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红开始卷艺考赛道,素人的人生又艰难了一丢丢(组图)

一位全网拥有500万粉的艺考生李某轩, 因为面试北电作弊,昨天被“全网通报”了。举报她的是同考场考生,考生们透露李某轩当天不仅没遵守“穿深色衣服”的要求,穿了一件浅色形体服,还在自我介绍时自报姓名,按照招生要求,艺考过程中考生是绝不能用任何形式透露姓名的。






李某轩当场报出名字的时候,在场考生都被吓了一跳,但主考老师只是打断了一下,并没有终止她的考试。

在核查了当时情况后,北电最终确认违规属实,取消了李某轩的考试资格证和合格证,因为李某轩还参加了中戏的考试,目前中戏表示也会核查是否存在违规现象。

李某轩昨晚录了视频回应,说报出姓名是因为太过紧张,从未私下见过任何艺术院校的考官、老师和领导。







这份回应,李某轩的语气里带着委屈和愤怒,似乎并不懂这件“小事”为何能冲上热搜第一,并且引发连串效应。

教育公平一直都是大众关心的话题,大家并不是针对她,艺考这条赛道早就挤满明星爱豆了,如今还有百万网红来加入,艺考留给普通素人的机会,还有多少?






明星更容易通过艺考吗?

目前业界公认的三大表演院校,分别是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

不同学校具体考查的内容有所差异,不过核心都是声台形表四项,也就是台词、声乐、形体、艺术特长等等。

考核既要有自己准备的内容,也会有即兴的内容。

2019年陈飞宇参加北电复试,自己准备了朗诵散文《湖心亭看雪》和弹唱英文歌《Count on me》。






考试越往后,即兴考核会更多,难度越大,以评定考生的综合能力。

2016年关晓彤考北电,就被要求即兴台词表演。







毕竟是直接和观众打交道的行当,所以表演类艺考都是面试为主,很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和临时应变能力,那么实战经验丰富的明星,在艺考时确实更有优势。

比如2019年北电三试,有一题是“看着镜子对想要倾诉的那个人说一句话,再转头走”,其他考生可能还在努力克服紧张想词儿,但童星出身的蒋依依,直接入戏到情绪失控,甚至走出考场都还在哽咽。






这几年三大表演的第一名,经常都是演技已被行业和市场共同检验过的童星。

今年中戏北电双第一,就是《隐秘的角落》里的荣梓杉弟弟,而刘昊然、吴磊、易烊千玺、赵今麦、关晓彤也曾是中戏或北电的专业课第一。







曾经有传闻说,艺考对已有曝光度的考生会更加严格,但李某轩这次的风波似乎让这种传闻失去了说服力。

那么普通素人想考表演,又是怎么攒经验的呢?

从小父母就得按艺术苗子培养,唱歌乐器小主持话剧各种艺术兴趣班排满,还得找各种机构争取登台、出镜机会,文化科成绩也不能落下。

艺考前得扎在艺考培训机构里起早摸黑地卷专业,专业老师还会苦口婆心劝他们,报志愿很重要,别都挤着北京的“三大”报,云南的也可以看看嘛……






当素人考生还在艺考机构里接受专业课训练,连志愿都不太敢报的时候,明星考生已经在各种大IP和S+项目里积攒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控场能力,被各种大导演和大前辈亲自提点调教过,再来到艺考场上,自然是碾压素人的存在。






学历,网红明星的时尚单品?




那些早已在影视作品中露脸的年轻演员、通过选秀出道的明星爱豆们,进入影视、艺术类院校深造的大有人在,每一年媒体镜头在艺考人群中找熟人都已经是惯例了。

明星“深造”在台面上很合理,已有的表演确实让他们在艺考中有额外的竞争力,从各种角度看追求更强的业务能力也并没有错……

相比之下,网红加入赛道,则让“公平”的问题愈发尖锐,沉积在公众心中已久的问题再次浮出:没有背景的纯素人还有机会吗?






人们从眼前的事实中品出了令人难受的味道,理想状态下我们觉得表演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热爱表演的孩子艺术生涯的基石,但现在它越来越像是某个圈子里无足轻重的装饰品。

无论是百万粉网红,还是实际上已出道的明星,有些人的剧本早就写好了。

他们轻描淡写地拿下艺术学府的学位,学习期间营销“平衡事业与学业”“拿到奖学金,优秀”,毕业后顺理成章地以专业身份获得更好的事业资源……






粉丝会问,这个剧本它哪里不对呢?优秀的人值得更好的。但这个模型里,留给素人的机会越来越少,而进入圈内的人越来越轻视“教育”本身。

或许部分网红有深造求学的心,但“艺考”本身是人设、是热度,这毋庸置疑。

李某轩作为颜值博主,平时分享的内容看不出什么具体才艺,纯美貌分享就是几万赞,这个流量收入养活自己绰绰有余,但她在高中阶段结束之际,果断选择冲艺考这条赛道。

一方面显得自己积极向上有利人设,另一方面不管什么风波,这都是梦寐以求的高曝光。这一次“作弊风波”以后,明年艺考期间还可以继续免费热搜,稳赚不亏。要是真考上了,还有转赛道、升咖的机会。

当然李某轩是应届考生,什么机会都可以试试,而前几年,网红喊麦主播天佑、仙洋也是敲锣打鼓要去北电进修,读5万一年的“进修班”,为日后转型加入贵圈当演员铺路。

进修期间没少发自己“专心学习“的照片,天佑甚至拉来不少北电高颜值的师姐来做了场直播。







这一次网红艺考作弊事件是因为被举报才调查的,舆情发酵后才取消资格的,这本身也反映了学校的一种态度。

没有当场取消,证明当中可操作的东西还有很多。

艺术院校录取的“自带流量”的考生真的更优秀吗?他们毕业以后,呈现出来的艺术能力合格吗?贵圈的“入场券”真的不能用资源“买到”吗?

答案自在人心,经济做主、流量为王的时代,也不应该对行业的专业良心有过高的期待。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教育




这个问题说到深处,依然还是老生常谈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出了问题。

最近大家看《无限超越班》恐怕都颇有感触,其中许多演员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而他们的实际能力被无数网友吐槽“抓个素人来都比这好”——确实,选秀出身的爱豆直接扔进剧组,也没见差到哪里去。

《无限超越班》就像一束聚光灯,打在了艺术类学习通道的末端,让人们看到艺术教育出了大问题:堂堂科班毕业生,在表演上就这种水准,那他们在校期间究竟学了什么?






“艺考作弊”风波,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有没有一种可能,如今行业从人才选拔、培养方案到教学成果显示出整个价值观都不太行?

按理说,真正的学院派天然应该站商业的对立面,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民艺术家”才对……可现实呢?

从艺考选拔开始,就选那些“钱途”的、有背景的,将来能参与大项目的。

一个年轻人,如果靠努力和天赋拿到演艺的入场券,他会贯彻努力;如果靠资源换来的入场券呢?那他只会加倍地去捞资源。






结 语:

我承认艺术类教育有特殊性,不能按照正常高校的文化课来考核。可现在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放弃文化基础换不来艺术能力,过于特殊化的基础教育不止影响了艺人理解角色和作品的能力,更破坏了他们的行为范式。

近几年很多毕业爱豆的演技和业务能力有目共睹,待人接物也一塌糊涂。

行业教育没有让他们变成更优秀的艺术表演者,恰恰相反,在市场经济与流量潮流的冲击下,原本怀揣演员梦的年轻人也失去了艺术本心,越来越成为明星流水线、流量play的一环。

我们总是劝艺人读书,因为艺人必须拥有与大众近似的认知与思考方式,演员需要和观众共享文化记忆,才能从大众视角切入角色。小时候背过滕王阁序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你再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情绪就是不一样的。

我们终归还是要搞一点艺术,不能只剩下产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