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对《射雕》的魔改,完美地放大了金庸原著的缺点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在《香港商报》上连载的第二部长篇武侠小说,一经推出,便在华语文化圈收获赞誉无数,不仅在香港本土销量极好,在东南亚等国也收获了一干狂热的读者。文中勾勒出的一众性格鲜明的人物和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直到七十年后,仍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来的创作者。

正因《射雕英雄传》如此广受欢迎,该书毫不意外地成为了金庸所著武侠小说中被翻拍次数最多的作品。仅电视剧,两岸三地就拍出过多个版本。可以说,几乎每隔五到十年,就会有人心痒难耐,试图对这部作品进行翻拍。






在2025年春节档上映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刚好也卡在距2017版电视剧上映后的五到十年的时间段中。

当下很多人对《射雕英雄传》影视化的印象都集中在电视剧,其实早在1958年该文还在报纸上连载时,曹达华就曾出演郭靖,拍摄过一部黑白电影的《射雕英雄传》。此后,张彻也在1974年拍摄过《射雕英雄传》三部曲。

在香港电影高度工业化的上世纪80-90年代,对《射雕英雄传》电影化的改编并不聚焦在主要角色郭靖和黄蓉的江湖冒险上,而是借原著的人物设定和关系,去讲述更情绪化、个人化的现代人的情感故事。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就属于此列。在类似的改编中,创作者更喜欢去挖掘金庸原文中留白的部分,如五绝隐藏在只字片语中模糊不清的过去,热衷于给每个人编绘一副爱恨交织的感情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