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悬疑片中,警察不再是主角。/ 《十日游戏》
推理作品,最终看的往往都不是推理,而是人心。
如何做到影视化东野圭吾的作品,还比原著的评分要高?“找一个评分不那么高的作品去改编”听起来像是个抖机灵的回答,但网剧《十日游戏》确确实实是做到了。
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这部改编自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旧作《绑架游戏》的悬疑网剧,与时下最热门的《隐秘的角落》一前一后,在互联网上生生掀起了一片“悬疑热”。
尽管与后来居上的《隐秘的角落》相比,它更像是投石问路的石,抛砖引玉的砖,但作为爱奇艺“迷雾剧场”的开场剧,《十日游戏》仍然可以说是开了一个不错的头。
是绑架,也是游戏
不得不说,《十日游戏》抓人的点就在于节奏够快。
一开篇,“被绑架者”的尸体就已出现。
尸体的身份,也很快被查明——富商沈辉(刘奕君 饰)曾报警称自己的女儿路婕被绑架。
腰上有纹身,特征明显。
与小说中采用单一内心独白叙事的方式不同,《十日游戏》采用的是双线叙事。这一边,警队的吴宇柯(耿乐 饰)带队调查命案,另一边,故事的缘起,还要回溯到十天之前。
当时,游戏公司CEO于海(朱亚文 饰)最新开发的游戏遭遇投资人沈辉的撤资。
然而,为了开发游戏而背负了巨额高利贷的于海,早已是背水一战。
他带上礼品去沈辉家,准备再次尝试挽回金主爸爸,却在附近偶遇了离家出走的沈辉女儿“路婕”(金晨 饰)。一番交流后,两人共同实施了一场以骗取赎金为目的的假绑架。
说起来,“我绑我自己”的设定,对中国观众来说绝对不陌生。
早在20年前的国民刑侦剧《重案六组》中,就有了小男孩自导自演绑架案,只为引亲生母亲现身的戏码。
到了《十日游戏》里,将母子换成了父女,故事一样成立。
母亲早逝的路婕,认为父亲偏爱另一个非婚生的女儿沈芸,而自己却不受重视,于是央求于海假装绑架自己,换取400万赎金。
女主跟于海讲述身世。
为什么是400万?少了,解不了于海的燃眉之急,多了,又怕在父亲心里不值这个价。
当然,这只是故事的第一层。
于海相信了这个故事,但不代表他会同意合作。除非,他逼不得已。
在地头蛇潘哥的暴力催收下,于海不但自己屡屡被威胁恐吓,就连被他寄养在养老院的母亲也不能幸免。而这是幼年丧父的于海,在世上唯一的亲人。
现实中的催收手段远比你想象的更凶残。
于是,于海开始认真考虑起路婕发来的绑架邀请。
制造不在场证明、利用汽笛声误导沈辉及警方、模拟口供虚构绑匪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二人的关系逐渐暧昧,而于海展现出的过人的反侦查能力,也不禁令人捏一把汗——
如果他真的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该有多可怕?
可惜,没有如果。拿到赎金并分赃后,两人分道扬镳,一切都顺利得不像话。但此时,好戏才刚刚开始。
在看到一则社会新闻后,于海才意识到,真正的路婕早已被抛尸野外,而那个与自己相处多日的自称路婕的女孩,其实是沈芸。
事后摊牌。
也就是说,所谓的绑架游戏,其实是沈辉为了掩盖路婕真实死因(沈芸失手推倒路婕导致后者去世)一手制造出来的骗局。
而于海,正是沈家父女的阴谋中替罪羊的角色。他高智商却又内心敏感的性质,童年不幸、创业失败的经历,更为绑架杀害仇人女儿的增添了几分可信度。 说到这,插播一个小细节。
为了不剧透,前七集片尾演员表中金晨所对应的角色名称都是“路婕”,而从第八集往后,随着绑架骗局的揭开,才恢复为“沈芸”。
两版演员表有细微的不同。
剧情进行到这,小说的部分就基本拍完了。如果在这里就收尾,这部剧最终的评价或许还能更高些。
毕竟,前半部分节奏够快,冲突够多,观众还来不及思考哪里不对的时候,就已经被带着进入下一步的剧情。而少了原作加持的后半部分,逻辑与节奏不可避免地有些走向失控,甚至崩坏。
但没关系,《十日游戏》还有国产剧的万能定律——
逻辑不够,情感来凑。
当诡计注入情感
说实话,在看到诸如“东野圭吾影视化最强国产改编”之类的评价时,我的内心一度是拒绝的。
毕竟,此前国内对东野圭吾小说的影视化改编,就是烂片的代名词——
苏有朋执导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豆瓣评分6.4;王俊凯、迪丽热巴主演的电影《解忧杂货店》则只有5分,这两部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也与那些年备受诟病的日剧翻拍一样,买来了版权,却只拍出了尴尬。
东野圭吾也怕水土不服。/电影《解忧杂货店》
相比之下,开播8.1,完结后稳定在7.5的《十日游戏》,在国产网剧中属于值得一看的水平,而在考虑到原作出自东野圭吾的情况下,这个分数更显得尤为不易了。
凭什么它能避开“拍一部扑一部”的东野魔咒?
与大众更为熟知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东野圭吾作品不同,《十日游戏》的原著成书较早、名气较弱、篇幅也较短,在开发上本不具有优势。但这个劣势,恰恰也为改编过程的影视化和本土化提供了操作空间。
不同版本的原著,评价均在7分上下。
一般来说,改编应该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但目前大多数对于日式IP的改编,都完美回避了创作的本质——
细节、情节和风格被“强行复制”,而它们应该服务的,原剧想要表达的关怀、质疑、反思或愤怒,却被一再牺牲。这不是翻拍,而是翻译。
相比之下,《十日游戏》则显得很“敢”。它与原作区别最大的地方,在于增加了两条故事线:一条是以吴队长为代表的警方对女尸谋杀案抽丝剥茧的追踪;另一条则是黑道出身的沈辉与昔日的大哥,也就是倪大红饰演的毒枭田鹏,反目成仇的对决。
它保留了核心诡计,又改变了原著全员冷血的设定,融入了东野后期作品中常见的主题:爱与救赎。
原著中与沈辉对应的葛城,对死去的女儿漠不关心。
正因为有爱,剧中众生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与理性相悖,与逻辑不符的行为——
昔日的兄弟为了报答沈辉的恩情,用生命掩护沈辉拿到扳倒田鹏的关键证据;沈辉为了保护沈芸,付出生命的代价销毁了田鹏手中录下沈芸“犯罪过程”的监控视频;而面对警方的审讯,为了让对方脱罪,沈芸与于海,都不约而同地拼命将罪行揽到自己身上。
这或许就是中国人最向往的感情境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为此,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是爱情,还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可以说,《十日游戏》借了一个“绑架游戏”的壳,但核心还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情感话题。而这情感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间,也在父女之间、兄弟之间、警队的前辈与后辈之间。
难测的不是推理,而是人心
在最后,吴队长感慨道,“我当了十八年警察,每一次共犯们都在讲不一样的故事,都在把对方描绘成主犯。”
但于海和路婕这对“绑架cp” 不同。这是因为“在绑架和被绑架,欺骗与被欺骗的人之间,产生了真正的感情。”
不知不觉中,两人情愫暗生。
为什么要给这样一部悬疑剧加上比重如此之大的情感戏份?
在编剧王沐看来,中日文化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日本小说可以写的很暗黑,展现人性灰度的部分,但中国人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我觉得中国人更喜欢寻找犯罪的理由,但很多改编作品没有给出这个部分,反而更关注的是犯罪手法和轨迹。”
而此时,悬疑作品的重点,也不再是推理和逻辑,而是人性和人心。
相比之下,本土作家紫金陈在这条路上走得为坚决。
这位被认为是深受东野圭吾影响的推理作家,最近因《隐秘的角落》原著作者的身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紫金陈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第一。
紫金陈曾经仔细分析过东野的作品,还试图总结了后者“前十几年的作品卖不出,近十年才成畅销天王”的奥秘——
“因为他后期变‘聪明’了,大部分读者并不想看具体的枯燥推理,只要一条逻辑贯穿主线,再加点人性和煽情。”
简而言之,读者要的并不是推理,而是逻辑。
他拿自己的作品举例说明,“为何喜欢谋1(即《谋杀官员1》)的最多?因为谋1的推理篇幅最少,最不需要动脑。”
《谋杀官员1》是紫金陈的成名作,一开始以网上连载的形式发表。乘胜追击的紫金陈在随后发布的谋杀官员2/3/4中,精心设计了大量推理桥段,涉及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多处专业知识,反响却平平。是读者不识货吗?或许是的,但这就是现实。
在窥破了推理文学的“财富密码”后,紫金陈也不无赌气地表示,“以后我也要聪明写地推理。”
说话时是2013年,那一年紫金陈在创作的作品,叫《坏小孩》。
7年后,剧版《坏小孩》以《隐秘的角落》的名字播出,并取代了几年前封神的《白夜追凶》,一跃成为国产悬疑网剧的标杆。这个夏天,注定是属于国产悬疑片了。
无论是先声夺人的《十日游戏》,还是后来居上的《隐秘的角落》,无疑都把握住了一点——
推理作品,最终看的往往都不是推理,而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