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两部电影狂扫56亿:千万别小看中国理工男(组图)

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终于来了!

激烈的春节档电影票房之争接近尾声,截止到2月17日的数据显示: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的票房位居前二!

《流浪地球》更是凭借37亿多票房成绩,打败《红海行动》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

连电影之王詹姆斯·卡梅隆都为《流浪地球》疯狂打call!

咱们中国本土的科幻电影,终于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了!

(图源:糯米电影)

很多人都说吴京又是最大赢家。

错!

最大赢家另有其人,他就是刘慈欣。

刘慈欣是谁?

他是中国科幻作家第一人。

《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皆是改编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和《乡村教师》

很多人说,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拉到了世界级的高度!

01

所有的一切,还要从一个漆黑漫长的黑夜开始。

1970年,4月24日。

那年7岁的刘慈欣站在罗山县的一个池塘边。和往日冷清的场面的不同,那天的池塘边站满了大人和孩子,所有人都仰望天空。

那时的大气还没有被工业粉尘污染,星空清彻明亮,银河清晰可见。

终于,漆黑的天幕划过一颗闪闪的星星。

人群瞬间欢呼和沸腾。

那不是一颗普通的星星,而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刘慈欣听到旁边的大人说,“人造卫星和飞机可不一样,它是在地球之外飞。”

可是他根本不明白,只是对那颗星星和广袤的宇宙充满好奇和向往,甚至担心它穿越那密密麻麻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

那天同样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饥饿。

他生活的地方很穷,很多孩子都光着脚,冬天留下的冻疮依旧没好。村中破旧的茅草屋里,隐约透出煤油灯昏黄的光。

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村子还没有通电。

02

直到几年后,刘慈欣才知道那颗“星星”到底是什么。

那时候,中国开始流行《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丛书,他也是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光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慈欣从父亲的床底下,翻出一本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

这本书讲述的是,科学探险家带着他的侄子和向导。进行了三个月的穿越地心探险之旅。

刘慈欣并不知道这是科幻,他问父亲,书里发生的事情是真的吗?

父亲只说一句,这是科幻小说。

刘慈欣一脸惊讶。

在当时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科幻。刘慈欣只能一遍遍地读箱子里那几本科幻小说和《十万个为什么》。

他想象着光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着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并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

从那时起,他发现自己好像有一种特殊能力。

“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别人看来就是大数字而已。

而在我的大脑中却是形象化的,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

这种强烈的感受,让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幻迷。

03

上初中的时候,他才第一次在报纸上看见有关科幻的新闻,说的是电影《星球大战》在美国上映。

这条新闻一时间引起轰动,毕竟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种电影就是天方夜谭。

那时候的中国科幻才刚进入黄金时代。

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相继出版。

尽管那时的科幻市场还算繁荣,但书的总量仍然有限。

“全国就那么几家科普杂志、几个出版社在出长篇小说,每出一部你到书店都能看见,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全都看过。”

科幻不仅是他的爱好,也是那时单调生活的心灵寄托。

因为从中学时,刘慈欣的文理科成绩都是中等偏上水平,不好也不坏。

虽然一直在重点中学,但从小到大和老师的关系都比较疏远,不积极参加活动,不是“受关注的学生”。

自从接触了科幻之后他说,“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

然而几年后,刘慈欣的“窗户”就被关上了。

1983年,他读大学的时候,科幻被视为“精神污染”。一时间,市面上所有的科幻作品,几乎都消失了。

想看科幻书,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到北京的外文书店去买。

那时候,刘慈欣一个月的生活费才30多块钱,但是一本书都要几十块,根本买不起。

他只能带一本英汉词典过去站着看。那时候的书店不让随便看书,看的时间长了,就会被店员赶走。

但他依旧厚着脸皮,一次次偷偷去看。

后来,刘慈欣曾在回忆中说道:

“我不可能摆脱和逃离现实,就像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现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每个时代都给经历过它的人带上无形的精神枷锁,我也只能带着镣铐跳舞。”

04

1985年,大学毕业后。

刘慈欣去了山西娘子关火力发电厂,成了厂子里一名计算机程序员。

这里都是满山的黄土丘陵,来来往往都是尘土飞扬的煤车。

连呼吸都是尘土和煤渣的味道。

刘慈欣就在这里,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日子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他偶尔抬起星空,可是已经看不见繁星。

因为工作,他接触科幻小说的机会更少了。

那时候下班,他只做两件事:打扑克和打麻将。这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消遣的方式。

有一晚,刘慈欣手气很烂。

竟然输了800,这可是他几个月的工资。

这件事给刘慈欣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觉得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了,应该找点事做。

可是,要做点什么呢?

最后,他决定写科幻小说。

同事喊他打牌,他也不去了。

白天,他是电厂的工程师,有时候还要连续加班。晚上,他就在趴在桌子上,任由思绪飘向天际。

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查资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他就订阅《科学美国人》登杂志了解最前沿的动态。

有时候,他还会坐着六七个小时的火车,去北京王府井的书店查资料。

在当时,写科幻小说是一件很边缘的事情。

他写的第一部《超新星纪元》,就迟迟未能发表。不过,他依旧执着的在写,又写了《宇宙坍缩》、《微观尽头》。

但是,出版社依旧不买账。

这一次,刘慈欣终于被现实打败了。

05

当他再次提笔,已是10年后了。

那是1997年,那一年刘慈欣34岁。

这10年,刘慈欣娶妻生子,日子不好不坏。

至于为什么再次写科幻小说。刘慈欣说,他想对平淡的生活,做一些补偿。

与其平凡至死,不如刹那璀璨。

两年后,刘慈欣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了他的处女座《鲸歌》和《微观尽头》。

不过,这两部作品,并未让他受到读者的追捧。

市场上的反应不温不火。

直到《带上她的眼睛》,获得当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才给他赢得了自信。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连续八年,刘慈欣都把银河奖收入囊中,《乡村教师》、《流浪地球》、《球状闪电》等作品使他渐渐拥有了一批粉丝。

即便这样,身边的同事和亲戚,都不知道刘慈欣是一个拿奖到手软的科幻作家。

一次,某个同事对他说:“刘慈欣,我在网上看到有个写科幻小说的人很火,他的名字竟然也叫刘慈欣。

从写科幻小说以来,他一直都是“半地下”状态,几乎没和身边的人说过。

他说,这个社会不喜欢科幻迷,只会被说成幼稚。如果到40了还喜欢科幻,会被认为不是一个正常人,与别人格格不入。

“周围没人会把我和宇宙终极想象联系起来,你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

“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世界中,喜欢幻想的人是让人们打心眼儿里讨厌的,我们只能把自已深深藏在一层正常的外壳中。”

所以,刘慈欣就一直小心翼翼的维持着自己“工科男”的人设。

06

至此,刘慈欣还只是在科幻圈小有名气。

真正使他走进大众视野的,是长篇小说《三体》

这部小说火到什么程度呢?

连奥巴马都成了《三体》的书迷。

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看完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之后,着急催更。

美方给刘慈欣发了邮件:

“你好,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看了您的《三体》之后,十分喜欢能否发一下后续的作品,很着急。”

不过刘慈欣,以为是假的,就当垃圾邮件处理了。

《三体》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作品讲述了三体人的外星人来侵略地球,地球人和三体人生死搏杀的故事。

2015年,已经拿满国内奖项的《三体》,入围雨果奖。

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

8月份的雨果奖揭晓前夕,刘慈欣给组委会发了封邮件,他问,“如果不去的话,会不会影响得奖?”

对方说:“不会的,我们希望你能够出席,但实在出席不了也没关系。”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被刘慈欣解读出了潜台词。

“对方的意思不就是说我来不来都行嘛,换言之就是我没得奖的机会啊。”

就这样,刘慈欣决定待在老家。

8月23号《三体》被宣布获得最佳长篇小说时,他正在一条泥泞的路上开车。

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也是五十多年来唯一没到场的获奖者。

不过,他倒很平静。

他总说,“一个作家应该远远地躲在你的作品后面”。

但是,没过多久。

他内心的平静就被打破了。

因为获奖的消息是由美国航天局宇航员Kjell Lindgren从距离地球之外,350万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里用视频连线宣布的。

事后刘慈欣说,肠子都悔青了。

07

火了之后,他的生活看似改变了。

因为会有人追着他要签名,和他合照。

但是,他的生活又似乎没变。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还是,“我得去接女儿放学了”,“得去给女儿做饭了”。

他依然还是在电厂当工程师,直到电厂关闭。

身边还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在写小说。

即便有人采访他为什么喜欢待在娘子关,希望套出点故事。

他也只是实话实说,“并不是因为我想住在那,我也想住在北京,住在上海,可我买不起房子。”

他总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并没什么故事。

2016年7月3日。

刘慈欣应邀参观了坐落在贵州的FAST系统。这个系统也被称为“天眼。”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天文射电望远镜,其口径达到500米。

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天文望远镜。

如果外星文明存在的话,FAST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它们的信号。

“非常的宏大,让人震撼!”

一向温和的刘慈欣,激动的说出这句话。

不爱拍照的他,像小孩一样兴奋的和FAST合影。

他在《三体》中写道:

越透明的东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远就看多远,但越看越神秘。

08

如今,刘慈欣已经56了,但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他每天依旧会绕着家附近的露天操场慢跑一小时,每周游泳两次。

他对运动有着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是因为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男。

在他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

他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可以在未来登上太空。

木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

我想这句话就是刘慈欣的人生写照。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平凡,拿着高不低的工资,为生活奔波。日子一天天重复,没有惊喜,没有意外。

尽管生活如一潭死水,但是很多人依然会抬头寻找星空。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希望,用行动去改变,等待着梦想照进现实的那天。

正如刘慈欣最爱说的一句话:

即使生活在阴沟,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希望你无论深陷何处,也能愿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