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魔小说中,梳理观念的流变,反映的却是真实社会观念的变迁,有意思。
撰文丨侯虹斌
春节档电影成了当下讨论最火热的话题,《哪吒2》的票房、口碑均一骑绝尘,毫无争议地成为第一;而且总票房预测超过87亿人民币,直奔中国影史第一而去。
而同期相似题材的《封神2》却在高期待值之下,听取骂声一片。
我在电影院里先看完《哪吒2》,隔了几分钟再看《封神2》,五六个小时下来,基本上感受到这个“封神宇宙”了。春节期间最重头的两部电影均改编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能发现两者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封神宇宙”,主旨到底是什么?
01
阐教与截教之争
我们先来说电影涉及的部分。
电影《封神1》和《封神2》里,“封神榜”是阐教与截教势力争夺的核心。
阐教的领袖是元始天尊,门下有姜子牙、哪吒、杨戬、雷震子等。换一下片场,《哪吒2》里的太乙真人、无量仙翁以及他门下的鹤童、鹿童,还有庞大的捉妖队,就是阐教的。
阐教的观念是“天命秩序”,有一套严格的等级秩序,与后来的儒家纲常伦理十分相似,暗喻了封建门阀制度。
而截教的领袖是通天教主,弟子包括闻仲(闻太师)、赵公明、三霄娘娘、邓婵玉、四大魔将等。申公豹是截教的,但在《哪吒2》当中,却把可怜的申公豹设计为替阐教干脏活的。
截教持有“万物平等”观,强调“有教无类”,可以靠努力突破传统修行界限,门下弟子也不拘一格,没有阶级观念。
虽然听起来截教更自由,更符合今天的观念,但是由于阐教支持周,截教支持商,真实的历史是由周代商,周代表了历史的方向,所以,支持周的,就成了正义的一方。
▲《哪吒2》番外(图/视频截图)
阐教,在明代许仲琳的小说《封神演义》里,在电影《封神2》里,在电影《哪吒2》里,都是天命所归的一方。而截教,成了阻挠天命,必须打败的反派。
但是,电影《哪吒2》里,身为阐教第三代弟子的哪吒,却更强调“我命由我不由天”,打破天命,重塑自我,跟阐教观念格格不入。他的大师伯、阐教老大之一“无量仙翁”,是片中最大反派;无量仙翁打的招牌是,为了能在阐截大战中获胜,加紧炼丹,咱们使些阴谋诡计也无妨,都是为了大义嘛。一身反骨的《哪吒2》,反的就是这种“大义”。
就而反派的截教中,也并不都是坏人。《封神2》里提供了好代表:邓婵玉就是一片忠心向明月。
像金庸小说当中,名门正派常常会出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真小人;歪门邪道中却时不时会有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真勇士一样。名门正派,正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理解了两派的立场,大致也就明白了,一个代表正统,一个却是要突破轶序。是正是邪,就看你站在哪一方了。
02
小镇做题家
虽然两部电影里都有申公豹,但两者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哪吒2》里的申公豹被彻底洗白了。
《哪吒2》里的申公豹,惹人怜惜,是因为电影里几笔就描述出小豹完整的一家。父亲申正道,乡村教师,某著名学校的培训班老师,培养出一个考上顶级名校、有了编制的大儿子申公豹。
申公豹训练刻苦,寒窗苦读,一朝跃龙门,由全村的希望,变成全村的骄傲。弟弟申小豹,一个中学生,也以哥哥为榜样,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大家纷纷向豹豹一家拜师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