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入3000到身家过亿 他的梦想还没实现…(组图)

前段时间汪峰在南京巡演,演唱会上邀请了64位南京本土音乐人和独立乐队,其中有汪峰在《歌手》中翻唱作品《下坠》的原唱时剑波,有正活跃在各种音乐节livehouse舞台上的音乐人,有坚守幕后默默奉献的制作人,也有成立不久还鲜为人知的年轻乐队……

那些游走在“地下”的独立音乐人们,汪峰把他们请上自己的舞台,向自己的观众介绍他们。微博互骂蹭流量的粉丝们常登热搜榜,汪峰却先把自己的听众推给其他人。

汪峰说:

“你们的音乐在这个时代可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点击量最高的,但是绝对不是那些网红他们所制造的热点可以替代的。每个人都需要快餐吗?如果当我们需要真正来自内心的一种慰籍的时候,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选择这样的音乐,永远不会变,谢谢你们,南京的音乐人!”

汪峰总是被嘲笑“上不了头条”,这一番话,却让我今天想给他一次头条。

时间回到1994年,物资匮乏,没有宽带也没有智能手机。

汪峰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在中央芭蕾舞团的交响乐团领着9百的工资,算上演出费,一个月能拿3、4千。

当时的3、4千是什么状况?年度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也就4538。月入3千,都足够给女朋友买口红和包包了。

搁现在,汪峰或许可以去知乎回答《大学刚毕业月收入三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或者充当各公众号爆文《大学刚毕业的他凭什么月入过万》里的素材。

汪峰的“舒服”日子在他完全投靠摇滚之后告下了一段落。

汪峰留着长发,想组乐队玩摇滚,于是在中国最高音乐学府找了几个人组建成一支乐队,他们以中央音乐学院的地址“鲍家街43号”为名。

白天是西装革履的古典音乐,晚上是走不上主流的摇滚。

鲍家街43号乐队在学院主教学楼的阴暗的地下室排练,两年时间都不曾演出。

鲍家街的首次登场是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新年晚会上,90年代的中央音乐学院根正苗红,一心倡导红色主旋律。

汪峰长发飘飘带着鲍家街乐队在一众古典音乐演奏家中间唱摇滚,唱了两分钟,校长跑过来:“这样的不行啊,赶快让他们停止。”

毕业后的汪峰去了家人们希望他去的中央芭蕾舞团,呆了不到半年汪峰就走了,全心全意投入摇滚的怀抱,当然,也被深感愤怒的父母从家里轰了出去。

在建国门立交桥上,汪峰望着深夜的北京,写下了让鲍家街名声大噪的《晚安北京》。

1997年,鲍家街第一张专辑《鲍家街43号》问世,播放《晚安北京》的DVD遍布大街。

当时歌手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演出费,歌曲创作收入的版税少得可怜。第一张专辑发行后,汪峰只拿到了八千块钱,大约是辞职前两个月的收入。

在1998年发了第二张专辑之后,汪峰到手的依然只有七八千,耗时一年有余。

拉小提琴的他光鲜靓丽,做摇滚的他交不起房租,住着“24小时没有热水的家”。

20世纪的最后几年,汪峰过得穷困且潦倒,据说当时的女朋友也因此离开。

直到千禧年,汪峰才迎来了转机。

彼时,华纳唱片刚把触手伸向大陆市场,老总徐晓峰看中了在华语乐坛冉冉升起的“鲍家街43号”乐队......中的汪峰。于是给了汪峰一份在中国市场上价格非常可观的合同。

那时鲍家街已经略有名气,从专业院校出来的他们给华语摇滚带来了新的活力,很多人把他们视为中国摇滚音乐的未来。

然而,华纳唱片的这份合同让鲍家街43号分崩离析。

“我可以不选择华纳的,因为他们只和我签,但是两年以后,我会谴责我自己。”

面包还是昔日伙伴?没有标准答案,汪峰的选择是面包。

“鲍家街43号”成为了汪峰的一个“黑点”。直到2004年9月17日,汪峰&鲍家街乐队举办了10年以来的首次演唱会,尽管几人已非少年,依然让人泪眼婆娑。

在华纳发行的第三张专辑《花火》让汪峰终于摆脱了窘迫的生活。汪峰一开心,大手一挥一次性付了两年的房租。

“你们知道钱会给一个音乐人带来什么吗?最重要的不是享乐,而是尊严。这个尊严不是被人认可的尊严,而是我可以有权利在我想说不的时候,我可以很从容地说不。”

此后的汪峰,终于可以很从容地说“不”。

单飞后的汪峰输出稳定,毕竟有多年古典音乐的底子。许巍曾评价汪峰:“他跟我们不一样,他是专业的。”

汪峰在主流圈内逐渐被认可,大小演出不停,专辑发了一张又一张,有不少乐迷表示汪峰的歌越来越“流行”。

一波声音袭来:汪峰商业化了,汪峰是披着摇滚皮的流行......

曾有“鲍家街43号”的成员透露,汪峰在早期就琢磨过观众的喜好。

对于这一点,汪峰也不曾遮掩。他发现描绘生活细节和真实感的歌更受观众欢迎,出于这种风格他写出了《李建国》:写身边人的故事。市场的方向验证了他的方向是对的,《李建国》成为鲍家街的代表作之一。

当一个人不再完全靠天赋,能系统化分析而后创作之后,就能说明他掌握了这项技能。

汪峰想要市场,就确确实实做到了市场,并熟知市场规则,他告诫喜欢钢琴的女儿:

“你极具才华,又能怎样?因为到了那个程度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因为极具才华,才到了这个专业的这个程度的,那个时候就大家不是凭才华了,很多别的因素。”

创造喜闻见的歌曲和做摇滚可不一样。

汪峰在台前,不像崔健一样“一无所有”,不像窦唯一样“半隐成仙”,他骄傲地昭告天下:老子挣的钱比中国其他所有摇滚歌手挣的加起来还多,没有汪峰,大陆歌坛尽失一半江山。人送称号“汪半壁”。

所谓的汪峰商业化了,不过是:你一个搞摇滚的,为什么不像老辈摇滚一样在角落里搞摇滚?凭什么上台面?凭什么在主流市场拿这么多钱?

但是,摇滚的精神不是穷,音乐的也不是。

2014年,汪峰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你的梦想是什么?来说一下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梦想汪成为一个梗。

有人曾用大数据统计过汪峰前9张专辑歌词词频: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孤独(34) 生命(50) 爱(54)

自由(17) 路(37) 碎(37)

迷惘(16) 夜(29) 哭(35)

坚强(13) 天空(24) 死(27)

绝望(8) 孩子(23) 飞(26)

青春(7) 雨(21) 梦想(14)

迷茫(6) 石头(9) 祈祷(10)

光明(6) 鸟(9) 离去(10)

理想(6) 瞬间(8) 再见(9)

荒谬(5) 桥(5) 埋(6)

*注:单位次,同一首歌里的词语只算一次。

这些词大而空,如同汪峰常挂在嘴边的“梦想”,也如同大数据统计的古诗词高频词。现在的我们可以用大数据写诗词、机器人新闻,但在前人创作之前,这些所谓的数据空无一物。

汪峰的梦想是什么?攻下华语乐坛的另半壁江山?

“可以让音乐在中国不被饿死,可以让那些为我们每一天提供美妙音乐的人输送利益,让他们的日子好过起来。”

曾经有一个组合“旭日阳刚”因翻唱汪峰的《春天里》走红,汪峰还邀请他们来自己演唱会上同台演唱。后来因为版权问题,汪峰把他们告了,于是被骂“容不得新人”。

什么能推动音乐产业发展?唯有源源不断的音乐活力,保障音乐人的权益就是保障活力。

简而言之,没钱,谁TM愿意写歌啊?

“理想”、“自由”确实是泛泛而空的词,不置可否,年少轻狂的汪峰因为这两个词游荡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如今却成了为人诟病的“假大空”。

2016年,汪峰做了一个音乐平台“碎乐”,能让音乐人通过平台发表作品获取经济收益。

音乐已经变成了他已经实现的梦想,音乐产业是他仍在为之奋斗的土地。

“你知道活不下去的时候成本有多低,什么东西可以让我热泪盈眶,是当我沿街乞讨的时候,而不是我坐拥无数豪宅的时候。我觉得在2020年,整个音乐行业应该一点不费劲的达到千亿,现在是一百亿出头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