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丫头教主”!刘晓庆:风情万种 但我没错(组图)

刘晓庆最近的瓜,是一茬接一茬。

先是前男友爆料她婚内出轨,到发出两人炸裂的聊天记录,再到现如今令人咋舌的视频,舆论掀起阵阵哗然。

随着讨论的升温,刘晓庆高调回应:“我吸引你,是你的荣幸;你被我吸引,证明我有魅力。这条你手里的录音,如果你私自保留,那是你的荣耀;如果你公之于众,那是你的耻辱!”

其实,纵观刘晓庆的人生,你会发现当这些“炸裂的老瓜”被一一揭开,刘晓庆“颠覆道德”的小情事,相比她人生中的起伏,根本微不足道。

从1970年代起,刘晓庆便开启了她的银幕旅程,这一路上她创造过无数次“第一”:

春晚首位女主持,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公开离婚的女演员,首位参演武打戏、喜剧和吻戏的女演员……当然,还有至今无人打破记录的三次百花奖影后的荣誉。

《大众电影》杂志封面刘晓庆

80年代,刘晓庆爆火,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不少。

作为首届央视春晚女主持人,这本该是荣誉加身,但刘晓庆却说:“中央台请我去春晚,是它的荣幸。”

作为新中国首个出版自传的女演员,刘晓庆从不藏着掖着自己对情爱的追求,大胆直白的文笔让编辑经常头疼。

1984年,得知要拍《红楼梦》,彼时34岁的她自荐出演贾宝玉,给剧组导演写信,毫不谦虚地说自己是饰演贾宝玉的不二人选:

“我一定会演好这个角色。我能够做到既俊气又有脂粉气,能够有一双宝玉‘含情目’。走老路是没有大成果的,让观众耳目一新吧!”

原信内容

进入90年代后,刘晓庆转战商界,她自立门户,建立了庞大的“晓庆商业帝国”,一时间,她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她的财富令人瞩目。

但光环之下是莫大的压力和风险。

2002年,这位52岁的“亿万富姐”,因故入狱,成为中国首个被判入狱的女演员。

可以说,刘晓庆每一次的跌宕起伏,都是对自己那句名言的不断印证:“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上加难。”

她也承认,在自己的生命中,群嘲与荣耀如同季节的变换,无常而又必然。

1950年10月30日,刘晓庆出生在重庆涪(fú )陵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的母亲因为工作极为忙碌,甚至没有时间安排一场像样的分娩,只得在堆满档案的办公桌旁急匆匆地将刘晓庆带到这个世界上。

母亲给她取名“晓庆”,预示着清晨的庆祝。

妈妈、刘晓庆和外婆(从左至右顺序)

刘晓庆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他因政治风波迅速消失在她的生命里。她出生时看到的父亲是其继父。

对于生父,刘晓庆心中充满了憎恨。他的缺席,成为她人生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她在自传《我的路》中写到:“他在欢乐的时刻有了我,却留给母亲一生的重负。”

根据母亲的严令,无论何时何地,刘晓庆都不得提起“那个男人”的名字。

她也对自己说:“我不要见他。永不要见。即便有一天他真的出现在我面前,我也会选择视而不见,哪怕我根本不认识他。”

刘晓庆少年照

在刘晓庆1岁那年,她患上了当时几乎被视为致命的疾病——肺结核。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她的母亲和外婆焦急万分。外婆坐在她的床边,一夜又一夜地用绳子拉动挂在床头的扇子为她扇风,希望这样可以驱逐致命的病魔。母亲则节衣缩食,四处奔波为她购买昂贵的药物。

有惊无险,死神与她擦肩而过。

一周后,刘晓庆活了过来。

在童年的岁月里,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刘晓庆非常喜爱音乐和艺术。

1963年,年仅13岁的刘晓庆被四川音乐学院钢琴与扬琴班录取,这是她早年艺术之路的起点。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宣汉县的一个农场,可这种现状对于她来说,无异于将一只雄鹰关在鸡笼。

刘晓庆心知,若是让自己的天赋和美貌在这片泥土上消磨殆尽,实在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

刘晓庆少年照

1971年,命运之轮开始转动。

21岁的刘晓庆加入成都军区话剧团,舞台成了她释放才华的新天地。她投入每一个角色中,精心雕琢,生怕遗漏了角色灵魂的一丝一缕。

1972年,她的艺术才能被宣汉县宣传队发掘,不久后便被调到襄渝铁路宣传队。她的表演天赋在成都军区文工团的歌剧《杜鹃山》中初露锋芒,观众无一不被她的表演所打动。

1975年,电影《海鹰》的拍摄计划点燃了刘晓庆的电影梦。当时成都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庄映,见识过她舞台上的光辉,不惜一切推荐她出演女主角。

虽因故项目夭折,但这次经历让刘晓庆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舞台留不住她,她要去拍电影。同年,她在《南海长城》中饰演甜女一角,一出道便为主角。

电影《南海长城》中的刘晓庆

彼时的刘晓庆,才刚满25岁,已然懂得如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谋划未来。成都虽有滋有味,却远比不上北京的霓虹闪烁。

她坚信,若要在银幕上留名,非北京莫属。

1976年,26岁的刘晓庆选择了一场“策略之婚”,与钢琴家王立结为连理。这桩婚姻,既有爱情的交响,也成为刘晓庆进京的通行证。

在那个年代,户籍制度如铁笼,而她却巧妙地用一纸婚书换得了自由身,变身北京人。

婚后第四日,当晨曦未起时,刘晓庆便悄然离家,只身投入电影拍摄,留给丈夫王立的,是四壁的空寂和一年的期盼。

一年后,当两人重逢,她已非昔日新娘,而是电影里光芒四射的女主角。

1977年,在《同志,感谢你》的拍摄中,刘晓庆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现,她真挚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心,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里多了一个名字——刘晓庆。

电影《同志,感谢你》中的刘晓庆

时隔多年,当谈及初登荧幕时的激动与紧张,刘晓庆笑着说:“当时还小,但我也懂的,命运给了我一张戏票,我必须演好每一个角色。”

1978年,28岁的刘晓庆,迎来了人生舞台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这一年,她出演了电影《春歌》和《小花》。

在《小花》中,刘晓庆扮演的何翠姑,为了救哥哥在黄山石梯上跪行的一幕,深深打动了观众,成为影史的名场面。

刘晓庆想起这段往事在书里写道:

“当年为了拍《小花》抬担架的一场戏,我每天在黄山的石梯上跪几遍,有时吃完饭上楼梯,也要跪着走几步。原来以为跪着走几步不是十分难,谁知一跪,疼得直呲牙。到后来膝盖又红又肿,跪下就疼得钻心。经过这一跪我突然明白了好多道理,我明白了翠姑的高大所在。她也是血肉之躯,那么她在跪的时候,一定是艰难至极的,到后来只能爬行。我按这样的想法拍了这场戏,结果很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