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以张颂文为大卖点的《猎冰》刚刚播出时,谁也想不到,本剧的最高热度居然是姚安娜贡献的。
“救救孩子,姚安娜在我手机里已经举了三天枪了。”
她在剧里是一名从部队转业来的年轻女警,有各种追击毒贩、搜查毒窝的动作戏。
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演成了广播体操。
在网上流传最广的这段,我愿称之为“孙莉跳舞式举枪”。
对不起孙莉老师。
指的是动作虽用力却带着笨拙,看似一板一眼但味儿就是别扭。
先是闪现冲进走廊,紧接着一个左鞭腿左右瞄准,一个右瞄准,一个上举枪——
手里拿的不像手枪倒像哑铃,正在勤奋练习站立式俄罗斯卷腹。
实话说,见多了娱乐圈里的面瘫表情、五官乱飞,姚安娜这波尴尬演技反而显得独具一格。
“一看就知道是认真演的,但就是哪儿哪儿都不对。”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学唱跳留下的习惯,姚安娜愣是把追击戏演出了“卡点”感。
看得屏幕前的观众想帮她喊“1234,2234”。
但好处是充分演出了角色心理活动的外显。“左边,没有敌人。右边,没有敌人。上面,也没有。”
最后是一个疑惑的break:“敌人到底在哪呢?”
随着剧情的进展,“姚安娜举枪”系列又出了新的名场面——
“吃鸡式搜房”。
这段长达10秒的搜查戏,对习惯了快节奏剧情的当代观众来说,堪称是场折磨。
只见姚安娜先是从院门闯入,在确认没人后又小碎步冲到屋门口再次举枪。
最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掀开锅盖,搜查隐藏的敌人。
可谓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只不过相比在毒窝中找毒贩,我更相信她是在为公司年会的集体舞表演练习走位。
所以才这么急着要在几个节拍内走到固定位置,然后迅速摆出指定动作。
“姚安娜式举枪”在社交平台上火了之后,大众对于这套表演看起来奇怪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有人说问题在于动作幅度太大,“有点像我的鼠标灵敏度过高。”
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认为她的肢体语言僵硬得像罗伯特刚刚进化完成。
罗伯特是谁?就是每天在微博回复别人评论的AI机器人。
后来乐子人们终于不满足于耍嘴皮子的功夫,开始下场模仿。
结果发现确实不太好演。
首先,你需要有强悍的核心力量和发达的臀大肌,才能保持半蹲的情况下向前移动。
同时还得保证后背挺的像身边的墙一样笔直。
@林花钱(180斤版)
其次,要充分动用肩部的肌肉。
做到手臂能快速地从左到右划圈,但上半身还能稳定不动。
@二十与何老师
最重要的是,这套举枪动作极其考验人的手眼协调能力。
枪往左指,眼睛就一定要向右看。
@如花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标准示范——
在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举枪模仿秀之后,网友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
姚安娜演得真的很努力,但演得真的不合理。
《猎冰》的导演后来在采访中说,很多人学了表演后就学会了套路化的表演,很难回到本真,但姚安娜上来是本真的。
的确是本真的,本真的就像当年毫无表演经验的我去演大学话剧。
这套表演方式,或许可以称为“机器人2.0演技”。
具体表现为不考虑角色和剧情的整体性,而是像一段程序一样,剧本输入“笑”就演个笑,剧本输入“哭”就演个哭。
机器人1.0版本的代表人物是陈学冬,面对什么撕心裂肺的剧情都能从眉毛到下巴一动不动。
可以看出科技确实在进步,就连人工智能都从呆滞系进化到了输入-反馈系。
“机器人2.0演技”最为经典的案例,是几年前陈宥维在演技综艺里《甄嬛传》片段。
里面有段果亲王倒酒情节,要表现他在甄嬛面前的假装镇定。
正常人倒酒一般都是要看着酒杯的。但陈宥维为了能够同时完成剧本里写的“倒酒和说台词”,选择一边倒酒、一边看向甄嬛。
结果不仅演出了“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什么”的滑稽效果,还把酒给倒洒了。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会发现姚安娜在《猎冰》里的奇怪演技都可以解释。
比如这段,演的是“女警察冲到门边,枪迅速指向床头”。
但问题是,这一系列动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瞄准敌人。
可姚安娜拿枪的手和眼神仿佛各干各的,你看一眼就知道剧本里肯定写着“这屋没人”。
单枪匹马跟毒贩搏斗,结果反被对方用电棍击晕。
先看看被电晕的正常反应——先是不受控的颤抖,随后全身逐渐瘫软。
但姚安娜的转变之突然,仿佛机器人被按了电源开关:
“剧本说这里我该晕了,啊,我晕了。”
最近网友们嘲笑姚安娜在《猎冰》里总是皱着眉头,一副睁不开眼的样子。
以至于拥有了杨洋同款情头。
但如果说,她只是在努力扮演“善于思考和观察的警察”,以上表情立刻就合理了起来。
只不过一个正常的警察,是不会随时把“思考观察”的过程表现在脸上的。
剧里有不少女主乔装打扮,去打探消息的剧情。
按理说她应该尽量隐藏警察的气质,融入正在扮演的身份,才能不被识破。
但姚安娜明显在很认真地表演“打探消息”这个行为。
扮成吸毒不良少女的时候,她步伐铿锵;
扮成制毒人员混入窝点的时候,她四处张望;
假扮女老板去跟毒贩有牵连的公司套话,这走路的气势和犀利的眼神,就差把“正义使者”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难怪被观众吐槽反派们实在是太蠢:“这都看不出女主是警察,干脆别当反派了!”
公平点说,考虑到姚安娜贫瘠的演戏经验,演成这样也不算奇怪。
就像是刚学习跳舞的人,只知道下一个动作要把手举过头顶,却搞不懂该用手腕发力还是肩部发力。
只不过大家都被男主张颂文拉高了期待,才显得这种浮于表面的演技显得格外离谱。
如果放眼整个娱乐圈,会发现这已经成了一种标准演法。
想要表达愤怒,就一定要摇晃双肩、四肢乱飞。
还可以增加一些双拳虚空捶地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怒不可遏。
演古灵精怪,则需要着重调动面部肌肉和手指头。
争取让眼皮能在10秒钟内上下翻飞八百遍,再配合一些嘴部的小动作。
演认真就更简单了,只需要端坐不动,做深沉状。
去年王鹤棣在《以爱为营》里演总裁,在剧里表现认真工作的方式是一手托腮、紧盯电脑。
我当时一边嘲笑他眼球转动的幅度还不够从左到右看完word上的一行字,一边又觉得这姿势有点眼熟。
后来想起杨洋当年演游戏大神时也是这个姿势和气质。
没毛病,都是在演“认真思考”嘛!
当然,跟1.0版本的面瘫烂演技不同,“机器人2.0演技派”还能演出层次。
就像AI绘画一样,总是能满足你的要求——只不过不一定是按照原本期待的方式。
首先来欣赏好演员的演技层次,《第二十条》里马丽演的母亲。
剧中她的儿子为了制止校园霸凌打伤了校长的儿子,她为了不让孩子摊上官司主动设宴道歉。
先是彬彬有礼举杯,带着求人的卑微和成年人表面的诚恳。
被对方高傲拒绝之后,忍不住把手上的杯子重重砸在桌面上,但表情依然冷静自持。
随着一大段控诉,才逐渐从普通的愤怒转换到了崩溃大喊的状态。
层层递进,也符合人物在那种处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
但机器人式演技往往没有过渡,只是对几种情绪的机械组合。
如果你的阅剧量够多,甚至能从他们一系列的表演中看出剧本给出的指令。
比如王鹤棣演总裁被女主突然咬住脖子(我也不清楚为什么现代剧里会有这种剧情),他先是张大嘴巴演“惊讶”,然后嘴角微微抽搐演“忍痛”。
——虽然放在现实里,正常人多半会本能地把对方推开。
活泼少女不知是敌是友的陌生人,要同时演出古灵精怪和警惕敌意。
所以先来一个狡黠的微笑,然后再瞪眼表示威胁。
美食家时隔多年终于吃到了家乡的美食,于是先细细咀嚼体现他的专业;
然后再摇摇头演出感慨万千。
在这个领域里的官方教科书,我提名去年杨洋在《我的人间烟火》里贡献出的“扶额苦笑”。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层次分明的演技,而且转折个个突兀地让人闪腰。
首先是站定叉腰,仿佛在说“下面我要说台词了”。
然后露出“都是自家人”的放松微笑,表现男主跟舅妈的亲昵关系。
紧接着眼神从左到右晃一下,直接跟台词里的“舅妈还铺了两床被子”呼应——
你看这左边有一床、右边有一床。
最后才到了整段表演的重头部分,扶额苦笑,表达无奈和不好意思。
“机器人2.0”演法,说白了就是模式化演法。
杨洋的扶额苦笑为什么看起来别扭?因为这个动作原本表达的情绪是尴尬。
所以一般会配上低头或者扭头,跟“扶额”一样,是为了遮住面部表情。
但杨洋在举手的同时反倒抬起头来,才会有一种“为了扶而扶”的别扭感。
这种模式化的演法,前几年经常会在演技综艺里看到。
一方面这是新人演员最容易犯的毛病,没能力从心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人物,只能浅薄地去演情绪、模仿动作。
张颂文就曾经提到,他教的很多新人,都会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一板一眼全都演出来。
另一方面,演技综艺都是选取片段来演的,没有完整的人物主线,本来就更加难以让演员们代入。
但如今,这种“剧本说要哭,我就演个哭”的僵化演法,显然已经不再是演技综艺的顽疾。
市场每天都在产出一大堆无人关注的小成本作品,演技稚嫩的演员们在里面一板一眼地过家家。
《猎冰》原本的定位就是无人看好的小成本分账剧,只不过恰好赶上了张颂文大火,生生混出了S级大制作的关注度。
如果没有这砸到头上的流量,观众们恐怕都懒得去关注,更懒得去嘲讽。
最近姚安娜的演技被网友玩梗,导演为她辩护,说她是“努力的新人”。
但除去那些老天爷赏饭吃的演戏天才,反倒越是没经验的新人,才越容易在模仿中陷入程式化的套路。
姚安娜如果学的够努力,或许能在一部部戏的磨练下开始找到点演戏的门道。
但能让这样拙劣的表演走上屏幕占据大众的注意力,本身就是娱乐圈的一种偷懒行为。
演员觉得我努力过就行了,反正也不会被换掉。
片方觉得凑合拍完就行,只要能卖出去,总能收回成本。
但如果现在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已经这么低了,那为啥不干脆直接去拍短剧呢?
没准凭借姚安娜在举枪表演中呈现的喜感,还能在短剧界闯出一片新天地。
还没看够?看最近潮汕女子英歌舞惊艳全网,“谁说女子不如男,请看英歌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