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娱乐圈大地震背后,一场经济持久战打响了(组图)


最近,大事频发。

周五(8月27日),监管的手伸向娱乐圈了。

郑爽被上海税局处罚2.99亿,坐实了偷税漏税。

她背后的资本,这几年出品了《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等国民级爆款的“北京文化”,被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并且采取市场禁入。

赵薇的作品也突然全部下架了,疑似被封杀,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微博热搜上一度出现爆火热搜“支付宝里的钱要取出来吗”的离奇一幕。


中央网信办同天宣布,要加大治理“饭圈”乱象,粉丝打榜、集资应援是其中重点。

今年才刚过8个月,但娱乐圈似乎还在酝酿更大的“瓜”。

对娱乐圈资本的围猎,已经开始了。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出重手整治娱乐圈?

一,娱乐圈沦为了资本割韭菜的工具。

北京文化,这家公司这几年连出票房冠军,按理来说应该是利润和股价双双走高才对。

结果,2017年在《战狼2》盈利达3个亿的情况下,北京文化股价先是大涨70%,然后不到两个月时间,股价全跌回去了,市值减少了55亿,股东高管在高位减持套现。

2018年《我不是药神》火了,北京文化又来了,先是拉四个涨停板,不到一个月又跌回去了。

2019年,北京文化的电影一直在赚钱,结果股东累计减持超过一百次,财报出来后,大家都看傻了,2019年这家公司居然亏了23亿多,比过去20年的利润总和还高。而刚好就是这一年,郑爽从北京文化出品的《倩女幽魂》中拿到了1.6亿的天价片酬。

你说,北京文化这不就是专门收割追涨的小散户吗?这也不得不让吃瓜群众们怀疑,背后是否会牵出更大的违法事实。

还有赵薇夫妇,用一个空壳公司,6000万的款项,就想撬51倍的杠杆30个亿,去收购万家文化。骗了一波散户进去接盘,事后万家文化的股价跌掉了三分之二,坑了股民近百个亿,她却只被罚60万。明星果然是艺高人胆大。

二则是因为文艺高地已经出现被资本把控的苗头。

文艺工作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高层讲话,两个关键词,叫“重要事业、重要战线”,还有一句话,“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再对比看看,每次娱乐圈一出事,就被资本把控舆论,水军控评屡屡发生,未成年人混粉圈就跟信了邪一样。你们说,这能忍?

三是放在共同富裕的战略视角下,娱乐圈就是暴富圈。

中国已经开始了“共同富裕”的战略转向,你看这个月,最近又多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在说以“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策的逻辑已经变了。

世界本就参差,而明星们天天都在镜头面前,是最直观地把这种贫富悬殊的冲击带给大众的,也是很容易加重社会仇富情绪的。在“挂路灯”这种危险言论突然大规模迸发的节点上,娱乐圈屡屡爆出一个爽等于6.4个亿、一天650元的伙食费太低、借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炫富新闻,简直就是往枪口上撞。

“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娱乐圈无论哪一条都能沾边。

不过,8月26日中财办也出来发声,共同富裕不是搞“杀富济贫”。

目前,监管风暴已经席卷了教培、房地产、互联网、娱乐圈等多个行业,涉及民生和社会发展、利润率高企的行业都有潜在被规范和整顿的风险。这也给增长动能新增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在战略缓冲期已经逐渐过去的当下,中国急需一个新的调控框架。

相比“共同富裕”,另一个在短期内更能影响我们多数人的政策动向就没有太大的热点。

最近一个月,中央开会、各部委的工作都在密集强调一个词。

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政策基调和调控态势的关键词,也是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判断出当前的经济形势。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8月16日国常会再次提到: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

央行最新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了: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

继“逆周期”之后,一个新的政策框架又出现了——“跨周期”。

以前说“逆周期调节”,是要把货币、财政等工具用到反方向来调控经济,太热了就收紧信贷,太冷了就给点刺激,目的就是把陡峭的经济周期曲线尽量抻平,平滑经济波动。

现在,升级了,叫“跨周期调节”,不能只管今天吃没吃饱,还要管明天能不能吃好。总而言之,眼光要放长远,判断都足够前瞻,做好过渡和衔接。

在这个时点提“跨周期”,潜台词是什么?

简单说,今年经济会高开低走,下半年要加把油了,但油又不能一口气加完,还得匀一点给明年上半年,防止出现经济反弹不够猛、增长曲线自由落体的情况。

现在的经济复苏形势怎么样呢?

用一句话来说,内循环不够强,外循环不够稳,经济周期开始向下走。

看看7月份的消费,两年下来平均增速只有3.6%。

出口边际上也在放缓,虽然韧劲依然很强,但奈何供应链出了问题,海运现在成了继人民币波动、大宗商品涨价之后我们外循环面临的第三个重大挑战。

最近航运运力很紧张,码头拥堵的情况一路从宁波港蔓延到上海、香港,集装箱都堆积在美澳的港口运不回来。出口运费越来越贵,现在从中国运往美国西海岸,一集装箱就要16425美元,今年年初是3,886美元,贵了整整300%。

我们已经准备打响一场经济持久战,“跨周期调节”就是一大力证。

这个冬天,会有点难熬。

美联储的政策转向,是这个冬天要面临的另一个最棘手问题。

美联储何时启动缩表,牵一发动全身,全球都在屏息等待。

为此,中国一直在未雨绸缪,准备对冲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带来的冲击。

8月27日,最重要的风向标全球央行年会召开,一开场就让人大跌眼镜。

虽然也没人预期美联储会在这次会议上宣布开始Taper,但多多少少也该放出一点“鹰声”了。结果,鲍威尔的初心坚定到出乎市场意料。

一开场他就直说了,可能会在今年开始减码量化宽松的刺激政策,但一码归一码,减码不是直接暗示要加息。

消息一出,市场疯了,美元直线跳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跳涨了100点,黄金、大宗商品、美股集体拉涨,纳指又创了历史新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呢?

一是美联储没有给出减码的具体时间表,反而是强调了现在急剧上升的通胀只是暂时的,并认为过去25年里全球的发达经济体长期通胀不达2%,而消解掉通胀的力量比如技术进步、全球化、人口等等,都没有发生逆转。所以当疫情会成为历史之后,长期通胀可能也会继续低迷。

二来,美联储不止盯通胀数据,也盯就业数据,而且是充分就业。我们看现在美国的就业率,虽然恢复很快,但还没有完全恢复疫情前的高水平。

总之,“鸽王”鲍威尔给市场留下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但央妈显然是不太认同欧美疫情后的这套做法,对美联储紧缩的预期似乎也比美联储官员预想的要更紧迫。

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专栏一关于货币和通胀关系中,央妈对美国通胀的看法与美联储出现了分歧:

“疫情后央行和财政配合大量增加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动2021年全球通胀明显升温”,

“2020 年末,美、欧、日货币供应量分别同比增长 24.9%、12.3%和 7.6%,而名义 GDP 增速分别为-2.3%、-5%和-4%,货币增长大幅偏离了名义 GDP 增速。从物价走势看,美国通胀形势最为严峻,其货币扩张相对名义 GDP 增速的偏离也最大。”

“还应当看到,政府主导增加广义货币,也会带来破坏财经纪律、损坏银行体系市场化货币创造能力、经济内生活力不足等诸多不利的后遗症。”

“货币与通胀的关系没有变化,货币大量超发必然导致通胀”。

央妈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中,提及了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风险:

在经济不均衡复苏的时候,美联储的缩表对任何新兴国家而言都是一场不小的风险事件,中国也不例外。

因此,中国也才会提出了“跨周期调节”,强调宏观政策要有“自主性”,提前做好应对。

美国如果要从市场中抽水,中国不可能等着被抽干。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中美货币政策渐行渐远、而且似乎有点背道而驰的一幕:

美联储的缩表越来越靠近,而中国却出现了全面降准,而且再降准的希望也在加大,下半年信用环境极大概率要比上半年更宽松。

要怎么保证这两年的经济不会出现突然直线跳水?

往常的手段就两个,一是央妈发力,降准降息,放松房产的金融调控;二是财政加码,发行地方债干基建。

不过上半年房地产这个信贷大头被压着,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很坚定;而地方卖地的收入变少了,地方隐性债务的治理也没有放松,于是拖累了地方发债融资的进度,基建上不来。

央妈最新的动向是,在8月23日就召开了以往年末才会开的“货币信贷形势座谈会”,而且与会主体是“金融机构”。

会议上透露出的信号有两个,一个就是下半年要宽信用,稳住信贷总量;另一个就是让金融机构想办法“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点的难度,不消多说。

今年的财政弹药也会留一些到明年初,给未来的不确定性留足应对空间。

现在很多问题已经都是中长期、结构性的问题,用短期的刺激政策并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

这是环环相扣的,现在只能保持定力,想法设法解环。

那么接下来对我们投资者有什么影响呢?

一是短期来看,9月市场情绪波动会比较大。

美联储的表态放大了未来几个月美国就业报告数据的重要性,所以接下来数据公布的时间点,会非常影响市场情绪。另外,市场普遍预期9月底联储议息会可能会敲定减码的时间表,也是一个重要时点。

二是美联储缩表正式落地可能会是年末,到时候靴子落地,市场情绪也就稳定了。

三是中国强调宏观政策自主性,在美联储缩表、中国反向刺激的情况下,市场预期势必会有其他东西会发生变化,而最大的可能性指向了汇率。

大趋势来看,年内美联储缩码势在必行,因此,美元的涨势不改,不少分析师认为人民币走软可以吸收部分冲击。

上周人民币跌破6.5之后,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少进口企业已经开始在做汇率下跌的套保操作了,这种交易可以帮企业锁汇,比如3个月后汇率跌破6.7,他们还是可以按照6.7购汇买入美元。这也算是我们的企业在这轮汇率波动中学到的一些经验。

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全球央妈们拼刺刀的时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