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传“三峡大坝变形”?专家驳斥:纯属恶意炒作(组图)

日前,一条“官媒证实三峡大坝变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准备工作”的网络传言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

“这一说法纯属恶意炒作!针对三峡大坝变形的不实传言,去年已经澄清过一轮了。另外,所谓的大坝变形和防大洪水之间也没有必然关联,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众误解和恐慌。”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少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纷纷向社交媒体平台举报该传言为不实信息。经查证,社交媒体平台也判定该传言为恶意拼接的不实信息,并公示了处理结果。


作者提供





此“黄小坤”非彼“黄小坤”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小坤这两天接到了不少问询的电话。起因是,上述被举报的微博中有一张图片里贴上了他的个人信息。



微博截图

那张图片上方是一张来源不明的朋友圈截图,图中有“黄小坤先生 福建宁德”字样及其言论;下方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黄小坤研究员的介绍资料截图。这张合成的图片会让人以为两张截图中的“黄小坤”为同一人。

“那张朋友圈的截图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也不知道那位福建宁德的‘黄小坤先生’是谁,更不清楚我的个人信息为什么会被贴上去。” 黄小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最早从朋友处得知这一消息时,黄小坤感到很愕然。“我的科研工作主要和房屋建筑相关,和三峡大坝等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发表过任何和三峡大坝相关的言论。”黄小坤表示。


监测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事实上,“三峡大坝变形”的传言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去年7月,针对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所谓大坝扭曲变形的传闻和图片,相关专家已经进行了解疑释惑。没想到,一年后这个“旧梗”又被重新翻出来炒作。


微博截图

对此,张博庭认为,有必要对相关常识再次进行普及,以免不实传言混淆视听、误导公众。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王小毛介绍,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米,最大坝底宽度126米,其防洪设计、抗震设计、建筑物稳定和应力的控制等均采用非常严苛的设计标准。

同时,为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三峡各建筑物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三峡枢纽工程区域布置了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安全监测设施,总共有3大类、14科目、12087支监测仪器,对工程的工作性态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和分析。

“三峡大坝挡水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王小毛表示,在大坝变形方面,相邻坝段沉降差异均在2毫米以内,坝体无不均匀沉降;坝基水平位移变化很小,在监测误差范围之内,坝基是稳定的;坝顶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为30毫米,符合国内外已建混凝土重力坝变形规律,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在压力荷载作用下,一般建筑物都会产生一定的位移,这是符合规律的正常现象。”张博庭认为,作为体量非常大的建筑物,在巨大的水压力作用下,坝顶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不超过30毫米,这说明大坝结构稳定性非常高。


有效缓解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自2010年10月首次蓄水至175米,三峡工程已连续10年实现175米蓄水目标,在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

“其中,防洪效益尤为突出。三峡工程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通过与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发挥巨大的防洪作用。”王小毛举例道,2012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1200立方米/秒,最大削峰量达到28200立方米/秒,削减洪峰近40%,大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河段的防洪压力。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51次,总蓄洪量1601.18亿立方米,在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