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一个角色就能出圈,也只有她了——
谢盈萱。
在一部被豆瓣除名的幕僚剧《人选之人-造浪者》中,她扮演一位“公开出柜的女议员”。
正义感十足,不轻易妥协。
原本她是一位议员候选人,前途十分光明。
但在一场拉票会后,因为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爸爸的幕僚对她口无遮拦地劝诫,“这样会断子绝孙的”。
在推搡中,他甚至想要进一步伤害她的伴侣。
无意间,她推了那位老伯。
事情闹大了。周围的人都叫她道歉,否则会影响她票选结果。
但她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为此她宁愿牺牲事业晋升的机会,都不愿意低头。
这一场戏,让不少观众都大呼:“姐姐,太帅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谢盈萱第一次凭借角色魅力赢得观众喜欢。
与“男小三”周旋的同妻、39岁一事无成的普女、多情的女海王…
每个角色,都不太符合主流审美的角色。
但通过她们,却又让我们见到鲜活的自己。
俗女的故事
谢盈萱,典型的“戏红人不红”。
观众最为熟悉的角色大概是,《俗女养成记》中的陈嘉玲。
用主角的原话形容:
“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一转眼就要40了。我的人生好像一事无成,动弹不得。”
工作是看似体面的董事长助理,但实际上是随叫随到的全职保姆,偶尔还要昧着良心“带老板的小三看房”。
感情更是一潭死水,和恋爱四年的男友同居,最终处成了舍友…
好不容易要结婚了,强势的准婆婆突然参和到两人的生活,眼看着未来的日子要变成了恐怖片…
这种生活不要拉倒吧。
悔婚、辞职一气呵成。
过了几天单身快活日子,陈嘉玲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暴击:
39岁还一无所有的女人,要怎么生活?
被弟弟带回台南老家“疗伤”,她又要怎样面对父母?
所谓“俗女”中的“俗”,不是庸俗,而是普通。
这个角色的底色按照世俗意义就是,普通且失败的。
如果放在国内,大概能制造出大量的热搜话题:
当代年轻人从大城市“逃回”老家的现状、40岁结婚选择是心动还是合适、中年女人的困境…
一个很容易落入俗套的角色,却被谢盈萱演活了。
高兴的时候会手舞足蹈,哪里都是她的舞台;
难过的时候,五官挤成一团,整个人像是泄气气球。
谢盈萱对于动作和表情的拿捏,让陈嘉玲这个角色鲜活起来。
那些明明很沉重的人生议题,在她这些大开大合的情绪调度下,被迅速放大,也被马上稀释。
其中最经典是“悲伤五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忧郁-接受。
她用一种接近舞台效果的喜感,给我们还原了一个人最精准的情绪转变。
好笑,又真实。
戏外,谢盈萱偶尔也会“陈嘉玲”附身。
去年,她的两部作品《俗女养成记2》与《四楼的天堂》同时入围金钟奖。
当天颁奖典礼,她凭借《四楼的天堂》拿下金钟视后。
大概是太激动了,脑子一时没有转过来。
她举起奖杯就开始感谢《俗女》的编剧导演。
话到一半时,才猛然发现不对劲,尴尬的她脱口而出:“FXXK!”
满座皆惊,全场嘉宾都笑疯了。
节目效果可以说直接拉满,堪比史密斯打主持人。
金钟奖直播名场面
再往之前数,台北电影节上,谢盈萱凭《谁先爱上他的》拿下最佳女主。
感言结束后,她呼吁观众要多多支持电影。
谁知,她张口就念错了片名——
《是谁爱上他》。
在拿到《俗女养成记》的剧本时,她采访说:“这个角色够俗气,够一般,够真实。她有一部分也像我。”
这部分究竟是什么?
陈嘉玲的故事主要是围绕着“如何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成为自己”所展开的。
在谢盈萱的人生中,同样如此。
和陈嘉玲一样,谢盈萱也是中南部的小孩,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长大。
她的父母奉行严厉的打骂教育。
只要和哥哥一起闯祸,总免不了一顿混合双打。
家里,连漫画书都是“禁品”。
但或许是过于严厉的管教,又让她生出了不一样的叛逆和思维方式。
在妈妈问她是“学钢琴还是跳舞”的时候,她就因为“喜欢兔兔裙”而选了舞蹈。
高中的时候,她被保送到台湾竹北舞蹈班。
按照父母的期待,长大后,她应该会找份稳定的工作,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平淡安稳地度过一辈子。
小时候,她所幻想的职业也是光鲜亮丽的白领,或者端庄斯文的舞蹈老师。
只是,人生的拐点来得太过于突然。
高三那年,她的舞蹈老师领着全班人到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参观。
当她见到一大群学生在舞台时,她的直观感受是:脏、乱、穷。
但她的心砰砰地猛跳,那种混乱感让她看到未来的另一个可能。
“它没有规则的那个样子,让我很放松。那个瞬间我竟然看到,有种自由的可能。”
就在那一刻,她决定从舞蹈转学戏剧。
复读一年后,她如愿成为了其中一员。
谢盈萱和同学黄健玮、朱芷莹、庄凯勋等合作舞台剧
只是,在“白幼瘦”审美为主流的当下,她的演员之路注定不好走。
从谢盈萱的外形来看,她更适合舞蹈或是模特。
她高挑纤长,176cm的身高,直接让她找男演员对戏时,失去了很多机会。
再加之,她还有一副低沉的嗓子。
老师甚至直言提醒她,“你是特殊型”。
她没有就此泄气,而是决定花更多心思在演技上,立志做一个“最好看的女丑”。
在这个驱动力下,她是懂内卷的。
谢盈萱的YouTube收藏夹里,有分门别类的海量素人视频。
图啥?就是为了模仿学习。
比如说“大妈”,她能按照,语言、口音、姿势、神态等标准,分成若干门类。
出门在外,她还很爱去观察路人的一举一动。
又为啥?还不是为了精进自己的演技。
熟悉她的导演许哲彬称赞她是“剥洋葱”式的演出,有时候能剥出百来层,总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
她自己也承认:“对戏剧表演这件事,我有极高的要求。”
20多年剧场的打磨,超过30部的剧场作品,让她收获了“剧场女神”的称号。
35岁,对于谢盈萱是个人生分水岭。
靠着剧场积累下来的好口碑,又因为踩上台湾影视“文艺复兴”的鼓点,她意外获得从剧场走进影视圈的“入场券”,陆陆续续地演了好几个配角。
《荼蘼》里,她是成熟老道,金句频出的“人间清醒”张姐;
《花甲男孩转大人》里,她是外表泼辣内心柔软的槟榔西施史黛西。
在40岁之前,她甚至等来了一个女主角的机会。
《谁先爱上他的》里,同妻刘三莲。
丈夫病逝后,刘三莲才发现他早已外面有人,还是一个男人,小王。
更大的打击是,他还将一大笔保险金留给了对方。
吞不下这口怨气,也为了儿子的将来,她誓要讨回这笔保险金。
影片一开始,她就气势汹汹地找上门去讨个说法。
结果被小王吼了一句,立马怂了下来。
想要威胁小王,将他“出柜”又抢人老公的事情告诉小王的妈妈。
但真的面对他的妈妈时,她又泄了气,支支吾吾地吐出一句:“你儿子是抢了人家老公的同性恋。”
不难看出,这个角色是带有点苦味的,浑身带刺,甚至还有点咄咄逼人。
但同时,是拧巴的,是委屈的。
同妻或许是小群体,但在谢盈萱的表演下,三莲背后的情感需求是观众所能共鸣的。
在后面一幕里,她不管心理医生的时间安排,都要大吐苦水,不断地咒骂丈夫。
说到后面,她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个小问题:
“全都是假的吗?没有一点爱吗?一点点……都没有吗?”
说完后,卸下伪装的她,才敢陷入久久的暗哑失声。
从头到尾,她不过是想要找个答案——
肯定她十几年的婚姻里,也曾得到过丈夫的爱。
凭借这个角色,她拿下当年的金马奖影后。
同年,与她竞争影后的还有周迅、赵涛和孙俪等人。
她一下子被推到聚光灯下,但直到那刻来临,她都没有适应。
有篇报道专门描述了她的封后时刻:“她的生活被表演一口一口吃掉了。”
翻查资料的时候,乌鸦会发现,谢盈萱扮演过的角色中大多数有个共同的特点:拥有坚持自我的勇气。
表现在生活中,很容易被当作性格轴,认死理。
就像是《人选之人》中,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文方断送了自己的议员生涯。
见到自己的下属遭遇性骚扰。
她没有吸取之前的经验,学前辈那样以“以大局为重”为借口息事宁人。
而是给她鼓励,帮助她反抗性骚扰。
“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如果这样的话,人就会慢慢死掉。”
而《俗女养成记》里,陈嘉玲也因为看清自己和男朋友没有爱情,即便年纪将近40岁,出于保留自我而选择悔婚。
在生活中,谢盈萱同样如此。
年轻时,在剧场工作其实并不赚钱。
这直接让她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逢年过节,每次回家都发不出一个像样的红包。
最拮据的时候,卡里只有1000块台币(人民币226元)。
每隔一段时间,妈妈都会试探性低问她,要不要去当老师?
她跟着很多的剧团跑来跑去,住过很糟糕的旅馆。寒冷的天气,需要穿着细肩带在舞台上表演,不管怎么暖身,上台的时候还是很冷。
这些窘迫回忆起来,她还是很快乐很满足。
一如《人选之人》的经典台词:“准备好,我们的势来了。”
所谓的“势”意味着机遇,正好也成了谢盈萱演艺生涯腾飞的最佳注脚。
正因为台湾影视行业调转了方向,创作者将目光投向现实题材,她才不需要“装嫩”迎合市场。
“同等的表演能力之下,长得比较漂亮好看的人就会先被看到。青春无敌被限制在最多二十五岁之前,那二十五岁之后呢?我问我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演员,以什么样的角色说话,其实答案就慢慢的被清理出来了”,谢盈萱说。
谢盈萱的自我意识是在表演中一步步觉醒。
同时,她将自己的思考反哺到作品中。
《孤味》中,谢盈萱饰演的阿青是个自在洒脱的舞者,周旋在多段男女关系中。
不少人看完这部电影后,都会评论她几句。
在后来的采访中,她表达自己的好奇,如果阿青是男生,会不会就被当作习以为常了?
直到现在,依然会有人围绕她的年龄和女性身份不断抛出问题。
她可以回答很漂亮,关于爱情与婚姻——
“我理想中的关系是,在人生快乐的范围内,可以彼此的帮助生活。无论是精神上的,或者是生活上的。能够彼此成长……”
关于年龄和容貌焦虑——
“当这个社会要的是永远不衰老的,对青春的执着的时候,在ins见到都是些冻龄的美魔女的时候……我想要问的是:这个社会是出了什么问题?”
但许多不经意的时刻,她也会透露出自己的困惑。
43岁,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她的烦恼是,怎么能存够钱买套房子?要不要买基金?
要不要再买一份保险?以及,到底要不要生小孩呢?
她也会忍不住将自己框在一个社会标准里,也有用力去挣脱开来的时刻。
乌鸦最喜欢她的那句话:“我能够让大家安心的事情是,我也很焦虑哦,我陪着大家一起焦虑。”
其实无论是她的角色还是本人,在生活很常见。她们是接受东亚文化规训的那一批女性,背负着的他人期待成长,也在困惑中寻求自我…
很真实,很矛盾,很复杂。
这样的女演员,才是我们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