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停火,中国经济企稳 美国鹰派失败了?(组图)

1月15日,中美贸易战迎来两年来最重要的节点,随着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敲定,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中国副总理刘鹤在白宫为文件签字。特朗普向摄像机展示协议的一刻面露笑容,他的身旁是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站在舞台最旁边的则是中美谈判的牵头人、白宫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在200余人共聚一堂的盛大签署仪式上,莱特希泽显得最为落寞,作为执掌整个中美谈判的牵头人,他全程站在一旁,唯一的动作是给特朗普捡起地上的文件。他甚至不是特朗普首个感谢的人——他在邀请彭斯发言之后,才对莱特希泽表示了“特殊感谢”。

最值得玩味的是,莱特希泽捡起文件后对特朗普玩笑称“我是多功能的”(I'm all purpose),引起全场哄笑。特朗普当众问莱特希泽,谈判工作比想象中更艰难还是更简单?莱特希泽表示,“比我想的难多了”。


中美协议签署仪式上,莱特希泽站在舞台的一边。(AP)




莱特希泽“太难了”

从2018年年底,莱特希泽成为中美谈判的最主要的牵头人,到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曾让日本“闻风丧胆”的莱特希泽,绝没有得到他理想的结果。

中美协议签署后,外界质疑协议是否能够执行,莱特希泽对媒体说“如果中国改革派希望协议有效,它就能有效”,虽然他补充了一句“即便他们不希望这样,协议也有执行机制约束”,但显然底气不足。

莱特希泽也多次表示,这个阶段性协议并没有解决中美贸易之中的所有问题。换言之,协议并没达到美国团队最初的诸多诉求。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份协议除了中国承诺的大额采购的确对中美贸易有巨大潜在影响之外,知识产权、金融开放和汇率政策方面大多数都与中国此前的承诺相似。

要知道,莱特希泽在谈判过程中是最强调中美贸易的结构性问题以及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人。当外界得知他将要取代努钦成为中美谈判的核心人物,一时间“《广场协议》即将重演”、对华鹰派主导谈判的种种猜测弥漫。白宫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称他是“最难应付的对手”。






事实证明莱特希泽虽然低调,但谈判中的果断强硬仍然如前。他曾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如果有比关税更好的办法,我愿意洗耳恭听,我从未听说。”他甚至曾说起“谈判无用论”,来证明关税措施的必要。2019年谈判过程中,媒体多次曝出莱特希泽劝说特朗普拒绝达成协议,继续向北京施压。去年5月之后中美贸易战恶化,也有莱特希泽告知特朗普“中国反悔”的原因。

可是,中美谈判的拍板人却从来不是莱特希泽。莱特希泽的不断施压让身背竞选压力的特朗普逐渐失去了耐心,两人之间的分歧浮出水面。去年1月,中美一度表示马上达成协议,而特朗普称达成的是“谅解备忘录”,被莱特希泽当场纠正。此后8月特朗普突然对华加征3,000亿美元商品关税,有消息人士称莱特希泽认为当时并非好的时机。此外协议内容还不断在国会承压,被两党的对华鹰派轮番质疑。

莱特希泽或许想到了北京谈判的“难”,但没想到白宫内部博弈同样复杂。在特朗普、鸽派人士、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以及国会其他鹰派之间斡旋,莱特希泽大概只能苦笑自己是“多功能”的吧。


对华鹰派该清醒了

以莱特希泽为代表的一众对华鹰派,其实本就和商人思维的特朗普不同,在为白宫效忠的同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奉行也更出于对美国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荣誉感的深信。

莱特希泽在美日贸易战之中,曾帮助把日本推入“失落的30年”。而2019年美国对华关税清单曾一度涉及几乎所有品类的进口产品,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虽然下跌,但仍保持在6.1%的较快增长。

因为中美贸易共识达成,2019年12月中国进出口数据明显好转,协议签署之后贸易战压力进一步缓和,外部压力释放对经济增长更是利好。这次的协议涉及到中国两年内加大采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可见至少在短期之内这份协议能够稳定中美贸易关系。

中国经济的定力,恐怕超出了美国诸多鹰派的想象。实际上,莱特希泽的谈判能力和专业水平绝不比彼时美日谈判时的差。至于他所谓谈判过于强势和沟通上的问题,也不是无法逼迫中国对美国服从就范的根本原因。中美综合实力差距的减小,以及全球产业链融合的大趋势,才是关税战难以再一招制敌的真正理由。

这也是莱特希泽和很多对华鹰派未能理解、或者说不想承认的。可悲的是,即便莱特希泽曾经有过贸易战的“辉煌”,美国成功打压了日本和欧洲国家之后,只是暂时获得了主动权,但并没真正解决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今天这些难题可谓积重难返。在世界变局之中,用霸权获得臣服只会越来越难,鹰派的旧梦不醒,就注定无法达成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


舆论场:中美贸易“停战” 谁输谁赢论不休

2020年1月15日,经过近两年时间、13轮高级别磋商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在全球经济体系里分量最重的国家终于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但是这一份多方期待已久的协议面世之后,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纷纷论起中美两国或是两国内部各方谁是“赢家”,谁是“输家”。那么,究竟谁是这纸协议的“赢家”,中美两国究竟是谁“输了”?


中美官方齐声夸赞

无论如何,此次协议的达成堪称一件大事,或许在美方看来尤其如此。据德国之声报道,“1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为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举办了隆重的签署仪式。200名特邀嘉宾到场观礼,美国各大电视台现场直播。签署仪式仿佛特朗普的一次庆功大会,又像大选年的一场秀。”

该报道还详细介绍称,“签字仪式前,特朗普在白宫表示:‘今天,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此前与中国从未有过的一步。’签字仪式上,特朗普先用一个多小时感谢嘉宾和支持者,接下来又花半个小时对中共提出批评,最后才步入正题”,“而中国副总理刘鹤只能在一帝观看特朗普的‘表演’,时而鼓掌、微笑,等待发言及签署文件”。






据中国的《人民日报》统计,“美方官员、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美国各界代表约300人出席签署仪式。”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盘点,中美双方出席签署仪式的重要成员规模悬殊。公开名单里中方有10人,包括副总理刘鹤、总务部长钟山、驻美大使崔天凯、央行行长易纲等。美方公开信息则有52人,既有总统特朗普和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特朗普女儿伊万卡(Ivanka Trump)和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对华鹰派纳瓦罗(Peter Navarro)等12人,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等8人,以及32位来自各州的参议员、众议员和州长等。

特朗普领衔的美方团队如此阵容足见其对这次协议签署的重视程度,而且显然是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成就。特朗普稍后在个人推特发文称,“有史以来达成的最伟大的贸易协议!对中国和我们的长久友谊也是好的。250万美元会回到我们国家,而且我们正处在实现第二阶段协议的伟大起点。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下一个是《美墨加三国协议!》。

相比之下,中国官方则相对低调,但对协议达成也给予了认可。首先在特朗普与刘鹤签署协议之前,刘鹤转达的习近平口信称,“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有利于世界。”刘鹤还说,“中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协议,验证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困难并不可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人民日报》文章回顾了跌宕起伏的贸易谈判过程称,“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协议。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元首两度会晤,7次通电话,就解决中美经贸问题形成共识,明确原则,为双方磋商谈判解决问题提供引领。为了妥善找到解决双方分歧的有效路径,双方谈判团队举行13轮高级别磋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同美国贸易代表、财政部长通话20多次。”

《人民日报》被认为可以代表中国官方的权威态度。其在事后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美协议签了啥?这篇文章说明白了》摘要点评了协议内容,先是介绍称,“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并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技术转让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开放方向”;增加中美农业合作“有利于满足我国消费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金融服务开放“对双方都是利好,相关承诺与近年来中国自主、有序推动的金融业开放是一致的”,并称双方在汇率方面的内容“绝非《广场协议》的翻版”等等。

诸般评述角度相近,大多是指符合中国的“需要”、“方向”,寓意显然是指此番协议不会有损中国利益,反而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发展。如此显然意在消解外界对中国受欺吃亏,甚至“丧权辱国”的怀疑与推测。

这也是中美两国政府展现默契之处。双方对贸易协议都甚感满意,在达成协议之后各自陈述或评析于己有利之处,对于己方是否有所妥协让步、本国利益会否受损均避而不谈,似乎中美双方同时成为了“赢家”,实现了一次“双赢”。

不过在两国政府之外,却有不少的质疑之声。对于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也各有表述。



究竟谁是“输家”

BBC文章《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赢家和输家都有谁》分析,赢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例如为特朗普提供了摆脱贸易战的机会,让他在2020年总统大选之前取得了成就;以及台湾、越南和墨西哥三国,因为这些国家接到的美国订单有所增加。

此文还认为,输家是美国公司和消费者,因为加诸中国商品关税成本全部由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还有美国农民和制造商,因为农民破产量激增,进口成本上升导致就业损失;此外还有华盛顿的中国批评者,不过文章并未就此进行相应解释。

美国国内反对该项协议的声势极为隆重。美前副总统、民主党重量级总统参选人拜登(Joseph Biden)在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之前就发表声明说:“中国是特朗普与北京‘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大赢家。”他还称,“川普在给美国经济、农民和工人造成重大痛苦和不安之后,没有得到什么,协议没有解决两国纠纷的核心,包括产业补贴、对国企的支持、网络盗窃和其它贸易与技术的掠夺性的行为。”

川普的另一个政治对手是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Charles Schumer)则说,“历史将记住,川普向中国屈服了。”“这个所谓的协议几乎没有为感受到中国残酷无情的贸易和产业恶行重压的工人和公司做任何事情。我非常担心,习主席在我们的背后笑话我们,因为他让步这么少,却让美国的工人、农民和公司付出代价。”






一贯与特朗普唱反调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称,“中美贸易战下,美国企业直面关税冲击。由于中国货物运抵港口时,关税会直接由美国进口企业的银行帐户中扣除,代表美国进口企业须负责货物关税。倡导自由贸易的组织Tariffs Hurt the Heartland指,美国企业要为中美贸易战支付额外460亿美元的关税,令贸易成本大增。”

已达成的协议规定,两国分别减免在贸易战其间新增的关税,但有相当一部分关税仍未移除。美国早前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的25%关税,以及中国对美国商品1,100亿美元的关税都维持了下来。

中国国内对协议不满的声音似乎较小,而且不被见于主流舆论平台,但也引起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重视。他使用华为手机连发两条微博批评称,“那些嘲笑‘中国输得不像大国了’的人需要学学佩洛西(Nancy Pelosi)、舒默、拜登攻击特朗普‘美国屈服了’的调调,国内那些在这场贸易战中随时论证中国做错了的人,和美国那些事事呛特朗普的人比起来,还是有些嫩啊。”“有人在群里骂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我问他:如果你代表中国谈判,你会怎么谈?对方愣住了,一时语塞。“

胡锡进还从博弈的角度分析称,“中国与美国对打的22个月不仅成功拿掉了美国的很多要求,而且让美国人确信了中国同样是不好惹的。无论欧盟还是日本,谁都没有勇气和能力与美国进行如此的较量。”“接下来它要再对中国施加高压,甚至要挑起与中国更大的冲突,它就要先长长吸一口凉气,多盘算几遍。中国作为大国,必须赢得美国这样的尊重。”

美国《纽约时报》也对这一协议着墨甚多。该报对协议文本和局势变化分析之后也倾向于认为中方受益更多。其文章《特朗普得到了一纸协议,中国得到了胜利》认为,“比起前几任政府,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立场促使中国人给出更为明显的让步。”“在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庆祝他们对中国的‘胜利’的同时,其他人估计不太会唱起赞歌。贸易协议限制了对经济的短期损害,但尘埃落定后,中国可能成为最终赢家。”

何以如此?该文举例分析称,“中国为什么作出这些让步?这其中就很有讽刺意味了。协议的许多要素将使中国经济更强大。中国希望成为一个更具活力、以创新为主导的经济体,因此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将有所帮助。开放其经济的某些领域,例如银行业和保险业,将刺激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和创新。许多看上去是让步的地方,中国的改革者出于自身利弊的考量本来就打算改变了。”可以发现,这一分析与《人民日报》的表述颇为相近。

其另一篇文章《中美初步贸易协议取得了哪些实际进展?》的分析则认为这份协议的达成已属不易,认为“特朗普总统在寻求十个月后的连任,而中国经济出现动荡迹象,双方都承受不起无休止的局势升级,愿意尽全力止住这一势头。”“总的来说,这份协议显示,两个强劲的对手能够取得基本的协议进展,能够以谈判伙伴的身份建立信任,并尊重对方的红线,同时包容含糊性。没人能够保证进展是永久的;以早前的情况来看,它可以因几段总统推文功亏一篑。但进展终归是进展。”这又与《人民日报》所称“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协议”堪称异曲同工的论调。

这一点可以说是中美两国政界和媒体的一个共识。就此来说,这份中美贸易协议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成就,双方都不算是“输家“了吧。

不过,仅仅着眼于这一纸协议其实并无多大意义,争议谁是“输家”“赢家”也为时尚早。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将会如何去做,以及两国会有怎样的发展形势。不论如何,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往往不是交往的方式,而在于各个国家自身的发展状况。

推荐阅读