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最壕up主,怒氪45万,央视亲自送他出圈!(组图)

B站上有个手工UP主,非常凡尔赛。

没事儿就自称才疏学浅、手法笨拙。

但因为手艺了得,上过央视,被人民日报点名,各大博物馆、高校都给他点赞。

网名叫“才疏学浅的才浅”,干的事儿一点也不低调:花费45万元人民币,1:1复刻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以及金杖。







今年3月,“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现”话题登上热搜,在三星堆5号坑里,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国内最大的黄金面具。

虽然只剩下了半张,但因为造型奇特霸气,还是引发了诸多讨论和猜测…




谁知仅仅过去半个多月,B站上就上线了一个11分钟的视频:15天花20万元,用500克黄金敲打数万锤,纯手工打造黄金面具。

视频里,这个叫才浅的95后,决定复原一个完整的黄金面具。

他先是融了一块金条,肉眼可见的经费在燃烧…

再抡起1.8公斤的锤子,把金块打扁,打成金板。

网友评论:真·砸钱!每一锤都是古与今的碰撞,都是历史的回响…




这个过程,只要持续几分钟,就会感到手臂发酸,但才浅重复了上万次。

最终捶打出了,厚度仅为0.3-0.4毫米的金板。






接下来,是凹成面具。

才浅推测,原版制作过程中应该有个青铜人像,工匠把金板放到人像上,再进行捶打,但现在没有条件。

于是他选择,凭空捏造…

先画脸谱,然后敲出突起的鼻子,将眼部镂空,再剪出云雷状的耳朵…竟能凹个八九不离十。






网友弹幕:眼睛都没有学会,就离谱…

还有一大群人排队吆喝:回收边角料…







最后,用玛瑙刀抛光,注入灵魂…

视频不长,却让观众全程目瞪口呆,最后完整的黄金面具出现在人们眼前,简直浑身起鸡皮疙瘩…

有网友评论:三星堆的文物,怕不是你埋的吧?







才浅说:如果本条视频点赞过100万,我就再做个金权杖…

没想到,视频发出去迅速走红,播放过千万,点赞光速超过了200万,还上了央视。



河南博物院给他留言:考虑专攻文物修复吗?

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也发出邀请:小伙子,欢迎一起探索文物世界。

才浅智障,啊不,制杖的flag,看来是不能不兑现了…







然而,才浅之后却不提这茬了,就这样过了4月5月6月7月…

终于,在大家以为他要鸽的时候,更新了…

8月18日,最新一期视频中,金杖总算是做好了。



不得不说,金杖的复刻难度,比黄金面具高出不是一点半点,这4个月来,才浅一直是边做边研究,状况百出,差一点就要放弃了。

原版的三星堆金杖,全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约463克,由黄金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芯部分已经碳化,只剩下金皮。

金杖一端刻有箭、鸟、鱼还有人组成的图案,非常复杂。







才浅再次斥巨资,弄来了600克的999纯金,高温加热煅烧。

同样的方法捶打黄金,打算先把它捶打成一根金棍,再捶打出宽度。



然而,意外发生了。

在把金棍锤成金皮的过程中,长度的变化跟他预想的完全不同,怎么调整都不行,最后只好重做…



就这样,光是做一条金带,就花了一个月。

但对此,才浅却说:没花太久时间…

因为坑爹的在后面:金杖上的花纹。

之前才浅查相关的制作工艺,了解到一个词:錾(zàn)刻。

就是拿金属做的錾子和锤子,敲打在金属表面,从而留下纹路。



但这种技术有个bug,不能出错,一错就前功尽弃,金带都要重做…

为了保证准确无误,才浅一早就开始练习,用薄铜板练了一个月。



然而,当他准备要在金板上錾刻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细节:

原来金杖上的纹路不是一条,而是在不到一毫米的方寸间,錾刻了两条纹路,而且线条极其流畅工整,相互平行,肉眼看上去,几乎就是一条线。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才浅感到深深的绝望:这技术太绝了,距离那么近,刻两条平行直线都不容易,何况是曲线,还有那么多细节…

他又怀疑,会不会是一种V型的刻刀,这样刻下去,就自然是两条平行线。

但他看到鱼鳞部分的线条有粗有细,就排除了这个方法…



他苦思冥想,苦练錾刻,最终,从入门到放弃…

然后在某一天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了另一条路…

才浅今年25岁,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专业,目前全职做UP主。

小时候就喜欢做手工,做过玩具,还在网上自学木工、晶体制作,大学时自学了PS、PR等,就想着未来可以做视频博主。

从2017年开始,他开始在B站发布手工视频。

起初是一些看起来不太复杂的作品,做一把木梳,一个小挂件、一双筷子什么的。

也不乏一些中二气质的,比如,把铅笔芯抠成链子…





比如,将饭卡里的芯片取出来,浇筑进戒指里。

原以为可以刷指买饭,震惊食堂,结果,戒指还是要从手指头上取下来,才能成功刷上,装逼失败…





还有不少翻车名场面:

坐火车过安检,工具全被没收,接下来的操作,极其费手;



制作晶体时,浸泡在溶液里的晶体,怎么都夹不上来,网友隔着屏幕替他着急。





但看似简单的手工活儿,实际上难度系数一点不低。

网友弹幕都是这种画风——

亮出所需材料时,他们说:败在了材料上…

开始做了,他们说:我缺的是材料和工具吗?我缺的是手啊…

做到最难的部分,他们说:都散了吧,这活儿要动脑子…



才浅这种事无巨细、几乎是手把手教学的视频,得到的评价却是:这家伙没事吧?他居然真的想把我教会?

这样的反馈多了,才浅也干脆“破罐破摔”,后来的视频,几乎都是二话不说就开干…

看到动漫里的一把木剑寒光逼人、锋利无比,他不信,也试着做一把。

没想到,木剑真的可以切西瓜、切易拉罐…



看到《刺客伍六七》里的魔刀千刃,他也复刻一把,关上灯,还会亮…



让他彻底出圈的,还是今年两次复刻三星堆文物。

以前才浅大多做的是木工,拿黄金做材料,其实并不在行。但有之前磨炼出的意志力和探索精神,他上手非常快。

过程固然曲折,但每一次,才浅都会化挫折为动力,迎难而上。



比如,制作金杖时,一开始金带捶废了,要重新来过,他没有气馁,还打算顺便弥补遗憾。

原来,出土的黄金制品,黄金大概占85%左右,另外还有15%的银和一些杂质,这可能是受限于当时的提纯技术。

才浅此前打算忽略黄金成分的问题,因为担心不纯,价值会下降,而且回收困难。

反正要重来了,他干脆就掺了点儿银进去…



再比如,在多次尝试,都无法錾刻出两条纹路时,他也一度想,干脆就刻一条,别人也看不出来。

但欺骗别人容易,欺骗自己最难,他始终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而这促使他不断思考改进,最终找到了方法:用牛角刀压划,画出纹路后再在反面加深,这样就形成了两条平行纹路。

他做东西,在看不见的地方都要讲究。

牛骨刀,真的找了根牛骨自己加工。





金杖里的木棍,特意去三星堆附近的田里捡的,网友评论:原汤化原食…





3000年前没有砂纸,没有502胶水,他就用玛瑙刀、用研磨成的细砂进行抛光,熬煮鱼鳔来做胶水…

看到他全神贯注地对待眼前的工作,有那么一瞬间,你会觉得,他仿佛跟中国古代工匠的身影,合二为一了…



才浅说,复刻文物,是想感受到3000年前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这两次艰难的复刻,确实让他感触良多。



捶打金板的时候不能捶歪,尤其是比较薄的时候,不能太用力,稍有不慎会捶破,3000年前的工匠一定同样小心翼翼。

第一次用这么多黄金,才浅全程被黄金闪瞎,他想,3000年前的那个工匠,也一定被黄金的美丽耀眼震撼过。



还有,在制作面具鼻子部分的花纹时,起初才浅以为,那只是简单的装饰,动手之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一开始敲打时,有些褶皱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消除,但把脸上的纹路做出来之后,褶皱竟然神奇地和纹路融为一体,化解掉了。

这或许就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古今匠人隔着时空对话时的惺惺相惜。

如果没有才浅的复刻,黄金面具和金杖,对很多人来说,只是神秘而古老的文物,但现在,我们却能够感受到,古代工匠在打造一件艺术品时的专注、细心,感受到物件背后,人的力量…





记得《国家宝藏》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文物摄影师赵震,有一次到俑坑给兵马俑拍照,意外地发现,一个兵马俑的嘴唇上,有着一个清晰的指纹…

这枚指纹,是雕刻这个兵马俑的工匠留下的…



那一刻,赵震眼含热泪、激动哽咽…

他说:看到那番景象时,时间已经消失了,就在同一个位置,他刚刚离去,而我,踩在了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

人类文明更新迭代,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但两个普通人,却因为同一个兵马俑,以这样一种阴差阳错的方式,奇迹“相遇”。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没有什么雕塑家、建筑师…

制造这些伟大作品的,我们称他们为工匠,匠人。

他们没资格在历史上留名,但他们的惊世才华,留在了皇陵、墓地、寺庙、石窟…

他们对时代和生活有着极其细致入微的观察,怀着最朴素的悲悯和体恤,把短暂的哀愁喜乐,放进作品中…

因为有他们,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献和器物,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个体,穿越厚重的黄土、漫长的时光,跋涉过日月山河,在浩渺的时空下,有了存在过的痕迹和证据。

3000年前的古蜀国,或许连文字都没有,却产生了黄金面具和金杖这样的工艺奇迹。

正如才浅的感悟:这是他们的信仰,并不是做完即可,而是发自内心地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