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片酬只是主演的零头,却撑起国产影视的颜面






配角王传君在《我不是药神》中贡献了精彩的表演。

跟片酬20万的配角比起来,那些拿2000万的主角,可能连演戏的皮毛都没学会。



前不久,第25届华鼎奖获奖名单揭晓。

郭富城因《无双》里深藏不露的暴躁老哥再度封帝,最佳女主则给了《找到你》中拥有毁容般演技的马伊琍。

这种慧眼识英雄的结果,因为过于公正而让人有点不敢相信:这还是曾经那个配齐了李易峰和唐嫣这对“末代视帝视后”、号称“分猪肉大赏”的华鼎奖吗?

直到张艺兴力压田壮壮、姜武、王传君和章宇,如入无人之境一举拿下最佳男配时,揪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同样的味道,华鼎奖,诚不欺我也。



摸着良心说,相比于想哭却哭不出来的二月红,《一出好戏》里的张艺兴确实肉眼可见地进步了。扮得了丑,腹得住黑,演羊是本色出演,演披着羊皮的狼也不显违和。

可在王传君等神仙对手面前,还是越级碰瓷得太过明显了。

相比张艺兴鸡窝头戴眼镜大口吃鱼都能获赞“放下偶像包袱”,那么王传君在《我不是药神》里为了诠释癌症病人的羸弱无力,每天跳绳8000次暴力减重20斤,算不算舍命出演?

更别提鄙视处女座的诸多细节,比如剧中王传君反复对徐峥寒暄的那句:“来,吃个橘子吧。”橘子可以补充维生素C还便宜,这是他为了代入角色,住到医院从真实的白血病人身上学到的。


当背景也不忘吃橘子。图/《我不是药神》

从配角入行刷级,踢到铁板的风险就是这么大。要知道,国产剧虽然啥啥都缺,但唯独不缺以演技服人的黄金配角。

毕竟,在流量系主演们专注扛热搜的今天,能扛得起演技的,也就只剩配角了。




这些绿叶,承包了国产剧的良心

在华语电影里,一个演员是否要好演技,有四大定律:

第一,演员年纪往往在30岁以上,入行多年,阅历丰富,炉火纯青者能够做到连眼神和眼角的皱纹都是戏;

第二,擅长演小人物,无论丑角反角都能演;

第三,在接地气的现实生活剧里,他们的表演往往更出彩;

第四,配角更容易出好戏。



黄景瑜明显不符合上面任何一条......

盘点今年上半年的国产剧佳作,以真实缉毒案件改编的《破冰行动》必须上榜。

然而豆瓣7+分的成绩似乎和主演黄景瑜的关系不大,用观众的话说:这是一部主角使人快进,全靠配角稳住的戏。“除了主角演技最不像主角外,配角演的全都像主角。”

当黄景瑜放弃磨皮顶着痘印就敢吹良心演技的时候,以王劲松、任达华和吴刚为首的配角们开始了他们神仙打架一般的表演。



书生和毒枭,王劲松切换自如。图/《破冰行动》

一身书卷气的王劲松,开场只用三句话就顺利反差萌,赢得反派认证;而领到了卧底剧本的任达华,铁狼气质收放自如,一口黑帮大佬的烫嘴港普,也没能妨碍他做个好人。

有达康书记的前作打底,再度为正义代言的吴刚显得游刃有余。出演禁毒局副局长的他,不动声色就演活了落子前的反复和纠结,既有和毒贩缠斗的机敏,又夹带了自我怀疑的犹豫,仅用一双眼睛,就收纳藏尽了整部剧的跌宕起伏。

黄金配角承包了这场大型狼人杀的悬念和看点。除此之外,蔡永强、林水伯、辉叔等人也展现出了老辣到位的王者实力,让习惯看脸的迷妹们开始认真看戏。



流量为王的时代,戏在配角。图/《破冰行动》

相比主角们噘嘴瞪眼的不争气,国产剧的配角们带来的惊喜可真就太多了。

《正阳门下小女人》里一身胡同味的牛爷片爷贺倔头;《都挺好》里吃得太饱没事找事的苏家两兄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表面笑嘻嘻心里MMP的后院娘子军;《大江大河》里完美拥有了圣母和刁民两副面孔的小雷村村民们……

就连黄轩和周一围都带不动的《创业时代》,也全靠扮演彭学武的苏可稳定发挥,才守住了这部所谓职场剧最后的高级感。面对下属那蓝的夺门而入,苏可那句“你还知道有门啊”简直让人神清气爽。

于是国产剧又有了新的打开方式——看剧,我只看配角cut版。







他们才是真正读懂演员自我修养的人

绿叶比红花瞩目,配角比主角戏好,这都是有原因的。毕竟,电视剧不是告别抠图替身、背住台词就能演好的。

为了《我不是药神》中一个时长仅为20秒的钢管舞镜头,从未学过舞蹈的谭卓每天三小时地练习,坚持了两个多月,练得身上多处关节磨损积液。

骑着自行车去参加电影节的金世佳,为了还原《一个勺子》里无家可归的勺子,忍着恶臭在羊圈里一待就是一天,一部戏拍完瘦了25斤差点患上抑郁症。

每一个称得上“黄金配角”的演员身上都有太多类似的故事。



王劲松痛斥演员不背台词。截图/微博

白玉兰颁奖前夕,王劲松就在上海电视节“大师班”论坛上原地暴走过:“什么时候演员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嘛?得多不要脸哪?”

他的确有底气说出这句话。接下《破冰行动》林耀东这个角色后,王劲松寻根溯源,挖出了发生在广东汕尾这场原型案件的各类资料。当时涉案人数、缴获毒品数、制毒原料数,甚至于这场缉毒案情纪录片的播放平台,在电视剧拍摄结束一年后,他都能脱口而出。

还原史料,是为了更好地解构角色,这些努力也给了他更多二次创作的灵感。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一村之长兼任大毒枭的战斗力,王劲松还充当起了设计师,向剧组提要求,把角色的上衣做长几公分。

腿长两米八虽然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但王劲松不看重:

“腿长没有意义,腿长走路重心高,显得不稳重。上衣长点角色的重心就低了,会显得每一步走得特别稳,这才是林耀东。”

大概丢掉这些艺人所需要的形象修饰,才能守住做演员的初心,才能在镜头前做到与角色合二为一,真正进入斯塔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所说的“无我之境”。

柏林成功擒熊的王景春被键盘侠扣上了“过气艺人蹭热度”的帽子,他第一时间的反驳居然是:“我是演员,不是艺人。”



演员和艺人的不同在何处?图/《地久天长》

从《粉红女郎》和万人迷挑眉对戏的替身开始,集邮了《都市男女》里的上海男人蒋文彬、《金陵十三钗》里镜头匆匆扫过毫无一句台词的中国军人、《白日焰火》里猥琐古怪的干洗店老板,辗转过36部电影和17部电视剧后的王景春,终于有机会说出那段打了20多年腹稿的致谢词。

被赖声川称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的金士杰,从来不惧为角色毁容出演。

《剩者为王》里声音颤抖着独白,愿意为女儿烧一桌子好菜的老父亲是他;《楚乔传》中白发披散衣着褴褛、笑出双下巴作成表情包的宇文席是他;《老兵》里倒水靠抖走路要扶,因尿失禁而失声痛哭的抗战老兵何卫国还是他。







华服加身春风得意的表演不难,难得是如何把丑态毕露的狼狈也变得自然。佛系接戏卖命出演的金士杰,神就神在,再烂的剧本也毁不掉他演的角色。

琴师徐兰沅曾赞美梅兰芳大师:“是我非我,我演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都像谁”。而如今这话放在戏比天大的他们身上,也丝毫不过时。







配角魅力如何超越主角光环




拿到配角剧本后的不放弃,不代表他们没有做一回主演的梦想。

陈佩斯的小品《主角与配角》就诞生于这样一段过于扎心的幕后故事。陈佩斯和朱时茂合作之初常有分歧。每当矛盾产生时,朱时茂总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你,陈佩斯,不过就是演演甲乙丙丁出身。我,朱时茂,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可是演主角出身的,咱们出身不同,档次不同,所以有时候我看的角度比较高。”

主配之间对于身份的认同差异,有时就是来得如此霸道且莫名其妙。

可随着手握主演优势、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抠图替身数字党的出现,本该主演承担的推动剧情发展、强化戏剧冲突的重任逐渐分散至各路配角身上。

脸谱化的配角得以长出血肉棱角,人物形象也愈发真实可信起来。相比起主演四平八稳的金刚不坏之身,平民化接地气、性格复杂的配角反而更容易出彩。

比如《知否》里智商跟不上趟却一身暴脾气的大娘子,因为有了日常闹笑话的可爱基因打底,后续黑化起来也没有走失太多路人缘。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主角身披外挂逐渐被神化,可360度无死角的神仙角色也总有让人看腻的一天,配角身上那仅剩的可供咂摸的人味于此刻反倒显得可贵。

自身努力和角色加成让配角演员们迎来了黄金时代,他们在观众心里终于拥有了姓名。

然而某些做了一辈子配、配得上良心二字的演员却没能等到这个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月初,因为常年出演反派而入围“香港四大恶人”的李兆基病逝。一时间,有关港片的诸多记忆再度被唤醒。

《食神》里身披轻纱在夕阳下奔跑的鹅头;《纵横四海》里重情重义不计前嫌的庙街老好人;《古惑仔》里兵不血刃仅凭一张嘴就能在江湖立足的吹水大神……很难叫人相信,从香港三合会走出的前慈云山十三太保,仅通过片场自学就成长为承包了一代青春记忆的社会基哥。



配角李兆基,留给我们的回忆很多。

只是不知道,人到晚年无房无产无子无财的基哥,有没有在某个瞬间对转行这个决定感到后悔过。

像李兆基一样穷、苦、潦倒的香港演员还有很多。借钱葬母的车保罗,半身不遂的刘家辉,长年被骂“疯女人”的蓝洁瑛,治疗癌症花光所有积蓄的“大傻”成奎安…...

成就香港影视的金牌配角们,能像杨幂前公公刘丹一样成为西贡区议员、光鲜续写下半生的,实在是极少数,更多的人是在病了累了演不动了后,就自然而然地被遗忘了。

等到病逝的消息传来,人群中才会响起唏嘘,演员和他的作品得以短暂地活过来,直到下一个热点出现。



比起光芒万丈的主角,配角也许更清醒。图/《流浪地球》

在喜剧里嘻哈了大半生的吴孟达就读懂了市场的清醒和残酷,所以年龄已经双击66的他仍然在拍戏。对于《流浪地球》片方给出的20万片酬,他感到很满意:“原来,我比主演还贵啊。”

可他不知道的是,有些人拿着比这高100倍的收入,却连演戏的皮毛都没学会。

表演到底还是一门手艺活。既然演技无法决定番位,那么争取高一点的收入,让真正拥有职业精神的演员活得体面些,不是理所应当吗?

参考资料:《专访|王劲松:敢于拿专业和生命去创作,这是演员的基本素养》,2019,澎湃新闻

《人物|陈佩斯:少爷的磨难》,2011,中国周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