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发展的速度和广度都超过人们的预期。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一点也不比对医疗系统的冲击弱。美国股市频频熔断,以至于短短半个月,下跌的幅度和速度多次创造历史。
经济学家讨论的焦点,也从“是否会有经济衰退”,逐渐变为“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经济衰退”。
疫情最先爆发的中国面临经济衰退的压力。经济学人智库(EIU)向BBC中文表示,预计中国今年GDP增长率会大幅下调到2.1%。
对于中国而言,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至少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重点:
作为疫情最先爆发地,中国采取最严格的封锁和隔离政策,使经济活动整体“冰冻”;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一万美元,正在努力转型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疫情打断了这一进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疫情使全球意识到,过于依赖中国生产能力存在风险,“产业链洗牌”之说甚嚣尘上。供给与需求双冰冻经济学家中流传一则老笑话——“只要教会一只鹦鹉说‘供给’和‘需求’,它也能称为经济学家。”
然而,当一个经济体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冰冻,这只鹦鹉或许也只好摇头不语。
肺炎疫情:记者北京采访被叫停 揭示商户陷入困境需求一端,疫情爆发后,中国先“封城”,再“封省”,湖北之外虽没有被封,老百姓也足不出户,不再逛街、聚餐、旅游、看电影。
热闹的春节消费季,有的如电影业一般,被直接清零;有的如汽车销量遭重创,2月上半月同比下降92%;甚至能源需求也一降再降,过剩的原油装在船里,飘在海上,因为找不到买家而无法靠岸。
空无一人的店铺,伤害的不仅是企业,还有就业。西贝莜面村在中国400多家门店,停工不到一个月,就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于每月工资开销达1.56亿元,如果三个月疫情还不过去,企业将难以为继,2万多个工作机会随即消失。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
疫情期间,空荡荡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前两月工业消费投资大幅下滑 创“有记录以来最低”肺炎疫情若在美国扩散,全球经济将受到怎样冲击“中国抗疫模式”引全球反思,但难以在全世界复制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利率 “一次性打完所有弹药”生产一端,难的是春节后复工,由于担心工人密集的车间成为疫情进再扩散的温床,这个“世界工厂”的复工日期一推再推。
这场风暴的中心湖北也是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仅整车厂就有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等10家,年产超过200万辆,再加上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厂商,都不得不在疫情影响下停产等候复工。
这种效应如多米诺骨牌一样,通过产业链传导,越复杂、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受到的影响越大。
无论在中国的哪个角落,都能感知这场“经济急冻”,但当揭开冰山一角,看到数据时,还是令人倒抽一口凉气。
中国官方公布的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仅为35.7%,大幅下降14.3个百分点,为有记录以来最低。这一指数一旦低于50%,代表制造业进入衰退。
而原本路透调查预估的中值为46%。数据一出,“超预期”,“急跌”,“史上最差”这些表述遍布新闻标题。随后服务业PMI数据甚至更差,用词也变成“腰斩”,“信心分化”,“惨过金融海啸”。
1至2月的官方数据显示,工业、消费、投资下滑都超过两位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2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
三项数据都是有记录以来最低。
经济学人智库(EIU)向BBC中文表示,该机构预测中国今年一季度GDP将面临同比7%的萎缩,全年GDP增长率从5.4%,大幅下调到2.1%。中国未来经济复苏更可能是“U形”而非“V形”。
中國今年1-2月工業、投資與消費大幅萎縮
Source: 中国国家统计局
经济转型受到的影响这场疫情来的不是时候。一方面,中国经济已在承受下行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在努力转型升级,试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中国从今年开始开始走向高收入国家阶段,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核心问题,而正在此时发生疫情。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利用人口红利,搞大规模低水平的制造业,以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总量不断走高,然而这些“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
此时,摆在中国面前的中等收入陷阱里,有深陷其中的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往前望,是凤凰涅磐的台湾、韩国、新加坡。
能不能跨过去,成为中国最近两年的经济主题——“一带一路”在地域上扩展中国以外的需求,“中国制造2025”是科技含量上向更高层级发展,加大服务业比重是在结构上优化,三个维度不同,但都为创造新动能,迈过陷阱。三者都在疫情面前停下脚步。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者欧纬伦博士(William Overholt)此前表示,中国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像日本一样陷入停滞,情况将更糟,因为中国收入水平还远不及日本,中国人不会满足这一水平,不满会转变为政治上的巨大压力。
产业链转出中国?这场疫情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过去二十年全球经济高度产业链化——国际公司往往自己不具备生产能力,而是外包给一系列企业,提供各类零件乃至组装,而这些厂商大多位于中国。
疫情冲击下的痛感,让众多企业,特别全球化浪潮中如鱼得水是跨国大公司猛然惊醒,“太多鸡蛋都放在中国这只篮子里”。这种风险意识,可能在疫情过后变成行动,新一轮产业链洗牌在所难免,中国是否还能一家独大?
但也有经济学家辩解,产业迁徙短期之内并不容易实现。
环顾世界,有的国家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比如越南和孟加拉;有的国家比中国基础设施更好,包括大部分富裕国家;有的则享有与中国体量相当的国内市场,如印度。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集三者为一身。
路透社分析称,尽管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以及服务配套,是经过长期以来市场寻求供给与需求所形成的,尚难在短时间内寻找替代,但不能低估全球疫情迅速扩散对全球产业链的负面影响,中国官方在加紧酝酿针对性措施为外贸企业提气增力、加速企业多元化布局,同时更意在稳定国际供应链,巩固自身产业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