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都是谈论黄晓明的周末。
这周的“明语录”是什么呢?——“好倔强啊你。”(明明是自己不讲道理听不懂超市送货规则,说大厨倔强?)

还有个热门话题是黄晓明有没有干预剪辑,我们稍后再说。

每当“听我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别干了”“好倔强啊你”这些语音在耳边回响,广大社畜就像看到了自己那大手一拍错误指挥的恐怖领导。
黄晓明这样的领导,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好。
王俊凯做凉虾,黄晓明教育了他一分钟煮豆浆的注意事项。

王俊凯:可是这也不是豆浆啊?

第二,外行领导内行。
黄晓明,一个连开业时间都没算明白的中餐厅店长。

明明是自己管理错乱,非要质疑大厨效率有问题。

第三,不懂装懂,讲不通道理。
王俊凯都说了,生鲜早上八九点就卖完了。

黄晓明:那我们「以防万一」,还是九点出发吧!

王俊凯:???
第四,摆架子大于切实讨论,非要把自己的错误逻辑贯彻到底。
所有人都建议就着菜单点,黄晓明非要说弄套餐,但是这样每个人都很累菜品不够盘子不够冰箱放不下食材等等。黄晓明只有一个态度:盘子不够,买!冰箱不够大,买!

第五,在这种管理下,领导才是造成错误秩序的人,却老是指责员工有问题,全团队看他一个人作。

啊《中餐厅》,多么真实的职场图景。
外行领导内行讲不通道理还假装很民主的领导↓

小心翼翼提出真相的社畜↓
备受委屈的高级专业人士↓
随时准备跳槽的高管↓
还有可能遭遇莫名其妙的“你别干了”吓到心惊肉跳。劝员工休息也不是这么劝的啊!!
赵薇当店长的时候大家觉得《中餐厅》很正常,现在有了黄晓明搞得天下大乱,就显出赵薇当店长的优越性。
第二季赵薇当店长的时候,节目组在法国开店,科尔马市的市长光临中餐厅,赵薇的接待落落大方,就很见过世面的样子。
在大任务当前时,赵薇能稳定大家的情绪,迅速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井井有条。
她作为领导知道统筹安排,需要时间的事情要先做。
客人没点餐就提前备菜;
提前打开红酒留出醒酒时间。
在餐饮这个专业上赵薇也有一技之长,会自制饮料会做饭;
在红酒上更是有一套,赵薇要求纯靠手上红酒,每个客人的量都是一样的。
苏有朋听到这个要求后↓
然后赵薇就自己去倒酒了。
赵薇的商业意识非常清晰,时刻跟不识数的黄晓明强调,要算收入支出比,要赚钱。
她还能轻轻一句话就安抚员工情绪鼓励大家的斗志。遇到对红酒温度有要求的客人,赵薇不但有应对方法,更能轻轻一句话帮大家化压力为动力:“(有专业的要求)因为他知道我们能达到。”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赵薇以前每次都要死死控制住黄晓明奇怪的想法,可以说是明智地提前控制灾难了。
本周黄晓明专门打电话给上任店长赵薇,又被怼了一大顿。
黄晓明:我想请教你做饮料。
赵薇:看过节目的人都会做。
黄晓明:那我能在饮料里加别的吗?
赵薇:打开想法就行(这种事情问我干啥,那还不是随便你吗)
黄晓明:你最近想到什么吃的喝的教教我?
赵薇:我好不容易不进厨房了还琢磨这个?
尴尬的对话还没圆完,赵薇就说要拍戏撂电话了。
弹幕纷纷表示看得通体舒畅,黄晓明在第三季终于被怼了。
而我又发现了一个黄晓明不适合当领导的地方,不会聊天,社交能力堪忧,哪怕是对着老朋友。
给自己的老同学、上一任店长打电话请教下经验很正常,但是黄晓明的错误:第一,没事先沟通好时间。第二,没快速提出自己的需求。第三,眼界太浅,就聊没用的。
当店长不是当大厨,主要工作是管理。如果黄晓明打电话给张亮请教一下什么吃喝适合在国外做生意还可以理解,问赵薇怎么能问什么做饮料做吃喝呢?黄晓明看了赵薇当店长整整一季都不知道赵薇在干嘛吗?
黄晓明这种聊天就相当于,他有个牛掰同学现在做生意很大很成功,他刚开始起步创业,想打电话讨教讨教,第一句话先问:“诶你每天怎么收钱算账的?”对方:“什么玩意儿????”
总之,黄晓明完全不是一个做领导的材料,却就这样成了领导。啊正如我们生活里那些空降的不懂业务的领导,真的不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个秩序!!
从微博评论中学到,职场里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词汇:含明量。指你的领导跟黄晓明的相似程度,以及黄晓明式上级的数量。“含明量”越高,职场生存越艰难。
这两周,黄晓明被全网嘲出一波又一波高潮,嘲点依然是“自恋”“装哔失败”和“双商掉线”,觉得很穿越。
黄晓明在闹太套时期曾称自己被嘲出了抑郁症,闹太套和身高等问题是通过自黑来化解的。当时黄晓明的宣传口径是“我就是个屌丝”,反而跟种种笨拙不协调的举动契合起来,配合成冬青的形象,引发正面网络反馈。
这周末,黄晓明本想再次使用自嘲技能点的。
没想到,新的争议是——黄晓明有没有干预剪辑?
网友认为新一期中餐厅出现了黄晓明声音和嘴型对不上的情况,再加上忽然闪出的其他嘉宾,看起来这段话的剪辑痕迹非常重。
但是也有人说这段不是剪辑,调整一下声音和画面重合度和速度就好了。
我觉得“配音说”应该是不对的,后配声音不是这个效果。
再加上高天鹤粉丝的饭拍证明了至少高天鹤独自扛过冰箱,而正片中毫无体现只有黄晓明把冰箱引进门的画面,“干预剪辑说”喧嚣尘上。
这比嘲黄晓明不会做店长严重多了。
好巧不巧,就在周末之前,有微博用户爆料黄晓明挨个给湖南卫视领导打电话说自己没问题。
黄晓明到底有没有干预剪辑?这只有湖南卫视和艺人团队知道。
但我可以确定一件事,每一个上真人秀之后效果不好的艺人都会辩解这是剪辑效果不好。这不是他们的托词,明星们都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没有问题,自己都是有苦衷的,剪辑太坑人了。
另一个问题是,艺人有没有可能干预剪辑?
答:除非艺人真的能控制整个节目组和电视台的心意,否则他们很难干预剪辑。
一位真人秀从业者私下跟我聊过“艺人看剪辑”这件事:“要看就看呗,你说这段不要,哦好不要,但是素材这么多这么长艺人是没有办法盯完的,很难干预到整体。”
即便明星干预剪辑,盗版也是徒劳的。反倒是资深电视台和节目方,是很强势的,不可能艺人想要怎样就怎样,叨叨得制片方烦了,说不定只会有反作用。
“干预剪辑”的阴谋论泛起,从群嘲双商上升为群嘲人品,这可就严重了,黄晓明的应对是,发函。
发函是板起面孔来告诉你:我没做,别瞎说。
但板起面孔的代价是讨厌你的人更讨厌你。
在群嘲中挖掘出艺人的逆转点与民同乐变黑为红,需要良好心态。
黄晓明在发自黑表情包时还有这个心态,看到第二天舆情,不是讨论他自黑而是猜测“干预剪辑”,可能心态就崩了。
真人秀里的中餐厅就算开黄了也无所谓,节目组总会收拾到大团圆为止。
而现实生活里,黄晓明还真的是自己团队的老板,话事人,给所有工作人员下命令指方向。
发函是一个强力澄清却也把群嘲游戏瞬间拉到另一个次元的强硬手段,至少不能算是高招。
由此我想到另一件事,艺人注定是一种自我中心的人类,他们现在大部分都在演艺圈当老板,掌握很大的话语权。
艺人们从小就漂亮,众星捧月中成长,怎么可能不关注自己不自恋?他们的职业就是表现自己,大众或粉丝在他们身上投射了最强烈的情感。
在娱乐工业中,原本应该只有极少数明星能转型为导演、编剧、管理者。
而在国内的娱乐环境中,由于内容生产流程越来越倾向于依赖明星效应急速变现而非智力创造征服用户,导致明星成为最高收入者,收入对应着话语权,于是明星们组建公司,当老板,支配资源,能决策的事情越来越多。
我必须要说,这种生态是每个环节的错,不是明星这个群体的错。
不过事实是,明星站在权力金字塔尖,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看到的内容变成了什么样,也决定着他们的形象公关、人设工程出现了诸多匪夷所思的奇特景观。
黄晓明在明星里算不算是双商最低的?我觉得他这么多年最不崩的就是二傻子人设了。黄晓明至少还成天出一些帮给员工发福利到处做慈善之类的新闻,碰到能力强的导演也能听话演出合格作品。
还很多艺人未必比黄晓明聪明、没有黄晓明红,却比黄晓明还要瞎指挥,劲劲儿的可厉害了。
套用这一季《中餐厅》的状况百出,来想想那些明星当家做主的公司,我们就知道这个行业有多少罗乱。
明星这个职业里谁能红得久,除了比外表、魅力、业务能力之外,更要比谁拎得清、谁明事理、谁能听人劝、谁双商正常。绝大多数明星话语权过大,也导致了我国经纪人的工作方式里不得不有相当一部分是哄、骗、吓唬和无穷无尽的伺候。(就不举例了,没法说。)
当然了,这种行业里,天分和运气确实太不可计算了。要么郭德纲怎么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阴德呢。但在同等条件同等体质下,能做出更明智决定的人肯定红得比较长。
黄晓明到底为啥红了这么多年,神奇体质也是原因。一个艺人一辈子能被全网嘲两次,嘲到高潮迭起,实在是小概率事件。除了引发关注之外,黄晓明好歹还是有去油时刻和代表作,总归跟纯话题咖不同。
上一次群嘲他是翻盘了。这一次会怎样,那还要看黄晓明。这个自己当老板自己做决定却被抨击为“毫无领导才能”的人,会如何应对这场舆论危机呢?这可比怎么经营中餐厅重要得多。
到这里,忽然想起来许知远采访木村拓哉时,问了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一个戏怎么样会让你心动,导演怎么说服你你会接角色。
木村拓哉回答是,听工作人员的。“我自己没有什么心动不心动。”
这个问答非常震撼。
我见过的所有国内艺人都会侃侃而谈,我想什么,我要什么,我的规划是什么。每个人都会说我想突破自己我要演到好角色我会证明给大家看我会演反差我的目标可是艺术家啊!很可惜能做到的人不多。
而木村拓哉这样一个日剧天王,现象级巨星,他只说,听工作人员的。因为各司其职,他是一个艺人,团队里自有更明智的人做决定。
这里面应该一定有自谦和内敛的成分,也许木村拓哉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欲望展示于人,毕竟做到比说到重要。但仅仅是传奇巨星说一句“经纪团队去衡量”,我们就知道,尊重智力和经验的机制,和完全明星至上的机制,思维方式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