说,艺人就像手里的一件商品,而相比来钱更快、收益更大的综艺节目来说,做音乐无疑是一个投入大、产出小的“赔本买卖”。

所以经纪公司们都一股脑的送自家艺人上综艺、录真人秀,极尽所能的捞快钱,根本不愿意花钱给他们出唱片,更不想给时间他们沉下心来搞创作。

在即将结束的2019年里,李荣浩一首新歌都还没出,却已经接连在《青春有你》、《中国好声音》、《一起乐队吧》这三档综艺里担任固定导师了。

邓紫棋也是,在2016年之前一直都非常高产,比如2015年的专辑《新的心跳》里,10首歌曲全部都是她自己一手包揽词曲的,创作能力毋庸置疑。

而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间,她已经因为金曲奖和《我是歌手》名气大涨,按理说应该发片不愁,但正式发布的歌曲却一共只有6首。

经纪公司拿她当摇钱树,让她参加了不少的综艺节目,却故意忽视她想做音乐的意愿,也是她与经纪公司矛盾渐深的原因之一。

今年初的时候,更是被曝出“邓紫棋”这个艺名(原名:邓诗颖)被前公司抢先注册了。

也就是说,如果在这场解约风波中败诉的话,她不仅会失去多年来创作的音乐作品的版权,还会失去“邓紫棋”这个本属于她的名字。

当然,歌手们无法做音乐、出新歌,不仅仅是公司的问题,也与国内音乐平台的版权乱象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现在很多听歌app都在争夺“独家版权”这玩意儿,有时候想要听齐某位歌手不同时期的歌,恨不得要下四五个不同的app。

很多朋友都在吐槽:想听个歌,真的太TM难了!

而像邓紫棋、李荣浩这样S级的热门音乐人,很容易成为经纪公司与各音乐平台之间,资本和利益角逐下的牺牲品。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要么钱给到位,要么就不给你版权。一来二去之间,这个“流程”也就变得越来越长,甚至遥遥无期了。

最后被牺牲掉的,就是这些用心做音乐的音乐人,以及苦等新歌发布的歌迷们。

可以想象,连邓紫棋、李荣浩这些当红歌手的发片之路都如此艰难,那些没有资源的原创音乐人们,想要做音乐就更难了……

被真人秀毁掉的艺人们前几天,因为高以翔在综艺节目录制中猝死的事件,大家都开始思考很多“不务正业”的综艺节目,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

有人扒出了大张伟在3年前的一段采访,同样作为音乐人的他,不满被公司安排去参加某档荒野求生真人秀,于是一针见血的戳穿了这种怪象:

“我们进这个行业,我们有自己的业务,比如我是唱歌的、他是演戏的、他是做主持人的,能靠我们自己的才华让大家喜欢就够了。”

“现在非得让所有人跟火车站扛大包似的,每天五点钟起床,水里还有蛇,一天到晚的散德行,跟节目里披头散发的,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然后你告诉我观众就爱看这个,但你们真的喜欢看这个吗?”

“就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挣钱,这个投资多,大家才去做这个事情!”

“我觉得真人秀会毁了中国所有艺人的,因为大家都没有在做自己的(本行)发光发热,才华都用在了做真人秀。”

“他不会做饭,你高兴;他会做饭,你也高兴。但他是一唱歌的,跟会不会做饭有什么关系啊?他歌唱的好,比他会不会做饭重要多了!”

话糙理不糙,而大张伟这番话也让我想到了刘宪华,一个被真人秀耽误了的音乐人。

加拿大华裔的他,之前因为综艺里“不符合国情”的浮夸表现,被很多人说是在走“智障人设”。

但前段时间偶然看了蓝台的某个晚会直播,被他的舞台现场着实给惊艳到了。

一个人就是一支乐队,用loop station(循环效果器)一口气完成了啤酒瓶、架子鼓、电钢琴、小提琴、马林巴琴等多种乐器的现场演奏与制作。

这哪里智障了?这明明就是天才呀!

真的毫不夸张,他一下子就把一场假唱、跑调等车祸不断的明星拼盘晚会,变成了top级别的顶级音乐现场,业务能力确实是强!

很多网友都被他的“反差画风”给惊艳了,纷纷说:

“求求大华不要再上综艺了,专心做音乐吧,这才是音乐才子该有的打开方式啊!”

但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艺人自己能控制的,出道12年却一直没机会开演唱会的他,在一场音乐节的短暂表演结束后,不舍的感叹:“我可以死在这里吗?”

在综艺里傻里傻气的他,难得的表露出了感性的一面,也说出了娱乐圈残酷的真相:

“其实我舞台表演的机会并不多,为了争取到这些舞台机会、为了能够做音乐,我不得不在其他方面投入很多时间,比如综艺什么的。”

“偶尔在录节目时会感到很疲惫,也会想要不要放弃算了,但我真的是为了此时此刻这个瞬间,才撑过来的。”

“每当站上舞台,觉得那些投入和艰难就变得格外值得,好像比现在更辛苦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娱乐圈最真实的现状,很多热爱音乐的音乐人,都不得不靠跑综艺赚钱来养活梦想。

而为了博眼球、争流量,不少综艺都在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噱头,来消耗艺人们真实的才华。

因为做音乐是赔钱生意,是娱乐圈资本链里最底层的环节,只有“快消品”综艺才是圈钱的王道。

就连一向视钱财如粪土的朴树,都曾因为没钱录制唱片,而不得不上综艺节目去挣钱。

除了被真人秀耽误的音乐人,还有很多被综艺节目毁掉的实力派演员。

其中,孙红雷和邓超最为可惜了。

因为《奔跑吧,兄弟》,邓超的人气明显高涨,片酬和身价也大幅提升,可是作为演员的口碑却直线下降。

因为无论他演什么,都很难摆脱“跑男”里的人设。

而他的表演风格也逐渐偏向于夸张的喜剧路线,刚开始还觉得挺惊喜的,可是同类型的角色演多了,难免让人觉得审美疲劳。

即便是在口碑不错的《烈日灼心》和《影》里,也有不少观众觉得他的表演缺乏代入感,很容易让人一看到他的脸就出戏。

同样的,孙红雷在2015年加入《极限挑战》后,拍的电视剧更是一部不如一部。

今年和辛芷蕾搭档出演的那一部《带着爸爸去留学》,真的是口碑和收视率彻底扑街,豆瓣评分只有3.5分。

要知道,10年前他主演的《潜伏》,在挑剔的豆瓣可是9.3分的封神之作啊!

将“余则成”这个经典特务角色,复杂的人物内核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完全忘记了他之前在《征服》里深入人心的“黑社会大佬”形象。

正是因为他们在真人秀里的表现越出彩、人设树立的越吸引人,导致他们做为演员本身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可塑性则越变越小。

比如,现在无论看到孙红雷演什么,很多观众脑海里首先浮现的画面都是:“颜王”帅雷雷。

导致他除了喜剧以外,很难再去塑造其他类型的角色。

而一名好的演员,是应该躲在角色背后的。

孙红雷和邓超显然是意识到了过度的曝光,会扼杀自己创作的生命力,所以才会决定退出这些真人秀的录制吧……

其实作为观众,我们更想看到的是:

歌手能认真唱歌,演员能努力演戏,主持人好好的做主持,综艺人则能够尽情的去搞笑。

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发热,观众们才能看到更丰富多彩、更健康持久的娱乐圈。

真的不希望看到一个优秀的歌手,被迫在“电动车维修论坛”上发布新歌。

更不想看到一个前途无限的演员,因为半夜狂奔而命丧于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