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已经播出两个多月了,观众们的喜爱简直像风一样易变。
有人说,这部综艺简直上演了现实版的"轮到你了",观众们轮番狙击一位又一位姐姐,黄圣依,伊能静,蓝盈莹......如今,又轮到万茜了。
毕竟和其他出场就自带话题的人物不同,万茜从节目首播起,口碑还是很稳的。之前大家只知万茜是专业演员,如今又见识了她作为歌手的一面,还是很新奇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是低调的演技派,此前几乎从没走进过舆论的漩涡里来。
然而好景不长,在这个节目里,注定不可能有被大家从头到尾捧起来的神——网友们发现,《定义》里的万茜,在"红不红"这个问题上打了太极。
此后万茜的一言一行都开始被网友们分析,大家疯狂狙击她的野心,说她拉票的样子不体面。
连我也开始认真思考,"不想红",居然是这么一个说不得的词吗?
网友们这次的质疑集中于,既然她不想红,为什么还要在其他领域进行尝试,为什么还要这么想赢?
只能说,大家对此的认识是有一定偏差的。"不想红",不代表演员就要坐井观天,更不代表着对自己的工作就要草草糊弄。
看了万茜的更多采访后,我觉得,不如说她做事的出发点"不都是为了红",这样表达大概会更保险些。
比如那期《定义》里,易立竞与万茜探讨过,如果作品在做了宣传之后依旧缺乏流量,她会伤心吗?
万茜说,这是两件事情。作品被更多人看到的话她会更开心,但她也立志想要做专业的演员。
她"没那么在乎红",因为她还会用另一种专业上的维度,来评价自己职业上的付出。
以及被网友们诟病了的轧戏问题。网友们认为,你努力轧戏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红吗。但是吃瓜得吃全,这篇关于轧戏的采访,也对万茜的选择做出了明明白白的解释:
那一年,万茜熬过空白、迎来了事业上升期,她也想在这段期间,有更多的作品留下来。她在拍摄《新世界》时也对这段经历做出了复盘,认识到问题之后就及时调整了状态。
万茜在各部戏里的投入度,是有口皆碑的,在演员这条路上,她走得够扎实。
拍摄《柳如是》之前,她研读了陈寅恪写的《柳如是别传》,还专门学习了古琴和昆曲,为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代入柳如是的状态。
某一次为了演绎口吐白沫的状态,她还在剧组喝过牙膏水,并且毫无怨言。
还有《你好,疯子》里那段让她广受好评的长镜头,她整整拍了32条,甚至还因此肌肉撕裂拄了拐——这才成就了万茜这一段,把七重人格集于一身的经典镜头。
大家不知从何时起,就把"人淡如菊"这个title加诸在万茜身上了,相反,我倒觉得这个词不适合万茜,她一直是眼里有锐气的。而且她的狠劲儿并不伤人,都是朝着自己的。
她的导师芊澎回忆过,早在万茜参加招生考试时就把野心写在脸上,虽然得了红眼病,但她"像一杆枪一样"站着,丝毫不让病状影响表演。
"像一杆枪一样"的万茜,在毕业后的演艺路上有过坎坷,但她也得偿所愿,凭借《军中乐园》夺得了自己第一座金马奖奖杯。
在领奖时,万茜也漂漂亮亮地立下了下一个目标,她说,希望自己能早日拿到金马女主奖。
看吧,她之所以被喜爱,本就是因为在自己的主业上,散发着足够的胆识和自信。
万茜在戏剧方面的付出,的确是没得狙。但她之前出专辑、上综艺的行为,倒是又引起一番争论。
观众说她明明自称不爱折腾,但为什么还去当过歌手,甚至还因为歌手时期的成绩不景气而轻过生?而且她明明说不喜欢上综艺,但近年来不仅上了《姐姐》还上了《声临其境》。
不想"折腾"却也处处"折腾",有没有打脸之嫌?
但万茜本人对此也没避讳过,她做出了非常坦然的解释:
"一直都想留在舞台,但是穷得叮当响。""不出去干活,就养不活自己了。"
没有谁的事业能永远远离低谷,她也总要用其他的方式来养自己在戏剧上的梦想。
现在观众们的认知,越来越刻板了。我们总喜欢理想化某个人的一切行为,一旦这人的一言一行与大家想象的样子不符,就断定这是"人设"崩了。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又怎么是能用一把标尺就能衡量完全的。
何必在"想红"与"不想红"之间执着过多,万茜一直在用实打实的作品来告诉大家,她的付出和汗水值得更高的位置。
这样的万茜,凭什么不能表现出用力的姿态,凭什么不能为自己搏一把。如今她能在多个领域处处开花、活得漂亮,实属理所应当。
枪打出头鸟。如今观众们对"想红"这件事如此敏感,大概也是从骨子里崇敬中庸的缘故。
但,每个被扣上"人淡如菊"帽子的人都应该站出来。如果有人用你"不求名利"来抹杀你的付出,请立刻拒绝这样的绑架。我们值得更加大大方方地绽放,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