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新片即将上映:我最怕你们说我拍的是神剧(组图)



1942年夏季,冀中某处。在华北平原广袤的玉米田中,一群农夫模样的人正在辛勤劳动,抓紧时间收割庄稼。

此时,远处的云层中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一队涂着“太阳旗”的日军战机正从天空中经过。

广袤的平原上一阵骚动,四面八方的农田之中,那群农夫模样的汉子们忽然之间就从茂密的玉米地中变出了无数战马和武器。汉子们跨上战马,斜挎钢枪,从四处杀将出来,汇成了一股钢铁洪流——八路军的骑兵部队出动了。



几天之后,9月30日,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即将上映,以上的这个场景就是由吴京导演、演出的《乘风》部分的片头。

今天,军武观影团又出动了,报名参加的军武粉丝们观看了《乘风》这一部分的提前点映。吴京专门来到了军武的观影团现场,和军武的粉丝们亲切互动。



除了吴京之外,今天来参加观影的还有朱德元帅的嫡孙朱和平将军、知名战史专家萨苏、范国平老师,以及新四军骑兵团团长周纯麟之子周善平。



《乘风》这个部分描述的是冀中抗日的故事,面对冈村宁次亲自指挥的大扫荡,八路军的冀中骑兵团果断出击,英勇地抗击了侵略者。



具体的剧情,军武菌就不剧透了。一句话:很好看,很用心,最重要的是,很感人。

众所周知,拜一些无良创作者所赐,一提到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神剧”。

《乘风》的宣传片里有个桥段:八路军用计将一架日军战机引诱到峡谷之中,然后成功地用步兵的轻机枪将其击落。

因此,网络上有很多人就此认为这也将是一部“神剧”。



放映结束之后,现场也有观众提出了这个问题,吴京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我们拍这场戏的时候很忐忑,心里也很担心这会不会太像“神剧”。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神剧桥段,而是现实里发生过的真实“硬核”战例。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缺少重型装备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真的就硬是用轻武器打下了14架日军战机。



同样在场受军武邀请观影的战史专家萨苏老师也热心地提供了资料证据,给吴京提供了背书——电影里轻机枪击落战斗机的场景,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甚至是现实的还原——1943年秋天,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四十二团团指挥所和部分战士在河北神仙山主峰附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日军派出了一架战机协助地面部队进攻。

和电影里一模一样,这架日军战机被四十二团的战士们用机枪、步枪的联合击落。

关于这件事,日本方面的资料也可以证实:1943年秋季,日军岐阜飞行第二战队的一架战机的确在河北西部的山区被八路军击落。

除此之外,吴京的电影也非常能够满足军迷的胃口,各种细节拉满:

例如,在下雨天气时候,为了防止枪管进水,战士们的枪都是枪口朝下背在背上。

八路军战士的军装也不像某些“神剧”里那样崭新整洁,反而是用粗布做成,皱巴巴地沾满了尘土。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参演人员是真的在苦练骑马的技巧。

主演之一的余皑磊老师也在采访中说:在整个过程中摔下马是很正常的事情,他摔伤之后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是第57个摔下马的。

最后的一场戏尤其艰苦,拍了30多天,平均每天都有两个人从马上摔下来,剧组拍摄的时候旁边永远停着两辆救护车。



相比之下,很多神剧拍摄时候简直是“胡来”,很多“小鲜肉”连手上扎根刺都要上救护车,恨不得要生离死别。

作为军迷,这么多年我们早就看惯了《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风暴之门》之类的欧美战争大片,最近几年也终于看到了中国人的高质量战争大片。

我们希望中国的军事题材电影能够更多一点,也由衷希望和军事题材有关的影视作品能够做到足够认真、足够细致——至少不要再出现“手撕鬼子”这样离谱的剧情。

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军迷的趣味,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



朱德元帅嫡孙朱和平将军评价这部电影表现了骑兵部队的“阳刚之气”、表现了骑兵部队“面对拥有强大火力的敌人一往无前、奋勇杀敌”的勇气。

作为中国军事类自媒体的头部玩家,军武菌一直都致力于推广中国的军事文化,也非常欣赏、赞美这种无所畏惧、顽强英勇的“阳刚之气”。

最后,军武菌也很荣幸能够请到吴京老师、朱和平将军、萨苏老师、范国平老师、周善平先生这样的大咖来到军武观影团的现场。

要知道,吴京老师出席其他的观影活动,一般也就十几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次观影会,吴京老师和现场的观众、粉丝热烈互动了一个多小时。



观影会上,吴京表示未来还在筹备更多的军事主题的电影,这也就意味着咱们未来有机会看到更多高质量国产军事主题大片。

现场,一个军武粉丝提问:吴京老师啥时候拍《战狼3》——这件事儿一不小心还上了个热搜。



这说明吴京老师非常重视军迷的群体,其一表现在对作品的严格要求——参考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练习,竭力避免“神剧”,其二表现在未来的计划,将会有更多军事相关的优秀作品。

军武观影团专注于推广中国军事文化,让更多优秀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宣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