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风作浪的湖南卫视 “令人憎恶的马桶台”(组图)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人眼中,只有两个湖南卫视。在喜欢它的人眼里,它是“橙意满满”的芒果台。

每个暑假雷打不动的《还珠格格》,陪伴不少人长大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几年前的《我是歌手》、《向往的生活》,再到如今《乘风破浪的姐姐》,芒果TV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笔。

在不喜欢它的人眼里,它是令人憎恶的马桶台。

清一色的脑残偶像剧,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的恶意剪辑,以及对日韩艺人过高的吹捧。如果“饭圈文化”的锅,微博要背一半,那另一半,就得湖南卫视来背。

但无论你是否喜欢它,有一个事实值得注意:

2004年,乐视网拉开中国长视频网站的序幕,长视频网站发展的持久战就此展开。

在这之后,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纷纷成立。但时至今日,它们都还没有盈利。

2019年,爱奇艺亏损103亿元,优酷亏损105亿元,腾讯亏得少点,也有30亿。

每年几百亿砸进去,什么“中国的Youtube”“中国的Netfix”,故事一个都没讲成,甚至都有可能讲不下去了——短视频,太火了。

在这个“不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视频网站”的行情下,芒果TV盈利了。

2017年,芒果TV首次实现平台盈利。到了2019年,芒果TV盈利11亿。

而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开播,又让芒果TV的股价暴涨,市值突破千亿。

在其他视频平台选“少女女团”时,芒果TV反其道而行之,事实证明,他们又赌对了。

令人惊奇的是,倘若你翻开湖南卫视的历史簿,你会发现,他们的每一次选择,似乎都是正确的。

这背后的故事,远比综艺精彩。

01

上世纪80年代,马栏山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湖南台还是个又穷又土的地方小台。

别说是好节目,就连好广告也接不到,只好整天播化肥厂、饲料厂的广告,被当地人叫做“化肥饲料电视台”。 那时候,除了央视,湖南人最爱看的是山东台。实在没得看了,也会看长沙台。至于湖南台,那还是省点电,把电视关了吧。 实在没办法了,为了创收,台里把编导们放出去开饭店,盖砖厂,勉勉强强度日。 在湖南台最为落魄的时候,魏文彬成为了湖南台的台长。

魏文彬曾是湖南台的新闻部主任,对湖南台的问题一清二楚。 比如他的新闻部,镜头永远都是向上的,只会对准官员。

尤其是《湖南新闻联播》,从头到尾都是领导在开会,枯燥乏味地打官腔,普通人根本看不下去。甚至因为很多领导排不进去,台里还推出了一档《晚间新闻》的栏目。

魏文彬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样的“老八股”新闻就是一潭死水,求变是必然的。

于是,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先从新闻开刀。改变新闻,从而改变电视台。

想要用新闻把收视拉上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新闻的镜头拉下来,对准社会和老百姓,只有观众身边的,才是他们喜欢的。

只不过《湖南新闻联播》牵扯复杂,改起来太难,所以它的“副产品”《晚间新闻》就成了魏文彬的“试验田”。

原本魏文彬想得很好,只要让《晚间新闻》多增添些社会新闻内容,引起社会关注,然后再悄无声息的慢慢转变,不动声色地把《晚间新闻》的可看性提上去。

可是他却错误估计了陈旧机制的强大。陈旧的新闻写法是深入人心的,即使是在新闻写作手法上进行小小的尝试,也有可能触发新闻人心目中的禁区。

有一次,《晚间新闻》的梁瑞平写了一篇报道城中村的新闻,写的很有文采。但部门领导看了稿子后,却当即作为反面教材批评,让整个新闻部传阅。

后来,事情传到魏文彬那里,他找那个部门领导谈话,两个人在办公室吵了一架。魏文彬才知道,台里大部分还是不看好社会新闻的,甚至抱着嘲笑的心态,觉得这丢了新闻人的面子。

就是那个时候,魏文彬开始想做一档全新的节目,用新节目来带动整个新闻部。既然整个新闻业已经成了一栋废楼,那他就做那包炸药,把废楼炸塌。

于是,《晚间新闻》的镜头开始对准湘江污染、街头诈骗……

播音员说起了大白话,新闻稿里出现了大段大段的描述。全世界的播音员都是坐着播,《晚间新闻》却偏偏要站着。

而且,《晚间新闻》还尝试着把新闻做成故事,把新闻讲给老百姓听。

原本只属于新闻背景范畴的东西,被《晚间新闻》拿到前面去,充当整个新闻的主体,整个新闻界都是闻所未闻。

《晚间新闻》的官网,仍记录着早期的一则名为“张老师,你好”的新闻。 新闻中讲述着一个山村女教师把自己一生献给山村小学,如今身患重疾,却没钱治病的故事。

镜头刻画了几个简单的细节,张老师仅剩的三十八块六毛钱、装衣服的猪饲料袋、唯一的“营养品”桔子罐头。仅仅40秒,就把张老师的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 在那个新闻等同于枯燥的时代,魏文彬这样的举动相当于把新闻界的天劈了一道缝。 这段新闻一经播出,全国十几个省市都有观众为张老师汇款,短短十几天,张老师的6万多医药费就筹齐了。

这样的新闻让节目的收视节节攀升。湖南台的《晚间新闻》因此打出了名气。当时,只要一说起《晚间新闻》,那必定是湖南台的那个。

北京广播学院的老师甚至要求学生们看《晚间新闻》,学习其中的新闻改革。这样的“野路子”最后被写进了教科书,成为了值得学习的新闻报道方式,现如今依然被各种新闻节目借鉴。 拿《晚间新闻》开刀之后,魏文彬尝到了内容改革的甜头。不久之后,他就提出了独立制作人制度,代替节目组,以内容来决定成败。

这一制度,挖掘了不少人才。 刘惠东原本只是个普通记者,因为魏文彬的“内容决定论”,成为湖南广电第一个制片人,负责新闻节目《焦点》的改版。

《焦点》是在当时是怎样的一档节目?虽然这档节目最后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停播了。

但借鉴《焦点》的那个节目,叫做《焦点访谈》。

后来,张华立说:“湖南台抓内容生产,是从新闻抓起的,其中的两大里程碑,一个是《晚间新闻》,一个是《焦点》。”

这两个节目为老百姓打开了说话的窗口,他们的目光也就都集中在这里。

也就是那个时候,通过新闻节目,湖南台的一批新人成长起来。其中刘惠东手下《焦点》的两个负责人——张华立和吕焕斌,后来一个成为天娱传媒的创始人,一个成为湖南台的台长。

02

湖南台靠新闻,站住了脚。但一个电视台仅仅只有新闻是不够的,娱乐节目,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只不过,做什么样的娱乐节目?怎么做娱乐节目?都是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面对盘根错节的湖南卫视,魏文彬深知,没办法全盘改造它。所以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重新做一个电视频道。这个电视频道既是试点,也是培养基地,为湖南台做准备。

这个频道,就是后来的湖南经视。

湖南经视的第一任台长,几乎人尽皆知——欧阳常林。 做台长之前,欧阳常林的主要工作,是和一位女作家对接合作。这位女作家,叫做琼瑶。

当时台湾的琼瑶热已经过去,但大陆却是第一次接触到鸳鸯蝴蝶派,琼瑶看到大陆蕴含着的新机会。而欧阳常林又恰巧看中了琼瑶的知名度,两人一拍即合。 这是大陆电视台第一次与港台公司合作,也是第一次欧阳常林接触到港台影视公司。 他意识到,大陆电视剧太过于注重教育功能,到处都是主旋律,而失去了娱乐属性,也丢失了许多观众。欧阳常林想要做的就是抓回观众的眼球。                                                   因此,在他与琼瑶和做拍摄的过程中,总是模仿台湾娱乐电视剧的拍摄方式,陆续拍摄了《婉君》、《哑妻》、《青青河边草》……这些电视剧在大陆和台湾都广受好评,给湖南台积攒了不少声望。

1995年,欧阳常林成了湖南经视的台长。当时的经视,一没钱,二没收视。

湖南的观众都养成了习惯,在内有湖南台,在外有央视,没人会关注一个刚成立的小台,欧阳常林与魏文彬遇到了相同的困境。

欧阳常林的想法也和魏文彬相似,他打算用自己最为擅长的电视剧领域举起经视的大旗。

于是,他想要为湖南经视拍一部独创的电视剧,好好地打出这一炮。因此,他在香港约见了合作多年的琼瑶。两人讨论数天之后,构想出一部新剧。

我想你一定猜到了这部剧的名字,对,它叫《还珠格格》。

剧本有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湖南经视太穷了。当时的湖南广电在全面建设,厅里给经视的只有300万的贷款,之后还要还。

除了台里的日常运营,欧阳常林连拍电视剧的钱也拿不出来。好在欧阳常林和琼瑶多年的交情,拍摄的资金都是由琼瑶来出的。而在其他经费方面,欧阳常林更是想足办法省钱。

欧阳常林当时买了一辆旧邮车,把它给改造成餐车,去哪儿拍戏,车就开到那里。欧阳常林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外面解决吃饭问题,每人每天至少20块,但如果用餐车,顶多5块钱。

也就是这份精打细算,《还珠格格》才得以拍摄出来。

幸好,这份付出有回报,欧阳常林预期的一炮而红随之而来。《还珠格格》刚刚播出,在内地播出最高收视率就突破了62.8%,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有数统计以来的最高收视记录,一直到现在还没被打破。 即便它已经重播过无数次,但只要它播,就能轻松拿下同时段收视第一。

欧阳常林这份对于电视剧的敏感度也一直保持着。在他成为湖南台台长之后,湖南卫视又相继引进了经典剧目《大长今》、《阿信》。

随后湖南卫视拍摄的《丑女无敌》,也创下了连续17天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收视奇迹。

而且,不为人所知的是,像《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等在中国电视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也是由欧阳常林出品,湖南卫视独播的。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湖南卫视。

03

如何能让源源不断的年轻人一直喜欢湖南卫视?欧阳常林又把目光放在综艺上。 当时电视台的综艺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别,央视开播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都脱生于晚会,还带着传统晚会的影子,用欧阳常林的话来说就是“小型晚会”。

在欧阳常林接触了港台综艺后,对这种死板的综艺有点瞧不上。

他比谁都明白,要搞好一类节目,尤其是一类别人已经做得不错的节目,首先就是要占领这类节目的空白点,推出新点子才是关键。 于是,不久之后经视就正式推出了自制综艺《幸运三七二十一》,第一次把游戏元素带到综艺里去,正式开启了中国综艺的新时代。

在《幸运三七二十一》的基础上,湖南台又推出了《快乐大本营》。

那时候,北京火车站招揽顾客的小旅店的拉客标语,都是“本店可以看湖南台《快乐大本营》”。

此后,湖南经视又陆续推出了《越策越开心》,也就是《天天向上》的原型;还有《明星学院》,也就是《超级女声》的模板。

欧阳常林对于综艺的创新也延续到了他成为湖南卫视的台长之后。 2002年,欧阳常林接任湖南卫视的台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湖南卫视找个新爆点,只有这样湖南卫视才能更上一层楼。《超级女声》就是这么走到欧阳常林的视线中的。

其实当时《超级女声》只是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的一个活动,虽然在省内热度还比较高,但省外的人基本上不知道。相比之下,同类型的《明星学院》不但是经视的主办,而且收视还要比《超级女声》更高。 但是欧阳常林却看中了《超级女声》更个性的配置,一群有特点的女孩子选秀,这是同类节目中没有的。

2004年,湖南卫视将超女从娱乐频道接过来,增加了武汉、南京、成都三个唱区,把《超级女声》彻底做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节目。

后来《超级女声》如何火爆已经不必多说了,2005年的那个夏天,有多少年轻人拿着小灵通疯狂投票,“玉米”、“盒饭”等等粉丝团体遍布全国。

但不为人知的是,超女有多火,欧阳常林在当时就要承担多大的压力。

一开始,超女被怀疑暗箱操作,节目组只好在半决赛时采取4个小时的直播,透明所有的操作。后来,超女“低俗”的言论席卷全国,欧阳常林又不得不连夜开会讨论,集中研究高女的发饰、服装有没有出格、有没有暴露。

欧阳常林回忆那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如履薄冰,只要听别人说“超女出事了”,就不自觉得心头一颤,浑身紧张。

《超级女声》的确让湖南台又上了一个台阶,湖南卫视也因此成了几乎每个人看娱乐节目的首选,超女快男则成为选秀节目的行业标杆。

从那以后,综艺,成为了湖南卫视最显著的标签。

但在《超级女声》之后,其他电视台也纷纷涉足综艺,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跑男》,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都逐渐与湖南卫视综艺有了一争之力。

而湖南卫视却好像创新掉线了,被爆出各种“抄袭门”。

《爸爸去哪儿》与韩国综艺《爸爸!去哪儿?》节目效果出奇的相似;《向往的生活》与韩国综艺《三时三餐》设定相似;《中餐厅》直接被爆抄袭慢综艺《尹餐厅》……

仿佛创新的点子被已经完全被《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等用完了,事到如今只能靠着当年的积攒下创造爆款的生产线和别人的创意过活。

甚至有不少人说,湖南卫视的眼珠子都扒在韩综上了,吃相难看到令人发指。

在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后,湖南卫视江郎才尽的言论响彻网络,许多讨论接踵而至。

诚然,湖南卫视的某些部分失去了创作的力量,这几年也净想着投机取巧,抄袭韩综来吸引流量,忽视了版权甚至道德问题。经过这几年网综和其他卫视的竞争,甚至已经散发出腐朽的味道。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湖南卫视已经跌落神坛。

但也不是每个湖南卫视的制作团队都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当年开创者的风范依然体现在一部分人身上,他们依然觉得自己应该,也能够做出好的中国综艺节目,一如当年《超级女声》、《快乐大本营》那样。

湖南台的制作人洪涛就曾自问:“我们从前是潮流的引领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啊!我们到底怎么了?!”

或许也正是这份傲气,为了证明自己的团队,也为了证明湖南卫视,洪涛放下手中操持多年的《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冒险做档新节目。这也就是后来《我是歌手》的缘起。

2013年洪涛团队制作的《我是歌手》一炮而红,获得了收视率、话题度和口碑的大满贯。

之后,湖南台一些原创综艺随之出现,《声临其境》、《一出好戏》等都是叫好声一片。现如今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就不用说,似乎“乘风破浪”这个成语都被这档节目加持,变得时尚起来。

湖南卫视确实不如当年,观众也没有像以前那样买它的帐了。但所幸它自创立以来的逻辑还一直存在。

比如说,从魏文彬时期就建立的工作室制度,代替了其他卫视的制播分离制度。每个工作室都有独立的品牌,每个新项目的成功,工作室都能收到奖励。这让这个原本是国企的卫视,拥有更加市场化的土壤。

只要这些土壤还一直存在,湖南卫视就有能够生长出好节目的机会。

只要这些土壤还一直存在,芒果TV,就能在有着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诸多强敌的长视频领域活下去。

尾声

2014年,当乐视网拉开中国长视频网站“战争的序幕”,在那之后,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会讲一个故事:

我们要做中国的Netfix。

Netfix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费视频网站,它的每一部自制剧,都堪称“业界良心”。

但这话也只是说给外国投资人听的,中国人不信这个——中国没有付费用户。

能看盗版的,为什么要花钱。

所以在那时候,没有好作品是理所应当的,都没人为此买单,谁又能坚持打磨作品呢。

但现在,中国的视频付费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47亿。

除却为了好作品买单,他们甚至都愿意为了好作品,去买“3元1集”的“VVIP”。

这时候如果还颓靡,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的作品,真的不行。

从这个层面上讲,芒果TV,似乎更像“中国的Netfix”。

我不知道《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能否像当年的《焦点》,像当年的《幸运三七二十一》一样,开启芒果TV“新的历史”。

但最少,它算是一个好兆头。

在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乘风破浪的姐姐》拿到了14个赞助商的赞助。第一期节目播出几小时后,又将股价拉动了整整7个点。

好作品,无论是粉丝,还是市场,都会为其买单。

所以,要乘风破浪的,不止姐姐们。

芒果TV,需要乘风破浪。

中国的视频行业,当然也要。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好的剧本,更多的创意,更大的市场……这样不断地良性循环下去。

直到有一天,中国的影视从业人员不必生搬“好莱坞的叙事”;直到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封神宇宙”;直到有一天,中国的视频网站,不必成为“中国版的Netfix”。

所以,中国的影视行业,乘风破浪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