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于海去世,中国武林已在低幼化中逝去(组图)







1、

于海去世,武林已先他逝去



2023年1月16日,中国著名武术家、演员于海染疫去世,享年81岁。

可能很多人对于于海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但是他饰演的角色你一定有深刻的印象。他最早在《少林寺》里,饰演“觉远”李连杰的师父,后来在《太极张三丰》、《太极宗师》、《黄河大侠》、《太极侠》等多部影视剧中担当主演和武术指导。






于海1942年出生于山东烟台,自幼习武,12岁拜师七星螳螂拳大师林景山,练就正宗的螳螂拳绝技。16岁,于海成为正式的国家队武术运动员,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棍术、剑术、螳螂拳和全能冠军。18岁,于海在中国武术代表团中跟随周总理出访各国,传播中华武术文化。24岁,于海被任命为山东省武术队总教练,被公认为七星螳螂拳的正式传人。






这样的履历,可见于海在中国武术界的地位了。

在日后许多与于海合作过的动作演员,无不对其螳螂拳的神乎其技感到惊叹和佩服。

有着十年京剧武生底子的演员于荣光,曾经这样评价:“你必须是练家子,才能站在于海老师面前过两招,虽然你打不赢他,但他那螳螂拳一出手给你一下,你也得接得住,你弄一个不是练家子的,一下子就歇了”。






反派专业户计春华说:“你不会打的话跟于前辈交手是很可怕的事情。”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武侠片盛行的时候,能够出演动作戏的演员几乎全部都是有“真功夫”的,因为那个年代的拍摄剪辑和特效技术还不够,如果你本身不会打,哪怕长得再好看,也没有办法参演。

在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中,由于当时的技术和资金还不支持大量的近景拍摄,经常是一个镜头里好几个演员在打斗,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点真功夫,否则一个人的失误或者动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其他人的努力也跟着浪费。






随着技术和资金的增强,许多过去要靠真功夫才能完成的动作和镜头,可以靠着剪辑和后期特效来实现。

在一代动作明星李连杰、成龙、赵文卓、甄子丹纷纷老去之后,除了吴京作为“天选之人”转向主旋律路线,已经没有新的动作明星站出来扛起前辈的旗帜。

于海的去世令人悲伤,但是在于海之前,这个曾经辉煌的武林已经先他逝去了。







2、

曾经辉煌的武林



这里所说的武林,并不包含现实中的传统武术江湖门派,单指大众最为熟知的动作电影,也就是功夫片。

其实中国功夫的名声,在70年代李小龙的影响下,已经在世界上有了许多粉丝,但那时中国的国门还没有对世界开放,粉丝们只能在唐人街开的中国武馆学武,而对于神秘的中国武术高手们,没有机会一睹风采。

要等到1982年,当春风浩荡之时,在中国大陆久违多年的武侠功夫电影《少林寺》才会面世。

在70年代末,中国刚刚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拍一部像《少林寺》这样的电影已经被提上了议程。

1978年1月31日,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的廖承志在北京召开了香港电影界座谈会,香港电影界巨头廖一原等应邀参加。会上廖承志说:“香港电影制作的幅度可以更为广泛些。凡是有利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什么都可以拍。内地支持你们,你们可以到内地拍外景,拍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题材由你们自己选择,不要加这样那样限制,只要求:一不违反爱国原则,二不要黄色的、颓废的……”

1979年,廖承志建议拍有关少林寺的电影,并提议拍武侠片要到实地拍摄,并找有真功夫的演员。

在多方的支持下,香港中原电影公司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取景拍摄,从国家武术队找来演员,《少林寺》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少林寺》当年的火爆程度,可以说前无古人,也很难再有来者。在80年代电影票还是1毛多钱的时候,创下了1亿6千多万元的票房纪录。如果按现在30元一张票计,票房纪录可就是400多亿元了,相当于7部《战狼2》还要多。

《少林寺》不仅在中国风靡,也在东亚文化圈强势输出,在日本创下40亿日元票房纪录,1983年,该片在韩国上映,又创造了51亿韩元的票房纪录。







当年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看了《少林寺》之后决定学武,有的还跑到少林寺拜师学艺。后来著名的影星王宝强,就是8岁的时候在村口的露天电影院看了《少林寺》,然后决定去少林寺学武,立志要成为李连杰这样的人物。

说起李连杰,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武术奇才。






他与那个辉煌的功夫片时代也算是相互成全。

李连杰8岁习武,不到20岁就连续获得五次“全国武术大会冠军”,可谓英雄出少年。






1982年,19岁的李连杰被选中主演了《少林寺》,让他一炮而红,此后更是节节高升,一路星途璀璨,成为中国片酬最高的男演员。

洪金宝这样评价李连杰的星途:“在所有的动作明星里面,只有一个人从一出道到后面一直都红得不行,那就是李连杰,像甄子丹和吴京都是在圈子里混了很多年才红的。”

李连杰之所以能够如此,那是因为他在动作片里得地位无可替代。比他能打得没有他动作好看,比他动作花哨得没有他潇洒,比他长得帅得更没有他的功夫。李连杰属于那种几乎所有的中华武术拳法他都略懂一二的,十八般兵器上手就可以耍得有模有样。

只要李连杰还在,其他的动作明星就只能是二号主角,甄子丹就曾经一直被认为“活在李连杰的阴影里”。






凭借着中国功夫,李连杰还闯入了好莱坞,一去就担当主演,晋升为国际巨星。

王晶曾说:“在好莱坞李连杰的地位是华人男星中最高的,甚至高过成龙,周润发更不是一个档次的,在好莱坞周润发不是腕,李连杰才是”。

正是有李连杰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武术奇才,不断刷新着功夫片的极限,塑造出像黄飞鸿、方世玉、陈真、霍元甲、张三丰这样经典的人物。在功夫片最辉煌的时代,李连杰就是群星闪耀中最璀璨夺目的星辰。

随着李连杰、成龙这两位顶级巨星年纪的增大,流行了20多年的中国功夫片开始从它的辉煌时代走向了落寞。

后继无人,是中国功夫片面临的难题。








3、

更加低幼的电影文化



为什么像李连杰、成龙这样的功夫巨星再也难出一个了呢?那是因为武术新人很难再得到出头的机会。

中国并不缺少武术人才,每年的武术学校培养那么多学生,我们还有专业的武术国家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很可惜,还想靠着一身武艺就在电影里新人出道,甚至担当主角的机会,已经越来越渺茫。

根源在于纯粹的功夫片的投资拍摄越来越少,即便有一些动作场面,吊上威亚,电脑特效,或者用替身都能完成。现在特别夸张,连骑马都可以骑假马,台词都可以念123。反正观众也看不出来。

中国电影对于动作演员要有“真功夫”这件事已经没那么看重了。







这样导致中国电影文化的更加低幼化。

本来功夫片就是一种并不成熟的文化。一个人练就一身武艺,然后行侠仗义,一个人打一百个,就跟欧美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属于成人童话,类似于意淫的爽文。在过去都属于“贱格”,写武侠小说的都被认为是最不入流的文人。

但你管不住大多数人爱看,虽然这种文化并不成熟,但确实有可取之处,就是通过精湛的武术动作,形成了一种审美,让人看过之后有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武术毕竟与那些实战的搏击不同,李连杰他们练的都是套路,是观赏性的,不能实战。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也都是观赏性的套路,设计好的动作,真正的实战搏击技术反而不适合在电影里出现。这个要分开来讲,不是说电影里的武术实战能力弱就无可取之处,至少观赏性还是很强的,可以比作一种体操和杂技之间,想要练到家也是需要多年的苦练。

李连杰曾说:“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需要每一步都做到位,才是一个好的动作”。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多年的练习是无法做到的,内行和外行之间的差距,只要一出手就能轻易辨别。

如果功夫片都不让有真功夫的演员出演,那么连最后的审美都没有了,那看着还有什么意思?过去的轻功还需要借力,人要飞檐走壁还需要一垫一踩,而现在可以直接原地飞升。以前讲究一招一式,硬桥硬马,现在只需要摆几个花架子,其他的一切交给后期。

这样的武侠功夫电影,已经连最后的美感也丧失了,就只剩下幼稚的故事外壳。

再过十几年,辉煌时代的那批动作明星应该都已经退出“江湖”,到时候,我们就只能在老电影里回味中国武术之美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