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号凌晨来到洛杉矶,到好莱坞大道上转一圈。杜比剧院门口,灯光架子和台子已经搭好,当地时间周日晚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这举行。明星们这会儿应该开始盛装打扮,准备红毯秀、蹭红毯。
每年这个时候,我会跟朋友们一起猜测奥斯卡评选结果,往往猜着吵着就变成了挂彩头的赌局。让众口难调、各美其美的艺术作品有个美学上的大致众望所归,这本来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也就是奥斯卡奖游戏规则设计得好些,所以博彩公司也可以拿奥斯卡奖开盘设赌。你要换个遍布世界各地的那种小委员会电影奖试试?偶然性就太大。
选艺术品和选总统一个意思,众人参与好些,奥斯卡奖是8000多评委大海选。叫个评委,其实奥斯卡没有委员会。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其实只是个演出公司和会计事务所。它主要工作就是每年的奥斯卡评选计票和颁奖礼大秀。这计票工作还是花钱外包出去给普华永道会计公司。明晚一众明星中,会看见有两个穿西服人提着公文皮包也走红毯进去,那就是普华永道的会计师来送密封的投票结果。
这8000多奥斯卡评委是什么人,除了像李安、张艺谋这样被邀请的外国电影人,奥斯卡评委主要是各个电影工会的会员。最强大估计是演员工会,然后是导演工会、编剧工会等等。比如"Writers Guild of America"被中文媒体翻译为编剧协会,其实应该称为工会,或者行会。因为它就是从古代的行会发展过来,铁匠行会、鞋匠行会、演员行会,其实就是组织起来的帮会。我们组织起来了,这个城里的生意就我们这些人做,外人要到这个城里来入行,得交钱加入我们,是不是有点黑社会的意思。
到今天搞评奖,它又变成了同行评价(peer review) 的组织。在艺术行里,要是同行冤家都说你厉害,那你就是真厉害,所以这个八千人的大行会一起投票,有些权威性。
最佳影片:《罗马》中奖无悬念,《绿皮书》老派,《副总统》左派
今年被提名最佳影片的作品中,《罗马》最有奥斯卡相,《绿皮书》最有功力,《宠儿》最暗黑,《副总统》最有政治分量。但总体上,今年的奥斯卡影片收成很差,像《黑豹》这种漫威风的片子不知道怎么被选进提名的。
最佳影片没有啥大悬念,就是《罗马》,除非会员们都投它作为最佳外语片。
它符合近年来美国各个电影工会会员们的口味,是西方独立电影的那种品相,不用大明星,写实的风格,讲究对社会问题的触及。这是个小情节故事,叙事性很弱,年轻的女佣克里奥跟女主人索菲亚是相濡以沫的主仆。看似生活流小情节故事,背后衬着1960年代墨西哥军人政府的黑暗时期,女孩遇渣男的通俗情节,带出了示威学生被枪击的残酷场面。国家大历史的惨痛伤疤,两个女子生活变故的酸楚,都用隐喻方法温润书写,那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娓娓道来。
如果开局押宝猜测谁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我大概不会押《绿皮书》。对今天的那8000多奥斯卡评委来说,它可能不够独立,不够新颖,政治上也偏甜一点,艺术品相比较中规中矩。豆瓣上有的影迷觉得它政治上过于理想化,文化批评的激进人士大概会认为它是白人黑人彼此救赎的烂俗调子和跨种族文化鸡汤。《经济学人》说它"取悦保守观众"(largely conservative crowd-pleasers)。但是对我这样老派喜欢看故事的观众,它在剧作上和表演上都大有东西可看,它是我这里的最佳。
这故事有高超的叙述技法,在它底层,有某种人们都在意的情感,有人们都全力保护的价值理念。这种好故事正是好莱坞的拳头产品,如果美国那些电影工会的会员们也都认识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会把小金人给它。
《副总统》可以说是揭批切尼专场会,总体太左派了一点,在《纽约时报》还是《华盛顿邮报》读过一篇文章,说本片对切尼积极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是为了石油的分析不准确。本片的电影语言也是左派的,激进的剪辑手法,明显的褒贬态度。影片里把小布什写得像个中学生,傻傻的一切都听切尼的。
最佳男主角:波西米亚人碾压副总统?
最佳男主角这里,我最矛盾,我随大流猜测的得主是《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的小胡子拉米·马雷克Rami Malek。也许因为上岁数了,我对那个片子毫无感觉,也实在没看出拉米·马雷克的表演有啥亮点,表演工会的最佳演员是给他的,总有些道理吧。
除了拉米·马雷克,最有可能捧走这座小金人的是克里斯蒂安·贝尔,中国观众知道他,因为他演过《金陵十三钗》。其实在影迷圈子里,他至今最有名的作品说不定是那部《美国精神病人》。他在那里头演一个公司白领,白天西服革履,晚上是变态连环杀手,办公室谁的名片印得比他好都可能引动他的杀人欲望。这次他为了演切尼,增重20公斤,以前他曾经为演《机械师》暴瘦22公斤。他为演艺几番豁出命去,要不给他小金人,演员同行们会不会不好意思?
因为贝尔的敬业,我佩服他,认为他该得小金人。我喜欢的另一个男演员是《绿皮书》里演托尼的维果·莫滕森。这哥们演得稳稳当当,塑造了一个原本满脑子种族偏见的夜总会保镖怎样在给一个黑人音乐家开车时互相改变,发展出一段温馨的友谊。
最佳女主角:最好的枪手打败英格兰女王
在我眼里,这是本届提名中最强的一组。家家抱荆山之玉,个个握灵蛇之珠。
本届最佳女主角中还有一个有趣现象,中老年演员、老资格演员居多。年轻的Lady Gaga跟她的老大姐们同台竞争,演技和角色都显得可怜巴巴。也难怪,她在《一个明星的诞生》里演的那个创作歌手艾利角色太平平了,人物身上的压力远远不如那个喝酒醉到死的男歌星。
奥利维亚·科尔曼Olivia Colman在《宠儿》里演英格兰女王,演出了女王身上的那种多变,那份乖戾又可怜,嚣张又依赖。她最见功力的地方是在女王那种不知道想什么的时候让我们隐约地看出她在想什么。看到自己喜欢的宫廷女官跟男子跳舞,她大叫"停止"之前的眼神,就是无光的若有所思。
在《你能原谅我吗》里,梅丽莎·麦卡西扮演女作家李·伊瑟列尔。那是个穷酸倒霉鬼女作家,这位作家伪造许多著名作家的信件卖给旧书店挣钱。这本来不是个很容易出戏的角色,但梅丽莎·麦卡西演得出神。她在戏里是胖乎乎的脸,身上永远穿着鼓鼓囊囊的衣服,开场我们就看到她去自己的经纪人家的派对,浑水摸鱼穿走了其他人的呢子大衣。梅丽莎让我讨厌和可怜那个女作家,但记住了她,觉得那个女作家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这两位都年纪不小,演技高超,但跟格伦·克洛斯Glenn Close在《贤妻》里的表演比起来,就还差点。我把今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宝押在她身上。就艺术生涯说,她是位老资格演员,她在《致命的诱惑》里演一位紧追一夜情男友不放手的痴情女,这姐们把男友家里的兔子给煮了!这回格伦·克洛斯演一位作家的妻子,开场就是他们接到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电话,作家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两位老人在兴奋地床上蹦跳。渐渐地,我们从这位妻子的眼睛里看出些内敛气质,她的眼神很有劲,看出她的精神是蜷缩的。渐渐地我们从她与丈夫、儿子的争吵中看透了她们家诡秘。原来,她是丈夫文学作品的捉刀枪手,而她还要忍受丈夫多年来的多次出轨。当影子写手把丈夫写出了诺贝尔文学奖,格伦·克洛斯是不是演了史上最好的枪手!最终这位妻子在丈夫领奖前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她冲着丈夫怒声喊出:"你的妻子,她是个刚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妻子"。
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梅开二度
最佳导演,我喜欢的和我猜测会得奖的是一个人:《罗马》的导演阿方索·卡隆。他的作品在剧作、扮演、摄影的光影处理上几乎处处有讲头,尤其是镜头调度,那叫一个漂亮。电影学院的导演系、摄影系都应该拿来做教材的。2013年,他已经凭借《地心引力》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
最佳男配角:不喜欢吃炸鸡的黑人不是好音乐家
最佳男配角,我猜想的和我喜欢的也是同一个人,《绿皮书》的马赫沙拉·阿里,他够格。他坐在椅子见客人,独自喝酒,乃至说话走路,都透着一股子华贵和居高临下的自信劲头。更不用说弹钢琴的镜头都是他自己亲力亲为。电影讲的是他跟自己雇的白人司机吵吵闹闹下南方,后来成为好朋友。那个白人司机托尼有许多固定的种族意识,托尼吃炸鸡非要拉着他也吃,话里话外的有个意思"你是个黑人,居然不喜欢吃炸鸡?"那年头的纽约,炸鸡是穷人、黑人的心爱食品标配。这一黑一白两弟兄去南方是1960年代,种族歧视嚣张。当年肯尼迪总统调动国民警卫队沿途护送一名黑人大学生前往密西西比大学。 而这位黑人钢琴家还是同性恋,麻烦就更大。他因为找男朋友,就被警察铐起来。这个作品还有一周就要在中国上映,其中关于同性恋的情节会不会又要遭遇剪刀手?
要按照我的眼光,《你能原谅我吗》里头演鲍比的理查德·E·格兰特要得最佳男配角也够格。他的台词功底极好,看得出有话剧功底,他演小角色也能抢戏。他曾经在罗伯特·阿特曼的《大玩家》里演一个逢迎制片人的小编剧,不多的戏份也演出了人物。在《你能原谅我吗》里头,他是一个帮助女作家卖假造名人信件的穷混子。最后他见女作家那一场,人物状态是得了艾滋病濒临绝境,他演出了那种沦落和绝望中的淡然。
山姆·洛克威尔《副总统》肯定得不了奖,不可能倒不是因为他去年刚刚得了最佳男配角工会会员们不会再给他,而是因为他在《副总统》里演的总统就像个副总统。
最佳女配角:披沙拣金,也许见宝
最佳女配角,这是提名中最弱的一组吧。我看过的几部作品中,女配角都演得无啥光彩。美国媒体上呼声比较高、比较被看好的是《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里的雷吉娜·金Regina King。可这一部作品我没看过。我只记得她1998年的《全民公敌》中饰演了威尔·史密斯的妻子,不多的戏份,很成熟的表演。
最佳原创剧本:《宠儿》和我喜欢的《绿皮书》
最佳原创剧本,我押宝《宠儿》捧小金人。它写十八世纪早期英格兰的安妮女王与她的顾问兼秘密情人的爱情游戏和政治控制关系。秘密情人是一位公爵夫人,她从乡下招来一位年轻的远方女亲眷,三位女性之间争风吃醋,暗害下毒,他们哪里知道,历史大变故在等待着他们。这个戏的人物关系和台词都写得准确到位,写得狠,连女王喜欢女朋友舌耕有术这些都直接写。如果把叙事的结局和视觉处理放一起分析,这是一部调子阴暗、情绪下沉的黑色电影。
我最喜欢的《绿皮书》呢,就不那么抢眼,它是传统好莱坞的路子,经典剧作,讲究好故事。其中的主角是夜总会的保镖托尼,在夜总会关门期间为了赚钱养家给一个黑人钢琴大师唐博士当司机,送他去美国南方巡回演出。这两人的关系很容易让人想起《漂亮的女人》和1988年的《午夜狂奔》。跟它最相近的故事,当然是《为黛西小姐开车》。在它面前,做这一行的电影人谁都不敢不服。
《绿皮书》是传统好莱坞的路子,经典剧作,讲究好故事,对今天的那8000多奥斯卡评委来说,它可能不够独立,不够新颖,政治上也偏甜一点,艺术品相比较中规中矩。但是对我这样老派喜欢看故事的观众,它在剧作上和表演上都大有东西可看。
这故事有高超的叙述技法,在它底层,有某种人们都在意的情感,有人们都全力保护的价值理念。这种好故事正是好莱坞的拳头产品,如果那些美国电影工会的会员们也都认识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该把小金人给它。
最佳摄影,不给《罗马》给谁?
最佳摄影我认为只有《罗马》堪当此大任。《罗马》的摄影,光影处理和运动镜头拍得绝对漂亮,这里的漂亮是美的意思。影片里的历史背景,家庭的变故,女子的遭遇和勇敢都用有趣味也有意味的摄影表现出来。女仆下水救出孩子后,几个人抱在一起那一场,逆光拍摄,有一个镜头是她们胳臂下面露出一缕阳光,美轮美奂。那个时候阳光刚好那个角度,一天只能拍那一条吧。政府训练的打手队伍冲进百货店枪杀学生那一场,有个极其复杂多变的镜头,把镜头调度与人物表演完美结合,极有冲击力。
最佳艺术指导:《宠儿》
《宠儿》的摄影也很炫目,但它的视觉风格有很大程度是来自美术设计,奥斯卡奖项里头叫做艺术指导。在中国这一行最倒霉,1980年代里的字幕,这一行还被署名为美工。《宠儿》的艺术设计把英格兰的宫廷弄得斑斓光怪,让人感觉不舒服,它的黑色风格很大部分来自环境设计。
最佳剪辑《副总统》
最佳剪辑奖,我认为铁定应该给《副总统》,但最终评选结果很可能是《波西米亚狂想曲》。
我说《副总统》左派,很大程度也是指它的剪辑。非常激进的剪辑,明显、强烈地表达作者态度。剪辑方法上,大量使用杂耍蒙太奇。表现切尼窃取权力,直接用沙漠上花豹扑杀羚羊的镜头。表现切尼玩弄权术,耍弄些欲擒故纵权谋这个意思,作者就多次在与情节无关的时候反复使用钓鱼、甩鱼饵的镜头。
可以说,《副总统》是诞生在剪辑台上的,这是一部剧情片版的《华氏911》。
风景这边独好?
《罗马》的女主角未婚先孕,《副总统》的主角切尼钓鱼谋权,《宠儿》呢,同性恋三女性争风吃醋、鸩毒杀人。看起来,奥斯卡电影的题材里都是满满的所谓"负能量"。
拿这些奥斯卡提名影片跟中国电影相比,有的网友信心暴涨,有人在公众号里嘲笑奥斯卡影片有"一种跟《流浪地球》截然相反的情绪,一种窒息与无力的丧",于是情不自禁地呼喊着"战狼,给今年的奥斯卡输点荷尔蒙吧!……想象一下,吴京在《战狼2》里快要溢出银幕的荷尔蒙,是怎样让奥斯卡的评委们花容失色"。
中国境内现在有个新词,就是把爱国热情的充盈、饱满指数用"含京量"作为单位。大概是太多负能量,今年奥斯卡提名作品只有两部要进中国《绿皮书》和《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