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上从不缺乏热衷于“蹭热点”、“博眼球”的奇葩公司,值此全民“战疫”期间,交易所不免对“防疫概念股”提起十二万分的重视。
3月1日,上交所网站披露信息显示,因信息披露不清晰、不准确,科创板上市公司博瑞医药被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部予以监管关注的监管措施,公司董秘也被予以通报批评。
2月11日晚间,博瑞医药曾公告称,其已完成了对瑞德西韦仿制技术的研发,并批量生产。次日,博瑞医药股价开启了直线上升模式。短短三天时间,博瑞医药股价暴涨近60%。
在随后媒体采访中,博瑞医药董秘更是声称,“肯定不会是实验室的那种样品,而是可以批量生产的”。而经上交所查明,博瑞医药所称“批量生产”实际为药品研发中小试、中试等批次的试验性生产,而非真正的商业化生产。
事实上,除了博瑞医药外,3月1日晚间,同在上交所上市的物产中大和深交所的海南海药也因涉及瑞德西韦生产研发相关信披不够完善,而遭遇交易所的通报批评。小小一支药,“撂倒”三家上市公司,可见近期交易所监管力度之严格。
“试验性生产”伪称“量产”
A股上市公司“蹭热点”的风潮,一不小心也传染到了科创板市场之上。“浓眉大眼”的科创板公司,居然也玩起了“言不由衷”的语言游戏。
3月1日,上交所网站披露信息显示,因信息披露不清晰、不准确,博瑞医药被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部予以监管关注的监管措施,公司董秘也被通报批评。从信披涉及问题来看,主要是由于博瑞医药上月发布的一份“特大喜讯”。
2月11日晚间,博瑞医药披露《关于抗病毒药物研制取得进展的公告》称,其成功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和制剂技术,并已经批量生产出瑞德西韦原料药,瑞德西韦制剂批量化生产正在进行中。
的确,值此疫情紧迫期,博瑞医药批量生产出哪怕只是“可能”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也足以令市场翘首以盼。虽然博瑞医药表示,开发瑞德西韦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尽早获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治疗药物,将主要通过捐赠等方式供应给相关病人,预计不会对公司2020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这仍不耽误投资者对其公司实力乃至股价的看好。
不过,遗憾的是,此“量产”并未如公司言之凿凿般靠谱。经上交所核实,博瑞医药公告中所称“批量生产”实际为药品研发中小试、中试等批次的试验性生产。博瑞医药尚未取得药监部门批准,也未取得专利权人授权,不具备进行药物商业化批量生产的应有资质。
对于产品的担心,已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上向博瑞医药提问称,在未曾和原研药厂合作过的情况下量产一个还没有正式获批上市(临床试验中)的原研产品,是否已经提前经过权威机构或部门认证,该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何保证。不过,这一在2月20日的提问尚未获得博瑞医药的回复。
上交所指出,博瑞医药在相关信息披露中,未能明确区分相关药品试验性生产与商业化生产,所披露的“批量生产”实际属于药物研发阶段,而非已完成审批并开始正式生产销售瑞德西韦原料药和制剂,信息披露不清晰、不准确。对此,上交所对博瑞医药予以监管关注的监管措施。
同时,上交所要求博瑞医药引以为戒,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规范运作,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要求董监高履行忠实勤勉义务。
公开信息显示,博瑞医药成立于2001年,并在2019年11月登陆科创板市场,是一家研发驱动的化学制药全产业链产品和技术平台型企业,保荐券商为民生证券。根据博瑞医药最新发布的2019年业绩快报,其当期实现营业总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23.47%;实现规模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51.88%,算得上是科创板一众药企中质地较为优良的公司。
对于头一遭“蹭热点”就碰到上交所的纪律处分,博瑞医药乃至一众科创板公司可算是早早被“立规矩”。蹭热点之风不可长,而利用信息披露言辞模糊、“引人遐想”,这对于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市场来说更应严格制止。
曾号称非“实验室样品”
除了公司本身,博瑞医药的董事会秘书王征野也被上交所开出通报批评的监管措施,这也让他成为科创板市场上首位被点名批评的董秘。从他与上交所异议申辩过程中,透出此次“蹭热点”事件的更多细节。
对于上交所所认定的信披“不准确”,王征野并不认可。他在异议回复中表示,“批量生产”相关表述系药品研发注册领域的术语,不存在不准确的情形。
对此,上交所则认为,“批量生产”实际在药品研发领域特指“小试、中试”等阶段的生产,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非专业人士很难知晓其特定含义。同时,“批量生产”并非医药行业专用术语,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广泛使用的用语,通常易被理解为规模化、商业化生产。公司理应知悉相关专业用词含义与通常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导致混淆,但未在公告中就其差异进行说明。
2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博瑞医药董秘王征野在电话采访中表示,“博瑞医药是今年1月底开始启动研发项目,并且很短时间内就成功仿制开发和生产了瑞德西韦原料药,现在也开始生产制剂”、“肯定不会是实验室的那种样品,而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国内其他医药公司也会批量生产,但那么短时间里做出来,我们能力肯定是数一数二的”。
在博瑞医药官宣量产瑞德西韦和董秘的“给力”采访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2月12日-13日博瑞医药连续两日拉出涨停板,14日继续大涨10.17%,短短三日股价大涨近60%。
对于媒体报道中的内容,王征野表示,是对研发项目进展情况的客观描述,所透露信息未超过公司公告披露内容,也不存在提前透露信息的情形。另外,其相关行为系信息披露经验不足,未能充分考虑投资者对药品研发术语的熟悉程度,且事后能够积极主动配合监管核查工作,不存在违规的主观故意。
对此,上交所认为,王征野作为公司信息披露具体负责人,理应熟悉信息披露规则及真实、准确、完整要求,在公开媒体表达相关事项时理应更加审慎、客观。但其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言论进一步混淆了试验性生产与商业化生产,且被媒体广泛转载、传播,扩大了可能造成的市场影响。对于王征野的申辩理由,上交所未予采纳。
“蹭热点”将受严格关注
药品、口罩、消毒剂,在举国“战疫”期间,这三大热点只要能够“捕获”一个,都是上市公司难得的市场机遇。值此期间,挖空心思迎合热点的上市公司也是一抓一大把。
仅以此次引起上市公司纷纷“碰瓷”的瑞德西韦来看,据介绍,瑞德西韦由美国Gilead公司开发,用于防治埃博拉病毒感染,此前已经在国外通过Ⅰ期和Ⅱ期临床。在新冠肺炎爆发后,瑞德西韦被认为是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药品。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艾沃德(Bruce Aylward)更是公开表示:我们认为目前只有一种药物可能有功效,那就是瑞德西韦。
日前,Gilead刚刚启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三期临床试验。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瑞德西韦的化合物2016年就已经公开,其制造本身并不困难,且瑞德西韦没有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上市。所谓它的仿制药,不过是造出了同样的化合物。但即便如此,瑞德西韦仍然成为近期市场上的重要热点之一。
除了博瑞医药之外,3月1日当晚,物产中大及其董秘陈海滨也因涉及瑞德西韦的信披问题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
据公告显示,物产中大在上证e 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其子公司科本药业“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效药瑞德西韦10T/制剂1000万支”项目已获政府备案通过。上交所认为,物产中大未说明生产是否需要授权、后续需履行审批手续等内容,未作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
同样地,也有来自深交所的上市药企将视线投向瑞德西韦。早在2月14日晚间,海南海药即发布《关于抗病毒药物研制取得进展的公告》称,“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已经完成瑞德西韦原料药及制剂工艺研发”、“已经完成瑞德西韦制剂的第一批生产,并已具备年产350万支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已进行瑞德西韦制剂的中试生产,可批量生产瑞德西韦50mg、100mg两种剂型”等。
对此,深交所认为,海南海药未对抗病毒药物研制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权利义务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构成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误导性陈述,同样给予海南海药及公司董秘通报批评的处分。
小小一支药,“撂倒”三家上市公司,可见近期交易所监管力度之严格。在疫情期间,针对违规行为,交易所通过适当形式召开违规处分会议,坚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等违规主体及时采取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持续保持对上市公司蹭热点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提升一线监管的有效性和威慑力,保护投资者权益。
2月14日,上交所在沪市市场运行情况中介绍,已将疫情防控相关概念股票纳入重点监控,如涉及药物研发、防疫物资、云办公、在线教育等公司。对涉及各方高度关注的有关药品研发的公司,在市场出现传闻、股价出现异动后,上交所特别要求如实披露药物研发和生产之间区别,相关专利授权存在不确定性等重大事项,防止误导投资者。对于个别自行发布不实信息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第一时间发出监管工作函和问询函,要求澄清市场误解,并及时进行内幕交易核查。
另外,不难发现,对于主动“迎合”抗疫概念的个股来说,消息发布次日的涨幅往往非常可观。然而在监管紧紧追问之下,股价回调者更是比比皆是,部分公司两周内振幅甚至超过100%。对于投资者来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远离概念炒作,才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