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也许不是春节档最好的电影,但一定是最特别的一部。
只是因为这部电影,太具有戏剧性了。
从预售期开始,《无名》的预售票房多次领跑第一,比《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还抢手,成了这届春节档最强势的一匹黑马。
然而上映仅4天,这匹黑马就意外爆冷,连《流浪地球2》票房的零头都没有,甚至被《熊出没》赶超。
不仅票房被甩开一大截,从大众口碑上来看,《无名》也极具争议。
有人称,这是春节档里门槛最高、最值得二刷的片子;
也有人称,这是部大过年给观众添堵的沉重片子,即便是有梁朝伟和周迅两大影帝影后加持,也救不回这部“大烂片”。
“《无名》到底好看吗?”,也成了这部悬疑片留给观众最大的悬念。
43万豆瓣人褒贬不一,《无名》一度因观众评分意见分歧太大没有评分。
直到昨天,《无名》豆瓣评分6.8分出炉,刚刚达到及格。
口碑、票房双双扑街的《无名》,到底差在哪儿了?
超强主演阵容,却爆冷出局
谁也没能想到,上映前后的《无名》,差别会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定档之初,《无名》在众多贺岁档中杀出重围。
预售票房突破一亿元,与《流浪地球2》《满江红》共同被选为春节档最受欢迎电影前三。
与其他两部比,《无名》甚至算得上更胜一筹,预售票房多次领跑。
其导演程耳,电影风格也极具个人风格。
他被人熟知的电影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更是被誉为“中国版《教父》”。
如今时隔7年,程耳带着新作回归,连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都来鼎力支持,在社交媒体上为《无名》宣传。
此外,为了这次电影宣传,程耳更是做足了准备:一改之前“文艺”标签,为扩大电影辨识度,打出“超级商业片”口号。
从影片类型上来看,《无名》谍战片也的确是商业片常见的类型。
预告片中,主演们兼具枪战肉搏、追逐坠楼等利落的打斗、枪战戏,紧张刺激的情节推动,吊足了观众胃口。
在人物选角上,除了黄磊、王传君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入,程耳更是邀请到梁朝伟和周迅两大影帝影后,为电影质量和票房坐镇。
与此同时,程耳大胆采用人气流量明星王一博。他解释称,王一博有一种君子气质,非常符合《无名》那个年代的感觉。
采用新生演员,程耳并不表示担心, “王一博饰演的角色没有其他任何人选,我只见了他一个,就确定是他了。”
“影帝/后+实力派演员+人气流量偶像”的超豪华演员阵容,似乎也在为这部影片票房提供了十足的底气。
然而,对于这样的商业片阵容搭配,观众并不买账。
恰恰从影片的选角开始,《无名》就争议不断,口碑逐渐两极分化。
豆瓣短评区,大量充斥着“王一博演技不行”的争论,不少冲着梁朝伟、周迅观影的观众,更是因其二人戏份没有王一博多而大打差评,甚至有观众呼吁影帝要爱惜羽毛。
但也有观众在刷完电影之后,觉得游走在正邪之中的王一博,演技可圈可点。
抛开王一博选角争议,《无名》的爆冷,其实也早有预兆。
从电影题材上来说,与《满江红》相比,同是主打悬疑元素,前者融入了喜剧,而《无名》则是一部较为纯粹的谍战大片,整体基调就显得更加沉闷。
因此有观众说:《无名》根本不适合贺岁档。
从电影体量上来说,《满江红》有张艺谋坐镇,男主角沈腾、易烊千玺都是上百亿的票房保证。
作为大热IP的《流浪地球2》,上部票房接近50亿,第二部的关注热度只增不减。
《无名》虽然在制作品质上不比另外两部电影差,相比于《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根本不抗打。
口碑两级分化,“装X”成了最大诟病
上映前,选角是《无名》最受争议的点。
作为王一博转型的第一部电影,这个有着4000万粉丝的流量明星,显然也没能扛起电影票房。
在过去,流量明星是万能药。现在很多时候,流量明星在电影票房方面反而是负效应。
知名影评人汪海林微博言论
2019年,即便是粉丝过亿的顶流明星鹿晗,也没能挽救《上海堡垒》烂片命运。
电影营销的确需要流量,但宣传热度不一定能直接转换成电影票房。
电影票房要想扛打,主要还是要靠内容。
很显然,《无名》的内容现在也存在争议。
对于成功的商业片来说,一个流畅的故事是吸引观众的基本操作。
按照目前的舆论趋势来看,一些打低分的观众认为《无名》扑街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故事没讲好。
按理来说,一个简洁明了的故事线,加上一个会讲故事的导演,电影应该更稳才对。
然而,在豆瓣差评里,《无名》被吐槽最多的点,就是导演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复杂了。
《无名》的故事主线其实很简单:记录了那些在1938年到1945年抗日期间,隐蔽在各个战线抗战的无名英雄。
但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长里,前一半时间观众看的云里雾里,还在努力理清人物关系,疑惑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豆瓣上有网友说:这个电影需要全神贯注的投入,稍微一分神,就跟不上剧情了。
有的人也骂道:从头到尾,有些剧情细节稀里糊涂,不知所云,反复倒叙、插叙的手法,根本没必要。
事实上,《无名》的口碑两极分化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电影本身依旧带有很浓重的“程耳”导演色彩。
作为非线性叙事结构的一把好手,程耳电影故事的讲述风格,被不少人认为是“装X、炫技”。
不同于其他电影的直接叙事,《无名》像是被打碎重组的故事,让观众自己找寻拼凑真相的乐趣。
对每场戏的展现时间长度,程耳有选择性的省略,将悬念最大化,让观众自行拼接。
面对散乱的叙事碎片,很多观众认为莫名其妙。
大量的伏笔以及前后呼应,很容易让观众对剧情理解出现断层。
在看完电影博主故事时间线梳理之后,看过的人才恍然大悟,拼凑出故事的来龙去脉。
熟悉程耳导演风格的人,理解这是一种“高级”的叙事结构,觉得《无名》是对味儿的。
不喜欢的人并不买账,觉得导演是在故弄玄虚,推进情节冗长,速度慢。
作为一个有些烧脑的谍战片,虽然有打斗的刺激,角色亦正亦邪的悬念,但对于观众来说,还缺少一个大反转的爽感。
相比于同题材的作品,这部电影没有刺激的情节,甚至进行到一半,已经有人猜中了梁朝伟和王一博的中共地下党身份。
所以即便是最终结局揭晓,观众也不会有太大的惊讶。
因此电影上映后,反倒有点两头不讨好:喜欢程耳的影迷没看过瘾,普通观众觉得拿腔拿调、炫技烧脑。
虽然打着“超级商业片”旗号,不少观众认为其本质还是更像披着“商业片”外壳的小众文艺片。
这并不是程耳第一次遇到滑铁卢,他此前的作品也曾在面世之初引起争议。
“高逼格”害了《无名》?
7年前,程耳导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就无人问津,尽管收获了好口碑,但最终也只达到了1.22亿的票房。
7年后的今天,《无名》依旧没能交出一张满意的市场答卷。
这并不妨碍程耳导演作品中,到处彰显着“高逼格”。
从电影细节上来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服化道的精致,到《无名》吃饭场景近乎变态的细节:为了保证影片中奶油的状态和酥的口感,剧组光是买拿破仑就花费不菲。
程耳总是希望在银幕上,能通过准确的器物呈现出准确的质感。
在电影内容上,程耳擅长用大量隐喻来表达电影立意。
例如在《无名》中,影片就出现过三条狗的镜头,分别代表国人、日军、以及军权,来表明这三类人在战争下的不同状态。
在平民被活埋后,程耳用纯白的羊羔来隐喻,日军盘中待宰的羔羊。
甚至在影片中,程耳用极隐晦的镜头,致敬外国导演昆汀,这样的玩法在欧美电影中不少见,但在国产院线中,观众更喜欢直接的表达方式。
因为这种模式,在叙事节奏上,对一些观众并不是很友好,甚至被观众认为有观影门槛。
集结巩俐、赵又廷超强卡司的谍战片《兰心大剧院》,将商业化与艺术片融合的方式,同样不被观众买单,被观众认为剧情欠缺合理性,镜头叙事缺失、杂乱。
这次的《无名》也不例外,微博上甚至发起了“无名有观影门槛吗”的热门话题。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同样的题材,为什么更直接的《满江红》能够迅速反超。
《无名》扑街也不冤枉,在快消时代,娓娓道来的抒情诗人不见得受捧。
程耳的高逼格有错吗?没有错。
作为一个小众文艺片来说,《无名》可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但作为一个商业片来说,拐着弯触达观众内心的《无名》,或许才刚及格。
《无名》有不少缺陷,但这并不意味它是一部烂片。不论怎么说,程耳的《无名》有起码的品味与现时代的审美。
甚至导演程耳给了观众足够的尊敬,他曾说:观众不该被低估。
《无名》的扑街,或许为以后更多的电影及导演带来思考:
“高逼格”不是原罪,兼顾雅俗共赏才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