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想冲击奥斯卡?迎合西方,致差评如潮?

胡玫导演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后可谓差评如潮,票房和口碑双翻车对于一位拥有多部经典代表作的大导演来说确实匪夷所思。






实事求是讲,《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画面、服化道和特效都相当不错,确实有古典大片之感,但这部电影在剧情改编、演员选择等方面备受诟病。

为什么大导演胡玫会在《红楼梦》这里翻车呢?抛开翻拍古典名著本身就是高风险之举这个因素外,也许胡玫在2024年4月参加北京电影节时的采访可能告诉我们答案:我想把红楼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在采访中胡玫透露,她上一部讲述徽班进京的电影《进京城》获得了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导演和第四届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制作人和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影片在国外放映时受到很多观众欢迎,这让胡玫对通过电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充满了信心。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考虑的话,还真可以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找到一些佐证。








一、审美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林黛玉的形象遭到了很多观众吐槽,其中有一位观众认为,该版林黛玉两眼间距太宽,这是对着西方人的喜好所选的角色。

虽然这只是网友们的吐槽,但如果从近些年西方审美电影里出现的东方女性形象上看,这个吐槽也并非毫无道理。

饰演该版林黛玉的张淼怡确实可以算美女演员,尤其是现代装还带着可爱和俏皮,但她的林黛玉形象不论是和原著相比还是和陈晓旭经典版相比都有着明显差距,也就难免让网友们产生联想了。






孤证不成立,还有网友拿出《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秦可卿在太虚幻境中的躺卧镜头对比电影《美国丽人》海报,认为这是胡玫导演在向美国电影致敬。

有记者在采访中向胡玫提出了这个疑问,但胡玫导演并没有正面回答,虽然艺术有相通之处,但如果两个画面在构图、意境等方面相似度过高的话,自然会让网友们提出质疑。







二、演员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的贾母角色选择了美籍华裔演员卢燕,这个角色选择同样引发了网络质疑。

一方面,卢燕的年龄太大了,她出生于1927年,电影于2018年完成拍摄,也就是说卢燕女士参与拍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时已经超过九十岁了。

原著中的贾母年龄在70-80岁之间,而且贾母的保养肯定相当好,她的外貌年龄比实际年龄小一些是正常的。






王扶林版《红楼梦》中贾母饰演者李婷出演该剧时是63岁-66岁,这个年龄饰演七十多岁的贾母是比较适合的,既有长辈的慈祥威严又有养尊处优的雍容。

卢燕女士是一位拥有很高威望的表演艺术家,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让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演员饰演贾母,肯定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另一方面,卢燕女士虽然从小在国内长大还和梅兰芳学过戏,但她20岁时就移居美国,当演员后演艺事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港台,对于古典文学《红楼梦》的理解程度也会让观众产生疑问。






那么,为什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会选择一位超过九十岁的演员出演贾母呢?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吗?

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卢燕女士的另外一个身份,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如果《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想冲击奥斯卡和西方市场的话,启用卢燕女士出演该片肯定要比使用国内其他演员更有优势。







三、主题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剧情上有一个重大改编,那就是将原著中隐含的暗线剧情“贾府吃林黛玉绝户,贪图林如海遗产”给变成明线了。

《红楼梦》原著有一个特别知名的创作风格就是大量采用各种隐喻和暗示,其中在林如海遗产这条暗线上就设置了多个细节,贾府吃绝户也是造成林黛玉最后悲剧结局的一个现实且重要的原因。

原著和经典版《红楼梦》在林如海遗产这里都采用了暗线,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直接将这条暗线挑明了。






胡玫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把这个谜(贾府吃绝户)写到了明面上,这符合逻辑,也使得贾宝玉的爱情变成了经济利益和政治势力相互勾结的阴谋的牺牲品,也就确立了“阴谋与爱情”的主题。

如果单独从电影观感上讲,《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个改编相当不错,毕竟电影和电视剧不同,电影没有那么长时间去做暗线铺垫,直接挑明剧情可以加快节奏同时也可以让矛盾冲突更为激烈,这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决定的。






不过,“阴谋与爱情”这个主题如果挑明了也就和《红楼梦》原著“假语村”的风格变得格格不入,但阴谋与爱情却是西方电影经常采用的主题,在西方很有市场。

我们很难指望西方观众和西方评委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搞懂《红楼梦》原著那些暗示和暗喻,想让他们看懂《红楼梦》,那就要简单明了把矛盾冲突直接摆在明面上。







综上,如果从本文所讲审美、演员和主题三个角度看,《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像是迎合西方审美的电影,如果确定这个结论的话,关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一些差评和吐槽也就能找到原始答案了。

应该说,将我国经典文学作品通过电影形式推广到全世界肯定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但如果我们脱离了传统东方神韵而去刻意迎合西方审美的话,那就变成了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其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