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或改变“一切了之” 请对阑尾刀下留情(组图)

当下,在很多手术中,有些出现问题的器官往往被简单的“一切了之”,比如阑尾、子宫、扁桃体、胆囊等,这样真的对身体没有影响么?

与此相反,持有反思观点的医生也在不断探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病院院长刘冰熔教授以他的科学思考和严谨探索,在国际首创了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改变了临床上对急性阑尾炎“一切了之”的传统做法。

五一假期期间,记者采访了刘冰熔教授。他根据自己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呼吁:请对阑尾“刀下留情”。








新思考——阑尾是人体保存细菌的“安全屋”

刘冰熔教授认为,人类的所有器官均是千百年进化的结果,任何器官的存在均有其天然的合理性。有些器官被认为无用那是因为人们的认知还很肤浅,阑尾就是这样一个器官。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逐渐认识到,阑尾并非没什么用的演化残迹,不是多余的器官,不应该受到冷落并被“一切了之”。

据介绍,美国中西大学解剖学实验室主任、演化生物学家史密斯2017年主导的一项研究评估了533种哺乳动物,发现多个互不相关的物种都有阑尾。“这暗示,生物有充分的理由保留阑尾。”史密斯注意到,阑尾要么包含淋巴组织,要么和淋巴组织密切相关,而淋巴组织对免疫系统有支持效果。同样,美国杜克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阑尾中还生存着一些有益肠道的细菌。他们提出阑尾是保存这些细菌的“安全屋”,当肠道的微生物组因疾病遭到重创时,躲藏在阑尾中的有益菌就是肠道微生物的生力军。

到了2011年,一项研究为上面的观点提供了充足证据:相比正常人,没有阑尾的人在感染艰难梭菌后复发的几率要高4倍。艰难梭菌是肠道菌中的危险细菌,当有益菌缺失时,艰难梭菌就会开枝散叶,四处出击。

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的结论是,不论是阑尾、扁桃体,还是胆囊、子宫,没有身体哪一个部位是无足轻重的。


新突破——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

打破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并不容易,而且更大的困难在于探索出一个可以治疗阑尾炎,又能保留阑尾的有效方法。2009年,作为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刘冰熔潜心探索,在国际上首次开创了“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术(ERAT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RAT技术在有效治愈急性阑尾炎并去除其发病根源的同时,还成功保留了阑尾,且体表无疤痕。




刘冰熔教授因此多次受邀赴美国消化病周、欧洲外科年会、欧洲消化病周等国际大会做专题报告,其学术文章被国际权威期刊《胃肠内镜》、《外科内窥镜》等杂志发表。至此,由中国人开启的“破冰之旅”,把保留阑尾、无创治疗阑尾炎的理念变成了现实。

专家介绍,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结是阑尾管腔被粪石或淋巴滤泡增生阻塞。阑尾炎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非常相似,解除管腔梗阻是治疗的关键。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出现使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医疗方法从外科手术为主转变过渡到以内镜下治疗为主,患者死亡率由原来的40%以上降低到现在的4%以下。

受此技术启发,刘冰熔教授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经结肠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术),即在结肠镜和X线配合下,向阑尾腔内注入造影剂以使阑尾腔显影,确认阑尾腔内有无梗阻及梗阻的原因和位置,或发现管腔狭窄处,经过活检孔道注水冲洗、抽吸清除腔内积脓,以网篮或取石球囊清理阑尾粪石,之后放置阑尾腔内支架解除其狭窄并行阑尾腔引流,清除感染源。待阑尾炎消退、阑尾开口水肿消除后,取出阑尾支架,由此更好地预防阑尾炎死灰复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