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们用命给中国挣脸却被爱装逼的翟天临丢尽

你遭遇过「不公平」吗?

你勤勤恳恳工作,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管理层的职位,却在任命前一天来了空降兵,不是你不行,而是对方是老板的关系户。

你埋头苦读,整日泡在图书馆,只为争取一个全奖留学的机会。可名列前茅的你并非志在必得,因为竞争者头衔太“强”——学院院长的女儿。

行走江湖,「能力和资质」是你的保护伞。

可在「关系和资本」面前,对方可以肆意碾压你,不留余地。

那些为了理想,为了生活,甚至为了生存的人,在命运天平上的唯一砝码,其实只有「努力」二字。

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便是那万人头破血流也要争取的机会,那些需要牺牲巨大精力与时间才能实现的理想,在某些人看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获得。

这该多么讽刺?

著名男演员翟天临,最近闹出一场「笑话」。

在一个采访中,有网友问他:“能不能在「知网」上查到你的博士毕业论文。”

之所以被问到这个问题,是因为翟天临一直以「学霸型演员」自居。

有多学霸呢?

高考凭借「高分」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大学期间本硕连读,最终考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

对于一个正常人类来说,实现「北大光华博士后」的目标有多难呢?

想考进北大光华,你的高考成绩至少要达到全省前3名。(如果你是第3名,还要在前两名不报考光华的前提下,你才能顺利被录取)

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凶险。

我国目前有200万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成天钻研学术,不舍昼夜。每天面对的,是世俗眼光中“最没有意义”的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短期没回报,长远也看不到未来。

这是一群在象牙塔上追求学术理想的苦行僧。

如果说演员翟天临「德才配位」,那他绝对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毕竟在「人设经济」大火的今天,85后,实力派,毁容式演技,学霸型演员,这些光环无疑会为他的事业带来数不尽的利益。

以至于「高人一等」的翟天临可以在片场肆意朝工作人员发脾气,可谓“文人风骨,有血有泪。”

也可以在别人质疑他演技时,与对方“一决高下,舌灿莲花”。

可面对那个关于「知网」的问题,翟天临还是下意识地暴露了自己的「轻浮与无知」。

他连续两次发问:“知网是什么东西?”

但凡是一个普通大学生,都知道写论文查资料时一定会用到知网。

毕竟,一个博士后说自己不知道知网,就好比程序员不知道什么是电脑,美妆博主不知道什么是口红色号一样可笑。

可在粉丝眼中,翟天临是千年一遇的天才。

别人要用一个月甚至一年才能研究落地的学术成果,在翟天临这里,十万字论文,一个晚上就够了。

圈内人也强行替他洗白,大意是:

“看了翟天临的十万字论文,内容充分扎实,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易读懂他想表达的。”

可是,真正的博士论文充斥着专业术语,这是学术界统一的写作语言规范。如果连一般人都能看懂,那翟天临博士后,到底在研究什么呢?

很快,翟天临言之凿凿的论文被人扒了出来。虽然只有屈指可数的三篇文章,但又总比没有强。

这三篇文章,分别被刊发在《意林》、《综艺报》和《广电时评》上。

“博古通今”如翟天临,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经对比:其文章与十年前别人的文章相似率超过50%。

近一半的查重率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赤裸裸的抄袭呀!还是原封不动,连标点符号都照搬全抄的那种。

事已至此,发生在翟天临身上的,早已不是“不知道知网是什么”的「笑料」,而是一个社会对于那些真正努力之人的「讽刺」和「戏谑」。

翟天临涉嫌「学历造假」,以及「论文抄袭」事件被曝光后,他的工作室和粉丝基本统一了立场:

对抄袭实锤采用「不回应、不承认、不道歉」的三不策略,绝口不提一个字。然后搬出了娱乐圈公关万金油术语:“请多关注演员的作品。”

并且义正言辞警告众硕士博士:不要欺负我家翟宝宝,他易燃易爆炸,小心告你哦!

也有人为翟天临抱不平:“他是个演员,博士只是他的副业,为什么要抓着一点小错误不放呢?!”

对于翟天临来说,博士后这个身份或许只是他在名利场上风生水起的光环,能替他多吸一批高质量粉丝,然后快速变现收割一轮韭菜,成为躺赢典范。

可对200万寒窗苦读的人来说,「博士」或者「硕士」研究生的身份,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知乎用户@剑胆文心姜叫兽看来,博士这一群体,就是:

“身无长物,无权无钱,皓首穷经,寻章摘句,多少人到老只落得个花眼斑驳,颈椎头痛,顶上光光,袋里空空。

但到头来也不过是学海之一粟,别说什么诺贝尔菲尔兹图灵大奖。一生治学的精力丢在历史长河里连水花都溅不起半朵,但偏偏就是这样一群傻人,抱着九死未悔的楞劲儿焊雷管锯灯泡一般往里冲。”

这是一群真正在社会上,受到太多非议却很少被关注到的群体。

苦学几十年,泡实验室和图书馆,凌晨四点灯火通明,超过一半的人保守抑郁和焦虑症困扰。在世俗的眼光中,他们早已被娶妻生子、争名夺利的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

若你是个女性,还会被亲戚担忧“女博士不容易嫁出去”。

可他们只为苦苦追寻学术理想,在绝望中等待希望,在看不到未来的宿命里寻找未来。

你可能以为,博士的理想太高大上,离我们很远。

你想想屠呦呦。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很多人只知道她的青蒿素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可很少有人了解,她漫长的89年人生,是怎么熬过来的?

越战时期,疟疾肆虐,伤亡惨重的邻国向我国发出求援。

38岁的北大学者屠呦呦,肩负家国重任,奔赴医疗科研前线:3个月翻阅对比640个古方,失败。然后是又一个2年,在实验室埋头研究,失败。

当她终于在青蒿中发现能治疗疟疾的成分后,又用了2年时间和400余个实验,才终于提取出有效药物。

最开始,青蒿素在个别动物身上出现不良反应。可这是整个研究团队眼睛长在古籍里、身体钉在实验台上的才求得的成果,她不想就这么放弃。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于是,她冒着生命风险,亲自参与人体实验!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例确认青蒿素安全有效的“小白鼠”。

我们看到的,是为学术和科研奉献一生的精神。

可谁也不敢去想,万一那次实验失败了,会造成什么后果?用自己的生命为全人类的福祉试错,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他们的阻力已经够大了,可这时候又突然冒出个翟天临,成功玷污了一代代学者们薪火相传的领域。

你说,这究竟恶不恶心?

200万寒窗学子,真的太「傻」了。

“一群傻人,抱着哪点微不足道的学术梦想,以自己一点薄力一身心血一生追求,为的不过是把人类的知识库放在微不足道的一小点上向外推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分一寸。”via:@剑胆文心姜叫兽

可正是这群傻人,坚守着「学术」的使命。正如张载的「横渠四句」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学术界服务的,从来不是「少数人眼前的利益」,而是「人类未来生命与文明」的延续。

“人类的文明史,恰恰是这群傻人千百年来如蚁聚沙蜂攒巢蛾扑火般九死不悔地现身,所打造出来的。这群人里,99.999%的人不会在历史上刻下可见的记号,留下显赫的姓名,但低头看看自己脚下的文明金字塔,是这群傻人以自己的血骨和理想堆砌打造成的。”via:@剑胆文心姜叫兽

屠呦呦终其一生,每年拯救数百万生命。得诺奖以后的她依旧执着于医学研究。2018年初,双氢青蒿素被发现对红斑狼疮有独特疗效,有效率超过80%-90%。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上映,也有效促进了商业医疗的资源更多朝向弱势群体倾斜。

这也是因为剧组在开拍之前,咨询拜访了太多医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家,了解白血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医疗数据。

还记得那句经典台词吗?

“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其实,这句话非编剧凭空捏造,而是出自一项慈善基金活动的社会调查中。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不单是精湛的演技,还包括从业者对现实逻辑缜密的安排,它需要太多社会上的研究数据做支撑,只有这样,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才有灵魂,才对人类社会有实际帮助。

也只有这样,对于社会那些兢兢业业却默默无闻的人来说——

那些迟来的正义,那些未实现的公平,那一条条不甘的理想,才不会缺席,才能等来属于他们的曙光。

翟天临事件已经喧嚣沸腾了很久。

不是我们不宽容,而是我们苦苦追逐的理想,正在被那些德不配位的人唾手可得,然后轻视亵渎,最终被摧毁堕落。

这是一种很强烈的愤怒、不甘、以及深深的无力感。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起跑线」,可文明教导我们:唯有「努力」,才能拉近你与各种二代们的距离。在太多人眼中,「努力」是我们实现人生翻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可是,翟天临的出现却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实现躺赢,混得风生水起。你那么拼,有什么用?

一边是屠呦呦们「弹尽粮绝」的未竟之志,另一边却是翟天临们「唾手可得」的牟利工具。

这种惨烈的对比,该多么令人绝望?

我不知道这场风波会持续多久,我只希望那些利用资本和名利进行学术寻租的人,可以早日得到裁决和审判。

否则,这个世道的崩坏,便会沦为「努力者无力,得势者躺赢」的巨大讽刺。

2019年,英国BBC发起了一场全民票选: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并列,入围「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

主持人钦佩地说: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的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与此同时,翟天临事件已经在北美学术界臭名昭著。

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场学术晚宴上,被一名国外教授意味深长地问道:“在你们中国,研究生学位的水分,是不是很大?”

真的很遗憾。

屠呦呦们用尽毕生心血,为中国人争取的尊严,不到朝夕,就这样被翟天临们,丢尽了。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