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人都想当明星。原因不难猜测——
首先,赚钱多。
它让“一夜暴富”不是遥远的梦,让别墅、豪宅、奢侈品等一切财富变得唾手可得。
其次是,光鲜。
试问?有谁不喜欢被万人簇拥的感觉。
掌声、闪光灯、欢呼声......讲真,论满足虚荣心,在所有职业里明星真算得上佼佼者。
然而......
很多人只被眼前的花哨迷了眼,却忘了社会制造明星的同时,也毁掉不少人。
比如她:
从一夜爆红,到被监禁13年,是当今最惨女明星——
《陷害布兰妮·斯皮尔斯》
不知从何时起,“小甜甜”布兰妮已成美国娱乐圈的一个“谜”。
从被亿万粉丝追捧的全球偶像,到媒体笔下的“荡妇”,再到最后沦为被剥夺自主权利的“精神病患”。
这个巨星的陨落,让人多少有些疑惑。
这些年来,针对她,外界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她从失败的婚姻开始,就受抑郁症的困扰,情绪不稳;
也有人说她是被“囚禁”的正常人,背后隐藏着一出“阴谋”。
而在这两年,关于拯救布兰妮的游行活动更是层出不穷。
这愈发让人想知道——
一代天后到底遭遇了什么?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成了现在的境况?
一直以来,各方都想剖析个究竟,也衍生出不少纪录片,但要论深度和广度,厂长觉得纽约时报出品的这部,值得参考。
因为它并非是片面的一家之词,其中涵盖布兰妮的家人、经纪公司,狗仔记者,以及媒体人等视角。
看后你或许会背脊发凉,因为布兰妮的人生好似恐怖片,她的“陨落”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巨星的诞生
1981年,布兰妮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出生。
由于天生一副好嗓子,外加性格外向,表演欲很强,父母有意向把她培养成歌手。
因此,布兰妮从10岁开始,就活跃于各大唱歌比赛。
后来,布兰妮的表现被一家公司看中,提出签约。
为了系统的学习声乐和舞蹈,还在读书的她,经常在纽约和家乡中间奔波。
其中辛苦不言而喻,但在工作人员眼中,她始终是个有趣、可爱、很棒的小女孩,愿意为歌手梦付出一切。
但,要想成为歌手,仅靠努力是不够的。
培训结束后,由于高昂的宣传费和制作费,布兰妮不得不回到家乡,重新安稳读书。
当然,即便如此,她也不曾放弃,而是把握一切机会,试镜,试镜、试镜......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布兰妮在比赛中从5000人中脱颖而出,进驻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造星基地“米老鼠俱乐部”;
高中毕业,她拿到第一份唱片合约。
就这样,出道后的布兰妮登上露天商场,开始了自己的歌手生涯。
正如公司高层说的,布兰妮是天生的偶像——
她就像每个人心中崇拜的好友。
17岁的布兰妮,穿着学生制服,跳着节奏感的舞步,唱着甜美的歌曲,给那个盛行男孩乐队的时代注入一股清流。
又甜又酷又性感,成为广大青少年梦寐成为的对象。
1999年,她发行的第一张专辑日销量超3000张,次年第二张,首周销量高达131万9千张,获得滚石杂志四颗星赞誉与格莱美提名。
布兰妮以火箭般的速度蹿红。
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看过她的演唱会,英国威廉王子参加过她的派对。
截至目前,布兰妮个人拥有6张空降Billboard榜冠军专辑,累计全球销量过亿,是21世纪最卖座的女歌手之一。
然而......
当时,谁也想不到,短短几年,这位天选之女,竟成了万人唾弃的对象......
巨星的“崩塌”
随着爆红,很多麻烦不请自来。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布兰妮的形象的指责。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喜欢的布兰妮乐观积极,自信可爱,所以她不该穿透视装、踩恨天高,跳些性感的舞步。
她被当众问关于胸的尴尬问题。
甚至有政界人士为了拉拢选民,叫嚣要“一枪崩了”她。
这阵风波还没结束,布兰妮与贾斯汀恋情的曝光,则又给她身上抹一层黑。
起初,由于这二人年龄相仿,又都是名气偶像,在当时简直是郎才女貌的存在。
粉丝一度很看好,给予了强烈的支持。
所以在公布分手的消息时,全社会都震惊了。
他们不满,失望,然后开始猜测,想弄清楚到底是谁的错。
就在微妙的时机,贾斯汀发表新歌,歌词暗指布兰妮是感情的破坏者,引导所有的矛头指向她。
“你做了什么事,把贾斯汀伤害成那样?”
全社会的唾沫淹没了布兰妮,她开始变得胆怯,在镜头前甚至脆弱到委屈的流泪,却不知该如何开口回击。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布兰妮在歌坛沉寂许久。
她登娱乐版面头条,不再是发专辑拿销量冠军,而是些八卦黑料。
像是新恋情曝光,离婚风波,争夺抚养权时的恶战;素颜,状态不好的丑照;飙脏话,打砸记者汽车的画面。
布兰妮真的疯了!
是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发出的无奈叹息。
但正如一位粉丝说的,布兰妮的遭遇映射出社会厌女文化的猖獗、男女权力的失衡,以及娱乐业对少女明星视作玩物,对其进行剥削式的消费。
巨星“陨落”的背后
是的,布兰妮没有“疯”,疯狂的另有其人。
厂长要说的第一个,就是无良狗仔。
作为全球最贵的女星之一,布兰妮养活了不知多少偷拍记者。
他们埋伏在她公司、家的周边,监视着她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等待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什么是有价值的?
当然是民众爱看的丑照黑料。
于是,便有了前文那些不堪入目的照片,这些照片被卖给报刊杂志,据说价格最高的,一张卖到百万美金!!!
看到这,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几张照片吗,无伤大雅。
但要知道,现在是信息化时代。
人们了解世界就是通过媒体网络,什么是真什么假,没人会花费功夫去弄清楚。
比如布兰妮被拍到的这张:
画面中,坐在副驾驶的她,一面怀里抱着孩子,一面驾车离开。
当时,美国就炸开了锅。
布兰妮这一行为受到各种新闻的强烈谴责——
“你是不称职的妈妈”、“为何将孩子至于危险中”、“这等同于对孩子的谋杀”。
以至于到了她必须面对镜头,亲自谢罪的程度:
然而,经本人讲述我们才知道,实际情形是布兰妮原本在停车买咖啡,鉴于围观的记者越来越多,不停有人敲打车窗。
为避免进一步吓到孩子,她不得已将儿童座椅上孩子抱到怀中安抚,紧急离开人群。
正所谓,世人只会放大你不堪的一面,不会去管这背后的原因。
诸如此类的扭曲,在布兰妮身上还有很多。
我们只看到她手拿雨伞,打砸记者的车,态度恶劣,却不知在这一刻之前,她已被围追堵截了几个路口,求饶了多少次。
片中,厂长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衣着靓丽,开着跑车的布兰妮,双手捂着嘴蜷缩成一团,周围满是闪光灯和快门的声音。
她眼神中流露出恐慌,期间用请求的口吻说“你为什么离我的车这么近?”
后来,一段采访中,记者问布兰妮,她认为要用多少钱,才能让狗仔放过她。
听到答案,布兰妮先是露出微笑,回到不知道:
随后她低头停顿几秒。
直到记者再次提问“这是你最大的愿望吗”,她瞬间情绪失控,眼泪夺眶而出。
这样的布兰妮让人心疼,她从小的梦想是歌星,却不知这个梦,对她来说竟成了噩梦。
她沦为媒体赚钱的工具,被公众拿来消遣,成为圈内同行用来博眼球的招牌。
她甚至选择用剃光头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东西缠着我,剃光头就不会再有人碰我!”
可悲的是,布兰妮在外受伤,却没有温暖的“港湾”让她依靠。
她的前夫与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被曝在结婚期间,挥霍她的财产。
更诡异的是,在布兰妮被折磨的焦头烂额的时候,鉴于“布兰妮的精神状况”,她父亲申请成为临时监护人,并获法院允许。
据媒体披露的一份2009年洛杉矶高等法院监护文件,监护人相当于全权代表。
他有权决定谁能跟布兰妮来往,有权限制来访者,有权雇用保镖全天照管她。
起初,在父亲的接管下,布兰妮短暂复出过,看起来状态不错。
直到一段匿名录音发声,一位自称曾是布兰妮律师团队的人说,布兰妮是被强制送到医院的,她父亲操控着一切。
布兰妮前团队工作人员也证实,自己被莫名换掉。
可以说,布兰妮与外界失去了一切接触。
事实真相尚不明了,在此,厂长不做过多揣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布兰妮鲜少享受过父亲给他的温暖。
从布兰妮小时候的公司高层口中可知,他们几乎没见过她的父亲,对布兰妮来说,他可谓是一无是处。
他创业失败破产,酗酒,吸毒,他对高层唯一说的话就是“我女儿将来会很有钱,她会给我买一艘船”。
如今细细品味这句话,简直细思极恐。
据福布斯的财务报告显示,布兰妮出道至今2016年,总资产有6.72亿美金,而布兰妮个人名下可支配金额却只有5600万美金。
也就是说至少有6.16亿美金被她老爸掌控着,一旦布兰妮恢复自由,他必定要如数归还。
可惜,尽管布兰妮和母亲都提出解除监护托管,但据律师介绍,解除程序复杂,且举证困难,几乎没有成功解除的案例。
坦白讲,整个观看过程几度压抑到让人窒息。
看客只当做一个热点新闻,看看热闹;始作俑者,有的在想方设法捞钱,有的则替自己开脱。
一位拍过布兰妮的记者就直言,他与布兰妮是相互需要的关系。
他需要照片,赚钱;她需要曝光度,赚钱。
令人唏嘘的是,所有人都在说“我觉得”,却从没人想过布兰妮是否愿意,没人把她当做一个人来对待。
要知道,布兰妮之所以称为偶像,就是因为她的自主,她让她自己称为她。
美国歌手海莉·妮可·威廉姆斯看完本片,说——
现在的艺人,没有人再像布兰妮一样,忍受厌女文化的折磨。
但如果没有她的承担,我们文化里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就达不到现在的程度。
在此,厂长真心希望“巨星悲剧”能够终止,走向一幕正剧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