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惊艳观众 可惜盖不住5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猛。

空降央视,上线一天,就几乎垄断式地,拿到收视第一,热度第一,讨论度第一。

腾讯版《三体》的开播,无论对于原著粉,还是电视剧粉,都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

要知道,《三体》的影视化很难,在这之前,几乎所有作品都“下场凄惨”。

有的成了资本圈的“金钱游戏”,10万买入,一转手就赚了1.2亿,可电影本身却连个预告片都没出来;

有的走动画路线,却因为建模技术和情节魔改,被狠批“差到颠覆认知”。

为什么难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三体》世界太“玄幻”。

故事中的诸多情节,如人列计算机,二向箔……

这些只有想象出来,才最为瑰丽的情节,很难用某种拍摄的意向,让所有粉丝都满意。

其二,《三体》所涉及科学概念众多。

这些概念,并不是独立于故事本身存在,而是小说内容的一部分。

高概念的科学性和影视作品的通俗性,是相悖的,似乎注定《三体》只能曲高和寡。

其三,就是工业技术的局限。

中国目前的影视工业水准,还没发达到能将《三体》完全拍摄出来,并且拍好的地步。

即便如此,腾讯还是将剧版《三体》放出,前六集与观众见面后,评价却出乎意料地好。

高赞齐齐的都是四星五星。

作为《三体》迷,皮哥也第一时间刷了六集……看完后,有不少话想说。

坦白讲,《三体》首播十分惊艳,但依旧有不少毛病和问题。

今天皮哥就做一回“理中客”,带大家看一看,剧版《三体》的五大亮点,以及还无法弥补的五个遗憾。

先说,五大亮点

01、书里“名场面”,被逼真还原

腾讯版《三体》,给皮哥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还原。

影视化改编,魔改原著是通病。

这对熟悉原著的“原著粉”来说,如鲠在喉,腾讯显然采取了最稳妥的做法,那就是完全按照原著去拍。

确实,拍《三体》难度很大,这是最简单实用的办法,可以不求有功,但一定无过。

在拍摄上,从放出的幕后能看到,饰演汪淼的张鲁一和饰演丁仪的王传君,是原著不离手,一有空就拿着《三体》在参考。

绝对的遵从,带来纯正的味道,作为“三体”粉丝,有不少经典的”名场面”,都似乎从书中走出,直接印在了小荧幕上。

比如叶文洁按下发射按钮的那一刻;

那个场景,几乎完全复刻了大刘在原著中“这纤细的手指,悬在人类文明的命运之上”,这样的描写。

比如汪淼和丁仪的台球实验;

两人在房子里,不断地旋转球台的角度,然后模拟加速器中的粒子碰撞,从而得出“物理学不存在了”的结论。

再比如出现在汪淼眼前的死亡倒计时;

包括汪淼让妻子和女儿帮自己拍照的情节,几乎都一一还原。

就连汪淼手中的相机,Leica M2的对焦方法,也是完全正确的。

除了场景,剧中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两句《三体》中的经典台词,这让观众时不时,就有一种见到一个老朋友般的惊喜。

比如常伟思第一次和汪淼见面时,揭开人类与外星文明对抗篇章的那段对话:

再比如,申玉菲和汪淼在通话中,那句经典到极致的台词:

“凌晨一点到五点,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

说这句话的时候,申玉菲那冷冰冰的,看透一切的眼神,以及汪淼的不知所措,十分到位。

剧版《三体》对原著的尊重,是全方位的。

从剧情安排到场景设定,从节奏把握到细节处理,从悬念制造到人物出场,就连道具,都一一按照原著还原。

(杨冬写在白桦树皮上的遗书)

这样的还原,是对原著小说的起码尊重。

02、于和伟扭转了预期

于和伟总能带给人惊喜。

拍《军师联盟》,他的曹操出了圈,让人惊叹曹操还能这么演;

拍《觉醒年代》,他演的陈独秀又出了圈,外形几乎不像,却演出了角色的魂;

现如今拍《三体》,他饰演史强在之前同样面临了不少质疑。

原著里的史强,是个不修边幅的潦草男人,“长得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穿着件脏兮兮的皮夹克,浑身烟味,说话粗声大嗓”。

按这个描述,动画版里的“马东锡”似乎更符合一些。

但于和伟塑造人物,不在外貌,如果单论外貌而言,他演过的那些知名角色,一个都不会成功。

于和伟抓住了史强性格的核心特点,那就是“小节不拘,大节不亏”。

史强的第一次出场,玩着贪吃蛇,嘴里叼着烟。

初次与汪淼见面的时候,他十分不友好,不仅要强行抽烟,还差点跟人打起来。

不过,随后他立马道歉,并带汪淼参观了作战中心。

在常伟思和汪淼谈条件时,他一屁股坐在办公桌上,形容自杀的科学家为“书呆子”。

希望汪淼去科学边界卧底,不得不用激将法,于是嘴里说让他去是“肉包子打狗”。

不过,于和伟这一版,虽然粗声大嗓,但也是真正的“粗中有细”。

在会议上,他敏锐地注意到,汪淼看到名单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表情有变化,于是马上知道他认识杨冬。

这一个疑问,也让汪淼大吃一惊。

他惊讶于史强的观察能力,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如史强。

要知道,史强可是敢敲常伟思竹杠的人,能得到将军的青睐,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而在演绎过程中,于和伟可谓只用演技就将史强塑造得如原著中走出来一般。

回看那些预期,他几乎用演技硬生生扭转过来。

03、张鲁一守住了底线

对于汪淼的选角,刚开始也有人质疑。

毕竟在《大秦赋》中,张鲁一是有点翻车的。

但当张鲁一出现在剧中,所有人都会瞬间觉得,这个人不就是汪淼吗?

汪淼,应用物理学家,主攻纳米材料,作为博士,汪淼是那种知识分子气息很浓厚的人,这与张鲁一的扮相十分符合。

史强的突然造访,作战中心的餐馆,汪淼虽然都是一脸懵,但从没有表现出慌乱,这是一个只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镇静。

而且,张鲁一塑造汪淼,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看起来“文弱而不懦弱,儒雅而不娘炮”。

一眼看上去,他就是那种有教养的高知,除了对大史有时候会出言不逊,其他对任何人,说话都异常温柔。

即便面对常伟思,他的拒绝,也是不卑不亢。

这又让他无意中,有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那种精神。

相比于王传君饰演的丁仪,张鲁一的汪淼,算是超额完成了人物。

作为《三体》的主角,有他在,《三体》的质量底线就守得住。

04、叶文洁的“两张脸”

这个词,皮哥说的是两个十分重要的人,那就是青年和老年叶文洁。

之前没想到,在叶文洁的选人上,导演竟然有这么深的认识,一看就是熟读原著的。

青年版叶文洁扮演者王子文,在剧中有良好的发挥,虽然几乎没有台词,全靠眼神和肢体完成戏份,但她的几个重要片段,丝毫不会让人出戏。

年轻的叶文洁,虽然容貌清丽,看起来十分秀气,但骨子里透着一股坚韧。

结合她在红岸基地的遭遇,这种气质,写在王子文脸上,也写在观众心里。

当她低眉敛目、双唇紧闭的时候,这张脸,一看就充满着故事感。

只有思想丰富,经历复杂,性格坚韧的人,才会给人这种感觉,而王子文将青年叶文洁的这种感觉演得惟妙惟肖。

再看陈瑾饰演的老年版叶文洁,她和王子文在在眉眼上,其实有几分相似。

但作为ETO(地球三体组织)的精神领袖和最高统帅,老年叶文洁在故事感之外,多了一层阴森。

这一层阴森感,给后面的剧情埋下了伏笔,做足了铺垫。

如果熟悉此时的叶文洁,还能从她的表演中,读到一种不坚定。

当女儿杨冬自杀的时候,叶文洁其实已经从坚定的降临派,开始慢慢向拯救派转变。

也正是思想上的改变,让她引导罗辑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也让她失去了对ETO的实际控制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但如果知道这些剧情,就会发现,陈瑾在与汪淼见面的表演中,已经透露出这种微妙的情感了。

05、“真家伙”

国内有一部剧,包括职场剧,都喜欢用假的代替真的。

但《三体》作为一部科幻剧,却将真实溶解在,剧的方方面面。

网友有网友找出,剧中出现的良湘加速器,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很像,一看就是花了大力气进行复刻。

而剧中出现的巨大探测器,跟真实的探测器也几乎一模一样。

甚至连杨冬拿在手里的实验报告,也是真实的“北京谱仪II”的运行状态报告。

还有电脑上显示的实时重建模拟图,也跟真实的如出一辙。

(图自网友:海伯利安)

剧中,汪淼曾说,作战指挥中心设置在一个还未开业的艺术博物馆。

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是真的,因为剧组就是在宁波博物馆取景的。

就这些细节和真实,其实也能看出,剧版《三体》的良苦用心。

因为这些东西,随便糊弄糊弄,基本没人看得懂。

但制作方还是精益求精,拿出了真家伙,让人敬佩他们拍摄科幻的严谨态度。

再说,五大遗憾

01、王传君的挠头、拖音

虽然大多数选角是成功的,但依旧有几个角色,让皮哥不敢恭维。

王传君的丁仪首当其冲。

熟悉大刘的人都知道,丁仪在《三体》中,是能与罗辑齐名的宇宙之神,是顶级物理学家。

他有两个博士学位,一个硕士学位,是一级教授,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

在大刘的科幻宇宙中,丁仪更是厉害。

他出现在《宇宙坍缩》《微观尽头》《朝闻道》《三体》《球状闪电》《时间移民》六部小说里,被称为“六分仪”。

这样一个人,虽然在未婚妻杨冬去世后,以及发现物理学的一些怪事后,也许会在精神上有一些创伤。

但王传君的塑造,却有点用力过猛。

他表演的着力点,在丁仪的“性情洒脱,浪荡不羁”上,却完全失去了丁仪“奇才旷世,富有智慧”的特点。

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有点像一位,疯疯癫癫的艺术家,像一个狂热的,精神不正常的画家或音乐家。

却丝毫不像一位刚刚失去爱人的科学家。

王传君在表演上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他和汪淼打台球后,让汪淼用物理学解释结果时,一个挠头的动作,让人困惑。

并且,如果你注意观察,他演绎这个角色时,台词语速很慢,总是喜欢刻意断句,断句中还喜欢拖音,显得神神叨叨。

总之,这个角色有些让人出戏。

02、林永健演“首长”

另一个不大合适的选角,是林永健的常伟思。

常伟思是什么人?

亚洲军事力量中太空军的奠基者,解放军少将,大史曾经的连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太空军第一任司令员。

简单来说,常伟思是个身经百战,有实战经验,有十足谋略的首长。

这样的首长交给林永健,其实外貌上是欠妥的。

这种与书本人物的反差感,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林永健毕竟是喜剧演员出身,留给大众的印象,普遍停留在小品里男扮女装的角色。

还各种被网友玩儿梗,像是女版林永健吴珊卓。

这样的热度,对演员本身形象的藏拙是不利的,对他有深刻印象的观众,看到林永健脸的一瞬间就会出戏。

第二,是林永健没有首长的那种气势。

他的全身形象中,装束有个明显的收腰,就会很让人不舒服。

或许是为了体现出常伟思的霸气,林永健走路的时候故意摆臂,步子也抬得很高,反倒让人出戏。

不过,毕竟是老戏骨,一定程度上,林永健用自己的台词和眼神功底,抵消了形象上的不足。

但皮哥依旧觉得,常伟思如果由张光北,或者李幼斌这样的演员来演,会更有气势。

03、廉价的质感体现在多方面

客观来说,《三体》在很多场景和布景上,依旧有廉价网剧的质感。

比如汪淼和丁仪在一起打台球,这个场景,看着就像是为了营造氛围,而营造氛围。

随后汪淼穿越赛博朋克街的,那一段幻想,感觉就是刻意在塑造一种未来感。

就连群演,看起来也十分廉价。

再往后,死亡倒计时出现,汪淼坐在家中,窗外有一只赛博打手,像是要将他吞没,这一段,甚至有点让皮哥穿越到《银翼杀手》。

关键是这些场景,还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比较影响剧情的推进节奏,也严重影响观众的体验。

除此之外,预告中出现的三体游戏,质感也堪比网大。

脱水人浸泡的一幕,廉价CG感十足。

金字塔的镜头,也很像劣质页游。

这些CG制作的场景,其实十分重要。

因为对《三体》来说,第一部是最好拍摄的,涉及到三体人的时候,会有大量科幻的场景。

如果连第一部的特效,都无法细腻呈现,那以后的故事,很可能也无法拍得让观众满意。

04、有些运镜存在问题,画面重复

在还原上,《三体》做得很不错,但有些技术问题,还是暴露出剧组的缺陷。

这个问题,有两个主要缺陷。

第一个,是低级运镜,太多太频繁。

这集中表现在汪淼身上。

看剧的时候,会发现有大量的怼脸特写,去拍张鲁一的表情和镜头。

虽然演员的表演并无瑕疵,但过多的特写镜头,会显得压迫,而且会完全失去观众对汪淼这个角色的探索欲。

从汪淼出场开始,我们见到了大量这样的镜头,怼脸的时候还不是稳定的,而是左右晃动,晃得人眼晕。

这些压迫感十足的镜头,除了炫耀张鲁一顶级的微表情控制能力之外,对《三体》故事剧情的推进和悬念的设置,没有任何裨益。

除了特写镜头,还有一些俯冲镜头,平移镜头,滑轨镜头……

有时候镜头明明在俯瞰,突然就变成仰视。

慢慢拉近,慢慢拉远的镜头很多很多。

对普通观众来说,不仅看着不舒服,也极大消解了《三体》的史诗感和厚重感。

这些拍摄问题,让《三体》沦为了一般质量的网剧。

第二个,是不断的回放,让人抓狂。

这个集中表现在汪淼和丁仪打台球那一段。

两个人讨论的过程,用彩色的拍摄一遍。

解释的过程,又用黑白再放一遍。

一会黑一会白不说,台球飞出太阳系的镜头,硬生生放了两遍。

也不知道是导演怕观众看不懂画面,还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理,可是一个镜头,换个颜色放两遍,似乎也无法起到科普的作用。

重复的画面反而让人失去耐心,简直抓狂。

05、混乱

《三体》是一部门槛很高的电视剧,因为理论高深,所以对普通观众来说,本来就有接受难度。

完全按照原著的叙述,其实无可厚非。

但原著是书本,书本可以让人品味,可影视化是视觉艺术,很多剧情和人物一晃而过,需要用拍摄和剪辑手法,让观众看懂。

显然,在这一方面,《三体》没做到。

如果没有读过原著,或者不是《三体》粉丝,看这部剧最长坚持2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因为大量的插叙、剪辑、闪回,以及长时间的特写停留,会让普通观众摸不着头脑。

尤其叶文洁回忆的部分,观众会想,叶文洁到底是谁,她为什么一会年轻一会老去,她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对读过原著的粉丝,这当然不是问题,可对普通观众,这就是凌乱的直接因素。

甚至最开始,叶文洁按下那个按钮,普通观众都不知道是什么意义。

所以,照本宣科有好有坏。

好处是原著粉可以最大程度地接受,但坏处是,容易失去那部分没看过书的观众。

另外,因为原著角色很多,开场出现后,都会用旁白做详细介绍,但剧并不能做到如此,这就导致大多数角色沦为工具人。

比如原著中,被汪淼沉迷的杨冬;

比如先于杨冬自杀的老师;

再比如那个在科学边界会议上,台词功底极差又歇斯底里的群演;

这些工具人角色,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还影响了剧集的质量。

不仅让剧中人物变得繁冗,还提高了普通观众接受剧情的门槛,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说了这么多,对皮哥来说,自然高兴《三体》的前六集,是十分成功的。

但腾讯选择了一种比较讨巧的做法,那就是“照搬”原著,与其说剧版在影视化,不如说是在将问题直接呈现出来。

这样做的优缺点,皮哥已经都阐述完毕了。

观众之所以包容腾讯的讨巧,是因为这是《三体》,在众多失败改编的基础上,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我们依旧希望,未来还有《三体》,可以兼顾原著和影视化改编,不仅让书粉精神满足,更让《三体》这个故事,被普通观众接受。

那时候,才是属于《三体》的胜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