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路透社5月15日发布的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再度延长华为的临时许可到8月13日,但同时他们正在更改一项出口规则,意图打击华为的芯片供应链。
根据这项规则变动,即使芯片本身不是美国开发设计,但只要外国公司使用了美国芯片制造设备,就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才能向华为或其附属公司提供芯片。华为继续获取某些芯片或使用某些美国软件或技术相关的半导体设计,也需获得美国的许可。
这意味着美国试图切断华为在全球的芯片供应。消息一出,引起了高通、思科、苹果、波音等美企股价的剧烈波动,高通2小时跌幅一度超7%,可谓是不惜牺牲美国企业利益也要打击华为。
尽管华为尚未做出正式回应,但5月16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一条题为“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的文章,并配上了一张图。
文章只有两句话:“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配图则是一架二战中被打得像筛子一样,浑身弹孔累累的伊尔2攻击机,依然坚持飞行,终于安全返回。
华为心声社区公众号截图
早在3月,美国就叫嚣试图切断华为的全球芯片供应链。但他们此次的行动对美国企业也是一个打击。贸易律师道格·雅各布森表示,“这对美国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将远大过华为,因为华为将发展他们自己的供应链……最终华为将找到替代方案。”
2019年至今美国以各种手段打压华为,但华为5G市场订单依然位居全球第一。而近期一份报告显示,在去年的“实体清单”后美国排名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每季度收入中位数均下降4%至9%不等。
BBC:华为争端:美国升级对华为的出口限制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美国宣布对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实施新限制,进一步打击其半导体芯片供应。
美国工业与安全部15日宣布新规,要求厂商将使用了美国的技术或设计的半导体芯片出口给华为时,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证,即使是在美国以外生产的厂商也不例外。
这意味着,无论是否美国企业,只要在产品中使用了美国技术,向华为出口时都需要许可证。譬如,美国将有能力禁止台积电向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供货。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则报道,中方将采取反制措施,制裁美国科技企业。
美方怎么说?美方指,这一规定意在保护国家安全。
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指,华为与其外国关联公司通过各种方法躲避了美国去年实行的实体清单限制。“我们必须修正我们被华为、海思利用的规定,防止美国科技促成打击美国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利益的恶意行为。”
美国在去年5月将华为及众多子公司放上实体清单,要求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口零部件与技术前,必须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华为是世界上第二大手机生产商,此前每年向美国企业的采购额超过100亿美元。
美国政府一直称华为设备可能会被北京用做间谍活动,华为则多次否认这种说法。
“实体清单”制裁对华为打击甚大,其中最大的麻烦莫过于谷歌断供。华为手机无法使用谷歌旗下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开发的手机软件。
华为的芯片来源也受到巨大影响。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受到制裁的华为无法从美国采购后,美国产零部件大幅减少。以华为最高端机型Mate30 5G版为例,中国产零部件从25%上升至42%,而美国产零部件则从11%滑落至约1%。
新限制将进一步冲击华为的海外芯片供应链。
“这一规定把美国、美国企业和美国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以电话会议向记者简报这一政策的美国官员称。
美国针对华为的新禁令并不令人意外。早在3月下旬,路透社就曾刊出独家报道指,华盛顿有意限制海外企业向华为销售使用了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
美国官员指,新规是帮助美国掌握对华为出口的情况,并不意味着所有出口申请都会遭到拒绝。
为了减少即时经济冲击,接下来120日内生产、交付的设备与软件将得到豁免。
中方与华为怎么说?截至发稿前,华为仍未就新禁令作出回应。
图片版权REUTERSImage caption美国多次向盟国施压排除华为在本国5G网络供应商之列。华为美国首席安全官安迪·帕迪(Andy Purdy)此前接受BBC独家专访时表示,华为以替代采购与研发并举的策略来应对禁令,一方面寻觅可代替美国的新供货商,另一方面自主研发技术。
用帕迪的话说,美国正采取的策略是“对华为执行地毯式轰炸,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将华为赶尽杀绝。”他指,美国此举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伤害本国企业利益及就业。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引用信源称,如果美国进一步限制华为的供应链,中国将启动“不可靠实体清单”,限制或调查包括高通(Qualcomm)、思科(Cisco)和苹果在内的美国科技公司。中国还将暂停购买波音公司生产的飞机。
在去年5月,美方将华为放上黑名单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用于打击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的外国企业、组织及个人。但至今,中方尚未将任何机构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华为争端:中美贸易协议的晴雨表
华为争端超出经贸范畴,涉及中美科技竞争、国家安全等因素,但它往往与两国贸易谈判进程息息相关。
去年5月初,中美贸易谈判再次触礁、特朗普宣布第三轮加税后不久,华为便登上了美国的黑名单。6月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后,贸易战缓和,特朗普公开表示允许华为从美国采购不涉及国家安全的产品。
针对华为的新一轮禁令出台,正值中美贸易协议充满未知数之时。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的采购能力,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执行受阻,第二阶段谈判遥遥无期,两国也因病毒起源与防疫责任争论不休。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为的态度模棱两可,他此前多次表示,华为争端可纳入贸易谈判。
尽管中美的经贸代表近期发表声明指,协议正得到执行,总统特朗普却批评中国未遵守贸易协议,甚至表态曾考虑“切断与中国的关系”。
他在推特上写道,“来自中国的疫症”造成“100个贸易协议”也无法挽回的损失。
美国之音:美国封杀华为“断芯”升级 中国或砍苹果出气
美国商务部星期五(5月15日)宣布扩大对中国华为公司的禁令,要求那些依赖美国设备和软件的外国芯片制造商必须取得美国商务部的特许,方可向中国华为公司出口芯片产品。中国官方媒体暗示,中国可能出台针对苹果、波音等美国企业的报复措施。
美国官员说,华为一直在通过从美国以外的制造商获取芯片,规避美国制裁。
美国商务部的声明说,新推出的决定将切断华为对美国出口管制的“破坏努力”,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BIS)正在修订“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和“实体清单”,以具有战略性做法专门针对华为试图获取的、直接通过美国软件和技术制造的半导体产品。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星期五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说:“一直以来,华为都在用一个非常有技术性的漏洞通过外国晶圆生产商使用美国的技术。”他说,新的规定“试图纠正这个漏洞,并确保美国的晶圆厂与外国晶圆厂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
华为去年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美国制造的产品卖给华为,禁令也针对一些包含美国技术的外国产品。路透社说,特朗普政府中的对华强硬派对实体清单的作用仍然不满,因为某些外国供应商仍然可以向华为供货,于是从去年11月开始推动进一步加强对华为的出口限令。
美国商务部资深官员星期五上午在一场背景说明会上说,美国商务部正在与美国出口管制部门进行跨部门合作,在“设计”和“生产”两个方面封堵华为使用海外制造设施获取芯片的渠道。
这名官员说:“在设计方面,如果华为使用来源于美国的软件生产芯片,现在就需要执照。这些产品现在就要受到华为实体清单规定下的美国BIS执照规定的约束。”
在制造层面,这名官员表示,新的管制措施约束的着眼点是制造芯片所使用的技术和硬件设备。“如果这些产品是华为设计的、或者是由清单上华为的114个分支实体设计的,如果这些设计是通过使用美国控制的技术,特别是半导体设施和技术而生产,其产品就需要获得美国商务部的执照。”
美国去年以国家安全的名义,于2019年5月发布针对华为的“实体清单”。华为则试图壮大旗下的海思半导体走自力更生之路,但仍然指定上海的中芯国际和台湾台积电等厂商制造其设计的芯片。《纽约时报》说,中芯与台积电都使用美国的设备。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星期五发表声明说,商务部此次为了阻挡华为绕过美国法律、扩大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进一步保护了美国安全与5G网络的安全性。
蓬佩奥在声明中说:“华为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供应商,是中国共产党的工具,听命于中共的指令。美国司法部已经起诉华为偷窃美国技术、帮助伊朗躲避制裁,美国商务部在2019年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一年多来,美国国务院一直在与世界各地的盟友和合作伙伴分享我们对华为和其他不值得信任的供应商的了解。”
在美中两国政治与经济对弈中陷入两难的台积电日前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兴建晶圆厂,生产高端的5纳米芯片。
中国光大证券去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大多数芯片制造商依赖美国设备,这些公司包括科磊(KLA Corp)、泛林集团(Lam Research)以及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Dorsey & Whitney)在提供给美国之音的一份出自该公司高级合伙人邓锦明(Nelson Dong)的分析中说:美国商务部的“这一新举措将影响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的集成电路设计者和生产商。”
他说:“由于全球半导体行业往往非常依赖源自美国的半导体设计软件和美国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这一修订后的‘直接产品规则’可能会导致一些短期和长期的后果。”
新出口限令预计从5月15日开始计算的120天以后开始执行。执行细则尚未公布。
美国商务部宣布新的制裁后,中国共产党官方报纸《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立刻作出回应,其英文网站援引“中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如果美国计划对华为实行半导体产品禁运,中国将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例如将美国公司列入中国的“不可靠实体清单”,根据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和反垄断法对苹果、高通和思科等公司进行调查和实施限令,和暂停购买波音飞机等。
不过,《环球时报》的报道并没有指出其消息来源的身份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