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剧组重聚,JK罗琳成不能提的伏地魔

最近,为纪念《哈利·波特》上映20周年,剧组重聚,却不见J.K.罗琳。这可能与罗琳近年来卷入的跨性别争议有关。罗琳为何会被视为“反跨性别者”?伏地魔在《哈利·波特》中是“那个不能说出名字的人”,而罗琳如今也成“不能说出名字的人”……



▎ J.K.罗琳与《哈利·波特》主演们

11月19日,为了庆祝经典电影《哈利·波特》上映20周年,HBOMax宣布推出《哈利·波特》特辑《回到霍格沃茨》。在节目中,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哈利·波特扮演者)、鲁伯特·格林德(罗恩扮演者)、艾玛·沃森(赫敏扮演者)三位主演和许多主创重聚一堂,却唯独没有邀请《哈利·波特》“魔法宇宙”的创造者J.K.罗琳,引发了媒体热议。

据NPR报道,节目组并没有回应为何没有邀请J.K.罗琳这个疑问。大多数人认为,这可能是与J.K.罗琳近年来发表的“反跨性别”言论而遭到抵制有关。J.K.罗琳为何被视为“反跨性别者”?纵使J.K.罗琳发表了“反跨性别”言论,她就该被彻底封杀?因一个创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不够“政治正确”,我们就要全盘否定创作者的所有成就吗?在J.K.罗琳事件发展中,我们能看到西方社会的痛点。西方社会蔓延开来的“取消文化”——对不支持“政治正确”人物的封杀和抵制,只会抑制有效的社会讨论,对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毫无帮助。


▎ 《哈利·波特》剧照与J.K.罗琳





J.K.罗琳为何会被视为“反跨性别者”?

2020年6月7日,J.K.罗琳在社交媒体上评论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为来月经的人们创造一个更平等的世界》这篇文章,随后有关J.K.罗琳的争议就从未停息。当时,J. K. 罗琳在社交媒体上转发道:“‘来月经的人’?我知道原来有些词可以称呼这些人,谁来帮我找找这些词?女银?铝人?铝银?”


▎ J.K.罗琳引发争议的帖文

这篇文章希望女性以及来月经的跨性别男性对经期用品的需求在抗疫一线能得到保障。J.K.罗琳转发该文时的讽刺,意在强调生理性别而非社会性别才是定义跨性别的关键。J.K.罗琳的意思是,那些来月经的“跨性别男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性。不过,以社会性别定义自身性别,已经逐渐成为许多西方国家的共识——假如你是一名女性,你甚至不用做变性手术和接受激素治疗,仍然来月经,但只要你自我认同为男性,你就是一名“跨性别男性”。

在这则留言下,许多网友抨击J.K.罗琳:“如今已经2020年了,跨性别者是可以来月经的。你该反思自己了,好吗?”还有网友对J.K.罗琳表示幻灭:“当年,我因为想看《哈利·波特》的结局而打消了自杀念头。那时,你的书是我活着的理由,直到我丈夫出现,他让我学会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但是,你却当我的面侮辱了我丈夫。”(他丈夫可能是来月经的跨性别男性。)

对此,J.K.罗琳发帖反击道,“如果生理性别是不真实的,就不会有同性间的吸引力。如果生理性别不真实,那全球女性的真实生活都会被抹去。我理解跨性别者,我爱他们。但是,抹除生理性别的概念,会使许多人无法有意义地讨论他们的生活”,“我尊重每一位跨性别者的权利,以及他/她们感到真实和舒服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因为性别遭到歧视,我会与你站在一起。与此同时,我的生活是由作为女性的身份所塑造的,我不觉得这样说是可憎的。”

J.K.罗琳的回击,让欧美社交媒体燃起了有关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跨性别议题上的争论。J.K.罗琳更加相信作为一个女性的身体经验为她带来的性别认同,但对于那些自认为男性或女性,身体却不是其认同性别的人来说,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对于支持跨性别者的欧美左翼来说,这无疑冒犯了他们的“政治正确”。


▎ J.K.罗琳的留言



6月10日,面对网友的质疑,J.K.罗琳在个人网站上发表了自己对于跨性别问题的看法。J.K.罗琳认为,由于社会上性别歧视根深蒂固,许多处在性别认同模糊不清的青春期女孩为了逃避歧视,她们就改变了自己的性别认同。这股风气可能会让一些人做不可逆的变性手术,在长大后才感到后悔。

此外,J.K.罗琳还回忆起自己遭受过的性侵和家暴。J.K.罗琳之所以不同意社会性别作为跨性别者定义的核心,是因为若如此,没做过手术也服用过激素的跨性别女性(生理性别是男性)就能进入女厕、女浴室和女更衣室,有的男性可以钻此漏洞伤害其他女性。

J.K.罗琳对英国政府不能保护女性而感到不满。英国政府在2019年缩减了性别认证程序,承认了公民可以基于社会性别来定义自己的性别认同。对此,一位名为玛雅·福斯塔特(Maya Forstater)的女士提出了抗议,她的观点与J.K.罗琳类似,认为这可能会对其他女性造成伤害。由于玛雅的抗议,她被公司解雇了,玛雅将她的前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其侵犯了其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法官认为玛雅的观点侵犯了他人的权益,因此败诉。J.K.罗琳认为,玛雅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言论而丢掉工作,因此J.K.罗琳在社交媒体上打上了“#我支持玛雅”的标签。

反对J.K.罗琳的网友认为,J.K.罗琳把她遭受到的性侵和家暴转嫁给了跨性别女性是不对的。其实,跨性别女性在男性群体当中才是男性暴力的受害者,J.K.罗琳的论调忽略了一部分人的权利。但很快,随着网络舆情汹涌而来,理性讨论的空间越来越小,抵制J.K.罗琳成为了简单站队的立场表态,J.K.罗琳也被简单地标签为“反跨性别者”而大加鞭挞。

许多名人开始站队表态,曾主演J.K.罗琳小说改编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的演员埃迪·雷德梅恩公开反对J.K.罗琳,认为J.K.罗琳要尊重跨性别者的社会性别。《哈利·波特》的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也宣布与J.K.罗琳决裂。其中,艾玛·沃森的态度最为激烈,她发了多条帖子反对J.K.罗琳,认为“跨性别人群无需他人来定义。”此外,多个商业品牌宣布与J. K. 罗琳解约,影视行业和媒体也表示不再会邀请J.K.罗琳进行任何节目的制作。



▎ 艾玛·沃森在社交媒体发文反对J.K.罗琳



除了名人之外,许多《哈利·波特》的粉丝认为J.K.罗琳配不上《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的两个大型粉丝网站“破釜酒吧”和“麻瓜网”联手发宣布与J.K.罗琳划清界限,删除J.K.罗琳在网站上的链接和照片,建议粉丝不再购买J.K.罗琳的书籍。在英国爱丁堡,J.K.罗琳留下的一个纪念手印被涂满红色油漆,旁边还插着变性人权益组织的旗帜。

在出版界,与J.K.罗琳同属一家经纪公司Blair Partnership的旗下的四位作家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谴责该公司不支持跨性别者的权利。不过,Blair Partnership重申他们支持所有的客户拥有“表达自己思想和信念的权利”,并不会在“言论自由”问题上妥协。因此,这四位作家集体与该公司解约。

J.K.罗琳所引起的舆情一直在发酵。8月28日,J.K.罗琳归还曾被罗伯特·肯尼迪人权组织(RFKHR)所授予“希望涟漪”奖项,因为肯尼迪人权组织主席、罗伯特·肯尼迪的女儿嘉里·肯尼迪认为J.K.罗琳的发言“使得跨性别者的生存体验质量下降”,并认为J.K.罗琳与RFKHR的价值观相悖。

10月9日,斯蒂芬·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尼尔·盖曼等北美著名作家联名发表了一封支持跨性别者的公开信,意在谴责J.K.罗琳的争议言论。这封公开信获得了超过2000名作家的签名支持。该信写道:“我们是作家、编辑、记者、版权代理商和出版行业专业人士,我们相信语言的力量,我们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历史渐趋公平正义。因此,我们说:非二元性别的人就是非二元性别的,跨性别的男性就是男人,跨性别的女性就是女人,跨性别者的权利就是人权。你的指称很重要,你也很重要,你是被爱着的。”

除了这些来自演艺圈、文艺圈以及粉丝的抵制之外,随着越来越多网友加入了抵制J.K.罗琳的行动,网络暴力也变得越来越常见。J.K.罗琳收到了无数条谩骂的私信,网上还有人发布焚烧《哈利·波特》的泄愤视频。今年7月19日,J.K.罗琳声称自己收到邮包炸弹死亡威胁。J.K.罗琳回应道,抵制她的努力只会让她的作品的销量增加,“这(邮包炸弹的威胁)也就是仅剩的伎俩了。”


▎ J.K.罗琳和她的推特言论


因“政治不正确”,

就该全面封杀J.K.罗琳?

不管J.K.罗琳的跨性别言论是否正确,但由于她触碰了欧美社会的“政治正确”红线,理性讨论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各种“高帽”和标签随之而来。大家“墙倒众人推”,想要把J.K.罗琳“批倒搞臭”。论政治立场,J.K.罗琳当然不属于欧美左翼极度反感的右翼保守派,也不是“反跨性别者”。J.K.罗琳是女权主义者,也十分支持LGBT的权益,只不过在跨性别问题上与主流观点不太相同。

对于欧美左翼来说,J.K.罗琳理应是“友军”,即使他们之间存在些许意见的不合,但J.K.罗琳遭到甚至比抵制右翼更可怕的网络暴力。这与去年美国“黑命攸关”运动的过激化发展不谋而合。经历过“黑命攸关”运动和“Metoo”运动的发展,“政治正确”越来越成为西方言论表达的枷锁。在“黑命攸关”运动中,示威者掀起了推倒历史人物雕像的运动,哥伦布以及美国同盟军将领的雕像、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尤利西斯·S. 格兰特的雕像都被移走,丘吉尔雕像被涂鸦、大英博物馆移走了其创馆收藏家斯隆的雕像……他们之所以遭殃,是因为他们生前都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 丘吉尔雕像被涂鸦

除了推倒雕塑之外,《乱世佳人》也因种族歧视而被短暂下架过。但是,推倒雕像和下架影视,对解决种族问题能有什么帮助?就像大家站队表态抵制J.K.罗琳一样,抵制和封杀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只是一种网络时代的泄愤和表演。要解决跨性别者的问题,就需要更理性的讨论和更完善的制度建设。“取消文化”只会助长发表言论者的自我审查以及公共空间的封闭。为此,去年7月7日,福山、乔姆斯基、J.K.罗琳等文化界名人在《哈泼斯杂志》刊登了一封联名信,直指“黑命攸关”运动的过激化倾向,认为“政治正确”对文化界产生了极大的审查压力。

不过,同月10日,《The Objective》发表了一封批驳了《哈泼斯杂志》的公开信,认为当下的抗议活动是一次对美国持久存在的结构性不公进行的系统性反思。在《哈泼斯杂志》发联名信的这些精英知识分子们,并不能体会到被压迫者的痛苦。

但不管被压迫者如何痛苦,在舆论场上把一个人“批倒搞臭”式的语言复仇并不能真正地帮助被压迫者摆脱被压迫的状态,何况“被封杀”的J.K.罗琳还是推动社会进步、希望实现社会平等的一方。而且,“取消文化”会像病毒一样不断蔓延,极为严苛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审查将会反噬自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虽然曾联名支持跨性别者,但她在上个月分享了一篇《为什么我们不能再说“女人”了?》的文章,该文章批评了“跨性别激进主义”的泛滥,比如,大家用“怀孕的人”而不是女人去表达对跨性别男性和非二元性别人士的尊重,但实际上等于把女性从对话中剔除出去。许多网友没有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就喷阿特伍德和J.K.罗琳一样都是TERF(排除跨性别的激进女权主义者),并对其进行了辱骂,许多《使女的故事》的粉丝都对此感到十分失望。

不管是J.K.罗琳,还是阿特伍德,她们的名气足以支撑她们不会因抵制遭受过多损失,但假如你是一个无名小卒,就像J.K.罗琳所支持的玛雅一样,你的出格言论可能会由于“政治不正确”直接让你丢工作。去年3月,据俄罗斯RT电视台报道称,一名名为埃马纽埃尔·卡弗蒂(Emmanuel Cafferty)的美国墨裔男子在路上被一位陌生人拍下了他一只胳膊伸出窗外的照片。这张照片中的卡弗蒂比着一个“OK”手势——这个手势被视作与白人至上主义有关。因此,卡弗蒂遭到网暴,进而丢了工作。卡弗蒂称,当时自己只是在按压指关节。无处不在的镜头和互联网的道德审查,越来越能荒谬地影响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 RT报道截图


政治正确、觉醒资本主义

与不能说出名字的伏地魔们

对于企业来说,许多欧美公司不愿意给弱势群体同等的晋升机会,也不愿进行彻底的改革,却愿意开除在网上被“网暴”的“不进步”员工,因为开除这样的员工的成本更低。除此之外,这些公司还愿意参加许多平权公关活动。开除这些“不进步”的员工跟参加平权活动一样,都是很好的公关表演,以最小的成本维持这些公司的进步形象。但恰恰是这些打扮得很“进步”的公司,严重损害了这些“不进步”员工的权益,难道“不进步”员工权益就不是权益?作家罗斯·杜塔特(Ross Douthat)称这种现象为觉醒资本主义(woke capitalism)——许多企业会以最经济、成本最小的姿态支持进步事业,这一切只为了自己的生意。

正是由于企业的这种精致利己的“觉醒”助长了“取消文化”的蔓延,许多人不敢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我,尤其对于靠粉丝吃饭的名人来说。在娱乐圈中,J.K.罗琳被许多演员“割席”,其原因也是这个逻辑——不要给我贴上落后的标签,不然就吃不了粉丝这碗饭了。虽然J.K.罗琳一手捧红了这些演员,但这时反J.K.罗琳的表态是最安全的。名人、企业自私和虚伪的表演,纵容了越来越民粹的封杀和抵制运动。

的确,一个社会想要不断进步,形成一定社会共识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人人皆可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一些有违社会进步的观点理应会受到质疑,比如,为了争取女性权益,舆论场不可能任由“男尊女卑”的言论大行其道,让“女德”的思想影响更多人。进步力量需要向保守力量施加舆论压力,从而形成一定范围上的社会共识。虽然进步派不可能完全消灭保守力量,但通过主流舆论场话语权的争夺,是可以反过来影响现实政治,以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愿景。

不过,进步派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进步派虽然规范了未来的愿景,但具体的细节是可以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厘清的。若进步派以十分激进化的态度,将某一个派别立为正统,而其他的派系皆为需要消灭的异端,这会妨碍整个进步集团内部的团结,造成党同伐异、万马齐喑的景象,最终走向民粹政治的深渊。在当今西方进步派和保守派如此撕裂的环境下,右翼民粹主义甚嚣尘上,若进步派内部再出现严重分裂,正是其对手愿意看到的景象,不管左翼还是右翼,政治民粹化的现象也正是当今西方社会的症结所在。

此外,在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回音壁效应、情绪化的特征都妨碍了一个良好公共讨论空间的建构。每一次“封杀”事件发生的时候,一开始知识分子们还愿意进行观点和论点上的交锋,但参与人数越多之后,大家不再理会这些知识精英们具体辩论了什么。网民们只顾捍卫立场、宣泄情绪、博取眼球、吸引粉丝,喜欢断章取义地去解读对手的文章,甚至不看对方说了什么,劈头盖脸地进行网络暴力泄愤。当抵制变成一场表演和狂欢,最终只会造成舆论场的一地鸡毛。

而且,对于J.K.罗琳这样的作家来说,她在跨性别议题上的立场和她的作品是两回事。不管她在跨性别议题上的发言是对是错,我们也无法抹杀《哈利·波特》给全世界读者所带来的欢乐和启发。J.K.罗琳的《哈利·波特》已经畅销那么多年,这部IP能“变现”的潜力基本都已实现,网友想通过抵制从而让她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并不会很大。正所谓“作者已死”,一部作品诞生了,其生命就是独立的,读者有解读作品、重新阐释作品的自由。因为J.K.罗琳而抵制《哈利·波特》,损失的更可能是读者自己。

网络暴力就是网络暴力,不存在什么“正义的网络暴力”与“不正义的网络暴力”。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在《哈利·波特》电影的演员中,只有大反派“伏地魔”的扮演者拉尔夫·费因斯难能可贵地同情J.K.罗琳,他说他无法理解大家针对她的刻薄言论,人们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的时候,他们的仇恨和暴力言论让人感到不安。在《哈利·波特》中,伏地魔是不能直呼其名的,是“那个不能说出名字的人”,而当前欧美的“政治正确”,却让创作者J.K.罗琳成为了那个在《哈利·波特》世界里“不能说出名字的人”,这种反差显得无比讽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