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BBC新闻“垃圾”,但纪录片还是挺牛的(组图)

BBC的瓜,永远吃不完。在前段时间武汉街头意味深长的答记者问后,

又被网友反噬曾经的大瓜。

什么情况?

2018年,《人类星球》纪录片“造假”。 科罗威人部落惊为天人35米高的树屋,只是收费搭建。

画面中惊为天人的火山喷发和电闪雷鸣,同样是经过“细加工”的作品。


没想到1年后,BBC不改硬气,再次推出现实版“星际穿越”; 亲口承认帧帧“造假”,口碑却全速标红,揽获一片叫好声。

谁这么硬核?

就是它:《行星》

主角一出场,都是几十亿高龄的扛把子。 高颜值背后,依旧是暗藏傲娇的潜台词: 想拍烂片,但实力不允许。



内容说的什么? 八大行星的“前世今生”和“恩怨情仇”。 这剧本,也只有上帝敢写。 短短五集,不掺杂一点水分。 对天文发烧友来说,只能用“饥渴”二字形容。

01.

有谁知道: 水星的形成,其实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45亿年前,数十颗行星胚胎你推我搡,争夺最佳C位。 一个天外来客上前挑衅,将水星推向了太阳的怀抱。


受了气的水星地壳被撞飞,从此几乎“全裸”,在太阳的炙烤下备受摧残。 它能坐稳C位,纯属意外。 有人好奇,作为人类探测最少的类地行星,去一趟水星究竟有多难? 难到……你绝对想不到。


一次飞掠地球,两次飞掠金星,三次飞过水星本星, 飞行长达7年后,才正式进入环形轨道。


在经历了漫长的星球等待后,“信使者”探测器观察到, 表面布满密集陨石坑的水星,几十亿年来过得并不容易。 大大小小的巨型撞击坑位导致伤痕累累,最大的撞击坑,长达1550公里。



什么概念? 撞击28次,就可绕地球一圈。

可即便历经磨难,水星依旧不改它神秘的浪漫主义底色, 在这个昼夜温差高达600摄氏度,有着特殊的自转与公转时差中, 若人类尝试以每小时3.2公里的速度在水星表面行走,便可以进入永恒的暮色中。 满目疮痍,却极致温情。

02. 可连水星也万万没想到: 自己曾经被撞飞的“小外套”,催生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金星。


继承了水星的神秘衣钵, 低调的金星令人费解,又惹人遐想。 引得全世界科学家开始大胆猜测: 这颗星球,一定存在生命。


以至于人类第一次向金星发射探测器时,就已经做好了水上着陆的准备。 直到1983年,苏联人成功传回第一张全彩照片, 打脸全世界。

这颗被寄予厚望的金星,根本不是水光潋滟的海洋世界, 相反,它是“人间地狱”。

地表温度高达457摄氏度,气压是地球的89倍, 在电闪雷鸣的星球表面,任何生命都绝无存活的可能。 那么金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大小和成分与地球无二,为什么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在35亿到40亿年前,年轻的太阳为金星裹上宜人的毯子。 天堂的大门随之敞开,森林与河流,丛林与海洋; 地球上有的,它一个不少。

在20多亿年后的某一天,太阳成长至壮年。 温室效应逐渐失控,星球上的海洋消失殆尽。

曾经沐浴在阳光下的人间天堂,沦为宇宙中的熔炉。

金星几十亿年的生命中,尝遍了极尽艰难的生存考验。 而在金星之后,下一颗被等待的星球会是谁? 人类猜不出。

03.

作为地球经常串门的好邻居,人类可以笃定的是: 火星,曾经存在生命。

十多年来,火星探测器传回的照片,见证了宇宙未知的奇迹。 6万张图片,覆盖99%以上的火星表面。 海洋与湖泊;极地雪崩;流动的沙丘;

所有的证据都直指“生命迹象”: “今天遍地荒芜的我,曾经也是人类星球。” 直到39亿年前,无数小行星解体扫射,带来一场世纪浩劫。 每平方米53吨岩石下落,火星表面伤痕累累,被推向死亡边缘。

遭遇重创后的火星心脏衰竭,大气消失,与地球的命运走向了两个极端。 可这颗曾经生命浩荡的星球,并不打算认输。

融化的冰水涌向火星表面,形成太阳系史上最大的瀑布,自4000高空从天而降。

成为了在这个世界彻底沉寂之前的,史诗之绝唱。

每颗类地行星都和地球一样,有过诞生生命的机会。 这一刻,宇宙是最残忍的导演; 而生存本能是每个星球最强烈的信念。

我们想象不到,在45亿年间,铁了心要向太阳内部移动,不惜自我毁灭的木星;

想象不到,那个分分钟保护大气层,指引我们看到地球磁场唯一机会的美丽极光;

更想象不到,这个把所有灾难都经历了千遍的地球, 究竟是凭着哪一口气,活下来的?

纪录片中,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破土而出: 太阳,正在走向消亡。 水星首当其冲被吞噬,金星也会迎来生命的终结, 地球,似乎在劫难逃。

这颗宇宙的脉搏,会成为下一个沉寂者吗?

乐观者持保留意见。

因为就在距离太阳系最远端的空间中,一颗神秘的文明星球正在冉冉升起。

或许55亿年后,在这颗星球上,

巍峨的冰山会化作汪洋,久眠的大地开始冒出绿芽,就此改变人类的命运。

可我们又必须正视另一种可能是:

第二个“地球”,也许并不存在。

04.

不管我们如何反反复复地看, 5集纪录片的声声叹息,都在直指生命的可能性。

在距离太阳数十亿公里的地方,一颗名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被人类发现。

没人知道它是如何活下来的,诞生于无数次天体撞击中的一次,并长久地被抛落在宇宙深处。

谁又敢肯定,它不曾有过任何生命的迹象?

高晓松曾经与《流浪地球》导演刘慈欣聊起宇宙的文明,

在节目中大声感叹:“这太震撼了。”

随即又低声叹息:“可这也太孤单了。”

他在怅惘什么?

他哀叹的,不正是无数颗小行星的命运?

人类眼中巨大的行星,不过是阳光中偶然掠过的一颗砂砾。

40多亿年来,这些微尘之上鲜为人知的壮丽史诗,

又独自面对了多少诞生与消亡,

空寂与悲喜?

这一刻,我们突然重新意识到: 生活,并不只有眼前的鸡毛蒜皮; 我们也同样意识到, 摄影师道格·阿兰对于“BBC造假”,所发表观点的真正语义: “BBC应该对搜集素材的方式感到骄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藏着掖着。”

发现了么?

关于星球的生存与毁灭,BBC并不打算说服任何人; 从它要说第一句话的那刻起,便已经值得我们起身鼓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