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自曝黑历史崩溃痛哭,她骗了我们20年!(组图)

上周看了跨年晚会,小妹被一首歌洗脑了……一直到现在……

腾格尔翻唱了蔡依林的《日不落》。










腾格尔演唱视频微博的评论区,一片喜庆祥和

恍惚间发现,《日不落》已是蔡依林12年前的作品。

但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当年的“舞娘”;







只有很小部分人知道,蔡依林三年前在MAMA亚洲音乐大奖上,用一只舞曲沸腾了韩国的社交网络;






腾格尔翻唱蔡依林的经典甜蜜情歌时,她已经脱胎换骨成另一幅面貌,唱跳整整十多分钟依旧气息平稳。






最近她发了新专辑。在发布会上,一度失控落泪。



蔡依林在发布会上回忆起往事,失声痛哭 / 视觉中国

为什么会哭?

看一看陪伴我们走过的18年里她经历过什么,你也许就有答案。


1

“如果我失败了

一定是我不够努力”

如今蔡依林的气场全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期的负面声音太刺耳。

18岁时,蔡依林参加一档选秀节目,从2万多人中脱颖而出,拿了冠军。

虽然当时肢体语言不够好,但她选的都是来自惠特妮·休斯顿(代表作:I Will Always Love You)、碧昂丝的欧美风的“大歌”,难度不小。






蔡依林在采访中说自己做动作总是错,错了自己还意识不到

蔡依林当年学习成绩不错,比赛结束,她被保送到了辅仁大学的英语系。

大一那年,蔡依林顺理成章地出了第一首专辑《Jolin 1019》,凭40万张的纪录,拿下当年的销量冠军。

其中的一首歌到现在都是经典:《我知道你很难过》。

可惜的是,“

喜欢她的人和讨厌她的人一样多”

出道那段时间,她被定位为“少男杀手”——身高156cm、脸有些婴儿肥的她,还算清纯可爱。


早期的蔡依林 / 百度贴吧@wsmsy2010

但很多人看不上,攻击她“大圆脸”、“香肠嘴”,说她土。

在《康熙来了》中,蔡依林提到一次在学校时,自己被一个路过的女生嘲讽:“长得好丑哦”。

在那个孙燕姿、梁静茹、S.H.E共同夹击的年代,蔡依林实在是太不显眼。

相貌平平、身躯弱小,眼神不自信,作品又没有自己稳定的风格。

她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像是死局。

和唱片公司闹纠纷,上台演出时不让她用伴奏带。

蔡依林以为那是自己最后一次演出,认真地用DV机录下现场歌迷的样子;







她和周杰伦传出绯闻。

出的新歌有创新点,但也都有周杰伦的影子。

外界对她的评价,用现在的话说,叫“蹭热度”,说她利用周杰伦的才华.

倒带是周杰伦作曲的作品,蔡依林在演唱会唱到这首歌,常满眼含泪


网易云音乐《play我呸》评论区

圈内前辈说她是“十大最烂歌手”之一,编舞老师一致认为她不是跳舞的料……

她的穿衣品味也一直被当做反面教材。

2008年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上,蔡依林身着的粉色礼服是黑粉们常年的笑料,说“像‘卫生巾’,还是‘带护翼的那种’”。



金曲奖红毯上的装束,让蔡依林被网友“狠批”到现在

面对潮水般的攻击,蔡依林选择的是——逐一突破。

她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风格,成了唱跳俱佳的舞曲“专业户”。

舞蹈动作僵硬的她,一举蜕变成“亚洲舞娘”。

在《唯舞独尊》演唱会上表演高难度项目,芭蕾舞、钢管舞都不在话下,甚至她还苦练了体操。

没想到,催生出了一堆表情包。


网上流传的表情包,大多都是蔡依林穿着这身蓝色体操服的片段 / 2007《唯舞独尊演唱会》

“我之前被人说胖、五官奇怪、海鲜装、花枝装……那段时间我走在街上,别人看我,我都觉得大家在讨厌我。”

在近乎自虐的努力下,顶着舆论压力,当年那个怯懦的小女生,从没敢松懈一丝一毫。

被嘲外表欠佳,她就疯狂减肥,坚持只吃水煮青菜,出去吃饭就用餐巾纸吸干食物里的油;

被说没有舞蹈天赋,就每天跳舞6个小时,逼自己学会很多人都做不来的动作,直到精疲力尽;






26岁才开始学习舞蹈的她,挑战了芭蕾舞最难的20连转。

据说为了拍MV,连续三个月,她每天都要转差不多1000圈。


蔡依林在摄影棚因体力透支晕倒

也许是因为如此,才有媒体说:

“蔡依林不是王菲、周杰伦类的天才,她是’地才’,她都是靠一步步努力拼出来的”。

蔡依林2015年出席韩国MAMA亚洲音乐盛典,把台下观众震惊倒目瞪口呆

台湾资深经纪人丘秀珠评价蔡依林:

“刚出道时,论身材不是第一,论跳舞不是第一,论唱歌不是第一。哪里都不是第一,今天却做到了最好。”

有同时期、同类型的艺人,一直说要给唱跳歌手正名的艺人,身影更多地出现在综艺节目。

被人记住的多是搞笑一面,现场表演功力似乎一直没有明显突破;

那些当年被认为先天条件更好的人,如今,也很少看到有亮眼的作品发出。

用初心赢了时间的,似乎只有蔡依林。



2

从为别人证明自己

到认识自己

前段时间,日本歌手安室奈美惠宣布隐退,“一代歌姬”远离舞台,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

蔡依林是隐退宴会上的宾客。

她在回来后一反常态,写了篇长长的文章,感谢安室奈美惠身边工作人员的照顾:



蔡依林在文章中吐露心声 / @蔡依林工作室



“前天在彩排前,勾起对文化陌生的记忆,恐惧瞬间带我回到独自被丢进纽约metball晚宴的那夜:一个失去力量内向又自卑的小女孩 ,恐惧在她身体的每个细胞展露无遗。

我不是天生懂得如何积极向上乐观,个性也不是极度外向的,有时我仍有点孤僻、胆小、害羞、封闭……

Metball那夜,我费了很大力气保持笑容,却仍战胜不了垂头丧气的自己,晚宴结束后,大哭了一场,即使穿着华服,妆容毫无瑕疵, 滴滴答答的眼泪却道尽了我被边缘化的无力感,和承载在社交盔甲后满溢的压力。”

虽然有了诸多成绩,但蔡依林一直是个很不自信的人。

表现之一是,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往心里去。

十个人中有一个说她的不好,她就会在这一个人身上钻牛角尖。

“会为了想搏得这一个人的认同而变得四不像。”

所以最开始的那些年,蔡依林的努力就好像在一个个精准回击:

被嫌弃跳舞没天分,索性把自己定位成唱跳歌手。

《舞娘》洗脑多年后,她还练成了麦当娜都放弃亲自跳完全程的voguing动作;





被吐槽唱功不出众,偏偏就在演唱会和新歌里尝试各种不同唱法,包括歌剧;

被质疑没有音乐才华全靠包装,就自己参与创作,作词作曲都亲自上阵……

由此,练就了“全能”之身。

但比起突破外部质疑,蔡依林的经历更能给人触动的,是她对自我内心的深度探索。

大概从2010年的专辑开始,蔡依林更注重在歌曲中吐露心声。

专辑中有首不太起眼的《娘子汉》,出得比流行语“女汉子”超前好几年,唱的却是希望女孩子们独立、爱自己:

自信独立爱完美

是基本要求

不在乎白黑或胖瘦

不爱规则教条绑脚绑手

有自己的节奏

每一秒都是享受

2012年的专辑《MUSE》,是蔡依林首次公开进行自我剖析:

我用别人的爱定义存在

怕生命空白

却忘了该不该让梦掩盖

当年那女孩

到了2014年,在《呸》这张专辑中反思社会文化的病态现象,有“都呸都Play”,也有为“弱势群体”发声的《不一样又怎样》:

各有各一生一世

也各有各的温柔乡

爱不是抽象的信仰

神不神圣

爱这种信仰

谁说了算


网易云音乐《不一样又怎样》评论

当能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之后,作为一个歌手,蔡依林没有沉浸在自己曾经痛苦的经历中,而是为更多人带去力量。

她在最近一次采访中说:

“当你自己累积到有自信心跟勇气的时候,你会知道他们讲的这些东西,有时候也是出自于他们的缺乏。

他们的人生缺乏一点希望,或者是某方面,他们也在愤怒什么。”

大概,努力最好的样子,不仅是拯救人于过去的痛苦之中,更是能让人发现更好的自己、也坦然接受更多人的“不好”。






曾经因为评价受伤的蔡依林,在接受自己后,开始“自黑”

“如果你必须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最多算个电灯泡。成为发动机,去影响他人发光,你自己就是核心。”

出道几十年,蔡依林用她的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以自卑为弹力,跳到了大部分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觉得是自在才漂亮。我不会因为今天的服装不好看影响我live的表演,或是影响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这是蛮难得的一个路程。”


3

让人变强的不是痛苦

而是痛苦后的反省和改变



火了这么多年,蔡依林也很少参加综艺节目,她出现在公众眼中,大多是有关音乐。

所以人们很少听到她这些年幕后的故事。

因为觉得自己不善言谈,也不想让多余的事为音乐分心,少有人见到蔡依林敞开心扉的一面。


网易云音乐《美人计》评论区



如今回头看,无论是不是喜欢她,90后的青春记忆里都会有几首蔡依林的作品。

她也许依旧自卑,心里那个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小女孩也没变。

只是,她终于可以不为此而羞愧。

这是努力和坚持带给一个人的底气——褪去华服、卸下浓妆,无论外界的一切怎么变,人的气场都会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努力,更会化成一个人的气质。

所以当蔡依林不声不响拿下了翻糖蛋糕金奖、做出堪比专业人士的作品,更多的人会自然而然竖起大拇指,而不是感到意外。






过了自己的心理关,把痛苦变成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强,才能有勇气说出“路人甲们凭什么发言惹人讨厌,准备惊艳”这样的话。

如宫崎骏的搭档高田勋在《岁月的童话》中写到:

“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

而行动,是缓解痛苦最好的解药。

如果不肯面对自己的痛苦和胆怯,甚至作茧自缚自舐伤口,觉得痛过就会有收获……可痛苦不会缓解,情况也不会主动变好。

常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无论工作、学习,持续性的总是压力,幸运只能是瞬间。

纠结于“你天生不是做这块的料”、“全力做到最好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把自己想成一个被全世界误解的人,比用行动证明“我可以”容易多了。

若不能激发改变,则痛苦毫无意义。

实际行动上的改变,是一种自我雕琢,也是在试探自己的边界——看看潜能到底还能开发到多远。

在错误中了解自己,才能让自己保持清醒:

不把赞美当成麻醉药,也不因批评而妄自菲薄。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

就如蔡依林在《蛋糕哲学》演讲中所总结的:

”人生和做蛋糕一样,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100次的失败,才能拥有101次的完美。”

小妹欣赏蔡依林这个“拼命三娘”,也希望她的故事,能让看完文章的你,浑身充满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